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角

相角

相角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292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天津工业大学学报、计量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 相角的相关文献由111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路、赵濉、俞稼镛等。

相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28.08%

专利文献>

论文:292 占比:71.92%

总计:406篇

相角—发文趋势图

相角

-研究学者

  • 张路
  • 赵濉
  • 俞稼镛
  • 傅中君
  • 罗澜
  • 欧云
  • 王宜阳
  • 王建宇
  • 任仰凯
  • 屈天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怀春; 李轶; 贾嵘; 赵航; 赵召; 王晓卫; 党建
    • 摘要: 针对现有配电网宏观故障选线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选线准确率不高、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该文在深入分析谐振接地配电网接地故障暂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特征量测度的内积变换故障选线新方法:首先,采用变模态分解算法获得故障特征模态,并在对特征模态进行一阶差分的基础上获得故障奇异值点;其次,在故障奇异值点处构造内积变换选线判据,进而求得反映各条馈线故障特性的综合内积值;最后,将最大内积值与最小内积值的差值与事先设置好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到底是馈线故障,还是母线故障。仿真表明,该文方法原理简单,选线准确率高,可适应大部分故障工况。
    • 丁妍; 常立阳; 张红梅
    • 摘要: 目的分析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相角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肌少症的关系,并探索相角在肌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规律透析且病情稳定的MHD患者346例,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MHD患者相角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和曲线下面积评价相角对肌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角与年龄、白蛋白、瘦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呈线性关系(B=-0.192、0.180、0.889、0.978、0.212、0.210,均P<0.001)。相角检测肌少症的最佳临界值是4.67°,曲线下面积为0.82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67.4%(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相角与MHD患者的肌少症组分密切相关,是肌少症的重要预测因素,相角作为简便的临床指标可为MHD人群肌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 刘东; 吕方明
    • 摘要: 鉴于当前剩余电流断路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区分一般漏电[1]和设备投切漏电的新型剩余电流断路器。该断路器通过测量突变剩余电流信号发生前后剩余电流矢量的两组幅度和相角,计算出突变剩余电流的大小和所在相位,并结合三相相线电流的变化,使剩余电流断路器具备区分一般漏电和设备投切漏电的功能。实验表明,采用了该方法的剩余电流断路器,能准确分离出设备投切造成的漏电,消除了设备投切引起的剩余电流变化导致的断路器误动作。
    • 丁妍; 常立阳; 张红梅
    • 摘要: 目的:构建并验证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肌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346例MHD病人,采用SPSS随机数字生成器从346例病人中抽取60%作为建模组,40%作为验证组。利用建模组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肌少症预测指标,构建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MHD病人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体质指数和相角,风险预测模型Z=9.349+0.132×年龄-0.566×体质指数-1.249×相角,预测概率为P=1/[1+exp(-Z)];建模组的AUC为0.925[95%CI(0.892,0.958),P<0.001],验证组的AUC为0.917[95%CI(0.872,0.961),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区分度。采用模型对验证组进行评估,显示模型总正确率为84.2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简便无创、稳定可靠,可为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具有肌少症发生风险的MHD病人提供参考依据。
    • 陆祖良
    • 摘要: 一般数模转换器产生的正弦波实际上是阶梯波的基波,提出了这类正弦波相角量化误差的概念,描述并证明了它的固有特性诸如周期性、对称性,推导了相角量化误差的零点分布,讨论了这些特性在高准确度相角建立中的应用.这种零点分布是量化的,其宽度为0.5H(H = 2π/N),当NV为奇数时则为0.25H.为了克服相角量化误差,可使相角成为该宽度的整数(p)倍.在规定的不确定度内任意指定的相角差原则上可通过调节参数p和N得以实现.
    • 赵濉; 郭朝阳; 刘苗; 张磊; 严峰; 张路
    • 摘要: 为探究油相中的少量活性物质对吸附膜性质的影响规律,利用滴外形分析方法研究正癸烷中油酸和水相中烷基甜菜碱(XSB)形成的界面混合吸附膜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时间、频率、浓度对界面扩张模量和相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XSB吸附膜的流变特性主要由其亲水基团决定,膜内重排过程占主导地位,界面吸附膜以弹性为主,动态相角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油酸从油相一侧向界面的混合吸附对吸附膜的粘弹特性影响不大,但油酸分子在界面膜内的原位响应导致高浓度时混合吸附膜的强度变弱,界面扩张模量从约60 mN/m降至40 mN/m.
    • 杜学明; 张涛; 李岩峰; 孙腾飞
    • 摘要: 文章分析了电动机的常见故障,针对其产生原因和特征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提出了建立能够量化的衡量故障程度和发展趋势的健康数据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建立装备生命周期分析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化工、采矿、电力等流程作业行业.
    • 朱明星; 李开金
    • 摘要: 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共性问题,分析、评估及治理工作均需要准确的算法来保证.为了了解不平衡度估算算法在三相不平衡系统计算中产生的误差,研究电流序分量相角的变化对三种电流不平衡度算法的影响,进而选择一种最有效的、误差最小的估算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标准中电压和电流不平衡度的几种算法,理论推导了不平衡电压的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不平衡电流的几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仿真实验研究了影响三种电流不平衡度估算方法的因素,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文章最后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以上结论.文中对四种电流不平衡度估算算法的研究,对工程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三相不平衡系统的治理与补偿提供一定的借鉴.
    • 范路; 李彦哲
    • 摘要: 电网阻抗不断增加,其与并网逆变器阻抗频率交截处相角会越来越低,基于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抑制谐振尖峰可能失效,容易发生低次谐波振荡,并网逆变器趋于不稳定.从阻抗法的角度,建立LCL型单相并网逆变器系统阻抗模型,提出电网电压前馈相角提升方法,提高电网阻抗与逆变器输出阻抗频率交截处的相角达到稳定裕度的要求,采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并网逆变器系统在阻抗变化下的稳定性.
    • 宋璇坤; 申洪明; 黄少锋; 韩柳; 肖智宏
    • 摘要: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特高压输电技术迅速发展.特高压线路的分布电容对电流差动保护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详细分析了分布电容对电流差动保护影响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故障形式下动作电流的相角特征,进而提出了基于动作电流相角信息的电流差动保护动作逻辑.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逻辑可以有效避免分布电容对差动保护产生影响.%The UHV(Ultra-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rapidly develop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nergy internet.Since the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in the UHV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ifferential current protection,the effect is analyzed in detail as well as the phase angle information of operating current under different faults,based on which a kind of operating logic based on the phase angle information of operating current is proposed for differential current protection.The simulative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logic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effect of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on the differential current protectio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