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合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7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276506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功能材料、化工学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2届国际有机电化学与工业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第一届国际有机电化学与工业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等;电化学合成的相关文献由16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宁、陆嘉星、唐海涛等。

电化学合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8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6506 占比:99.86%

总计:276880篇

电化学合成—发文趋势图

电化学合成

-研究学者

  • 刘建宁
  • 陆嘉星
  • 唐海涛
  • 潘英明
  • 顾建胜
  • 于新桥
  • 王欢
  • 马淳安
  • 张雄飞
  • 赵建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文财; 陈俊红; 王韬; 刘高斌; 韩露; 王森
    • 摘要: 采用电化学法合成钛酸钡纳米粉体,研究了不同溶剂类型及电解液碱度对合成钛酸钡纳米粉体的影响,讨论对比了各产物的纯度、晶粒尺寸及介电性能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精密LCR测试仪对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含有25 vol.%乙醇的电解液中能够合成具有高结晶度、高纯度以及平均晶粒尺寸为10nm的钛酸钡纳米粉体。在较高碱度条件下,合成粉体粒径小且杂质含量更少,钛酸钡晶粒尺寸的减小使其介电损耗减小,温度稳定性明显提高。
    • 徐攀; 李自敏; 王霁晴; 周伶杰
    • 摘要: 将通过电化学制备的单质Bi薄膜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无色污染物2,4-DCP,发现单质Bi薄膜本身具有光催化的能力,并且通过表征结果推测了单质Bi的能带结构与光催化的机理。利用XRD、SEM,DRS等表征手段对反应前后的单质Bi薄膜进行了表征。同时,我们发现调控Bi^(3+)的浓度能够影响单质Bi的光催化性能,在Bi^(3+)离子浓度为0.03M所制备的单质Bi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在可见光照射下90 min,2,4-DCP的降解率达到了74.8%。
    • 申桂鑫; 单东方; 彭善龙; 王冬冬; 张衡; 刘月; 王新东
    • 摘要: 采用酸蚀−恒电流法在多孔扩散层上合成聚苯胺(PANI)涂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涂层接触电阻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动电位极化测量、恒电位极化测量、界面接触电阻测量和亲水性测试,研究了PANI涂层的表观形貌、耐腐蚀性能、导电性能和亲水性能。结果表明,在H2SO4浓度为0.75 mol/L,电流为1.0 mA,聚合时间为1200 s的条件下,PANI涂层界面接触电阻降低至0.45 mΩ·cm^(2)。PANI改性使得钛基体在0.5 mol/L H_(2)SO_(4)+5 mg/L F−的混合溶液中耐腐蚀性提高,且在电解过程中稳定性更好。在1.7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恒电位极化过程中,PANI涂层明显地降低了界面接触电阻的增长速率。经PANI改性的样品有着更好的亲水性,在电解过程中更有利于水的反应。
    • 高敦峰; 李合肥; 魏鹏飞; 王毅; 汪国雄; 包信和
    • 摘要: 电催化是发展可持续洁净能源技术的基础科学,是电化学能源转换和物质转化的关键环节.精准合成催化活性纳米结构是制约很多电催化反应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挑战.与湿化学合成、固相合成和气相沉积等传统方法相比,电化学合成是一种简单、快速、廉价及可控的高效催化材料制备方法,也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一体化电极制备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电化学合成方法制备高效能源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电沉积、阴极腐蚀、电化学去合金化、电化学置换、电化学剥离和电化学修饰等几种主要电化学合成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讨论了电化学合成中电势、电流和电解质组成等关键合成参数的影响.然后,重点讨论了电化学合成的催化材料在燃料电池、电解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还原、电化学合成氨、有机分子电化学转化等重要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这些催化材料按照形貌可分为单原子催化剂、球形纳米粒子、形貌可控的纳米粒子、二维层状/片状纳米材料和三维纳米结构等.电化学合成在制备结构明确的单原子催化剂上具有其它合成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与胶体化学方法相比,电化学合成的尺寸和形貌可控的纳米粒子具有表面清洁、无表面附着的有机配体以及不需要焙烧等催化剂预处理的特点.除形貌外,电化学合成还可以制备在原子尺度上具有特定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催化活性纳米结构.电化学方法也是催化剂修饰和再生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特定的电化学程序,可在连续操作条件下实现催化材料的原位再生.通过讨论代表性的催化剂案例,分析这些催化剂在电催化应用中的构效关系,阐明了电化学合成方法在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制备中的独特优势.最后,总结了当前电化学合成催化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化学合成的能源催化材料在热催化、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电化学合成在金属有机框架、高熵合金等新兴功能材料的制备上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利用电化学的特点并结合原位表征、大数据预测等先进实验和理论方法,更加精准、可控地合成催化活性纳米结构依然是未来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机遇.
    • 邵爱龙; 李梦然; 陈计芳; 杨培来; 刘晨旭; 武海; 陈水生
    • 摘要: 以荧光分子10-(4-(二甲基氨基)苯基)-2-氰基-10H-吩噻嗪为合成对象,将实验过程拆分为实验方法及路线设计,产物的合成、提纯和表征,性能研究等环节,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同时,将电化学合成技术和有机发光材料概念引入基础有机合成实验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主观能动性,又能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该实验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综合知识体系构建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 张杰; 耿梦囡; 王天俊; 钱嘉豪; 张玉凤; 张建
    • 摘要: 以廉价易得的芳酰基甲酸作为芳酰基源,2-芳基咪唑并[1,2-a]吡啶为底物,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和氧化剂,在电化学条件下,通过脱羧实现了咪唑并[1,2-a]吡啶C-3位碳氢键的芳酰基化反应,以良好的产率成功构建了一系列C-3位芳酰基取代的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利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高分辨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方法条件温和绿色,简便高效,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较好,为C-3位芳酰基取代的咪唑并[1,2-a]吡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
    • 马海霞; 李嘉辰
    • 摘要: 针对传统有机合成法制备含能材料以及废水降解存在的一些弊端,发展绿色环保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省先进含能材料创新团队马海霞教授课题组发展了绿色电合成偶氮含能材料以及水合肼废水电氧化降解等体系,旨在推动含能材料合成以及肼废水降解向绿色环保目标发展。偶氮四?的绿色电化学合成耦合低能耗制氢体系。
    • 杨雪; 曾亚南; 李俊国; 刘宝
    • 摘要: 以铁片为阳极、金属钛板为阴极,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钠,研究了NaOH电解液浓度、制备温度和电流密度对高铁酸钠生成的影响及机理,并探析了高铁酸钠制备过程中铁阳极钝化的机理。结果表明,提高NaOH浓度和制备温度不仅有利于高铁酸钠的生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提高电流密度虽会增加高铁酸钠的生成量,但也会显著降低电流效率。综合考虑电流效率和制备成本,高铁酸钠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aOH浓度为14 mol/L、温度为45°C、电流密度为5 mA/cm^(2)。在最佳制备参数下电解后,利用FESEM-EDS和XPS分析了铁电极的表面性质,长时间电解后的铁阳极表面生成了铁氧化物,且钝化后的铁阳极表面存在Fe^(2+)和Fe^(3+)。电化学氧化合成高铁酸钠过程中,铁阳极钝化生成Fe_(3)O_(4)是阳极失效的主要原因。
    • 张鲁华; 丁晓墅; 于丰收
    • 摘要: 为探索应用化学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国内外前沿的电化学课题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本科生创新实验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将有助于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化工行业输出大量专业性人才。实验内容包括催化原理学习,产物选择性和生成速率分析,操作条件对产物影响机制理解。该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 阮朝晖; 陈玉成; 陈菲菲
    • 摘要: 储能材料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日趋专业化.文章通过将科研课题引入材料化学基础实验.探究不同酸掺杂聚苯胺基材料(PANI-H)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及恒电流充电法对电极材料进行电容器性能测试.材料化学创新实验可以促使本科生了解材料研发测试及表征的过程,培养实践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提升实践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兴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