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玉米根系

玉米根系

玉米根系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273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西北植物学报、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烟草学会2015年年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等;玉米根系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胜群、宋凤斌、刘丹等。

玉米根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733 占比:99.76%

总计:42837篇

玉米根系—发文趋势图

玉米根系

-研究学者

  • 刘胜群
  • 宋凤斌
  • 刘丹
  • 叶会财
  • 叶苏媛
  • 康绍忠
  • 张嘉雯
  • 张琛琦
  • 张鹏
  • 朱小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亮
    • 摘要: 近些年以来,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广大农户都会选用这种新型的宽窄行玉米种植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对这一种植技术进行应用时,能够使种植者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更有助于培肥土壤肥力,使得土壤生态环境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改善,这样就能够增强玉米根系生长能力,并增加玉米植株叶面积,更加有效积累干物质重量,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玉米品质以及总产量。
    • 俞春涛
    • 摘要: 一、玉米1.防涝降渍夏季强降雨过程较多时,影响玉米小喇叭口期穗分化的风险就会增加。遇到持续强降雨过程应加强田间“三沟”清理,防止积水,避免玉米根系缺氧而影响雌雄穗发育、增加空秆率。2.追肥在苏北夏玉米进入施用拔节孕穗肥的关键时期,要结合土壤墒情及时追施拔节孕穗肥,以提高穗行数和穗粒数,同时注意肥料深施覆土,以提高肥效。
    • 刘鹏飞; 周富亮; 陈青春; 孙伟; 张姿丽; 万小荣; 蒋锋
    • 摘要: [目的]研究甜玉米根系相关性状的QTL,为甜玉米耐密、抗倒伏和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以甜玉米组合T49×T56的F2为作图群体,测定F2,3家系的根长、根干质量和节根层数,并进行QTL定位.[结果]甜玉米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53个SSR位点,图谱全长1 199.1 cM,平均间距7.83 cM.检测到2个与根长相关的QTL位于第2、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9.70%和18.20%;5个与根干质量相关的QTL位于第3、4、8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28%~17.24%的表型变异;3个与节根层数相关的QTL位于第3、8染色体上,单个QTL贡献率为9.38%~21.13%.第8染色体检测到1个同时控制根长和根干质量的QTL位于bin8.02区域,且与1个bin8.02-8.03区域控制节根层数的QTL紧密连锁,可分别解释18.20%,17.24%和21.13%的表型变异;1个同时控制根干质量和节根层数的QTL位于bin8.03区域,贡献率分别为17.13%和18.82%.[结论]第8染色体上在同一区域内出现控制不同性状的QTL.育种实践中,可利用根长、根干质量和根层数3个性状共同检测到的主效QTL及QTL富集区,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遗传改良.
    • 常程; 刘晶; 史磊; 韩雷; 赵海岩
    • 摘要: 不同秸秆还田耕作模式显著影响玉米耕层土壤状况及植株生长.本试验设置灭茬旋耕、深松+旋耕、深松+秸秆覆盖还田、深翻+秸秆扣埋还田4个处理,通过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关键时期0~40 cm耕层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玉米根系发育、植株氮积累量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松+旋耕、深松+秸秆覆盖还田、深翻+秸秆扣埋还田处理较常规灭茬旋耕均提高了0~40 cm耕层土壤播前含水量、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根系发育,从而提高了成熟期植株及籽粒氮积累量,最终获得高产,较常规灭茬旋耕产量增幅为5.3%~11.8%.本试验中深翻+秸秆扣埋还田处理的土壤质量提升及增产效果最佳.
    • 田宇欣; 梁飞; 李全胜; 王国栋; 曾胜和
    • 摘要: 为了探寻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灌溉量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分布及玉米地上部的变化特征。试验于2014—2016年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方案:滴灌4200 m^(3)/hm^(2)、4800 m^(3)/hm^(2)、5400 m^(3)/hm^(2)和6000 m^(3)/hm^(2),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玉米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根系长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滴灌玉米的主要根系分布范围为水平0~25 cm、垂直0~15 cm的椭圆形范围内,灌溉量的增加使得下层根表面积、根重量增加,根系外移,椭球体体积增大。玉米产量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单峰型增长趋势,以籽粒平均产量为依变量(y),滴灌量为自变量(x),根据产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0017x^(2)+17.785x-30393,R^(2)=0.7413;理论上滴灌量(x)为5230 m^(3)/hm^(2)时,滴灌玉米每公顷产量(y)最高为16122.6 kg。本研究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滴灌量过大与过小均影响玉米产量提高,本试验中最佳滴灌量为4600~5500 m^(3)/hm^(2)。
    • 宋启龙; 岳善超; 蔡立群
    • 摘要: 为研究覆膜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设置包括不施氮(N0)、适量施氮(N250)和过量施氮(N380)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以先玉335为供试玉米品种,分别在拔节期和开花期采用3D Monolith(三维空间立体分析)取样法获得根系后,用WinRHIZO Pro软件分析根系的各项指标数据,评价不同氮肥用量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根系的影响主要在上层土壤,适量施氮上层土壤中有更加发达的根系,表现为拥有更多的细根,适量施氮会显著增加玉米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幅度达86.1%,35.22%,62.2%,113.1%,而过量氮肥投入虽然在开花期对深层土壤中根系略有促进,但总量上仍然表现出抑制作用,过量施氮对玉米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降低幅度分别达18.4%,20.6%,18.6%和19.6%,均达显著水平。综合各指标表明,250 kg/hm2是覆膜条件下适宜根系生长的氮肥施用量,过高氮肥投入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会显著抑制根系生长。
    • 杨苏; 叶雪峰; 章欢; 李辉信; 张永春; 艾玉春; 汪吉东
    • 摘要: 腐殖酸具有培肥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作用,褐煤中腐殖酸含量高,近年来备受关注。探究褐煤腐殖酸用量对作物生长及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对明确褐煤腐殖酸的增产潜力,提高褐煤腐殖酸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设置5个褐煤腐殖酸用量,分别为CK(0 g/kg)、F1(10 g/kg)、F2(20 g/kg)、F3(40 g/kg)和F4(80 g/kg)。结果表明,褐煤腐殖酸施用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吸收量。随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2处理吸收量最大。与CK相比,当施用量≥10 g/kg时,玉米苗期总根长显著增加(P<0.05),当施用量达到20 g/kg时,根总投影面积显著增加。褐煤腐殖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P<0.05),降低速效磷和pH,其中施用量20 g/kg(F2处理)对全氮和速效钾的增幅最大。综上所述,褐煤腐殖酸用量为20 g/kg时对玉米生长和潮土培肥效果最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张风霞
    • 摘要: 玉米的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本文主要研究了玉米的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不同的栽培方式可以影响玉米根系长度以及玉米的根干比重,实验通过对这两者参数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得出加快玉米根系生长和提高水分利用率与半膜双垄沟等距播种植模式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