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5-05-06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会议文集: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遥测系统植入手术中要重视动物选择,建立高标准的手术室,主刀的技术人员需要能够处理手术中的任何突发状况,包括可能的麻醉过深,出血等意外。传统的植入子主体植入位置基本上都是在动物的腹背部皮下、也有一部分直接植入到腹腔,这些都有很大的弊端。现实验室将植入体植入到腹肌与腹膜之间,其优点是植入体固定比较牢固、由于腹膜的阻隔不会感染腹腔、更不会损伤脏器、体温最真实、由于腹肌的张力植入体会向腹腔稍微凸显,不会影响腹肌及皮肤的缝合和恢复、动物运动也不会损伤到植入体。
  • 摘要:本文介绍了安全药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要求。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药物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评价药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所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安全药理研究的范畴不仅仅适用于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在药物临床研究阶段和/或临床应用阶段,若发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应进行临床前安全药理研究,因此,安全药理研究贯穿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过程。并对其研究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安全药理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研究体系,其设计需要考虑试验系统与药物的相关性问题、研究模型的评价效力和效率等等,特别是结合受试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受试动物、临床研究方案等因素,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选择安全药理学试验中各指标观察时间点、观察频率的设计至关重要。
  • 摘要:行为学测定是疼痛、抑郁、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应疾病、药效、药代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灵长类动物在种系发生上接近人类,是临床前研究的金标准,且有376-420种灵长类动物可供选择.灵长类动物研究尤其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精神和神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是艾滋病、麻疹、疟疾、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实验猴行为学研究,可测定单只动物和群体的行为。其中,实验猴单笼测定,采用PrimateScan自动行为分析系统,测定居巢环境下的无拘束、自然行为,目前可记录和分析抑郁行为、自发痛行为、失眠行为、摄食、理毛、交互、生殖行为等6大项,吃、喝、嚼、躯体运动等,包含休息、活跳、睡、坐、睡醒、扭动、嗅、挠、站起、下蹲、攀高、走、跑、落地、转动、转圈、挖、掘、暂停、伸展身体、小便、连续跳动等等诸多小项指标,注重神经行为学研究,是一可靠的行为学评估手段,数据自动获取,可长时期观察,且数据收集精确、有效,可复查。参考PrimateScan自动行为分析系统所测定的指标,采用猴群远程连续摄像、人工分析结果,目前可测定实验猴猴群行为,可观察猴群的居巢行为,包括昼夜节律、睡眠、交互行为等。实验猴行为学研究行为分析广谱,在动物、脑形态、临床症状等方面可选择面广,可用于抑郁、焦虑、失眠、生物节律紊乱、视觉/嗅觉/本体感觉/前庭功能损伤、脊椎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巴金森氏疾病、老年痴呆症、疼痛、神经肌肉疾病、骨骼肌肉疾病、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尤其是相关药效、药代研究。
  • 摘要:本文将分别针对小动物和大动物植入手术前后及手术中的风险和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保证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后期实验数据的质量。
  • 摘要:本文就遥测植入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中注意的事项,及对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内容进行了简单那的介绍,并阐述了术后处理及伤口感染情况的处理方法,同时也对二次植入作了简单的介绍。
  • 摘要:清醒遥测动物模型的应用与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在实验设计方面,由成组设计向拉丁方设计发展,与传统的成组设计相比,由于清醒遥测动物模型可重复使用(经历一定的洗脱期),可采用拉丁方设计,该设计一方面可大量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同时还可增加统计学效率;由单一的实验设计(stand-alonedesign)向整合的实验设计(integrated design)发展,传统安全性药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单一的试验设计,即一次研究中仅研究化合物对一个系统的影响,而遥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可以同时监测化合物对实验动物多个系统的影响,并可研究各个系统之间的潜在关系。其次,就遥测技术本身而言,由于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遥测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一个传感器上集成的参数越来越多,使得清醒遥测动物模型的手术由有创向微创和无创发展。另外,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讲,应用清醒遥测动物模型可产生大量的数据,对遥测系统软件处理数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应用新的统计学方法,如super-interval,是增强统计学效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后,随着动物福利和3R原则的实施,以及安全性药理学的发展,对所用动物模型的临床毒副反应预测性要求越来越高,替代模型的应用也是安全药理学评价和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如应用清醒遥测小型猪模型替代比格犬模型用于心血管安全药理学评价和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及人诱导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两种细胞模型,寻求更好的药物心脏毒性的体外评价方法.rn 方法:实验主要采用RTCA x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rn 结果:1)给药后AMI导致细胞搏动振幅降低,频率升高,在原代大鼠细胞模型中10 μmo1/L及3mol/L浓度孔细胞停止跳动,4h后逐渐恢复,24h时仅最高浓度10μmo1/L未恢复;在hiPSC-CM模型中细胞搏动情况类似,在给药后4h,1μmol/L,3μmol/L及10μmol/L停止跳动,其余浓度孔逐渐恢复,但在24h后1μmol/L,3μmol/L及10μmo1/L仍未恢复,直至48h左右3μmol/L及1μmol/L恢复,原代细胞模型中1h,4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发生变化,24h时降低,细胞数按给药浓度由高到低减少;hiPSC-CM模型中1 h, 4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4h, 48h, 72h时降低,细胞数按给药浓度由高到低减少。2)CIS在两种细胞模型中表现一致,均导致细胞搏动振幅和频率降低,搏动不规则性明显升高,4h后搏动振幅及频率缓慢恢复,24h时仅10μmol/L及3μmol/L仍未恢复,但搏动不规律性仍偏高,高内涵细胞成像法检测在不同时间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变化。3)VER给药后细胞立刻停止跳动,缓慢恢复后与对照组相比搏动振幅及频率降低,不规则性未见明显变化,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模型中24h时10μmo1/L,3μmol/L及1μmol/L细胞仍未恢复搏动,其他较低浓度均恢复,在hiP S C-CMs模型中24h时10μmo1/L, 3μmo1/L及1μmol/L细胞仍未恢复搏动,48h时除10μmol/L浓度孔外,其他浓度均在恢复;两种细胞模型给予VER药物刺激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变化。上述验证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即此三种药物均对心肌细胞搏动功能有显著影响,其中AMI导致心肌形态结构损伤,而CIS和VER不损伤心肌细胞的结构。rn 结论:与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相比,hiPSC-CM用于评价药物的心脏毒性更为敏感,可在更长时间和更低的药物浓度下检测到药物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同时,采用RTCAxCELLigence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可更准确全面的了解药物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几种经典的具有明显心脏毒性的阳性药物,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ESC-CM)建立的心脏电生理功能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评价药物对hESC-CM的Nav、Cav、hERG电流以及动作电位的影响.rn 方法:研究选用不同毒性机制的心脏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氨基糖营类抗癌药阿霉素(DOX)、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VER)分别与hESC-CM孵育,应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实验组心肌细胞Nav1.5, Cav1.2, hERG电流以及动作电位一些指标的变化,验证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心脏电生理功能评价模型。rn 结果:在本实验中①ISO对动作电位振幅(APA)稍有降低作用: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率(Max dv/dt)随浓度增加有一定的降低;对Nav1.5电流作用较小,IC50大于100μmol/L;但对Cav1.2电流、hERG电流、动作电位时程(APD)、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以及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均无明显作用;②IMA对Nav1.5电流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为2.00±0.49μmo1/L;对Cavl .2电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23.4±9.8μmo1/L; APD50, APD90以及Max dv/dt随IMA浓度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对APA, hERG电流无明显作用;③DOX对APA稍有降低作用;APD50, APD90及Max dv/dt随DOX浓度增加均降低;对Nav1.5电流、Cavl.2电流及hERG电流均无明显作用④VER对Nav1.5电流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47.3±5.4μmo1/L;对Cavl.2电流有抑制作用,ICso为7.1±1.5μmol/L;对hERG电流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为3.5±1.0μmol/L;APD50, APD90随浓度增加均显著升高;APA及Max dv/dt随VER浓度增加降低。rn 结论: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结合膜片钳技术可快速、灵敏、准确的评价药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揭示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而筛选出潜在药物致心脏毒性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对药物早期的心血管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rn 方法:本文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分析来自DrugMatrix数据集心脏表达谱数据。通过分析模块特征基因与组织病理严重程度的相关度,鉴定出与药物致心脏毒性损伤临床终点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对共表达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以及富集度分析进而进一步揭示模块中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参与的生物学信号通路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等信息。rn 结果:本文分析了涉及88种药物不同剂量的共计208例实验的心脏组织大鼠基因组表达谱数据:(1)构建了14个基因共表达模块,确定了其中2个模块与7个不同组织病理学损伤终点相关;(2)基因功能和富集度分析表明特定模块的基因映射在两方面:①细胞周期;②炎症/免疫应答;(3)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前十个关键基因(Hub gen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UNC93B 1,CYBB和Aifl曾被报道与心脏疾病相关,CDK1相关通路被报道与心肌细胞死亡相关,而其他关键基因例如MKI67, CCNB2等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未见相关报道。rn 结论:本文利用WGCNA分析药物所致大鼠心脏毒性损伤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鉴定出两个与心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终点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对这些基因以及代谢网络上下游产物的进一步研究,为寻找潜在的新型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生物学标记物提供依据。
  • 摘要:在进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剂量设计时首先应参考主要药效学的有效剂量,安全药理研究应包括或超过其有效剂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激素的毒性作用,因激素可明显抑制动物的摄食量,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蛋白分解能力,单次给药后会引起动物体重的明显降低,特别是小鼠,24h内体重降低幅度可达到20%。因此,受试物高剂量应设定为不对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的剂量。否则剂量过大时观察到的为该类药物的毒性反应而非不良反应。在进行核心组合研究时,受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通常由数个试验组合获得。该组合非固定组合,应根据受试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变化组合。在观察频率设计方面,观察频率的范围应覆盖受试物起效、达峰和失效的整个范围,以区别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是否为受试物的药效作用所致。在缺乏主要药效学资料和药代动力学资料时,应通过预实验获得相应的数据,如进行正式试验前可先开展受试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试验,动态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再结合小鼠体重变化的基础上选取自发活动开始增多、达峰和恢复正常的时间点为安全药理其他试验的观察时间点。
  • 摘要:本文就纤溶酶类药物的安全药理的试验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安全性药理核心组合试验目的是研究受试物对重要生命功能的影响,主要考察内容为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三个重要器官系统的影响,为我国现行指导原则与ICH指导原则要求进行的项目。对于补充安全药理学试验,考虑到该类受试物为蛋白质的特性,代谢后主要为小分子多肤和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为泌尿系统,因此需要考察对泌尿/肾脏系统的影响,主要考察肾功能(Crea.BUN、尿渗透压等)指标,尿量、尿电解质、尿常规等指标,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到其它毒性试验同时进行。由于该类受试物能影响体内纤溶系统,而体内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的,因此需要补充对血液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为对凝血系统一些相关指标的考察,如检查受试物对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bg等)的影响、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等相关研究,可单独进行或结合到其它毒性试验同时进行。
  • 摘要:安全药理学评价的三大核心组合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三大系统.DSI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telemetry system)在增加组件后,进行3Q验证,可以满足了GLP实验室要求,能够客观、准确地监测动物清醒和无创伤性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等),减轻了动物痛苦,避免动物应激对其造成心电生理参数的误差,同时减少了动物的用量,体现了动物福利的需要,符合“3R',原则,还可适合于不同的动物给药方式。安全性药理学评价研究经常观测的指标是血压和ECG的QT间期,使用遥测系统不需要麻醉或束缚动物,将植入子埋入动物体内后,生理信号被植入子采集到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后无线发射,接收器接收信号,进行数据转换,相应的软件就可进行记录分析。而对于呼吸系统测定,由于测定大动物呼吸系统的方法相对有限,目前主要单独在啮齿类动物上进行。DSI遥测系统主要特点是遥测设备的集成化、固态化、模块化和计算机化,特别是出现了可编程控制的遥测技术,这使遥测技术在实验动物学研究、毒理药理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大可能性,己经成为药物研究开发中越来越重要的实验工具,给研究人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从试验设计、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对中心现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减少与非供试品药物作用相关的试验因素对清醒遥测动物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rn 方法:利用DSI植入式以及EMKA无创式遥测系统对清醒Beagle犬或恒河猴的心电图、体温、呼吸和血压的生理参数进行8-24h连续监测,探讨给药操作(静脉注射5ml/kg的生理盐水)、人员进入等非供试品相关的试验因素对心率、PR间期、QT间期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拉丁方试验设计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结果解释。rn 结果:静脉给药操作可诱发Beagle犬心率加快,该效应可持续1-2h,部分敏感动物可出现一过性的呼吸频率加快,但对潮气量没有影响。静脉注射5ml/kg的生理盐水对恒河猴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没有明显影响。rn 结论:利用拉丁方设计进行清醒遥测动物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检测,需注意非供试品因素对各检测指标的影响,均衡匹配可能的混杂因素,以免其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胸阻抗式植入子植入食蟹猴体内,建立可以同时采集清醒猴的心电,血压和呼吸生理参数的安全药理动物模型.rn 方法:4只食蟹猴麻醉后在无菌手术的条件下,将植入子主体植入到腹部肌肉层与腹膜之间(该位置能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形成且易于制作囊袋,也避免了将植入子植入腹腔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血压导管通过股动脉切口沿腹主动脉方向插入腹股动脉内。心电的负极埋置于心基部在胸廓部的投影区皮下肌肉层,心电的正极埋置于心尖部在胸廓部的投影区皮下肌肉层。将4个呼吸电极和一个参考电极埋置在胸廓两侧对应位置。术后恢复约2周。rn 结果:手术恢复期结束后,经过调试和校准,可以准确测量动物的心电、血压和呼吸生理参数。使用阳性药物验证,均观察到与文献相符的生理参数变化。其呼吸信号的波形明显优于之前的压力导管植入法和呼吸绷带法(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且结果一致性更好。rn 结论:手术后猴的一般状态良好。动物血压、心电、及呼吸信号采集正常,该模型可用于检测清醒猴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研相关指标。
  • 摘要:目的:根据ICH S7A指导原则中关于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要求,本实验使用露头式体积描计器对大鼠呼吸功能进行评估.rn 方法:吗啡(20 mg/kg IV)和茶碱(10 mg/kg IV).18只雄性大鼠(约为7-8周龄)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单次给予溶媒对照品(无菌水)、20 mg/kg吗啡溶液或10 mg/kg茶碱溶液.并进行合理实验。rn 结果:吗啡20 mg/kg:在2.5小时连续监测期,呼吸频率的绝对值和调整值都有明显的下降。呼吸频率绝对值在给药后30分钟下降到86次/分钟。调整值在2.5小时监测期下降了80至94次/分钟(与给药前比下降约46%至54% )。潮气量的绝对值和调整值在给药后大约0.25小时至2.5小时也有轻微下降。绝对潮气量在0.9至1.1 mL范围内,而调整值这段时间下降0.2至0.5 mL(变化大约15%至38%)。每分通气量的绝对值和调整值在2.5小时监测期显著下降。每分通气量的绝对值在79.2至95.3 mL/min范围内,而调整至下降138.8至154.9 mL/min(大约62%至69% )。至4小时给药后,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逐渐恢复。茶碱10 mg/kg:注射10 mg/kg茶碱在2.5小时连续监测期及给药后4小时,呼吸频率的绝对值和调整值都有轻微增加。呼吸频率的绝对平均值在178至232次/分钟范围内,调整值上升至34次/分钟(大约17% )。潮气量的绝对值和调整值在给药后0.75至2.25小时上升。潮气量绝对值在1.7至1.8 mL范围内,调整值上升0.2至0.3 mL(大约13%至20% )。每分通气量的绝对值和调整值在2.5小时监测期上升。每分通气量的绝对值在290.4至357.1 mL/min范围内,调整值上升9.5至76.2 mL/min(大约3%至27%)。至4小时给药后,每分通气量比较溶媒组仍有所上升。至24小时给药后,每分通气量与给药前、溶媒组的值都相近。rn 结论:通过对雄性SD大鼠静脉注射给予剂量为20 mg/kg吗啡,给药后15分钟至2.5小时出现潮气量、呼吸频率以及每分钟通气量降低。给予剂量为10 mg/kg茶碱,给药后巧分钟至2.5小时出现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增加持续至给药后4小时。本实验的结果与文献资料中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本实验证明露头式体积描计器和DSI/Ponemah测试系统适用于评估大鼠呼吸功能。
  • 摘要:本文针对生物技术药物的抗药抗体检测、抗体的性质、对药动学的影响、产品特异性的免疫原性评价及ADA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快速和可靠地预测生物技术药物在人体内的免疫原性对开发新的蛋白治疗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持久的抗体产生需要刺激CD+T细胞,因此可以用人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细胞检测T细胞激活以评价蛋白多肤药物的免疫原性经过多轮体外T细胞激活或启动,刺激克隆扩增,再用ELISPOT法检测单细胞细胞因子产生,以反映T细胞的激活。为了准确评估蛋白质的潜在免疫原性,T细胞激活检测需采用相关人群中表达所有占优势MHC等位基因的一组供者的细胞。并推荐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检测免疫原性,也可以用这类动物筛选免疫原性。随着猴的MHC基因分型技术发展,有可能培育出与人MHC分子的肤结合特异性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动物实验,从而提高免疫原性预测能力。
  • 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组织交叉反应(tissue cross-reactivity, TCR)主要观察药物对靶组织及非靶组织抗原决定簇或相似决定簇是否发生交叉反应,是否存在脱靶结合。TCR研究时应关注组织材料、实验方法、设计对照、过程控制、镜检标准、合理评估等内容。
  • 摘要:Objective:SMMU-16, a biosimilar of adalimumab, is develop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ically in the futu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clinical safety of SMMU-16 in Cynomolgus monkeys and to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immunotoxicological mechanisms.rn Methods:Thirty healthy Cynomolgus monkeys (15 male and 15 female, aged 3-4 years,)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body weight: control group, SMMU-16 10, 33,200 mg kg-1 and adalimumab 33 mg kg-1 dose groups with 6 animals in each group.The drugs were administrated subcutaneously once a week for successive 4 weeks with a4-week recovery. The control animals received saline solution of the same volume as those given to the administrative group animal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day28) and end of recovery (day56), half of the monkeys in each group were anesthetized and sacrificed to perform clinical observations,clinical pathological evaluation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UNEL examination and T cell development analysi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ycle were examined in vitro by using thymic cells isolated from thymuses in controlanimals at day56.rn Results:There were no treatment-related changes in clinical observations,clinical pathological evaluations,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body weight examinations except for a slight anemia in adalimumab 33 mg kg-1 and SMMU-16 33, 200 mg kg-1 group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day28). The most serious treatment-related changes were thymic atrophy and splenic atrophy in animals of these three groups at day28, which wasnot induced by apoptosis. Furthe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dalimumab and SMMU-16 inhibited thymic cell proliferation by arresting cell cycle at GO/G1 phase,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treatment-related thymic atrophy. Splenic atrophy might share same mechanisms with thymic atrophy.rn 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will provide experimental suppor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MMU-16 and partly reveal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clinicaladverse effects of TNFa antagonists, including adalimumab.
  • 摘要:目的:采用小鼠单次灌胃给予MLJ,观察其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推测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为供试品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小鼠单次灌胃给药后,分别进行一般行为观察、自发活动观察、对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试验及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试验.各试验分设溶媒对照组和MLJ7.50, 15.00和30.00g/kg.bw三个剂量组,其中在自发活动观察和与阂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试验中分别以8.11 mg/kg.bw的盐酸氯丙嗪和2.50mg/kg.bw的地西泮作为阳性对照,各组均按30m1/kg.bw的容积给药。试验中,每组动物各10只,雌雄各半。rn 结果:①给药后9min-1h13minMLJ中、高剂量组部分动物先后出现活动减少或增加、竖毛、抓挠全身、爬壁、转圈、竖尾、兴奋反应;上述反应于给药后2h3min全部恢复正常。② MLJ低、中剂量组小鼠的中央区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溶媒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LJ高剂量组小鼠的全部中央区域指标均明显少于/短于溶媒对照组,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可见一定剂量一反应关系。③MLJ各剂量组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高剂量组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明显少于溶媒对照组,且有一定剂量一反应趋势。rn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MLJ在一定剂量范围内(15.00g/kg.bw及以上剂量)对小鼠的一般行为、协调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另外,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小鼠对中心区域的探究行为上。提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用药剂量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并严密监测与神经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
  • 摘要:目的:探寻As2O3诱发的hERG通道蛋白表达异常的机制及逆转此作用的药物.rn 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稳定表达在HEK293细胞中hERG通道电流和hERG通道动力学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hERG通道蛋白及Spl蛋白表达;采用Spl-decoy技术研究Spl与hERG通道蛋白的关系:RT-PCR技术测定miRNA表达量。rn 结果:1μM苦参碱或氧化苦参碱孵育24h能逆转As2O3诱导的hERG通道蛋白表达减少,并增加hERG电流。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可显著缩短As2O3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显示As2O3抑制hERG通道蛋白表达的机制是因其抑制核转录因子Spl的表达而影响转录过程。药物逆转的机制是通过上调核转录因子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增加hERG蛋白表达水平,拯救As2O3的作用。此外研究显示As2O3促进miR23 a的表达,抑制Hsp90与hERG蛋白复合体的形成,从而抑制hERG蛋白的运输过程,而其抑制剂反义寡核昔酸AMO-23a可以逆转上述过程。rn 结论:As2O3抑制hERG通道蛋白表达的机制是通过抑制转录和蛋白运输过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通过促进hERG通道的激活以及上调Spl表达增加hERG通道蛋白表达逆转As2O3的作用。
  • 摘要:目的:DT1466临床拟用于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本试验目的在于观察供试品对清醒Beagle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为DT1466临床试验提供参考.rn 方法:临床前药代数据显示DT1466在Beagle犬体内消除较慢,0.01 mg/kg剂量时t1/2z约为83 h.考虑到药物清洗的影响,采用了平行试验设计,设0.01 mg/kg、 0.03 mg/kg和0.1 mg/kg组,另设溶媒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Beagle犬进行遥测马甲穿戴后使用EMKApack telemetry system于给药前,dl给药后连续监测8 h,d2-d7每24 h连续监测1h。评价指标包括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电图和呼吸系统。rn 结果:Beagle犬经口单次灌胃给予DT1466,与溶媒对照组相比,0.01mg/kg, 0.03mglkg和0.1 mg/kg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指标均未见具有时间关系的异常改变。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溶媒对照组、0.01mg/kg,0.03mg/kg和0.1mg/kg组间未见剂量效应:尽管0.1mg/kg组药后约150 min呼吸频率略低于自身给药前,但均在生理正常值范围之内,为非药物相关性影响。rn 结论: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DT1466经口单次灌胃给予Beagle犬,药后连续监测8h,d2-d7每24 h连续监测1 h,0.01mg/kg,0.03 mglkg和0.1mglkg均未见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单次灌胃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对清醒Beagle犬ECG-Ⅱ的影响,重点关注药物对QT、QTc及心率的影响,为该药物的临床运用安全运用及其作为验证心电检测设备的阳性药物的可能性提供参考.rn 方法:将一般状况良好的6只健康Beagle犬,雌雄分开,进行试验操作,先将其作为溶媒对照组灌胃给予纯水并按要求采集数据,待所有动物数据采集完毕后,再将其用于莫西沙星组灌胃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溶液.并对两组做相应处理,进行试验。rn 结果:①莫西沙星组动物给药后所有测量点的QT和QT。均明显长于自身给药前和溶媒对照组,较自身给药前的QT、QTc可延长10-40%,其中除给药后270min外,上述改变与溶媒对照组及给药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从给药后30min至给药后180min QT和QT。的变化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之后开始逐渐下降,QT和QT。可②莫西沙星组动物给药后心率、RR间期及其它时限、振幅指标与溶媒对照组及给药前后自身对照均可见小幅度波动,但上述变化未见任何规律和明显时间一反应关系,因此可认为与所给药物没有明显相关性。rn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盐酸莫西沙星片以300mglkg.bw灌胃给予清醒Beagle犬1次,可引起犬QT和QTc明显延长,但对心率及P波时限、PR间期、QRS间期、RR间期、P波振幅、R波振幅、T波振幅、ST偏移量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该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QT, QTc及相关指标的改变,避免与可能引起QT延长的药物合用;另外,Beagle犬对盐酸莫西沙星片较为敏感,给药后QT, QTc的延长较为明显,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且具有良好的时间.反应趋势,可作为阳性药物用于心电检测设备的验证。
  • 摘要:本文对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定义及作用作了简单的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对TDM和药物基因联合干预临床治疗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增多,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看法。基因多态性可以在患者治疗前进行,有目的的设置治疗剂量,监测治疗中不同时间点血液药物浓度,观察不同个体在服用药物后的治疗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调整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以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确保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传统TDM需要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才能抽血测定药物浓度,此时患者可能已经出现药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将传统TDM与药物基因组学联合后,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药物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
  • 摘要:目的:观察动物多次经口鼻吸入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后,是否产生过敏反应.rn 方法: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设高、低两个给药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每组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研究。rn 结果:致敏期间所有动物均未见异常,各组动物激发时体重均增加。各组动物经口鼻吸入给予相应药物激发后,阳性对照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过敏反应,吸入卵蛋白溶液激发后于120±41.5(s)出现排尿、紫给、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最终死亡,阳性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为100%。阴性对照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动物均未见明显过敏反应。同时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灯盏花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血清组胺含量分别为214.30±163.64(ng/mL),484.64±120.20(ng/mL ),389.67±70.30(ng/mL),316.02±156.63(ng/mL)。经统计学分析阳性对照组动物血清中组胺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灯盏花素注射液高剂量组动物血清中组胺含量较阴性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灯盏花素注射液经豚鼠口鼻吸入主动全身过敏性试验,虽然未见肉眼可见的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症状,但从血清中组胺含量的变化来看可能存在潜在过敏反应。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灯盏花素注射液经豚鼠口鼻吸入主动全身过敏性试验,可能存在潜在过敏反应。
  • 摘要:目的:观察DT019(原料药和肠溶片)给予Beagle犬后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为DT019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n 方法:①DT019原料药十二指肠给予麻醉Beagle犬,设20 mg/kg、50 mg/kg和100mg/kg组,另设溶媒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戊巴比妥钠约33.33~49.82 mg/kg静脉注射诱导麻醉后经口气管插管和股动脉插管,试验过程中以6.11~31.71 mg/(kg·h)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分别记录开始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和240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及心电图(标准Ⅱ导联)指标,并伴随血药浓度监测.②DTO19肠溶片口服给予18只清醒Beagle犬,雌雄各半,设80 mg/(d只)、320 mg/(d只)和辅料对照组。Beagle犬进行遥测马甲穿戴后使用EMKApack telemetry system系统于给药前、给药后当天连续监测2h,分析给药前及药后15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 75 min.90 min, 105 min, 120 min各时17点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rn 结果:通过对麻醉犬十二指肠给予原料药和清醒犬给予肠溶片的血药浓度的比较,可以发现,追加清醒Beagle犬DT019肠溶片安全药理试验,能更好的反应出该剂型在犬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①与溶媒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DT019 100 mg/kg给药后30 min-240 min可见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降低,最大降幅分别约为14%,22%和18%,心率和呼吸频率最大降幅约为32%和48%; 50 mg/kg组收缩压和心率有轻微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约为18%和11%0②与自身给药前相比,320 mg/( d只)组心率在75 min和120 min轻微降低,降幅约为16%和20%,考察个体数据后发现,♀2202#犬心率药后75 min-120 min下降,最大降幅约为46%,结合血药浓度监测,♀2202# Tmax为2h,其余5只犬Tmax为30 min-1 h,推测可能与Beagle犬个体吸收差异有关。rn 结论:与溶媒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麻醉犬十二指肠给予DT019原料药,100mg/kg组和50 mg/kg组血压、心率下降和呼吸频率降低:20 mg/kg组未见明显药物相关性影响。清醒Beagle犬口服给予DT019肠溶片,给药当天药后连续监测2 h,80 mg/(d·只)组未见明显药物相关性影响,320 mg/(d·只)组仅见1例心率下降,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建议后期试验进一步关注。
  • 摘要:目的:DT1485是鬼臼毒素衍生物,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本试验目的在于结合体外离子通道抑制试验、离体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和离体心脏心电图以及体内试验评价供试品对食蟹猴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为DT1485临床试验提供参考.rn 方法:6只清醒食蟹猴,雌雄各半,采用拉丁方设计给药。并设计合理是的对照实验进行研究。rn 结果:与自身给药前相比,仅3 mg/kg组16.8μM)药后30 min, 1h和2h可见心率降低,降幅分别为14.9%,24.1%, 23.2%对应的QT间期分别延长9.6%,17.2%和18.9%,QTcf在药后1h,2h,4h分别延长约6.8%,8.7%和9.1;其中♂1301和♂1302给药10 min心率降低约36.6%和31.7%,QTcf分别延长8.1%和10.5%。②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DT1485阻断hERG钾离子通道较明显并呈浓度依赖性,其ICso为6.52μM(n=6);但是在0.3至30μM对心脏上另外一个重要钾离子通道Kv1.5无明显作用。rn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体外、离体和清醒食蟹猴遥测系统组合试验,认为DT1485可阻断心脏hERG钾离子通道并引起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导致心率减慢、心电图QTc延长以及潜在的室性心律失常,提请临床关注DT1485可能在超过10 wM血药浓度时有较高的心脏安全风险。
  • 摘要:目的:观察钩吻素子十二指肠给药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rn 方法:经麻醉Beagle犬以十二指肠给药的方式分别给予1.875、3.75和7.5 mg/kg钩吻素子,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同时观察给药后120 min内Beagle犬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PR间期、P波振幅、QRS波时间、QT间期、QTc间期、ST段偏移、T波振幅、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rn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钩吻素子低、高剂量组动物的QT间期延长(P<0.05)高剂量组动物的呼吸频率下降(P<0.05)。钩吻素子各剂量组动物的SBP、DBP、MABP、HR、PR间期、P波振幅、QRS波时间、QTc间期、ST段偏移、T波振幅和呼吸幅度,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钩吻素子可能引起麻醉Beagle犬的QT间期延长,降低麻醉Beagle犬的呼吸频率,但动物的其他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未见异常。临床试验时应密切关注QT间期和呼吸频率指标。
  • 摘要:目的:采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ESC-CM)和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 cell analysis Cardio,RTCA Cardio)建立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并进行验证.rn 方法:将不同密度的hESC-CM接种到RTCA Cardio E-Plate 96孔板(接种密度分别为30000,40000,50000和60000/孔),通过分析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幅度和搏动节律不规则性指数确定细胞最佳接种密度,建立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并进行合理实验。rn 结果:以40000/孔的密度将hESC-CM接种到RTCA Cardio E-Plate96孔板后细胞指数(CI)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48 h可观察到hESC-CM的特征性搏动图谱,60h搏动图谱达到稳定状态,68 h时细胞搏动参数稳定,频率为62±2,幅度为0.0566±0.00279,节律不规则指数为0.1±0.0299,%h搏动信号减弱,搏动频率、幅度均降低,搏动节律不规则指数显著增加。确定40000/孔为最佳接种密度,60-96 h为最适检测时段。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奎尼丁浓度≥12.5μmol/L时影响hESC-CM生长状态,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奎尼丁浓度≥3.13μmol/L时影响细胞特征性搏动图谱,且浓度越大细胞搏动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奎尼丁浓度≥3.13μmo1/L时抑制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越高,对搏动频率和幅度的抑制作用越显著,搏动信号恢复所需时间越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浓度≥0.01 μmol/L时影响hESC-CM生长状态和特征性搏动图谱,细胞搏动频率显著增加,细胞搏动幅度显著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rn 结论:采用hESC-CM和RTCA Cardio系统建立的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可以检测出奎尼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搏动状况的影响,提示该方法可用于心脏毒性早期筛选。
  •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TCA)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筛选中.rn 方法:将分离出的新生1~2 d SD大鼠心肌细胞以20000个活细胞/孔接种到96孔电子微量滴定板上,放在培养箱中的实时细胞分析工作站上培养72 h后,用0.1% DMSO和不同作用靶点的心脏毒性药物阿霉素、氟哌啶醇、异丙肾上腺素,通过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幅度和搏动节律不规则性(BRI)指数的变化对基于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方法进行验证.rn 结果:原代心肌细胞接种到RTCA96孔电子微量滴定板上24 h后观察到心肌细胞特征性的搏动,且至少可持续3d;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幅度及节律不规则性指数的变化显示,22 h时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为144±24、幅度为0.0126±0.004、节律不规则性指数为112%±0.395,提示此时心肌细胞搏动出现但严重不规则,48 h时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为130±2、幅度为0.0379±0.004、节律不规则性指数为4%±0.007,提示心肌细胞搏动规律稳定。给予0.1% DMSO后,第0.5,1,2,3,6,12,24 h 0.1% DMSO剂量组和DMEM对照组心肌细胞特征性搏动图谱基本相同,稳定、均一、可持续,表明0.1% DMSO对心肌细胞收缩舒张所产生的特征性搏动图谱基本无影响,不产生心脏毒性作用,为后续试验将其作为溶媒提供实验依据。给予0.45μmo1/L阿霉素,1h引起心肌细胞搏动信号减弱,6h心肌细胞的搏动信号明显减弱,且在24 h观察到心肌细胞特征性搏动图谱紊乱。给予氟哌啶醇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幅度及节律不规则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搏动信号恢复需要的时间越长,且恢复后节律不规则性指数显著升高。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5 h后,1μmol/L和10μmol/L剂量组心肌细胞特征性搏动图谱提示搏动加强,搏动频率、节律不规则性指数显著性升高、幅度明显降低。rn 结论:基于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方法可精确地检测出不同作用靶点药物阿霉素、氟哌啶醇、异丙肾上腺素的心脏毒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提示基于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方法可作为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评价模型,应用于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筛选。
  • 摘要:目的:系统比较两种不同的ECG数据取值和分析方法在遥测ECG指标评价中的优缺点,为行业内形成规范的ECG数据分析方法提供依据。rn 方法:清醒Beagle犬分别单次经口灌胃给予溶媒对照(5 mL/kg)和盐酸莫西沙星(50mg/kg, 5 mL/kg),采用DSI马甲式遥测系统连续采集给药前1h和给药后24h的ECG数据。利用DSI Ponemah ECG PRO分析软件对ECG数据进行分析。分析ECG图形得出QTcR间期。rn 结果和结论:与溶媒对照同时间点数据相比,小段数据平均值法:给药后0.5小时至24小时,雌雄动物QTcR分别延长((6%-14%)和(5%-14% )。大段数据平均值法:给药后1小时至24小时,雌雄动物QTcR分别延长(6%-11%)和(5%-12%)。综上,小段平均值法数据选取灵活,分析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数据利用率较低,变异度较大,易造成结果的误判。大段平均值法分析工作量大,但数据利用率高,变异度较小。两种取值方法均能较好的检测出药物引起的明显参数变化,但对于一过性的参数变化,大段平均值法可能需要调整取值时间段的长度,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药物的特性和分析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 摘要:目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T-0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本研究观察ICR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供试品后其自发活动、机体协调能力的变化和有无与镇静药物的协同/拮抗作用,确定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评价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所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不良反应机制.rn 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并能在转棒仪上停留3min的动物40只,用于机体协调能力试验;选取自发活动次数相近的动物40只,用于自发活动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动物40只,用于与戊巴比妥钠盐的协同/拮抗作用试验。各试验均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0,6.25,37.5和225mg/kg剂量的供试品。观察给药后动物的机体协调能力、自发活动的变化和有无与戊巴比妥钠盐的协同/拮抗作用。rn 结果: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min和2h时分别有2只雌雄动物出现落棒情况;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雌雄动物自发活动次数分别在给药后30min至4h和2h时明显偏低(P<0.05或P<0.01),对雌雄动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2%和52%,雌雄动物分别于给药后6h和4h时出现恢复性增高,但直至给药后24h时仍低于溶媒对照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雌雄动物入睡潜伏时间均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或P<0.01),对雌雄动物入睡潜伏时间缩短率分别为27%和24%;对雌雄动物睡眠持续时间延长率分别为205%和182%;低和中剂量组雌雄动物在给药后各检测时间点均未出现落棒现象,自发活动次数与溶媒对照组相差无几(P>0.05),入睡潜伏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供试品在37.5和225mg/kg剂量时对ICR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225mg/kg剂量时可能会通过抑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ALK,或抑制al肾上腺素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途径,对雌雄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均可造成明显抑制作用,如降低动物自发活动次数,使个别动物出现协调能力降低现象,并与戊巴比妥钠盐存在协同作用,该抑制作用对雌性动物略强于雄性动物,可持续较长时间,但最严重的抑制作用出现于给药后4h左右。
  • 摘要:目的:观察YF-82对Beagle犬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Beagle犬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YF-82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动物,雌雄各半.分别灌胃给予1% CMC-Na水溶液,以及10、30和100 mg/kg剂量的YF-82,检测各组动物给药前和给药后30min、60min、2hr、4hr、8hr和24hr的心电图、血压和呼吸指标变化情况.rn 结果:给药前后各组动物血压和呼吸未见明显改变,YF-82 100 mg/kg剂量组给药24hr见QTc(经Bazetts公式校正)延长(P<0.05 ),未见其它与剂量相关或时间相关的心电指标改变。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Beagle犬单次灌胃给予10, 30和100mg/kg剂量的YF-82100mg/kg可致Beagle犬心电图QT间期(QTc)延长,对动物血压和呼吸无明显影响。
  • 摘要:细胞自噬主要有三种形式:微自噬、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各种病理生理状态如饥饿也会激发细胞自噬。此外,饥饿诱导的自噬还能通过阻断线粒体诱导的细胞凋亡而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自噬作用在分化和发育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有些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会导致自噬失调。在某些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作用会被抑制,从而加重病情。此外,诱导的自噬还可能延长寿命。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上调或抑制自噬的策略也备受关注。为了确定自噬是否能成为各种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靶点,还需要研究更好的检测自噬的方法;需要开发更适合体内使用的专一性的自噬调节剂,这些调节剂不会影响细胞的其他重要活动,只特异性地针对自噬的核心机制起作用;启动非细胞自主模式尤其是全身状况下的自噬调控;另外,诱导细胞自噬的途径除了药物作用还有其他方法靶向自噬的研究无疑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一个新的突破点,而且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自噬活性,治疗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以及免疫相关疾病将是可行的途径。
  • 摘要:目的:本实验结合泰格列净大鼠灌胃给药一个月长期毒性试验,通过对大鼠尿量、尿比重及渗透压、pH、电解质平衡、尿蛋白质、细胞和血生化(尿素氮、肌酐、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观察泰格列净对大鼠泌尿—肾脏系统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大鼠灌胃给予10、50、250 mg/kg剂量的泰格列净以及空白溶剂,给药1-2次检测药后24小时尿量、比重、渗透压、pH、尿液电解质、尿蛋白质、细胞;大鼠连续灌胃给药23-24天,检测新鲜尿液胆红素、尿胆原、酮体、尿糖、尿蛋白、隐血、亚硝酸盐、维生素C;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蛋白(TP)等指标;各剂量组各个指标与溶剂对照组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泰格列净对大鼠泌尿—肾脏系统功能的潜在影响作用.rn 结果:(1)泰格列净大鼠灌胃给药后24小时尿液指标检查可见: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 50, 250 mg/kg剂量组大鼠尿量均明显增多,尿量比为1:2.16:3.19: 2.97; 50,250 mg/kg剂量组大鼠尿液渗透压明显降低;10,50,250 mg/kg剂量组大鼠尿液PH值轻微降低;10,50,250 mg/kg剂量组大鼠尿液K+, Na+, C1-、Mg2+离子及尿蛋白均明显降低。(2)泰格列净大鼠连续灌胃给药23-24天,尿液生化检查见10, 50,250 mg/kg剂量组大鼠尿糖阳性程度较溶剂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3)泰格列净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肾脏一泌尿系统相关血生化检查可见10, 50、250 mg/kg剂量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的升高幅度很大,且有明显剂量相关性。rn 结论:泰格列净为一种新型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肾脏的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从而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用于Ⅱ性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由于其药效作用机制,从而导致实验动物泌尿-肾脏系统出现了多个指标的异常,这些指标的改变一方面是药效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药效作用伴随的一些继发反应等;因此在后期药物临床实验中应该密切关注受试者泌尿-肾脏系统各个指标的变化,注意由药物药效伴随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瑞普拉生临床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以及胃溃疡.本研究评价了瑞普拉生对大、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及Beagle犬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影响.rn 方法: (1)瑞普拉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ICR小鼠一般状态及行为、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自主活动以及SD大鼠协调运动、肛温的影响试验.(2)瑞普拉生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影响:进行Beagle犬心电、血压和呼吸的影响试验。rn 结果:1、瑞普拉生低、中剂量对ICR小鼠一般状态及行为、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自主活动均无明显影响;高剂量对ICR小鼠一般状态及行为、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无明显影响,但自主活动明显减少,给药后4h恢复正常。瑞普拉生低、中剂量对SD大鼠协调运动、肛温均无明显影响;高剂量在给药后30 min SD大鼠协调运动潜伏期明缩短、肛温降低,其中协调运动潜伏期在给药后60 min恢复正常。2、与空白胶囊组相比,瑞普拉生低、中、高剂量对Beagle犬心电、血压、呼吸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与同组给药前45 min相比,部分心电、血压、潮气量指标可见明显变化,但无明显量效关系,给药即刻部分指标出现波动可能与动物给药时处于紧张状态、呼吸急促等因素相关。rn 结论:瑞普拉生对Beagle犬心电、血压及呼吸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瑞普拉生低、中剂量对大、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高剂量时(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10倍以上)可见瑞普拉生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影响。
  • 摘要:目的:研究内毒素或其他热原物质诱导人混合冻存全血产生细胞因子的量效关系,对4种注射液的热原进行检测,探讨该方法用于中药注射液热原检测的可行性及干扰因素.rn 方法:将不同个体来源的新鲜全血等体积混匀,再将DMSO多次少量,缓慢加入新鲜全血(V DMSO/V总体积=10%),充分混匀,每管1.0ml分装于冷冻管,放入程序降温盒置于-80℃冰箱中进行冷冻保存.冻存一个月后,自冻存容器内取出冻存管,40℃水浴解冻,解冻后全血立即使用,进行合理实验。rn 结果:空白对照组(OEU/ml)所测细胞因子浓度<200pg/ml。将孵育体系中的细胞因子IL-1β分泌量作为Y轴,相应LPS浓度的对数作为X轴进行线性关系分析,LPS浓度在0.125-2EU/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的R值≥0.95,最低检测限为0.125EU/ml。除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人混合冻存全血产生的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以外,其他三种注射液均可采用该方法进行热原检测,所得结果与家兔法检测结果一致。rn 结论:该方法的检测范围广,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且检测到的内毒素具有生物活性为中药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提供了另一技术手段。
  • 摘要:目的:研究人源单核细胞系28SC体外检测热原的可行性.rn 方法:用28SC与浓度为0、10、100ng/ml的活化物calcitriol孵育48小时,将活化后的28SC与各类热原[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内毒素LPS);革兰氏阳性菌(脂磷壁酸,LTA);真菌(酵母多糖,Zysoman)]共同孵育18~22 h孵育,以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孵育体系中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变化,建立28SC体外热原物质LPS检测体系.rn 结果:①以家兔法模拟人体反应条件,确定热原物质LPS, LTA, Zysoman引起家兔体温升高0.6℃的最小浓度分别为0.5EU/ml,0.5μg/ml,16μg/ml。当活化物calcitriol浓度为。和10ng/ml时,28SC-IL-1β, IL-6, TNF-a法不能模拟人体反应;calcitriol浓度为100ng/ml浓度时,28SC-IL-1β, TNF-a法不能模拟人体反应;28SC-IL-6法对LPS可检测到0.25EU/ml,对LTA可检测到0.5μg/ml,对Zymosan可检测到16.0μg/ml;确定28SC体外热原检测体系为:calcitriol浓度为100ng/ml,检测指标为细胞因子IL-6;②使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calcitriol活化后的28SC细胞,最低检测限可达到0.031 EU/ml,线性范围为0-0.5EU/mlR=0.9540;③比较了15代和45代28SC对于检测LPS的结果,45代28SC各剂量组与15代细胞相应剂量组之间IL-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0.031 EU/ml,R15=0.9942,R45=0.9928。rn 结论:确立28SC热原检测体系;以calcitriol (100ng/ml)为活化物,以细胞因子IL-6为检测指标,对LPS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0.031 EU/ml,线性范围为0-0.5EU/mlR=0.9540;该体系稳定性好,在45代内有较好的热原检测活性。
  • 摘要:对于安全性药理试验,质量保证主要包括人员、试验方案、操作、仪器以及相关原始资料等。对于人员特别是SD以及一般的试验人员应该符合各中心相关的资格准入规定,特别要关注的是是否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对于实验人员是否注意到了试验方案的特别要求;试验方案的检查应根据各中心相关SOP的规定以及具体实验的特点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试验方案的格式以及检查要点,重点关注方案中供试品分析的内容,供试品的浓度、均一性、稳定性等,是否在试验开始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的供试品分析工作,以确保给药浓度的准确性;对于安全药理试验中的仪器如心电图、遥测设备等也是质量保证检查的要点,仪器是否进行验证,验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同时关注供试品分析所应用的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的检查;试验开始后,按照检查计划对试验过程进行检查,包括动物的检疫、供试品的分析、动物给药以及手术过程、数据的采集记录等;对于试验完成以后的原始资料审查注意以下几点资料的完整性以及规范性,如提交的实验方案、总结报告、原始记录等是否齐全、记录表格的使用是否符合SOP规定,原始记录的操作者签名、修改是否规范、大量的数据是否进行了核对、各种签名是否完全等。同时也要注意到细节问题如供试品配制记录与配制方案不一致,动物房进出签名的时间和试验操作记录的时间不符,记录信息不完整、有效数字取舍不当等等。对于安全药理学的体外实验,应该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设定相应的质保检查要点,确保符合GLP的相关要求。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建立APAP急性肝损伤模型,在给予APAP前后不同时间点给予正柴胡饮浸膏,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临床生化指标综合评价正柴胡饮的保肝作用,寻找与毒性作用相关的的生物标记物(群),为探讨正柴胡饮的解热和保护肝损伤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依据。rn 方法:采用灌胃给予500mg/kg 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设置合理实验方案,进行研究。rn 结果:常规生化指标的结果表明,正柴胡饮单次及多次给药均可降低对乙酞氨基酚所致ALT, AST升高,与模型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UPLC-Q-Tof-MS的PLS-DA 2D散点图分析表明,正柴胡饮组均远离模型组向正常对照组移行。从代谢谱比较,正柴胡饮可调节对乙酞氨基酚引起的内源性物质变化,使其趋于正常。包括与脂代谢相关的溶血磷脂胆碱、脑磷脂、肉毒碱,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组氨酸、鸟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及能量代谢相关的肌酸、甜菜碱等。rn 结论:正柴胡饮具有改善对乙酞氨基酚所致肝脏损伤的作用,代谢组学可以灵敏、准确地预测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为探讨正柴胡饮保护肝脏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摘要:利奈唑胺的临床试验表明它对MRSA和万古霉素耐药性屎肠球菌感染的疗效良好。在上市后的临床应用中,有骨髓抑制报道(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在成年和未成年的狗和大鼠中,可观察到发生骨髓抑制、脾脏和肝脏的髓外血细胞生成减少、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减少。A改构的目的是保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利奈哇胺的骨髓抑制毒性。在GLP规范下进行了MRX-1安全药理学、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致突变和生殖毒性的研究。在非GLP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体外单胺氧化酶(MAO)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毒性和hERG/Kvl 1.1钾离子通道的研究。并对此药的评价作了简单的阐述。
  •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注射液对麻醉状态下食蟹猴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考察药物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rn 方法:12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设计合理实验,并进行分析。rn 结果:①各剂量组内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电指标比较:原剂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心率、P-R间期、P波和Q-T间期分别出现小幅度波动,与溶媒对照组的检测值接近,而且仅出现于个别时间点,未见时间-反应关系,故认为与供试品无关;②中剂量组与原剂型对照组心电指标比较:个别时间点出现R波振幅增加和P波振幅增加,但与中剂量给药前检测值接近,而原剂型对照组的值与溶媒对照部分时间点的检测值也比较接近,因此考虑这些变化属于动物正常的生物学差异;24h时中剂量组仓下间期延长,但是与中剂量给药前检测值接近,考虑是动物正常的生物学差异,与供试品无关;③相同时间点各剂量组与溶媒对照组心电指标比较:心率、ST段、QRS波和P-R间期出现较小程度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P波、R波振幅增加,与各组给药前检测值接近,各组给药前后自身比较并无差异,因此从实验整体考虑与动物的麻醉有一定关系,与供试品无关。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食蟹猴单次给药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注射液(1. 3和10mg/kg)和原剂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对麻醉状态下食蟹猴心电、呼吸、血压及体温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
  •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综合比较分析,相比于使用膜片钳测定药物对Ikt的影响和测定清醒动物的心电图参数来说,在离体心脏标本进行动作电位参数测定对于进行药物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具有可全景式考察所有重要离子通道电流的特点。实验室在实际应用中微电极动作电位记录系统数据波动较小,与膜片钳系统接近,是高效且可靠的评价手段。
  • 摘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常需采用动物离体心脏灌流试验进行安全性药理补充研究和药物早期毒性筛查等.体外离体心脏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恒压情况下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和恒流情况下的离体工作心脏。此两种方式传统上均采用灌注导管中的侧支加入药物进行灌注,并采集诸如左心室功能指标和心脏表面心电图等。离体心脏恒压灌流实验分为正常灌流,加药KH灌流,正常空白KH液复灌三个阶段,笔者在Langendorff的恒压方式的离体心脏心电图实验的探素实验中,进行了多种灌注和复灌时间的摸索,最后发现在正常灌注10min和复灌10min即能快速测定供试品的早期毒性。因本实验装置中灌流液需要流经冠状动脉,故需要提前对样品的溶解性和助溶剂的选择进行考察,以排除样品由KH液稀释母液时样品析出后阻塞冠脉,造成心脏供氧不足而导致的实验假阳性结果。在新药早期研究中,通过合成或提取方式获得的化合物一般较少,常以mg计,而本实验方法具有检测灵敏、样品需要量极少的优点,特别适合创新药早期毒性的筛查及毒作用的探究。
  • 摘要:功能观察组合(FOB)和Irwin's/Modified Irwin's实验常用于安全药理研究中,以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CFDA最新颁布的《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推荐进行FOB实验,而ICH S7A中则推荐FOB和Irwin's.FOB和Irwin's的检测指标在各个机构略有不同,但主要可分为笼旁观察、抓取反应、旷场实验(Irwin's无)和刺激反应等部分,共约30-40项指标.FOB常整合于生殖毒性Ⅲ段实验中,对子代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进行评估,或整合于重复毒性实验中评估药物/化合物对动物行为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而Irwin's实验则更关注于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rn 将传统Irwin's实验进行改良并完成了FOB和Modified Irwin's的方法验证实验,成功应用到在本中心进行的药物非临床安全药理评价中,并整合入生殖Ⅲ段实验和重复给药毒性实验中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评价。通过研究表明,相对于FOB来说,Irwin's实验操作简便,无需专门的旷场实验设备,整个检测过程历时短,利于设置较密集的检测时间点,因此,改良Irwin's实验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早期评价候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摘要:目的:拟通过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后检测细胞活性、染料标记率、光强度同细胞数线性关系等指标,对DiR染料标记细胞的方法进行验证.并应用此方法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的研究.rn 方法:实验主要从细胞活性、标记率等方面来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rn 结果:在本实验中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而阴性对照未见到明显发光现象。5ug/ml中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最佳浓度。染料标记率实验中结果显示,DiR染料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率为99.59%。细胞活性实验中,染料阳性组同阴性对照(DiR-)组的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 )。光强度一细胞数线性关系实验,光强度随着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R2数值为0.9971,表明二者线性良好,体内检测时光强度的大小可表示细胞数的多少。体内可行性实验中,空白对照未见非特异性荧光,实验组动物可见清晰的荧光信号。rn 结论:利用DiR荧光染料标记细胞,结合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以直观、灵敏地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
  • 摘要:本文介绍了NLRP3炎症小体的基本情况及其激活模式。并介绍了NLRP3炎症小体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疾病等病发机制之间的关系。NLRP3炎症小体作为研究最多的炎症小体,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在激发和调节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可通过指标观察、体内体外实验等方面来探索药物毒性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摘要:目的:探究吗啡/海洛因疫苗减弱大鼠海洛因的觅药行为。rn 方法:1.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吗啡衍生物,作为疫苗半抗原,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吗啡疫苗A。2.制备疫苗完成后,经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大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液中抗体滴度;用竞争性ELISA评价抗体的特异性;采用间接ELISA方法,使用多克隆吗啡抗体,检测血液中吗啡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分析伏核内多巴胺的含量。3.采用吗啡条件位置偏爱模型以及海洛因自我给药模型评价疫苗对吗啡或海洛因的药物反应活性的影响。rn 结果:1.合成吗啡疫苗A。2.采用吗啡疫苗A免疫大鼠,按不同时间点取血,结果表明四次免疫之后,随着注射次数增加,抗体滴度逐渐升高。第4次免疫后,最大抗体滴度达到1: 1000000 3.吗啡疫苗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采用竞争性ELISA分析抗体与吗啡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竞争性连接。结果提示产生的抗体可以识别吗啡和海洛因,但无法识别与吗啡结构不相似的其他阿片类化合物,如丁丙诺啡、纳络酮、纳曲酮、可待因和烯丙吗啡。4.吗啡疫苗A能够改变吗啡在体内的分布,吗啡疫苗A组血中吗啡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给予疫苗的组。rn 结论:本研究合成了新的半抗原衍生物,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具有高的免疫原活性吗啡疫苗A,并且该疫苗均能特异性识别化合物吗啡和海洛因。同时,行为学实验表明新的吗啡/海洛因疫苗可以降低吗啡的精神活性和减弱海洛因的觅药行为。本课题为临床治疗海洛因成瘾提供了新的治疗候选药物。
  • 摘要:目的:为了尽早预测新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建立一套中枢神经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rn 方法:建立功能观测组合实验(FOB),采用SD大鼠,选择阳性药物盐酸氯丙嗓、巴氯芬、咖啡因,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2,4,6h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活动等52个指标。并进行合理实验。rn 结果:1.三种阳性化合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和体温的改变。氯丙嗓、巴氯芬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降低体温的作用,氯丙嗓效应持续时间较巴氯芬更久,行为功能方面表现也更为明显;巴氯芬在自主特征方面表现明显,出现了眼球突出和散瞳现象。而咖啡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为自主活动较多,瞳孔缩小等明显现象。结果提示,FOB试验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因化合物产生的各种神经方面的异常,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较多的参考数据。2.采用转棒仪判断大鼠协调运动能力,研究结果提示转棒仪选择30转/分,大鼠可以完成大鼠在转棒仪的训练,30转/分为转棒仪实验研究最佳转速。且该仪器验证提示转棒仪可以定量方法判断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3.研究结果提示穿梭箱学习记忆测试,最佳实验条件为5s条件刺激(灯光和声音)期,25秒条件+非条件刺激(电击0. 8mA),该条件下5只大鼠主动回避次数为43次。rn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功能观察组合实验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因化合物产生的各种神经方面的异常,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较多的参考数据。其次转棒仪仪器可以定量判断动物运动协调能力,弥补功能观测组合实验定性判断的不足。另外可以采用穿梭箱学习记忆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更完善的评价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摘要:本文分析了FOB实验的不足,针对FOB统计方法上的缺陷,本中心设计了一种将连续性资料、等级性资料、描述性资料转换为严重性评分,然后分系统对评分进行统计的综合分析方法。本方法的要点是对功能观察组合试验中的各项观察内容进行数据分类,分类后的数据按一定标准进行评分。如连续性资料包括站立次数、排便次数等计数资料按均值与标准差的数据范围进行分级评分;等级性资料包括流泪、流涎、竖毛等按照出现的动物数进行分级评分;严重程度描述资料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分。这样,对每一只动物的评分过程均可做到溯源检查,方便操作。同时,此方法强调对参与试验人员的培训,明确所观察到动物行为活动的评分标准,尽量实行平行观察,减少试验中人员操作的系统误差。本统计方法己运用在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生物药物的安全药理评价中。
  • 摘要:哇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大多轻微,常见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变态反应,心脏毒性、对肾的损害及对肌肉系统的影响。安全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主要是通过动物体内和体外给予药物后的影响,评价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是安全药理核心组合试验研究的内容,哇诺酮类药物进行安全药理试验时应进行。该类进行安全药理评价时应结合己知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在核心组合试验后,可根据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追加和/或补充安全药理试验及其他试验研究。哇诺酮类药物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出现的频率存在差异,某些氟哇诺酮类药物更易发生,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氧氟沙星可引起假膜性肠炎。对此可进行胃肠道的补充安全药理试验。
  • 摘要:在实验机构进行安全性药理学研究的数据审核中,质量保证部门(QAU)应确保相关研究记录能完全的在总结报告中反映。QAU的审核程序包括:审核前的准备、数据审核实施、审核类型、数据和记录审核及将所有审核结果记录归档等内容。总之,对于安全性药理的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应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设定相应的检查要点,以确保符合GLP的相关要求。
  • 摘要:目的:罗通定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拟将其用于临床盐酸可卡因的戒断治疗,本试验是探讨罗通定在药效或药效以上剂量时对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罗通定可能出现的非期望药理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盐酸可卡因对罗通定重复给药大鼠神经系统的可能影响.rn 方法:本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采用神经系统功能观察组合试验(FOB)和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评价罗通定连续灌胃5天以及盐酸可卡因对罗通定连续给药大鼠的神经系统的可能影响。rn 结果:罗通定连续灌胃给药后大鼠神经行为发生改变,3,10,30mg/kg三个剂量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其中3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仅头部触摸反应在药后D1-D3与同期溶剂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而该指标在D4, DS恢复至对照水平;10mg/kg剂量组动物药后出现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觉醒、手指逼近、头部触摸),直立活动减少,肢体张力降低,翻正反射降低(p<0.05或p<0.01).30mg/kg剂量组动物的中枢抑制症状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睡眠动物数量增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觉醒、手指逼近、头部触摸、畏惧),直立活动减少,自主活动减少,身体张力、腹部张力、肢体张力降低,视觉位置感降低,翻正反射降低等神经行为的改变。该变化从药后D1一直持续到D5。罗通定连续灌胃给药对动物体温没有明显影响。腹腔注射盐酸可卡因能够克服罗通定的部分中枢抑制作用,与给药前相比3.10,30mg/kg三个剂量组动物均出现中枢兴奋性增加,主要表现为睡眠动物数量减少,绕笼运动动物数量增加,自主活动增多,身体、肢体张力增加,翻正反射恢复等,该变化从药后10min一直持续到药后1h,与盐酸可卡因给药前相比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盐酸可卡因给药后动物体温升高。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20mglkg的盐酸氯丙嗦后,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枢抑制和明显的体温降低,与中心历史资料和文献报道一致。rn 结论:罗通定连续灌胃可引起动物中枢抑制,主要表现为睡眠动物数量增加,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但对动物体温没有明显影响;腹腔注射盐酸可卡因能够克服罗通定的部分中枢抑制作用。
  • 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规范其在GLP实验室中的应用。rn 方法:利用PND30-PND 180的雄性SD或者Wistar大鼠,将大鼠头朝池壁轻轻放入水中,记录其入水时间以及水中的游泳运动轨迹,选择反应其记忆能力的指标进行分析:如潜伏期、游泳距离、平均游泳速度、20%区域时间等,探讨动物年龄、动物品系、迷宫直径、迷宫水深、水温、初始角、试验程序的改变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rn 结果:SD以及Wistar大鼠均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稳定的试验结果。不同年龄段的大鼠学习速度有所不同,其所需的训练强度亦不相同。大鼠水迷宫实验时应选择直径1.8-2.0m的水池,水温控制在19~21℃。实验程序及其顺序为:可视平台实验1天,4次/d,4个不同方位各一次;定位航行实验4天,4次/d;空间探索实验1次,于最后一次定位航行实验后24h进行,撤除平台,大鼠自由游泳60s,每只动物进行一次。rn 结论:Morns水迷宫实验测定指标客观,实验重复性强,有计算机管理和摄像监控,使用方便,可将实验结果重放,是学习记忆功能测定的国际通用方法。但不同实验室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优化实验程序,以免混杂因素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 摘要:目的:采用幼年动物对儿科用药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WP为新生儿用药,观察WP对新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rn 方法:试验设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及WP25、50、100wg/kg组,采用出生约21-23天(折算为人的年龄约2岁)的新生SD大鼠滴鼻给药,共40只,于给药后5分钟及24小时进行合理性研究。rn 结果:(1)给药后5分钟,WP各组新生大鼠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对照组及WP各组睡眠时间均数比例分别为:1:2:3:4,且呈剂量相关性。(2)给药后5分钟,WP各组新生大鼠入睡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及WP各组睡眠个数比例为:0/10:10/10:10/10:10/10,且呈剂量相关性。(3)给药后5分钟,50, 100μg/kg组新生大鼠可见剂量相关的运动等级、站立次数降低,比例分别为:4/10:10/10,100ug/kg组个别新生大鼠尚可见警觉性反射降低,瞳孔反射消失(比例为:4/10)。(4)给药后5分钟,WP各组新生大鼠在疲劳转棒仪上的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及WP各组睡眠时间均数比例分别为:4: 3: 2: 1,且呈剂量相关性。(5)给药后5分钟,WP各组新生大鼠呼吸频率可见剂量相关性降低(比例为:3:2:1)。给药后24小时,以上指标均恢复至正常。WP对新生大鼠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无明显影响。rn 结论:给药后5分钟,25, 50, 100μg/kg剂量的WP对新生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于给药后24小时WP消失。
  • 摘要:传统的心血管安全药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动物试验,其耗时长、费用高,难以满足大量新化学实体的评价需求,且随着“3R”原则(即减少、优化和替代)的广泛推行而越来越受到限制。近年来,一些体外试验方法和新技术与新模型为心血管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了有力工具,如基于细胞膜片钳技术的hERG通道检测、动作电位检测以及干细胞、斑马鱼、计算机和PBPK模型等。这些体外试验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对候选化合物的潜在心血管毒性进行筛选,在药物临床前安全药理学评价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部分试验方法己经被写入ICH和我国SFDA的相关指导原则。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本实验室近年来应用膜片钳技术、斑马鱼和计算机模型等开展了心血管安全药理学研究,并取得了较好进展。
  • 摘要:2007年,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 )发布了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治疗性蛋白质免疫原性测定的指南,对欧洲药品审评局对免疫原性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及指南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2002年,FDA颁布了“IND药物的免疫毒性评价”的指南,以协助制药企业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指南建议在毒性研究中应常规评价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明确了何时应增加药物的免疫原性研究,何时应进行机制研究以明确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程度。应当指出的是,FDA颁布的此指南旨在适用于所有药物而不仅仅是对生物技术药物。FDA建议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应该遵从ICH发布的相关指南。1997年,ICH发布了生物技术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南,旨在提高各种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结果的质量及一致性,以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指南指出,许多人用生物技术药物对动物都有免疫原性。因此应详细记录抗体产生情况,如抗体滴度、动物数、中和或非中和性质。而我国对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对具有免疫学特性产品的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采用与参照药相似原理的技术和方法。并对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的非临床/临床研究评价作了简单概述。
  • 摘要:生物类似药发生免疫原性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产品因素、给药因素与患者因素。产品因素是引起机体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为得到高纯度、稳定性好、安全、有效的蛋白产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周期一般较长,包括宿主细胞的培养、及蛋白的生产、纯化、分析、制剂、储存等过程,这些过程中任何微小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药物的有效性、毒性及免疫原性。目前给药因素主要有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持续时间和联合用药等。当生物大分子药物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不能根据单个药物使用时免疫原性的大小来推断联合用药时出现免疫原性的可能性。此外,给药方式对生物大分子的免疫原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患者因素包括调节免疫应答的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相关的遗传因素和年龄等。患者的遗传因素可以改变机体对药物的免疫反应,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机体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免疫相关的毒副作用。
  • 摘要: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应遵循比对原则、逐步递进原则、一致性原则、相似性评价原则进行.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评价应遵循非临床免疫原性评价策略、临床免疫原性评价策略及综合评价策略。在生物类似药的生产中,不同生物技术公司不同药物种类所用的工具细胞和蛋白纯化技术都不同,由生产工艺不同带来的制剂中的杂质也不同。因此,在治疗应用中,生物类似药的免疫原性问题必须要予以特别重视。大多数生物技术药物仅会在少数患者身上诱发抗体。因此上市后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对免疫原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应结合ADA的产生、PK/PD的变化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 摘要:吸入毒理学研究需要各种动物。其中啮齿动物是最常用的,但是近年来更加重视对大型实验动物的研究。适用于气溶胶吸入研究动物模型有几个方面需特别注意,包括呼吸道解剖,吸入制剂粒子沉积和清除特征,以及吸入制剂的暴露方法的接触和研究设计等因素。此外,也要充分考虑动物的大小、出生前后、寿命周期、实验操作难易度、饲养和训练难易度、和实验室条件和技术的可行性等因素。 吸入制剂不光是用于呼吸道疾病,原先一些系统性给药制剂如胰岛素、环抱霉素、抗生素等现在也可以通过吸入给药,其吸入给药的方式和优势逐渐被认识。吸入毒理学研究用的动物模型包含各种动物。在预试验中小型的啮齿动物如小鼠和大鼠通常是比较常用的,尤其是在探索剂量一反应关系、靶器官方面。小型的啮齿动物的另一个优势是其数量上不受到太多的限制,因为有些试验需要设置分组需要大量的动物数。小型的啮齿动物常用在吸入毒理学的致死量试验、生殖毒性、致畸性、行为学、代谢、毒代和致癌性等试验。更高级的验证性的试验常用大型动物如犬和猴等灵长类。用于特殊目的的动物包括仓鼠、豚鼠、家兔、猫、雪貂、羊、马和牛等。
  • 摘要:目的:辛基酚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对雄性动物有一定的生殖毒性,为了进一步评价辛基酚对雄性动物生精细胞精子发生过程的影响,在前期对青春期大鼠精子Igf2和Peg3印记基因DMR区CpG岛甲基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检测了睾丸生精细胞中参与染色体重构的重要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的变化,以探讨辛基酚对雄性动物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rn 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4组,为辛基酚50mg/kg, 150mg/kg, 450mg/kg三个剂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连续灌胃染毒4周,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动物,搜集分离精子,提取精子RNA,应用随机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纯化定量,在相等模板的前提下PCR扩增,RT-PCR检测翠丸生精细胞组蛋白去乙酞基转移酶基因家族表达量的变化。根据基因家族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采用SDS-PAGE和Western检测HDAC4的变化。rn 结果:HDAC基因家族表达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辛基酚150mg/kg,450mg/kg剂量组攀丸HDAC 1的表达量略有增高、HDAC4明显降低、50mg/kg剂量组均无明显变化;所有剂量组的HDAC2未能检出、HDAC3没有改变:针对辛基酚150mg/kg,450mg/kg剂量组翠丸HDAC4明显降低,SDS-PAGE和Western结果显示各剂量组的HDAC4均出现了90KD的剪接带,提示该蛋白在辛基酚的作用下被剪切。rn 结论:较高水平的辛基酚会干扰精子发生过程中的染色体重构,对雄性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有一定的毒性。
  • 摘要:目的:有关维生素K1微乳剂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拟通过观察Beagle犬连续静脉滴注维生素K1微乳注射剂30 d后产生的反应,了解维生素K1微乳剂的毒性,对临床用药安全剂量的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n 方法:将Beagle犬分为空白对照及维生素K1微乳注射剂高、中、低剂量(80、40、20mg·kg-1)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每天静脉滴注给药,连续给药30 d,并进行恢复性观察,各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前、给药期间、恢复期对体温、体重及食量记录,同时调整给药量;实验结束后,对下列指标进行检测:血液学检查,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其分类、血小板;血液生化学检查,包括天门冬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酸磷酸激酶(CK)、尿素(UREA)、肌酐(CREA)、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C1-、Na+、K+等指标;病理组织学: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胸腺、子宫、睾丸、大脑测定脏器重量并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进行尿及心电图检查.恢复性观察:给药1个月后,每组留下1/3动物停止给药继续观察10天,采血,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尿液及心电变化,之后处死动物进行系统尸解,测定脏器重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rn 结果:40,80 mg/kg剂量组动物给药初期引起厌食,体重增长缓慢,眼眶肿胀、充血等现象,3周后恢复正常,同时维生素K1注射乳静脉滴注后狗体温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血液学、血液生化、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尿和心电图等指标均未发生改变。20mg/kg剂量组始终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毒性反应。rn 结论:维生素K1微乳注射剂对Beagle犬的无毒反应剂量为20 mg/kg。
  • 摘要:目的:建立可以同时检测患者血浆中多柔比星(DOX)、紫杉醇(PTX)、环磷酰胺(CTX)、表柔比星(EPI)、长春花碱(VLB)、多西他赛(TXT)和依托泊苷(VP-16)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对上述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医生评价患者体内化疗药物状况提供客观指标.rn 方法:肿瘤患者服用DOX,PTX,CTX,EPI,VLB,TXT和VP-16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化疗药物后,收集患者血样2 mL于EDTA真空采血管中,16000rpm ,4℃低温离心10min。血浆保存于-70℃备用。本试验采用乙睛沉淀蛋白的方法,以地西伴为内标对血浆中7种化合物进行提取。以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通过Agilent ZORBASB 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rn 结果:DOX,PTX,CTX,EPI,VLB,TXT和VP-I6这七种待测物线性范围分别为:(10-200)ng/mL(10-1000)ng/mL、(100-20000)ng/mL、(200-40000)ng/mL、(0.5-500)ng/mL、(100-10000) ng/mL, (50-50000)ng/mL,所有待测物在各自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方法稳定性好,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均在±15%以内。一步蛋白沉淀法操作简单,提取回收率较高。每针仅需11 min分析时间较短。rn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MS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专属性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范围能够满足临床需求,适用于同时检测临床上肿瘤患者血浆中DOX,PTX,CTX,EPI,VLB,TXT和VP-16的浓度。为临床医生提供评价化疗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状态的客观指标,为降低化疗患者服药后毒性反应的风险提供手段。
  • 摘要:2005年ICH颁布S7B, E14技术指导原则,建议新药开发过程中针对延长QT间期的风险进行非临床和临床评价,以确认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防止其上市后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2014年我国CFDA颁布了“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我国新药研发过程相关的非临床安全评价做出了明确要求。S7B/E14以HERG钾通道和QT/QTc延长为核心的评估策略实施以来避免了延长QT的药物进入市场,但伴随对药物诱发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深入,以及新的评价方法的出现(如人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SC-CMs的使用),现有评估策略显现出其局限性。近几年发现除HERG钾通道外,有些药物影响其它的离子通道而致心律失常,还有药物同时影响多种离子通道。另外,TQT试验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新的CiPA评价策略主要根据药物对通道的影响由计算机模拟系统预测致心律失常(以EAD出现为标志)的风险高低。包括三部分要素:第一部分是在体外(可利用表达克隆的人各种离子通道蛋白的细胞线)评价药物对心肌Na+,K+,Ca2+等多种离子通道的影响;第二部分是计算机模拟系统预测药物上述对各种通道的作用将如何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特别是诱发EAD的风险大小;AP模拟是基于人心肌细胞有各种离子通道、泵以及转运体等精确计算而来。第三部分是在hSC-CMs验证药物对AP的影响。这种新的非临床体外评价模式(结合整体动物ECG以及I期临床ECG)将取代S7B/E14,成为新药研发早期高效、经济预测药物潜在心律失常风险的新策略。
  • 摘要:目的:DT105,临床拟用于肿瘤的治疗.为评价其在治疗范围及以上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按照《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DT105的安全药理试验.rn 方法:ICR小鼠150只,单次灌胃给予DT105,设180 mg/kg、 60 mg/kg和20 mg/kg组,另设溶媒对照组(0.5% CMC-Na)和盐酸氯丙嗪注射液(5 mg/k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进行自发活动试验、转棒试验、睡眠试验。rn 结果:小鼠自发活动试验:与溶媒对照组比,一般行为观察除盐酸氯丙嗓注射液组给药后可见静卧不动外,其余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异常;180 mg/kg, 60 mg/kg, 20 mg/kg组行走路程、平均速度均未见明显异常;盐酸氯丙嗓注射液组雌雄小鼠药后30 min.60 min, 120 min均可见行走路程和平均速度减少360 min雌性小鼠行走路程和平均速度增加。小鼠转棒试验:DT105各剂量组对小鼠跑动路程和掉落时间均未见异常;小鼠睡眠试验:DT105 180 mg/kg, 60 mg/kg组可见睡眠持续时间延长.rn 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受试剂量范围内,DT105 180 mg/kg. 60 mg/kg和20 mg/kg组对ICR小鼠自发活动和机体平衡协调能力未见药物相关性影响:180mg/kg和60mg/kg(雄)剂量组对镇静药物催眠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DT018静脉输注给予清醒Beagle犬后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为DT018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n 方法:24只Beagle犬,设11 mg/m2、33 mg/m2和辅料对照组,另设溶媒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Beagle犬进行遥测马甲穿戴后使用EMKApack telemetry system于给药前,给药结束后连续监测2h.评价指标包括一般观察、心血管系统血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ean)、心电图(心率HR、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QTcb和QTcv)和呼吸系统(呼吸频率frequ、潮气量TV).rn 结果:①一般观察:给药前,各受试Beagle犬均未见异常。给药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Beagle犬临床症状基本一致:11 mg/m2, 33 mg/m2和辅料对照组三个剂量组所有犬给药开始后1-2 min即可见呼吸急促、小便和(或)大便失禁,给药过程中均可见精神萎靡,其他可见呕吐、流涎等症状。②对血压的影响:与溶媒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给药1/2体积点时,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33 mg/m2组最高降幅分别约为20%,19%和22%,辅料对照组最高降幅约为21%. 22%和31%给药结束后15 min可见恢复。考察其个体数据可见11 mg/m2剂量组有1例33mg/m2剂量组有3例,辅料对照组有4例给药过程中出现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一过性的不同程度的下降。③对心电图的影响:与溶媒对照相比,11mg/m2和33 mg/m2和辅料对照组给药开始后1 min心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约为54%, 53%和22%,与自身给药前相比下降约49%. 49%和22%;辅料对照组与溶媒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在1/2体积点心率均升高40%,考察其个体数据可见给药开始后1 min有4例心率不同程度下降,1例异常升高。④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与溶媒对照相比,11 mg/m2剂量组给药开始后1 min呼吸频率加快,1/2体积点时最高,一直持续到给药结束后60 min: 33 mg/m2剂量组给药开始后1 min,15 min, 30 min和120 min呼吸频率加快;辅料对照组1/2体积点呼吸频率加快;各剂量组潮气量均未见具有时间关系的异常改变。rn 结论:Beagle犬静脉输注给予DT018,给药当天药后连续监测2h,与溶媒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11 mgl/m2, 33 mg/m2和辅料对照组给药过程中均可见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加快,血压轻微降低。
  • 摘要:目的:DT1437为重组全人源化TNF-αIgG1单克隆抗体,本试验目的在于观察供试品对食蟹猴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伴随于DT1437食蟹猴皮下重复给药4周期毒性试验中),为DT1437临床试验提供参考.rn 方法:DT1437食蟹猴皮下重复给药4周期毒性试验伴随安全药理试验,首周期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DT1437,设10 mg/kg、30 mg/kg和90 mg/kg组及辅料对照组;另设参比对照组(30 mg/kg),每组6只,雌雄各半.进行合理实验。rn 结果:伴随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显示:DT1437首次皮下注射给予清醒食蟹猴10, 30,90 mg/kg, Tmax、分别约为108.0 h, 100.0 h和72.0 h。首次皮下注射给予参比对照组(30 mglkg )Tmax约为92.0 h。与辅料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DT1437皮下注射10 mg/kg、30 mg/kg和90 mg/kg剂量组以及参比对照组(30 mg/kg)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各指标均未见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关系的异常改变。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DT1437 10 mg/kg, 30 mg/kg, 90 mg/kg和参比对照组(30 mg/kg)间未见药物相关性异常影响。因此清醒食蟹猴首次皮下注射给予DT1437,与辅料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后相比,10 mg/kg, 30 mg/kg和90 mg/kg 组和参比对照组3 0 mg/kg组在168 h监测范围内未见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药物明显相关性影响。rn 结论: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10mg/kg -90mg/kg组的受试剂量范围内,DT1437皮下注射给予清醒食蟹猴未见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 摘要:目的:通过ADE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影响试验,研究受试物在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的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即观察受试物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根据需要可能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rn 方法: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取检疫合格的健康比格犬24只,随机分为4组,为ADE高、中、低剂量组及溶媒对照组,麻醉后动脉插管,用生理仪记录分析系统同步记录II导联心电图。并对每组作合理处理。rn 结果: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DE 151.2mg/kg, 75.6mgikg, 37.8mg/kg剂量静脉滴注给药,ADE 151.2mg/kg,、75.6mg/kg,37.8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ADE 151.2mg/kg、75.6mg/kg, 37.8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出现心率减慢的症状。ADE 151.2mg/kg . 75.6rng/kg, 37.8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出现PR间期延长的症状。ADE151.2mg/kg , 75.6mg/kg, 37.8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出现QT间期延长的症状。各剂量组在给药0 min至240min对犬的心电图QRS间期均有延长趋势;对T波电压无明显影响;ST段无明显位移,无心律失常发生,无异常波出现。对呼吸系统的影响:ADE151.2mg/kg, 75.6mg/kg, 37.8mg/kg剂量静脉滴注给药,ADE 151.2mg/kg,75.6mg/kg剂量组对犬呼吸频率有减慢的作用。各剂量组对呼吸深度的影响与给药前及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ADE在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犬)的2倍3 7.8mg/kg以下剂量对心血管系统(除血压)、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
  • 摘要:安全药理学主要是应用实验动物体内和体外的方法,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治疗剂量或治疗剂量以上的暴露水平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追加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是评价受试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功能的影响,包括对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其他器官组织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严格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各国新药研发者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日益重视,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药理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海马组织病理组织切片研究可能引起癫痈的药物;可以从体内、体外不同功能水平对药物的QT间期作用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模型或专家系统定量药物结构和活性的关系预测化合物的毒性;通过建立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研究化学物质的胚胎毒性和心脏毒性;斑马鱼高通量筛选、安全药理学生物标志物探索等,这些研究技术极大的丰富了安全药理学研究的内涵。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GLP条件下,通过使用目前ICH S7A推荐的中枢神经系统评价方法-功能观察组合测试,评价氟哌啶醇、盐酸氯丙嗪和地西泮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在GLP实验室建立可全面评价神经系统各功能领域的、简便易操作、对动物损伤较小的功能观察组合测试方法.rn 方法:4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使用随机区组方法随机分为4组,进行合理实验。rn 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与赋形剂对照组相比,氟哌啶醇组动物经口给予6 mg/kg氟哌啶醇后0.5-4小时出现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移笼容易程度增加、眼睑闭合增加、握持反应下降、觉醒状态下降、行走活动下降、身体张力下降(仅0.5小时)、呼吸缓慢(仅0.5小时)、后肢拖拽(仅1-4小时);惊恐反应抑制(仅0.5小时)、后肢伸展反射减弱(仅0.5小时)、瞳孔缩小和瞳孔反应抑制(仅2-4小时),此外给药后2-4小时体温下降。盐酸氯丙嗪组动物经口给予30mg/kg盐酸氯丙嗪后0.5-4小时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变化。地西洋注射液组经口给予10 mg/kg后0.5小时-1小时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移笼容易程度增加、握持反应下降、身体张力下降、共济失调步态、空中翻正反射减弱;给药后0.5小时,觉醒状态下降、行走活动轻中度下降。此外,给药后0.5-1小时前肢握力和体温均下降。rn 结论:动物经口给予6mg/kg氟哌啶醇、30mg/kg盐酸氯丙嗪和10 mg/kg地西伴注射液后均观察到了与其药理效果一致的行为学变化。因此,在GLP条件建立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组合测试,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功能领域,评价系统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评价新药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CT-01对食蟹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rn 方法:食蟹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CT-01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动物,雌雄各半,分别灌胃给予溶媒(0.5%黄蓍树胶)和不同剂量的CT-01(15、50和200mg/kg),观察药物对食蟹猴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影响.rn 结果:给药前后各组动物血压和呼吸未见明显改变,心率和QT间期可见剂量相关和时间相关性改变,其中,CT-01 50和200mg/k剂量组给药4-24hr心率下降,12-24hrQTc(经Fridericia公式校正)延长(与溶媒对照组或组内给药前数据比较,P<0.05 ) ,48hr后可恢复至给药前水平,溶媒对照组和CT-01 15mg/kg剂量组相关指标48hr内未见明显改变。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食蟹猴一次性灌胃给予15,50和200mg/kg剂量的CT-01,50和200mg/kg剂量可引起动物心率下降和QT间期延长,给药48hr后可恢复正常。
  •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对Beagle犬呼吸、心血管系统以及ICR小鼠协调功能和自发活动的影响,考察药物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rn 方法:24只Beagle犬雌雄各半,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10、30、90mg/kg和溶媒对照组,每组6只动物,微量注射泵静脉缓慢推注供试品,清醒状态下平行测定动物给药前和给药后2min、30min、1hr、2hr及4hr的心电图、呼吸、血压及肛温;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其中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10、100、500mg/kg和溶媒对照组,分别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注射用灯盏花素后观察动物机体协调能力;另外40只同样分组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自发活动次数.rn 结果:Beagle犬高剂量组6只动物给药开始2-5min均出现流涎或间歇性干呕等反应,其中003#见呕吐反应;中剂量组6只动物给药开始后出现干呕动作或流涎,其中013#在7min时呕吐,所有动物给药结束即恢复正常:溶媒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动物给药后4hr内均未观察到明显异常反应。相同时间点各剂量组与溶媒对照组以及与给药前自身比较发现,Beagle犬心电指标、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 。ICR小鼠给药后高剂量组出现闭眼和运动减少等反应,1 hr左右恢复正常;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协调功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雌雄小鼠给予受试物后2min和30min自发活动次数均有下降的趋势,雌鼠给药后2min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 。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次静脉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对Beagl。犬的呼吸、心血管系统及体温无明显影响。ICR小鼠单次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小鼠协调功能无明显影响,500mg/kg注射用灯盏花素后雌性小鼠在2min时会产生一过性的轻度躯体运动障碍或中枢抑制作用。
  •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炎症小体主要有NLRC4、NLRP1、NLRP3炎症小体,它们可以在神经胶质细胞中被激活,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炎症小体激活后,可参与神经炎症反应。神经炎症通过调节细胞微环境产生免疫应答,几乎参与到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炎症小体与急性脑损伤、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小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1)NLR家族成员是否存在活化炎症小体的直接配体;(2)神经炎症中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炎症小体参与;(3)新型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4)炎症小体的调节机制及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等。在药物研发方面的热点:(1)针对神经炎症小体下游引起炎症通路的联合用药;(2)针对炎症小体上游靶向给药的研发;(3)针对Necroptosis机制控制的药物研究。
  • 摘要:安全药理实验中,动物的选择一般依据药物代谢特征,选择与人代谢特征接近的动物,与反复给药实验所用动物一致。通过实验表明,食蟹猴与比格犬在新药评价应用中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极大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是两种动物代谢差异引起,也可能是心血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差异放大所导致。若后续实验表明比格犬中的心率血压下降仅会在比格犬中独立存在,在人类不会出现。那么无疑,对此化合物食蟹猴是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由于物种间的差异,在新药评价中仅用一种代谢物类似的动物作为模型动物进行安全药理评价存在误判风险。毕竟即使是代谢物也仅是类似或接近,也不是完全相同。
  • 摘要:目的:KT是无色澄明液体,是用于皮肤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本试验通过小型猪单次经皮给药,观察其对小型猪呼吸、血压和心电等指标的影响,从而评价该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rn 方法:选用遥测技术观察KT对小型猪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rn 结果:小型猪单次经皮给予KT剂量为20,40,60mg/只后,对照组及给药组动物皮肤破损当天破损部位轻微渗血,次日破损部位开始结痴,7-11天痴皮可脱落皮肤恢复正常。给药当天观察至药后4小时,之后每天观察1次,动物一般状况良好,呼吸状况良好。受试动物RR间期、心率、PR间期、P波时程、QRS时程、QT间期、QTcF、呼吸频率、呼吸强度、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在给药后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D 14与给药前1 Smin比较均无异常改变(P>0.05)。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小型猪单次经皮给予KT,剂量为20,40,60mg/只后,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功能均无影响。
  •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本实验室近两年几批使用遥测系统监测清醒比格犬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安全药理试验,建立清醒比格犬心电图指标、血压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为清醒比格犬安全药理试验的结果评价提供背景数据.rn 方法:本机构使用EMKA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系统检测清醒比格犬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各项指标,待指标稳定后连续检测至少6小时.现总结4批清醒比格犬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安全药理试验的阴性对照组或溶媒对照组共32只动物在安静状态下6小时的心率、心电图参数、血压指标及呼吸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的数据,以均数±1.96标准差表示。rn 结果:清醒比格犬心率为87.44±28.37次/分,雄性动物为89.66±31.52次/分,雌性动物为85.23±24.25次/分;P-R间期为84.13±19.86 ms,雄性动物为81.25±14.82 ms,雌性动物为87.01±22.58 ms,雌雄有统计学差异(P≤0.05 );QRS时限为41.64±15.19 ms,雄性动物为43 .09±16.13 ms,雌性动物为40.19±13.70 ms,雌雄有统计学差异(P≤0.05);QT间期为225.38±32.23 ms,雄性动物为226.27±37.46 ms,雌性动物为224.49±26.12ms;QTcF间期为259.26±27.20 ms,雄性动物为262.41±27.22 ms,雌性动物为256.71±26.18 ms,雌雄有统计学差异(P≤0.05);QRS电压为3.01±2.23 mV,雄性动物为2.62±1.97 mV,雌性动物为3.41±2.22 mV,雌雄有统计学差异(P<0.05 );STe为-0.02±0.22 mV,雄性动物为-0.01±0.17 mV,雌性动物为-0.03±0.25 mV;收缩压为111.29±28.90 mmHg,雄性动物为111.38±26.01 mV,雌性动物为111.21±31.68 mV;舒张压为58.21±23.30 mmHg,雄性动物为58.76±20.31 mV,雌性动物为57.65±26.04mV;平均动脉压为81.58±23.74 mmHg,雄性动物为81.93±20.70 mV,雌性动物为81.23±26.55 mV;呼吸频率为25.32±26.39次/分,雄性动物为24.17±22.66次/分,雌性动物为26.47±29.63次/分;潮气量为64.07±58.69 mL,雄性动物为69.81士67.46 mL,雌性动物为58.33±46.11 mL,雌雄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使用遥测系统检测到的清醒比格犬的各项指标稳定;与麻醉犬相比,清醒比格犬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低,呼吸频率较高;清醒比格犬的P-R间期、QRS时限、QTcF间期、QRS电压、潮气量有性别差异。在符合ICH S7B指南的条件下,近年来清醒动物开始广泛用于评价临床前新药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目前关于清醒比格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指标参考值的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描述的清醒比格犬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背景数据,可用作其他研究中结果评价的参考。
  • 摘要:目的:对PNMC方法进行品种适用性研究,确定出几种可使用该方法检测的注射用药品。rn 方法:抽取人新鲜血液,采用细胞分离技术,提取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检测限范围为0.2-0.0125EU/ml。以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为检测指标,分别对ACYW 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出血热疫苗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昔脂钠注射液共3个品种进行了方法适用性的研究。rn 结果: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出血热疫苗在稀释至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时,回收率均可在50-200%,表明对该方法无干扰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普脂钠注射液稀释至最大有效稀释倍数,3批样品回收率均小于50%,说明该品种对此方法存在较强的抑制干扰。rn 结论:在我国,ACYW 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出血热疫苗的生产厂家分别有6家和3家,本研究使用的样品无论从厂家数量还是样品数量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出血热疫苗适用于PBMC热原检测法,此2个品种可使用该方法进行热原物质检验和质量控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普脂钠注射液获得的样品较少,以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品种不适用此方法,如何排除干扰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 摘要:体外热原检测新方法依据人体发热机理设计,其原理以应用人源单核细胞在体外进行热原检测为基础,即外致热原进入人体后,可通过结合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激活人体中单核细胞,诱导其分泌内致热原,主要包括IL-6、IL-1β、TNF-a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人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起机体发热。该类方法具有能较真实反映人体发热机理,不使用动物,能检测出较多种类的热原物质及可被广泛应用等优点。国外对新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相关学者近30余年的研究,目前己有7种方法。国内对新方法的研究始于2002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院经过10余年的系统研究,先后进行了人单核细胞系统、人新鲜全血、人冻存全血、人白细胞系、动物血等检测体系的研究;系统论证PBMC-IL-6法体外检测热原的可行性,并起草了它的指导原则。同时,阐述了中检院的研究结果。
  • 摘要:目的:对开展的中药注射剂评价性检验进行安全性与生物活性检测的初步研究.rn 方法:用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结合中国药典《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指导原则》和《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等对部分中药注射剂的小鼠LD50及可信限、豚鼠毒性试验结果进行测定,以建立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等安全性检查方法;通过耳缘静脉注射15 EU/ml的细菌内毒素溶液1ml/kg,复制家兔发热模型,采用热原检测方法测定解热类中药注射剂对发热动物模型的影响并通过精密度考察、方法适用性考察等验证和建立生物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镇痛类中药注射剂生物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常压耐缺氧实验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生物活性进行其抗应激能力检测方法研究.rn 结果:确定了银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异常毒性检查的限值分别为原液稀释2倍后腹腔给药0.5ml/只、原液静脉给药0.5ml/只及原液静脉给药0.5ml/只;银黄注射液、乌头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过敏反应检查限值为致敏给药0.5ml/只,攻击给药1.0 ml/只;解热类中药注射剂不同厂家生产的银黄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注射细菌内毒素后1.0h,1.5h和2.0h三个时间点至少有一点与给药前体温差值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 ;而镇痛类的乌头注射液,小鼠扭体法不能明显减少扭体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 ),热板法不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阂值(与阳性药物组比较,p>0.05 );7家企业生产的活血化癖类的生脉注射液,其中3家产品能够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实验的小鼠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其余产品虽有提高其存活时间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 )。rn 结论:可对上述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进行异常毒性、过敏试验等安全性检测项目的修订和增定;可以采用药物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的影响,评价银黄注射液的生物活性,拟用限值测定法为“给药后1.5-2.5小时,给药组动物体温升高不得过1.0℃且应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扭体法和热板法不适宜评价乌头注射液的镇痛生物活性;用常压耐缺氧实验对生脉注射液生物活性进行评价,还需更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方法学研究。
  • 摘要:目的:本文应用基于GC/TOFM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经典药效学研究方法,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代谢组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参总皂苷及其不同苷元治疗高血压的整体药效进行探讨,以期多方位阐明人参调节血压的体内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rn 方法:12周龄的雄性正常大鼠(WKY)8只,同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SHR根据连续三次测定的血压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设置合理实验,进行研究。rn 结果:给药8周后,三给药组血压与同周龄的SHR均有显著降低,且人参总皂苷降压效果优于二醇型及三醇型皂苷;三给药组对左心室肥厚指数、心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均有改善,与单用PPD和PPT相比,给予TG后左心室肥厚现象改善更显著,但均未恢复到同周龄WKY的水平;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发现人参总皂苷能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调节SHR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趋向正常水平。rn 结论:人参总皂苷、二醇型及三醇型皂苷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参总皂苷不但在降血压效果、改善生化指标和病理状态方面优于二醇型及三醇型皂苷,还能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调节SHR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说明人参总皂苷中单个成分的效果不及总皂苷,提示人参总皂苷发挥抗高血压作用并不完全依赖于二醇型或三醇型皂苷,其药效作用可能是其中多个活性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