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焰传播

火焰传播

火焰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19509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煤矿安全、煤矿爆破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等;火焰传播的相关文献由103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金华、王双峰、孔文俊等。

火焰传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1.39%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19509 占比:98.11%

总计:19884篇

火焰传播—发文趋势图

火焰传播

-研究学者

  • 孙金华
  • 王双峰
  • 孔文俊
  • 季广其
  • 曹卫国
  • 王信群
  • 郭子如
  • 张孝谦
  • 刘毅飞
  • 孙文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小猛; 汪泉; 张军; 李志敏; 李瑞; 汪凤祺; 李孝臣; 杨礼澳; 常弘毅
    • 摘要: 为了探究典型盐粉及盐溶液对瓦斯爆炸的抑制规律,在自行搭建的不锈钢火焰加速管道内开展了NaCl、KCl粉末及NaCl溶液抑制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试验,研究了不同粉末铺设面密度、铺设长度、铺液浓度、铺液长度对甲烷爆燃火焰传播的抑制效果及其抑爆机理。结果表明,铺设NaCl、KCl盐粉对甲烷爆燃火焰传播具有抑制作用,爆燃压力及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当NaCl、KCl盐粉的铺设面密度为150mg/cm^(2)时,两种盐粉的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均衰减最大;随着粉末铺设长度的增加,对火焰传播抑制和促进作用均增强,KCl粉末的抑制作用相对于NaCl粉末更明显。布设NaCl溶液,爆燃火焰压力低于空白组。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爆燃压力的变化不明显,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呈降低趋势。溶液铺设长度增加,火焰平均传播速度、爆燃峰值压力逐渐降低。
    • 吴佳梦; 庞子政; 朱顺兵; 段毅
    • 摘要: 为探究粒径对中密度纤维板粉尘爆炸及相关特性的影响,采用20 L爆炸球、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装置、锥形量热仪和哈特曼管装置,对不同粒径粉尘的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最低着火温度、热释放速率和火焰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尘粒径减小,爆炸下限和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降低,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增大;粉尘燃烧过程分为升温、着火、过渡、加剧和熄灭5个阶段,并出现2个峰值,热释放速率变化时间和吸热时间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热释放速率峰值增大;火焰在管道内的传播随着粒径减小先增强后减弱,管道外“火球”形状更大,火焰消散后火星数量变少,火焰尾端更加细长。
    • 赵懿明; 刘毅飞; 杨振欣; 张传彪; 许张归; 张欣; 周庄红; 李雯娟; 曹卫国
    • 摘要: 为了探明点火能量大小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以褐煤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哈特曼管在不同点火能量大小下对质量浓度为500 g/m^(3)的煤尘爆炸的火焰传播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高速摄影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得到火焰前锋阵面传播距离和传播速度,以此来评估点火能量对火焰传播的影响.实验中煤尘爆炸火焰向管口和管底两个方向传播,管口方向火焰喷出管后在管口上端形成蘑菇云状火焰,管底方向火焰相较于管口方向传播速度较慢;3 J,5 J,8 J点火能量下,管口方向火焰前锋阵面最大传播距离分别为0.341 m,0.48 m,0.525 m,火焰传播速度分别在78.7 ms,62.3 ms,52.1 ms达到速度最大值4.72 m/s,5.91 m/s,5.48 m/s;管底方向火焰相较于管口方向火焰出现时间滞后,3 J,5 J,8 J点火能量下分别在140 ms,20 ms,10 ms时出现火焰,火焰前锋阵面传播距离随能量增大而增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1.625 m/s,-1.725 m/s和-1.75 m/s,均小于管口方向.实验结果表明,点火能大小对煤尘爆炸的火焰传播行为影响显著,同等条件下点火量能越大,火焰传播距离越远,传播速度越快,所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 王文涛; 程扬帆; 姚雨乐; 张蓓蓓; 王中华; 刘上豪
    • 摘要: 为了获取不同当量比乙炔/空气的爆炸特性和火焰速度,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与高速相机,在常温常压下对当量比为0.60~4.20的乙炔/空气进行爆炸实验,并结合Chemkin对爆炸过程进行计算,将实验结果与Chemkin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根据火焰图像,计算光滑火焰阶段不同当量比下乙炔/空气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燃烧速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乙炔/空气当量比增大,峰值爆炸压力和爆燃温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乙炔/空气当量比为1.32时,达到最大爆炸压力为0.84 MPa;模拟得到的最大爆燃温度为2 685.48 K;随着乙炔/空气当量比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传播速度和层流燃烧速度分别为1 011.16 cm/s和135.40 cm/s。实验结果与Chemkin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
    • 周磊; 刘宗宽; 袁成威; 张帆; 卫海桥
    • 摘要: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研究了低速机缸内热力学状态下甲烷/正庚烷混合物的着火及燃烧过程,分析了湍流状态下双燃料混合层中的着火特性及火焰发展过程.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着火后,湍流作用下混合气偏浓区域生成冷焰;第二阶段着火后,甲烷/空气预混气侧生成多个高温膨胀核心.混合分数梯度平缓区域更易生成高温核心,而混合分数梯度较大时会增大标量耗散率、加强热量和活性基团的耗散,不利于燃烧反应的稳定发展.湍流作用下火焰前沿形成褶皱向两侧传播,热膨胀核心位置的火焰前沿传播较快.甲烷/空气预混气侧含氧量增加导致火焰前沿传播加快,前沿褶皱程度逐渐降低;正庚烷侧火焰前沿在传播下游存在冷焰反应区域,形成“双火焰”结构,随着反应进行,火焰前沿传播进入更浓的混合物中,双火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 杨淼; 林学东; 李德刚; 刘迎澍
    • 摘要: 提高CNG-DI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是适应低碳化要求的重要途径。采用CFD软件AVL FIRE,对2.0 L柴油机改装的CNG-DI发动机燃烧过程和缸内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用CNG-DI光学发动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基于仿真模型分析了CNG燃料缸内直喷时不同燃烧室结构的湍流强度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以及双点点火模式对平顶燃烧室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形状对湍流特性和浓度场分布特性有较大影响。湍流强度的增加加速了火焰的传播过程,但湍流强度过大会导致火焰表面断裂,局部燃烧不充分,使得燃烧效率下降,从而导致指示热效率下降。双点点火不仅能增大火焰前锋面积,而且能在两火焰团之间形成相互驱动效应,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指示热效率。
    • 周硕硕; 齐晓宾; 高健; 黄鑫炎; 张东柯
    •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火焰在可燃固体颗粒堆中的传播过程.选取5 mm直径PMMA小球作为特征可燃物,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作为氧化剂,在不同氧浓度和流速条件下对火焰传播速度和固体质量消耗速率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氧通量是影响火焰传播和质量消耗的主导因素.氧通量保持不变时,增大流速会缩短火焰前锋的气相预热长度,使其传播速度降低;同时,固相预热长度拉长导致质量消耗速率升高,使火焰传播速度与质量消耗速率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 时婷婷; 汪侃; 张思琪; 褚樾炜
    • 摘要: 储氢长管拖车在城市公路隧道运输时突发异常状况将导致氢气泄漏和燃爆事故,本文通过构建储氢长管拖车隧道事故模型,基于隧道内氢气泄漏浓度、冲击波和温度场等特性参数分析,阐明燃爆事故演化规律和毁伤机理。研究表明,泄漏氢气在隧道口呈竖向羽流扩散,而隧道内扩散时会在一定区域积聚。氢气燃爆处驻留车辆和设备构成边界约束条件,将增强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和峰值超压。此外,冲击波与火焰形成耦合效应,进而增强了破坏后果。
    • 黄勇; 奚功晨; 杨健; 许宁; 郝永梅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泄爆条件下管道中火焰传播规律,本文运用聚乙烯薄膜材料密封2000mm长圆型有机玻璃管的一个端口开展泄爆实验,结果表明:在弱封闭端的条件下泄爆压力波形无法形成二次振荡,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泄爆负压振荡的时间相对浓度梯度存在延迟,当气体浓度为9.5%时,爆炸负压曲线出现最大值,当气体浓度为8%时,爆炸负压曲线出现最小值;在负压振荡时间段内,9.5%气体浓度的火焰传播速度变化最明显。
    • 张延松; 李南; 郭瑞; 张新燕; 张公妍; 黄兴旺
    • 摘要: 综合应用同步热分析仪、改进的哈特曼爆炸测试装置及高速摄影系统,对月桂酸与硬脂酸粉尘的热解氧化特性及其在半封闭竖直管道内的火焰传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分析讨论了月桂酸与硬脂酸粉尘爆炸燃烧过程中热解动力学与火焰传播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粉尘云质量浓度为125 g/m^(3)时,月桂酸粉尘云的火焰锋面结构比硬脂酸平滑,但硬脂酸粉尘的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大于月桂酸;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月桂酸和硬脂酸粉尘的火焰前锋逐渐变得离散,火焰传播速度逐渐增加,但速度差值逐渐减小;月桂酸粉尘的平均火焰传播速度在750 g/m^(3)的粉尘云质量浓度下高于硬脂酸,火焰结构连续性显着降低。低质量浓度条件下月桂酸与硬脂酸粉尘云火焰传播特性差异主要由快速热解阶段的氧化放热特性决定,指前因子越大,参与热解和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越多,氧化放热量越大,放热速率越快,火焰传播速度越快,火焰锋面结构由光滑连续向不规则离散的转变越快。随着粉尘云质量浓度的增加,火焰传播特性差异逐渐由活化能及火焰前锋预热区内氧气的质量输运过程控制,活化能越大,耗氧量越大,耗氧速率越快,越易导致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火焰锋面趋于复杂,火焰结构连续性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