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795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白云石化作用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安江、乔占峰、张建勇等。

白云石化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795 占比:99.87%

总计:54867篇

白云石化作用—发文趋势图

白云石化作用

-研究学者

  • 沈安江
  • 乔占峰
  • 张建勇
  • 李国蓉
  • 董兆雄
  • 周进高
  • 张杰
  • 方少仙
  • 潘立银
  • 胡安平

白云石化作用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饶诗怡
    • 摘要: 四川盆地栖霞组是目前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前人已对其开展过大量研究,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不利于栖霞组进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本文在调研盆地栖霞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川中地区栖霞组勘探实践中相关地球化学实验结果,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带、储层类型、储层成因、白云石化作用类型等。前人认为盆地栖霞组储层类型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储层和溶洞型灰岩储层,但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带和储层成因方面有不同观点。其中,前人大多将栖霞组划分为1个或2个三级层序,在沉积相带的划分上有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缓坡和二者兼具等观点,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可能为埋藏、热液、渗透回流或多种白云石化作用叠加形成,白云岩储层成因则有热液溶蚀作用改造、有利相带叠加溶蚀作用等多种观点。
    • 韩勇; 付斯一; 陈洪德; 苏中堂; 赵俊兴; 张成弓; 侯林君
    • 摘要: 在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痕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的研究,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第四段(简称“马四段”)白云岩的成因。结果表明:马四段白云岩主要由泥微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残余)砂砾屑白云岩及斑状白云岩组成。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与泥晶灰岩相似,且Sr同位素值及碳氧同位值均位于同期海水范围内,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与海水密切相关。其中泥微晶白云岩在镜下可见晶型较好的硬石膏与之伴生,同时δ^(13)C_(PDB)与δ^(18)O_(PDB)值较泥晶灰岩偏高,显示其高盐度沉积环境。粉-细晶白云岩及(残余)砂砾屑白云岩Fe、Mn含量相对较高,Sr含量较低,δ^(18)O_(PDB)值比泥微晶白云岩低,说明受到了一定埋藏作用的影响;而斑状白云岩虽具有相对较低的Fe、Mn含量,但较泥晶灰岩相对偏大,在镜下可见雾心亮边结构,表明其后期也遭受了一定的埋藏作用,同时,在岩心表面见生物扰动构造和生物钻孔,表明其在前期受到了生物活动的影响,并为流体提供了通道。综合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指标以及古地理背景,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四段泥微晶白云岩具有蒸发泵成因模式的特征,(残余)砂砾屑白云岩与粉-细晶白云岩是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叠加埋藏效应的结果,而斑状白云岩则属于典型的生物扰动型成因。
    • 沈安江; 罗宪婴; 胡安平; 乔占峰; 张杰
    • 摘要: 以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多层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矿物岩石学分析、团簇同位素测温及U-Pb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手段,开展白云石化路径及其成储效应研究。识别出保留原岩结构白云岩(微生物结构和泥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Ⅰ(半自形—自形细、中、粗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Ⅱ(他形—半自形细、中、粗晶结构)、埋藏沉淀白云石、粗晶鞍状白云石5种结构组分。前3者以岩石的形式存在,后两者以充填孔洞和裂缝的白云石矿物形式存在,并建立了5种白云岩结构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识别图版。基于5种白云石结构组分的识别,建立了白云岩保持型、白云岩改造型和灰岩埋藏白云石化型等3类储集层的6种白云石化路径。白云石化前的原岩初始孔隙和白云石化路径是控制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白云岩保持型和白云岩改造型白云石化路径的成储效应最佳,且发育分布具有相控性和规模性特征,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
    • 朱茂; 黄世伟; 宋叙; 王显东; 师江波; 田小彬; 姚倩颖; 王慧
    • 摘要: 近年来,除川西地区和川南地区外,川中地区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多口钻井也钻遇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展现了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前期针对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研究认识较少,白云岩储层的成因与分布也存在较大争议。为弄清潼南—合川区块地层分布、沉积与储层特征,特别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充分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成果和丰富的基础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潼南—合川区块栖霞组—茅口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在层序的高位体系域。(2)栖霞组—茅口组均具有发育台内滩的沉积背景,大量发育台内生屑滩,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内中高能滩相带内。(3)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垂向叠置发育;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较连续;栖霞组—茅口组储集空间均以原生孔和准同生期溶蚀孔为主,台内中高能滩、受层序控制的岩溶作用和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白云岩储层的发育。(4)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环洼分布,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潼南—合川区块中西部;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微古地貌高地的边缘斜坡部位,合深4井东北侧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 韩波; 李新; 钟晓勤; 姜黎明; 赵强先; 张永浩; 刘鹏; 李兵
    • 摘要: 利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锶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对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颗粒云质灰岩.储层物性显示颗粒白云岩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而颗粒灰岩通常比较致密,但发生白云石化后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白云岩成岩温度较低,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以浓缩或改造的海源流体为主,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准同生期或早期成岩阶段,主要发生蒸发浓缩白云石化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而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以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发生白云石化的颗粒滩有利于储集空间的发育,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
    • 万友利; 赵瞻; 胡志中; 李学仁
    • 摘要: 研究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有序度和晶胞参数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地质意义.在前期对白云岩详细分类的基础上,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方法进行测试,用jade 6.5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获取白云石的最大晶面间距、有序度、晶胞参数等信息,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1)北羌塘坳陷西南缘唢呐湖地区颗粒白云岩具低—中等的有序度,晶胞参数较为集中,可能是蒸发潟湖环境中发育的颗粒灰岩为高镁方解石,在经历埋藏过程的调整白云石化作用而成;(2)南羌塘坳陷古油藏带布曲组白云岩中,微—粉晶白云岩有序度、晶胞参数分布范围大,为灰岩在准同生阶段快速交代、在埋藏阶段重结晶形成;细晶白云岩有序度较高,晶胞参数呈正相关,发育在稳定的埋藏环境中,白云石晶体在继承先驱灰岩孔隙中自由生长而成;中—粗晶白云岩有序度最高,是在中—深埋藏阶段,经历了足够长久的白云石化作用过程,有限的空间限制了晶体的自由生长;微—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的有序度逐渐增高,表明稳定的埋藏过程有利于白云石向有序转化;(3)布曲组白云岩晶胞参数a、c以不同程度向理想白云石左下方偏移,说明布曲组白云岩形成以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挤压,估算压力可达1000MPa,与晚白垩世的构造运动有关,指示南羌塘坳陷布曲组白云岩古油藏是由逆冲推覆运动造成的.
    • 于洲; 牛小兵; 张才利; 马永威; 魏柳斌; 董国栋; 尹陈; 贾佳佳
    • 摘要: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首次获得35.24×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发现,展示出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四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该区马四段储层研究却较为薄弱,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野外剖面、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微区碳氧锶同位素等资料,对该区储层特征、成因及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马四段储层岩性主要为斑状粉晶白云岩、斑状灰质白云岩和斑状云质石灰岩,三类岩石储集空间均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分别为3.08%、1.51%和1.29%;②储层发育主要受生物扰动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断裂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生物扰动作用为储层发育奠定了基础条件,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孔隙的保持,断裂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③有利储层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理格局和断层控制,纵向上发育于高频向上变浅上部,横向上主要沿地势相对较高的凸起带分布.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马四段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瑶镇—大保当、神木—花石崖、万镇—米脂和绥德—碛口地区,有利面积达7 200 km2,为下一步米脂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叶禹; 李峰峰; 宋新民; 郭睿
    • 摘要: 以中东美索不达米亚盆地白垩系为例,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数据分析,研究生物扰动与成岩作用耦合对泥质碳酸盐岩的改造机理.研究表明,生物改造岩石的方式有3种:①生物机械改造地层,使岩石结构变得松散,增加粒间孔隙数量;②潜穴形成后回填粗粒碎屑,准同生期不饱和流体渗入发生溶蚀作用;③废弃潜穴发生化学蚀变,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大量的晶间孔隙.生物扰动与溶蚀作用的耦合主要发生在准同生期,受岩石类型、海平面下降幅度、潜穴密度、充填物和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潜穴物性优于基底,流体优先沿潜穴运移,潜穴溶蚀扩大后基底也会发生溶蚀.生物扰动与白云石化作用的耦合主要发生在埋藏阶段,潜穴中富集的有机质和还原细菌为白云石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原条件和碱性环境.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对潜穴物性的影响较小,当潜穴脱离沉积界面,封闭环境下发生交代,形成自形细晶白云石,发育晶间孔隙.生物对泥质碳酸盐岩的改造程度受岩石类型、潜穴密度和连通性、潜穴充填物和潜穴结构等因素控制.泥质组分含量增加,生物扰动对岩石物性的改善效果愈加凸显,当潜穴充填粗粒碎屑或细晶白云石,潜穴密度越大、连通性越高,迂曲度越低,泥质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越好.
    • 乔英伟
    • 摘要: 国内外关于白云岩的成因即白云石化机理的研究现状普遍认为白云石化作用的进行对储层具有改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白云岩与灰岩晶体结构本身的差异,白云岩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随着白云石化作用的进行,储层孔隙度会增加,直至发生过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晶体变大使的孔隙相应的会变小.其次白云石晶体具有更好的抗压实压溶作用的能力,使得较早期的孔隙可以更好地保留下来.塔里木盆地研究区寒武系储层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整个储层几乎都已被白云石化,白云石化作用伴随了整个储层的演化历史,本文将其划分为准同生白云石化、埋藏期白云石化、热液白云石化三个期次及蒸发(毛细管浓缩)白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热液白云石化五种机理.对白云石化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的影响进行研究.
    • 冯创己; 程坤雨; 李广
    • 摘要: 在碳酸盐岩的研究过程中,白云岩储层及白云石化作用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举例说明了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三种较为常见的白云石化作用,并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石晶体形态及特征、白云石化作用流体来源及作用模式,以及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空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