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焰速度

火焰速度

火焰速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2535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应用科技、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等;火焰速度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扬、司荣军、李国庆等。

火焰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2535 占比:99.83%

总计:52626篇

火焰速度—发文趋势图

火焰速度

-研究学者

  • 杜扬
  • 司荣军
  • 李国庆
  • 李润之
  • 王世茂
  • 齐圣
  • 薛少谦
  • 谭迎新
  • 刘刚
  • 张培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永耀; 张艳敏; 马腾
    • 摘要: 可燃气体爆炸过程可以采用欧拉方程或N-S方程数值模拟.本文由N-S方程推导了火焰加速及爆燃和爆轰速度计算的简明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能够根据可燃气体爆炸特性快速计算火焰速度及爆燃转爆轰发生的判据.
    • 员亚龙; 杜一村; 张宏; 冯宪周
    • 摘要: 为探究火焰在填充抑爆材料的狭长空间内的传播特性,采用气体爆炸测试平台,测试填充多孔材料后的火焰特征、火焰速度及爆炸压力,结果表明,与在空旷狭长空间内火焰传播相比,填充多孔材料后,火焰亮度明显降低,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火焰平均速度最大降幅为72.34%,爆炸压力变小,最大爆炸压力的降幅为85.38%,认为多孔材料会加快热量与外界的传递,破坏燃烧的链式反应,可抑制火焰在狭长空间内的传播。
    • 赵永耀; 张艳敏
    •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宽度(20、10、5 mm)管道内乙烯/空气预混气体的火焰加速及爆燃转爆轰(DDT)过程。研究发现,管道宽度d越小DDT发生时刻越早,但是DDT发生时的长径比却随d减小而增加。窄管道的边界层内易形成热点而引发DDT,而宽管道内更容易在管道内部引发局部爆炸形成DDT。当d=20 mm时,爆轰波以多头爆轰波传播;d=10 mm时,爆轰波呈单头旋转结构;d=5 mm时,没有出现爆轰胞格结构,只观察到较大的压力脉冲类周期出现,爆轰以1166~1822 m/s的速度传播,平均速度为1380 m/s。
    • 张增亮; 田雯; 王泽; 王哲石; 郁佳
    • 摘要: 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炭行业安全问题也是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当障碍物阻塞率分别为35%,55%,75%时,不同位置双重障碍物对封闭管道内火焰传播速度和峰值超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双重障碍物位置距点火源越近,管道内最大峰值超压和最大火焰前沿传播速度越大;障碍物阻塞率越高,对爆炸传播的激励作用越明显;阻塞率为75%,双重障碍物设置在前端时,管道内发生爆轰。
    • 薛少谦; 黄子超; 杜宇婷; 司荣军
    • 摘要: 为了提升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灾害的防治技术和效果,基于不同爆炸能量和隔爆屏障粉体质量浓度研究了大尺度巷道内主动隔爆系统的隔爆灭火性能.在敞开空间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测试了主动巷道隔爆系统隔爆屏障的形成过程及动态分布特征,隔爆器粉体能在120 ms时刻形成8.04 m2有效断面,在1200 ms时刻覆盖20 m,在空间内持续作用5000 ms以上,得出驱动气体压力是影响隔爆屏障动态分布和覆盖距离的直接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断面7.2 m2大型地下巷道,进行了瓦斯(煤尘)爆炸传播实验和隔爆实验,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压力波、火焰阵面的传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体隔爆屏障能有效起到衰减压力波和扑灭爆炸火焰的作用,在粉体质量浓度较低时,爆炸火焰将穿越隔爆屏障,而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隔爆效果增强.在瓦斯隔爆实验中粉体质量浓度为277.8 g/m3时,40 m位置爆炸超压衰减为36.4 kPa;在瓦斯煤尘爆炸隔爆实验中,粉体质量浓度为625.0 g/m3时,70 m位置爆炸超压降低至54.0 kPa,对比同等强度的爆炸传播实验,最大压力下降率均大于60%.瓦斯(煤尘)爆炸隔爆实验中,驱动氮气和粉体所形成的隔爆屏障能有效起到冷却降温、隔绝窒息和消耗自由基的作用.随着粉体质量浓度的增加,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迅速下降,整个传播过程中的最大火焰速度位置前移,出现在隔爆器前端,爆炸火焰在隔爆器后20 m区域内被完全扑灭.
    • 景国勋; 朱斯佳; 贺祥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封闭情况下T型管道中瓦斯爆炸的传播规律,在90.分岔管道中进行瓦斯爆炸实验,管道封闭情况为弱封闭(双PVC薄膜弱封闭)和强封闭(直管封闭或支管封闭).实验结果表明:在瓦斯浓度为9.5%时,管道中各点处的瓦斯爆炸压力、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锋面振荡幅度最大,11%次之,8%最小.T型管道中,弱封闭端瓦斯爆炸压力不断减小;火焰传播速度先缓慢增大后减小,随后又快速增大.强封闭端,瓦斯爆炸压力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先缓慢增大后略微下降,随后快速增大后又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火焰锋面振荡现象.不同封闭管道中各测点的瓦斯最大爆炸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大小比较可知,直管封闭管道>双PVC薄膜弱封闭管道>支管封闭管道.
    • 郑金磊; 李贝贝; 刘秀梅; 李伟; 刘利利; 马朝欣
    • 摘要: 为了研究阻火器阻火失效时未保护侧管道的火焰传播特性规律,在安装有透明石英管道以及阻火器的管道内,用IIB3(爆炸组别)类乙烯(C2H4)和空气混合物进行了多次爆燃性能研究.将高速相机拍摄的图像利用二值化、降噪滤波及边缘检测等方法处理,得到了准确的火焰锋面轮廓,进而根据最大相似系数法求解得到火焰传播速度与在管道中位置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段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呈"指尖状"传播,火焰速度呈线性增长,压力曲线存在双波峰;第二段火焰逆向传播时,火焰锋面不规则,火焰速度与压力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第三段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呈"拖尾"状传播,火焰速度振荡变化,幅度较大,压力稳定上升,升幅较小.
    • 李润之; 司荣军; 王磊; 贾泉升
    • 摘要: 在我国煤矿井下,普遍应用的爆炸控制装备主要是隔爆水槽、隔爆水袋等被动式隔爆装置,但由于装置本身的适用性及结构特点,已难以适应目前煤矿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主动式隔抑爆技术,因其能够实现主动式控爆,已在我国煤矿低体积分数瓦斯抽放管路、排空管路以及利用端等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煤矿井下因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支撑,尚未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为加快推进煤矿爆炸控制装备智能化发展,运用大型巷道试验系统,在对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传播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研发的高能主动隔爆装置,开展了瓦斯煤尘爆炸主动隔爆效果试验研究。得出了瓦斯煤尘爆炸传播过程中爆炸压力、爆炸火焰等关键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爆炸传播规律及主动隔爆装置自身性能特点,研究确定了高能主动隔爆装置的安装位置关系、启动阈值等关键技术参数;对100 m^(3)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铺设位置14~70 m、煤尘质量浓度150 g/m^(3))爆炸的隔爆效果进行了效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的高能主动隔爆装置,性能稳定、可靠,能够对煤矿井下一定条件下的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事故进行有效隔爆,为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
    • 杨凯; 陈彦斌; 庞磊; 张志文; 任佳奇; 李思刚; 刘文帅
    • 摘要: 选择真空干燥后的食品级玉米淀粉,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分析颗粒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利用高速摄像机技术,在1.2m长的垂直独头管道内对玉米淀粉粉尘云的爆炸火焰传播行为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有、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粉尘云浓度对火焰传播的影响.结果 表明:火焰整体上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发展趋势.粉尘云浓度和障碍物均对玉米淀粉粉尘云火焰传播形态及火焰速度具有显著影响.随粉尘云浓度增加,粉尘燃烧不充分,导致出现最大火焰速度和火焰亮度均逐渐降低,火焰轮廓不清晰,火焰分段等现象.障碍物的湍流效应会加速粉尘燃烧,增加粉尘火焰传播速度,提高火焰亮度和轮廓清晰度,但粉尘云浓度增加会降低障碍物对火焰传播的加速效应,促使最大火焰速度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
    • 王楠; 玄洪文; 李德华; 聂玉昕
    • 摘要: 火焰的速度测量是燃烧力学和流体诊断中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于燃烧成分分析和推进动力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激光多普勒速度测量学测量精度高但由于测量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其在低速测量中的误差增大使得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而光热偏转光谱法在面向低中速流体测量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光热偏转光谱法测速是使用一束泵浦光入射到被测介质中,由于流体介质中成分吸收光后形成热透镜分布,当一束探测光入射到介质中时,由于热透镜移动使探测光产生偏折,通过测量探测光相对泵浦光的高度和信号偏转对应的飞行时间,可得流体的速度.通过自建泵浦探测光热偏转实验装置,使用单脉冲能量为20 mJ、波长为355 nm的泵浦光和功率为2 mW、波长为632.8 nm的连续探测激光对煤油火焰的不同位置进行了速度测量,测量装置的空间分辨率为2×10-5 cm3.对距煤油灯芯高度5,8和11 mm出的火焰平面进行了速度测量,得到了火焰对应的水平速度分布,发现在接近火焰下方的位置,同一水平面的火焰外部速度高于内部速度;在接近火焰上方位置,同一水平面的火焰内部速度高于外部速度;同一平面的速度分布接近于抛物线形分布.对距火焰中心±2 mm的三个竖直平面进行速度分布测量,得到了对应竖直面的速度分布,发现竖直中轴线上靠近火焰底部的点速度慢于两侧,上部的速度快于两侧,同上述水平速度分布测量得到的结论一致.实验所测得的火焰速度在0.2~1.5 m·s-1之间.通过使用单脉冲能量分别为20,40和60 m J泵浦激光,分析了介质击穿在速度测量过程中引入的误差.通过进一步优化系统信噪比,光热偏转光谱法作为流体速度测量的有力工具将可实现对温度和浓度等参数的测量并用于燃烧诊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