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分布

生物分布

生物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40058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六届全国核技术及新技术在中医中药中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学术交流会等;生物分布的相关文献由104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斌、张俊波、张现忠等。

生物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40058 占比:99.91%

总计:440451篇

生物分布—发文趋势图

生物分布

-研究学者

  • 王学斌
  • 张俊波
  • 张现忠
  • 罗志福
  • 张春丽
  • 王荣福
  • 邓新荣
  • 陆洁
  • 张华北
  • 李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刚; 郑小红; 王敬博; 韩英
    • 摘要: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肝纤维化的一种有前景的新疗法,治疗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体内移植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关键环节,在最佳移植途径的选择上存在争议,优化移植途径对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治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2007-2021年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移植/输注、途径、机制、生物分布”,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stromal cells,liver/hepatic fibrosis/cirrhosis,mechanism,distribution/biodistribution,transplantation route/delivery/engraftment/injection/administration”,排除重复、陈旧或与文章主题不相关文献,对纳入的73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移植途径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物分布有差异,受微环境影响可能以不同侧重的抗纤维化机制发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疗纤维化效果。②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移植途径中,经门静脉移植抗纤维化效果与肝动脉等效且不劣于外周静脉移植,脾内移植与外周静脉移植效果相似,且高于肝内移植和腹腔移植;③临床研究表明,肝内移植和脾内移植具有相似的抗纤维化效果,肝动脉移植和门静脉移植效果相当且优于外周静脉移植。④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移植可能是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佳途径,经肝内和脾内移植可能因“细胞拥挤”和“短暂清除”限制了干细胞的治疗效果。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移植途径安全有效,选择适合的干细胞移植途径以提高肝组织内干细胞定植量、增强细胞活性、维持干细胞在肝组织内存活时间,可能有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抗纤维化效果,但不同移植途径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中不同移植途径的适用指征尚需进一步探讨。
    • 姜华; 黄瑛; 李路路; 王晓姝; 兰洁; 侯田田; 耿兴超; 刘丽; 文海若
    • 摘要: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FCM)与活体成像法、qPCR法识别外周血CAR^(+)细胞的结果,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方法分别给予免疫缺陷型荷瘤(Raji-Luc细胞造模)小鼠溶媒、CAR-T1或CAR-T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动物体内Raji-Luc细胞的荧光强度,FCM法测定人源T淋巴细胞和CAR-T细胞中的CD3^(+)CD4^(+)和CD3^(+)CD8^(+)个数,并使用qPCR法检测外周血中每纳克基因组DNA中CAR-T1和CAR-T2拷贝数。结果CAR-T1组动物体内T细胞及CAR-T细胞数量在给予细胞后第5~7周大幅增加。CAR-T2组动物体内T细胞及CAR-T细胞数量在给予细胞后第10~14天大幅增加,之后大幅降低,给予细胞后第4周降至基线且未见再次扩增。CAR-T细胞的流式检测结果与活体成像结果基本相符,且与qPCR法检测外周血中CAR-T细胞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此外,EDTA-K2抗凝剂对FITC标记的抗CD8^(+)抗体有较明显的影响,导致标记为CD3^(+)CD8^(+)的细胞群左移且检测结果为零。结论对不同增殖特性的CAR-T细胞,流式检测结果与其体内肿瘤杀伤情况相关,且比qPCR法更为准确和灵敏,为CAR-T细胞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 侯田田; 李雪姣; 孙磊; 秦超; 赵晶; 霍艳; 王歈; 耿兴超; 黄瑛
    • 摘要: 目的研究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在非荷瘤和荷瘤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增殖、分布和存续时间。方法非荷瘤小鼠分布研究:使用转染荧光素酶的CAR-T(CAR-T-FLuc)细胞于小鼠尾静脉给药1次,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活体成像的方法检测CAR-T-FLuc细胞分布情况,并在给药后3 h和2、7、14、28、56、84 d解剖动物,取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胃、十二指肠、骨髓、脂肪、骨骼肌,QPCR方法检测CAR-T-FLuc细胞在外周血及上述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荷瘤小鼠分布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Raji细胞,建立肿瘤模型,之后给予CAR-T-FLuc细胞,并采用与非荷瘤小鼠相同的检测方法考察CAR-T-FLuc细胞在活体和各组织脏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非荷瘤小鼠CAR-T-FLuc细胞在脾脏和肺脏中分布最高,其次是血液;给药后3 h,细胞主要分布在肺脏,后转移到其他脏器;各脏器给药后2、14、56 d是CAR表达较高时间点,84 d时CAR表达接近为零。荷瘤小鼠CAR-T-FLuc细胞在脾脏中分布最高,其次是肺和血液。给药后5 min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CAR表达,1、6、27 d为CAR表达高峰时间点;大多组织于给药后3 h可检测到CAR-T细胞,以肺中含量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15 d时最低,之后各组织CAR-T细胞含量持续升高,55 d达高峰。结论CAR-T-FLuc细胞在非荷瘤鼠和荷瘤鼠中主要分布在脾脏、肺脏和血液,但在2种动物体内分布具有不同变化趋势,且在荷瘤鼠体内扩增水平高于非荷瘤鼠。
    • 化春晓; 孙英杰; 郭依琳; 杨宇霞; 孔祥东
    • 摘要: 目的研究AAV9载体在小鼠体内的长期分布情况,从而为CRISPR/Cas9技术用于治疗DMD患者的安全有效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在处理后的第1、3、7、14、30天观察小鼠体内的荧光表达情况并对其主要肌肉组织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经肌肉向小鼠体内注射AAV9-Luc后,在30天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表达量逐渐增加,表达先局限于注射处,后渐渐扩大,且未见除肌肉外其他器官有明显荧光表达。结论AAV9载体在小鼠体内局限分布于肌肉组织,而在非肌肉器官中几乎没有分布,具有很高的肌肉组织特异性。初步证明在AAV9载体介导CRISPR/Cas9治疗DMD技术中,经肌内注射的安全性较高。
    • 邢海群; 朱文佳; 董诚岩; 王静楠; 石希敏; 吴美其; 要少波; 李方; 霍力
    • 摘要: 目的 评估68Ga-FAPI-04 PET/CT检查在肝胆肿瘤患者中的内照射剂量及生物分布.方法 本研究纳入因肝脏占位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6例患者,经静脉注射68Ga-FAPI-04(170.57±14.43) MBq后分别于第3、10、15、20、30和60 min进行全身显像.观察显像剂的生物分布;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所有靶器官的内照射剂量应用OLINDA/EXM软件计算.结果 68Ga-FAPI-04在肝脏内放射性本底消退较快,在肿瘤组织内放射性摄取较为稳定,病灶平均SUVmax在注射后20 min达到最大(13.87±2.55);病灶平均靶本比逐渐升高,在注射后30 min达到最大(10.09±8.17).1次68Ga-FAPI-04 PET/CT扫描的全身有效剂量为(0.020±0.002) mSv/MBq,吸收剂量最高的器官是膀胱壁,为(0.146±0.035) mSv/MBq.结论 68Ga-FAPI-04与18F-FDG全身有效剂量相近;肿瘤摄取快速,肝脏背景低,且不受血糖水平影响,有望成为潜在的肝胆肿瘤PET/CT显像药物.
    • 王玉琦; 仰浈臻; 郭凤琴; 杜祎甜; 王荣福; 张春丽; 齐宪荣
    • 摘要: 目的 对131I-c(RGD)2在原位荷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的靶向定位作用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应用于脑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U87-MG人脑胶质瘤细胞接种在裸鼠右脑尾状核内,建立了原位荷脑胶质瘤动物模型;采用氯氨T法将131I标记c(RGD)2,于原位荷脑胶质瘤裸鼠中进行生物分布研究,计算131I-c(RGD)2在脑胶质瘤中的摄取率及肿瘤与正常脑组织摄取率的比值(T/NT).结果 给药后3 h及6 h,肾的摄取均为所有器官中最高;给药后3 h肿瘤未累及的脑组织的摄取率为(0.16±0.10)%ID/g,胶质瘤组织的摄取率为(0.41±0.26)%ID/g,脑胶质瘤中的摄取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摄取率(P值为0.025);给药后6 h肿瘤未累及的脑组织的摄取率为(0.08±0.04)%ID/g,胶质瘤组织的摄取率为(0.44±0.23)%ID/g,脑胶质瘤中的摄取率亦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摄取率(P值为0.011);给药后3 h T/NT比值为3.36±1.86,给药后6 h T/NT比值增高至5.55±1.75.结论 c(RGD)2具有靶向颅内胶质瘤的能力,在胶质瘤的靶向诊断与治疗中具有潜力,但其在脑胶质瘤中的摄取率相对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孙祥敏; 邵长芳; 李源淼; 吴艳丽; 杨旭; 杨柳; 梁塑; 王勇; 张云
    • 摘要: 锝[99 T 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生物分布检验是确定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工作对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用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药盒标记的锝[99 T 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进行生物分布检验方法研究,以建立适用于国内锝[99 T 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检验方法.对注射后解剖时间、注射剂量进行检验条件筛选的结果表明,注射剂量在1.48~74 MBq时,各器官摄取率基本一致;不同厂家药盒标记的锝[99 T 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在各器官的摄取率在2 h基本达到平衡.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锝[99 T 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检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检验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锝[99 T 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用于其质量控制.
    •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生活状况、生态系统功能乃至气候本身都日益受到生物地理分布变化的影响。由气候驱动的物种分布变化直接(例如通过新出现的疾病和食物供应的变化)或间接地(通过降低生态系统健康)影响人类的福祉。某些生物分布的变化甚至会对气候系统产生反馈(正或负)作用,从而改变气候变化的速度。
    • 王欣; 耿兴超; 许明哲
    • 摘要: 生物分布研究是考察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人体以后到达靶器官的情况,和伴随时间延长的代谢消除趋势,是基因治疗药物特有的实验内容.人体暴露于外源基因片段时易于发生严重危害,需要采用适宜方法考察药物基因进入体内情况以预测其潜在安全风险.当前,多个监管机构均要求在非临床阶段开展此项研究,并且在申报临床试验之前提供相关数据.本文主要概括了生物分布研究实验内容、样本种类及特点、分析方法及原理和样本检测策略,以期望指导这项研究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新药安全性评价领域的监管科学工作.
    • 王欣; 苗玉发; 霍艳; 王三龙; 周晓冰; 耿兴超
    • 摘要: 溶瘤病毒药物(OVs)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生物药,是以结构改造型病毒为载体进行构建,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并进行复制,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对正常组织不造成损伤.该类药物具有载体种类多样、携带外源基因片段广泛、抗肿瘤效果明显、临床可与多种药物联用的优点.溶瘤病毒药物同时属于基因治疗和生物技术药物范畴,对这类药物开展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既要遵从药物毒性研究的一般原则,还需要结合特点设计特殊的试验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毒性、安全药理、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生物分布、病毒脱落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各项研究内容及试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