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用户影响力

用户影响力

用户影响力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3369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福建质量管理、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八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2012河南省计算机大会暨学术年会、第二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等;用户影响力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刚、张凤荔、谭琪等。

用户影响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3369 占比:99.94%

总计:183471篇

用户影响力—发文趋势图

用户影响力

-研究学者

  • 周刚
  • 张凤荔
  • 谭琪
  • 刘云
  • 吴斌
  • 吴渝
  • 张志扬
  • 徐杰
  • 王瑞锦
  • 郭文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阎庚耀
    • 摘要: 对新闻APP进行溯源分析,挖掘高影响力用户,一方面可以提高热门新闻的传播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明确舆论监管的重点对象。在新媒体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开展新闻APP信息传播溯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通信流量捕获、数据采集分析、用户影响力计算等方面,介绍了新闻APP溯源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随后设计了数据采集实验和用户影响力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选3款主流新闻APP的数据爬全率均达到了90%以上,爬全率较为理想。基于NAUR算法的用户影响力排名质量要高于传统的PageRank等算法,在信息传播溯源方面表现更加优异。
    • 李艳红; 谢梦娜; 王素格; 李德玉
    • 摘要: 随着社交网络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微博短文本流数据。及时发现微博文本流中热点话题,对话题推荐和舆情监测等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决微博短文本特征稀疏问题,利用微博评论对微博进行特征扩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扩展的微博短文本流热点话题检测方法(Feature extension-based hot topic detection,FE-HTD)。首先利用评论用户的影响力以及评论文本的点赞数筛选评论文本,并使用词共现和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方法从选取的评论文本中抽取特征词完成对微博文本的特征扩展;然后计算微博文本流的词对速度、词对加速度,并根据点赞数、评论数计算微博文本强度,结合词对加速度与微博文本强度定义突发特征;最后,根据突发词对的速度确定可变长的热点话题窗口范围,通过聚类得到窗口中热点话题的主题结构。实验中,将所提算法与基于文本的话题检测(Text-based topic detection,T-TD)和基于突发词的话题检测(Burst words-based topic detection,BW-TD)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FE-HTD准确率达76.4%,召回率达78.7%,与对比算法T-TD和BW-TD相比提高了10%。
    • 卢国强; 黄微; 杨佩霖; 孙悦
    • 摘要: [目的/意义]基于微博主题语义内容的本征特质以及主题之间的互感耦合,结合网络用户参与主题讨论的用户影响力,对微博主题影响力进行分析。[方法/过程]以文本主题识别与主题相似度计算为依据,提出微博主题自感系数及互感系数;以不同类型用户以及对应权值计算用户参与主题讨论的用户影响力;综合主题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用户影响力等指标因素,构建微博主题影响力计算模型;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考虑语义层面主题互感耦合,并结合用户影响力对揭示微博主题影响力具有更好的效果。
    • 李玮新; 李锐; 洪伟彬
    • 摘要: 根据PageRank算法中一个网站的PR值由所有链向它的网站的PR值决定,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的基于用户自身影响力和传播影响力的用户影响力改进算法BPPI(Based on users’Personal and Propagating Influence)。基于用户的个人信息、活跃度、关注度,以及点赞、评论、转发的互动行为,从用户本身和微博博文传播两个方面,综合计算出用户的自身影响力和传播影响力,最终得到用户影响力,改进了PageRank算法中初始PR值和传递PR值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根据最新的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与同类型的算法相比,该算法更能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估微博用户影响力
    • 王利; 于磊; 吴渝
    • 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许多学者都对微博中用户的影响力进行研究,但大多数影响力的评价算法都是根据微博话题中用户的静态属性或微博话题发生后用户的行为特征对用户影响力进行评价.从用户的转发、评论和点赞三种行为入手,结合突现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Swarm模型的用户影响力排序算法,SMRank算法可以在微博话题发生的过程中对用户每个时间段的影响力进行计算,给出了一种计算微博话题用户影响力的新方法.通过使用真实的微博话题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SMRank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微博话题中影响等级较大的用户,并能计算出不同用户不同时刻的影响力.
    • 谭琪; 张凤荔; 张志扬; 陈学勤
    • 摘要: 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在舆情演化、广告营销及政治选举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研究者在过去的工作中,通过分析和建模,在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定义不明晰、技术落后和应用缺乏等问题.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的研究模型,将传统技术与先进技术结合,并据此梳理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用户、内容特征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角度论述了基于社交网络的用户影响力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划分成本质和邻域属性、情感分析和元数据、面向局部网络和基于用户及内容特征,还介绍了节点识别的方法,为该领域的学者提供有效且全面的参考.其次,文中还介绍了用户影响力建模方法在预测应用方面的数据集、评价指标和实验结果等,旨在预测下一个激活节点.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 卢开; 周艳菊
    • 摘要: 节点排序研究领域中,少有研究考虑群聚效应下的群体规范对传播效率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用户影响力度量的准确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从信息扩散角度出发,借鉴创新扩散理论与Bass扩散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虚拟社区网络的用户局部影响力度量模型CSA-LL(Cohesive Subgroup Analysis Based Local Leadership):基于凝聚子群挖掘与分析,定义子群内部信息扩散效率,并结合用户全局影响力,计算模型输出值作为节点排序的依据.爬取近期的豆瓣社区数据进行网络构建,使用AISAS模型等方法验证了该模型输出的用户比PageRank算法和Hits算法结果具有更强的营销能力.使用LT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子群信息扩散效率对用户传播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再使用多个虚拟社区网络数据集和IC模型,分别验证了模型鲁棒性与结论稳健性.
    • 欧阳纯萍; 陈湘龙; 刘永彬
    • 摘要: 由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开放性和传播性,经常引发舆论事件,为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需要重点关注某些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用户.针对已有方法未能全面考虑表征网络新闻评论用户影响力的因素,提出四度用户影响力分析模型——FDRank(four-degree influence rank),通过综合考虑用户的评论内容、评论情感值、自身质量以及网络结构4个方面,使用线性融合的方式对用户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把用户评论情感值作为评价用户影响力分析的因素之一,能使模型获得更好的结果,与多种传统算法进行对比,FDRank算法均取得最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 马宇彤; 胡平
    • 摘要: 知乎成为Web 2.0在线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知乎问答社区回答的传播机制,归纳知乎平台上知识传播三种途径.以SEIR模型为基础建立知识传播模型,模型所包含的传播途径占真实传播途径的90.9%.考虑关键用户挖掘和热点问题识别对传播过程的影响,运用HITS算法再次改进模型描述知识在用户间的传播规律.通过稳定解分析和参数对阈值影响分析,揭示知识传播"冷启动"较难、规模受限的规律.使用用户和问题影响力调整参数,得出被关键用户传播、或处于热点问题下的回答传播力更大.进一步以知乎平台动态回答数据验证,显示改进的H-SEIR模型拟合度优于SEIR模型,H-SEIR模型更适于描述知识传播规律.最后,给出问答平台知识推广的启示建议.
    • 谭琪; 张凤荔; 王婷; 王瑞锦; 周世杰
    • 摘要: 在社交网络中,通过追踪极少数的强影响力用户,可以实现宏观管控信息的传播过程,而用户影响力是一种无法预判的后验信息,仅能依靠有关特征来确定.因此,提出了一种融入结构度中心性的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评估(Structural-Degree-Centrality User Influence Rank,SDRank)算法来识别强影响力用户.该算法基于PageRank算法,引入了结构度中心性,结合了加入时间与平均转发数的调节因子,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影响力值.相较于其他的现有算法,SDRank算法仅从用户本身的行为角度出发,不需要诸如个人标签、粉丝等存在伪造风险与缺省可能的具体信息,也不必挖掘传播内容的潜在信息,适用性更广泛.以微博用户的级联转发数据集作为实验对象,对被转发数排名Top-K用户的平均转发数等相关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讨了用户转发行为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所提算法与PageRank,TrustRank算法相比,准确率、召回率和F1-measure值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验证了SDRank算法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