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299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七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等;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慧鑫、于春光、何明丰等。

中医时间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2999 占比:99.88%

总计:93110篇

中医时间医学—发文趋势图

中医时间医学

-研究学者

  • 丁慧鑫
  • 于春光
  • 何明丰
  • 刘金星
  • 刘龙涛
  • 宋春桃
  • 张文高
  • 张春花
  • 朱理璎
  • 李佩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柴美伶; 王昕
    • 摘要: 中医时间医学以自然规律为基础,遵循天人相应的理论思想,顺应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以中医时间医学为指导,对中医时间医学与原发性痛经的病机以及服药时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并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介入时机与时间累积效应等因素进行论述,以明确各种时间因素对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介入时机、治疗持续时间、间隔时间、治疗频次以及疗程等,为临床控制时间参数提供依据。参考文献33篇。
    • 鞠娜; 张文风
    • 摘要: 中医因时摄生是以中医时间医学为基础,因时用药理论为手段,以达到养护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转归都具有典型的时间节律性,包括时行疫病的发生也有时间规律可循.掌握这种规律因时用药,即可有效的截断病程、防止传变,甚至可以规避疾病的发生.历代医家因时用药的原则多为借助四时阴阳更迭、人体气血盛衰之势用药,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以"治未病".中医时间医学和因时用药理论通过对疾病辨证诊断与防治疾病两种方式在临床诊疗中发挥作用.
    • 李姗; 陈继忠; 王京奇
    • 摘要: 慢性夜咳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认为慢性夜咳属于"咳嗽"范畴.笔者从中医时间医学、阴阳理论、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角度认识慢性夜咳,认为慢性夜咳起于阴阳失调,发于少阳,止于太阴,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属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机为少阳郁热,相火上炎,三焦不畅,气血失调,气机上逆.本病当从少阳论治,宜采用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扶正祛邪之法.笔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疏肝温脾、交通寒热、扶正祛邪,升降散调畅气血、通达内外、恢复气机,经方联用治疗慢性夜咳,每获良效.
    • 舒娅; 杨华元
    • 摘要: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学传统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养生及预防的一门学科.血压在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呈现周期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平稳降压,恢复正常血压节律,针刺对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副作用小.现从中医时间医学着手,结合生物节律对血压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病的针刺时间治疗学及针刺降压与生物节律的相关作用.
    • 李敏; 陈建荣; 顾鹏; 李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指导参附注射液择时用药治疗阳气暴脱型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阳气暴脱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3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子时治疗组32例、辰时治疗组31例、午时治疗组32例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其中子时治疗组于23:00—1:00用药,辰时治疗组于7:00—9:00用药,午时治疗组于11:00—13:00用药.4组均治疗1周后统计疗效,比较4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中医症状(包括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息微唇绀及体温不升)评分变化情况,比较4组治疗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子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29/32),辰时治疗组93.55%(29/31),午时治疗组93.75%(30/32),对照组67.74%(21/31),子时治疗组、辰时治疗组、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中医症状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息微唇绀、体温不升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但子时治疗组、辰时治疗组、午时治疗组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为指导,选择午时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阳气暴脱型感染性休克效果最佳,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参附注射液的药物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降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减少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发生率.
    • 周婉珠; 晏峻峰
    • 摘要: 近年来,中医时间医学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研究更加注重临床应用。时间医学在择时用药、中医辅助特色治疗、时辰养生、预防保健及择时护理等方面均有明确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理论研究侧重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古籍,对其他特色古籍的整理挖掘较少;临床研究缺少重大项目基金支持;研究周期较短,各类指标的观测缺乏连续性;时间医学相关的气象资料较难获取,试验研究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今后,需加强对各个时期时间医学古籍的系统整理,建立协同、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同时在临床研究方面积极争取重大基金的支持,引进现代研究方法,设计全病域、多维度的试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究时间节律的作用机制,推动时间医学的整体性研究和临床实践。
    • 王艳; 李俊; 吕荣德; 张莉莉; 周丽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的特色护理干预对胸痹心痛患者证候改善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2月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的特色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的特色护理干预对胸痹心痛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李佳阳; 黎小斌
    • 摘要: 月经是女性性周期的标志,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遵从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总结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特点辨证施治,在治疗上有较大优势.目前多认为月经周期与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月节律相关,而与日节律,即昼夜节律或睡眠觉醒活动关系的研究甚少.临床观察到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女性常并见月经失调,考虑女性月经周期与睡眠觉醒活动相关,故提出了“昼夜轴”的概念,同时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浅析睡眠障碍与月经后期的关系,以期为月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王怀宇; 杨丽华
    • 摘要: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指导下,阐述人的生理,病理等时间节律变化,认识人体的发病及转归时间规律,顺应五脏病理时相,临证择时给药,从而因时防治疾病.在冠心病患者中采取因时制宜等方法,顺时治病,临床收效明显,为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