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性结构

电性结构

电性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2400903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地震学报、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电性结构的相关文献由687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文博、金胜、叶高峰等。

电性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00903 占比:99.99%

总计:2401169篇

电性结构—发文趋势图

电性结构

-研究学者

  • 魏文博
  • 金胜
  • 叶高峰
  • 汤吉
  • 陈小斌
  • 赵国泽
  • 张乐天
  • 詹艳
  • 王立凤
  • 肖骑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文舟; 马钦忠; 李伟; 周江南
    • 摘要: 地震电信号的“选择性”现象是地电学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地电信号的“选择性”现象普遍存在:上海浦东张江台观测不到源自其西南方向三个接地极上千安培入地大电流的附加地电场,而能够观测到其正南方向接地极入地大电流的附加地电场;山东地区邹城台和乳山台无法接收到青州接地极上千安培入地大电流.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手段探明了张江台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西南方向信号源至观测台之间地下存在着巨大的高阻体;其正南方向观测台至信号源之间地下以中低阻体和低阻体为主.上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和断层解释为张江地电场台站观测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很好阐释,解释了地震电信号在大区域范围传播过程中由于大尺度地下电性结构复杂性带来的影响,为深入认识地震电信号“选择性”现象提供了直接的勘探依据.
    • 郝泽江; 胡祥云; 徐珊; 周文龙
    • 摘要: 在华北克拉通南缘至华夏地块之间完成了两条大地电磁长剖面,通过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了沿剖面100 km深的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质含义.研究发现:(1)江山—绍兴断裂带深部低阻异常成因可能是受南华纪裂解事件影响以及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的;(2)华北克拉通南缘大部分地区中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表现为低阻异常,可能存在大范围的软弱层或发生局部熔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壳内高导体可能是由含水流体引起;(3)华夏地块电阻性地壳与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上地幔顶部的高阻异常可能与玄武岩浆活动有关.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是华夏地块晚中生代构造活动的动力学背景.
    • 张西君; 刘俊; 李家斌; 屈念念; 蒙应华; 田郁; 李西子
    • 摘要: 为研究灰家堡金矿田电性结构特征及金矿物探找矿标志,以水银洞金矿床为例,围绕灰家堡背斜及F_(101)断裂,在皂凡山段及纳秧段分别开展MT(Magnetotelluric Method,以下简称MT)、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以下简称CSAMT)工作。MT方法主要从区域上对地层、构造等大尺度地质体进行探索,注重大区域、大格局,为基础地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提供支撑;CSAMT方法主要从矿区、矿床上对地层界线、含矿构造、蚀变体等小尺度地质体进行探索,注重层位、构造、蚀变体等细节,为矿区地质勘探、施工提供支撑,两者互补性比较强。通过物性、MT、CSAMT成果资料综合研究,得出研究区总体呈“高阻—低阻—高阻”三层电性结构特征。根据金矿成矿规律,将F_(1)断裂、F_(101)断裂、F_(105)断裂、SBT、灰家堡背斜及其核部的揉皱构造在剖面上表现的电性特征作为物探找矿标志。经与钻孔资料对比分析,物探找矿标志明显,其反映的褶皱、断裂构造、界面位置与钻孔信息基本吻合,为该区找矿预测提供了物探依据,同时物探标志可间接指导金矿深部找矿。
    • 阮永刚; 张彪; 周月
    • 摘要: 为了对南陵盆地的西边界构造样式进行研究,在繁昌县东北侧布设了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MT2线)。通过连续介质反演法对MT模式的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一维反演电阻率模型。结合重磁场特征,识别了南陵盆地的西边界地层展布以及深部构造性质,初步分析了南陵盆地边界的构造特征,为南陵地区油气钻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深部物探信息。
    • 薛帅; 卢占武; 李文辉; 王光文; 王海燕; 梁宏达
    • 摘要: 藏南裂谷作为青藏高原最显著的伸展构造样式之一,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但目前其深部成因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沿错那-沃卡裂谷中部的大地电磁数据,分析裂谷区域的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特征和相位张量,并通过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邛多江地堑和沃卡地堑深部电性结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显示,沃卡地堑和邛多江地堑深部存在一条连续的显著高导异常,并呈现“俯冲”形态,且上覆高阻结构体,而在邛多江地堑两侧浅部则分布低阻异常。结合早期的研究结果,本文支持错那-沃卡裂谷深部的高导异常为地壳部分熔融,可能与南向地壳流相关,并研究认为在南北向持续挤压作用下,裂谷下方的弱地壳层,通过解耦上地壳和下部地壳,促进了藏南裂谷系的发育。
    • 高科宁; 邓居智; 刘文玉; 余辉; 陈辉; 周聪; 王彦国; 刘宝山
    • 摘要: 黑龙江省三合屯金矿床位于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西南端,地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且深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不足,制约了该地区深部找矿的突破和对成矿模式的认识.本文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横跨该矿床的音频大地电磁长剖面(约8.5km)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二维精细电性结构.结果表明:三合屯金矿床地区100m以浅呈现低阻异常特征,反映了该地区浅层为白垩系砂泥岩和第四系风化物;剖面西北侧连续分布的低阻层与下伏高阻异常区分别指示了白垩纪火山岩和石炭纪侵入岩;剖面下方的高低阻转换带揭示了韧性剪切带和断裂等导矿和储矿构造的深部展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建立了三合屯金矿床成矿模式:在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成矿流体沿着断裂、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将晚石炭世侵入岩中的金元素淋滤浸出,促成了研究区第一期成矿;早白垩世研究区再次处于伸展拉分背景下,深部岩浆喷发所携带的金元素随岩浆热液沿着新形成以及重新活化的韧性剪切带和盆缘断裂向三合屯火山盆地边缘运移,后期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沉淀富集,并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矿化之上.
    • 姚大为
    • 摘要: 在辽东-吉南成矿带布设一条长150 km,横穿龙岗地块和辽吉裂谷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龙岗地块和辽吉裂谷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针对研究区内强电磁干扰,对部份测点原始数据采用了Hilbert Huang变换来压制干扰;针对测深曲线具有明显走势特征的测点,应用层状介质电阻率与相位互算技术进行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内质量较为可靠的大地电磁数据。二维反演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该方法是最光滑模型约束的反演,能实现对最小构造分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最终得到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龙岗地块太古代基底受逆冲推覆构造及走滑断裂影响,太古代基底顶面呈断块状起伏,基底埋深变化较大,基底埋深一般小于5 km;龙岗地块和辽吉裂谷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东南倾的构造界面(辽吉裂谷北缘斜坡),斜坡两侧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辽吉裂谷褶皱构造发育,太古代结晶基底因后期改造而缺失,以辽吉花岗岩为结晶基底,埋深可达10 km以上。
    • 曹创华; 程云涛; 邹光均; 黄建中; 刘俊峰; 文春华; 孟德保; 柳建新; 楼法生; 邓居智
    • 摘要: 为揭示湘东北幕阜山−梅仙两大岩体之间的深部地质结构,深化岩浆构造的控矿作用认识,实现地球物理深地探测技术在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中的应用,对经过湘东北幕阜山−梅仙矿集区的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合地质信息推演了深部地质构造格局。频率域大地电磁探测数据阻抗张量和相位张量分解分析表明湘东北仁里矿集区在高频区(大于1 Hz)主要呈现二维构造特征;利用Swift分解和相位张量分解结果对剖面所有测点数据进行电性主轴分析,判断出剖面主要构造走向总体上呈北偏西48°~50°;针对TE、TM两个模式利用Occam反演方法分别进行了单独和联合反演,并对幕阜山−梅仙地区深部电性分布进行了地质解释。本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幕阜山−梅仙两大岩体深部存在走向北西−南东、倾向东北的岩浆构造,此构造控制的岩脉穿插到冷家溪群中,形成一系列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群。
    • 张炯; 陈小斌; 蔡军涛; 刘钟尹; 叶涛; 崔腾发; 董泽义; 郭春玲; 姜峰
    • 摘要: 木里—盐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古特提斯洋构造域,是松潘—甘孜地块及扬子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介绍的是横穿木里—盐源地区的大地电磁剖面,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跨越锦屏山断裂、木里弧形构造区、丽江—小金河断裂、盐源盆地、金河—箐河断裂等构造.维性分析表明木里弧形构造区和金河—箐河断裂都表现为较强的三维性,因此本文采用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木里—盐源地区的精细电性结构.电性模型显示,沿剖面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的电性构造单元.锦屏山断裂以北的川西北次级地块下方10~20 km处,发育北西向低阻体,推断是古老的义敦岛弧区残留的物质;锦屏山断裂以南至丽江—小金河断裂为高阻体,可能是锦屏山山根;丽江—小金河断裂下方~10 km处发育北东向的低阻体,与龙门山—锦屏山构造带走向一致,结合剖面附近表现为张性的震源机制解特点,推测该低阻体很可能是北部的塑性物质受阻后一部分往西南沿着丽江—小金河断裂缝隙挤入的结果;盐源盆地下方在3~7 km发育厚度约5 km、长度达40 km的低阻层,电性主轴方向为北西向,与盐源断裂走向一致,解释为盐岩层,尤其是南段低阻体表现为延伸至地表的特征,与地表盐泉对应,为在盐源地区开展深部找钾盐矿提供了电磁方面的证据.
    • 薛小建
    • 摘要: 宣城—郎溪地区为皖南找矿的重要潜力区之一。为了摸清宣郎盆地化工矿产资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获取宣郎盆地的电性特征;同时结合区内已有的地质物探资料,从空间上确定宣郎盆地电性结构和地质结构特征,进一步圈定成矿有利部位。研究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利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