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肿瘤

眼肿瘤

眼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5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眼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0442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重庆市第四届超声医学学术年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等;眼肿瘤的相关文献由9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彬、宋国祥、林锦镛等。

眼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2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442 占比:99.09%

总计:60998篇

眼肿瘤—发文趋势图

眼肿瘤

-研究学者

  • 李彬
  • 宋国祥
  • 林锦镛
  • 何彦津
  • 陈荣家
  • 马建民
  • 吴中耀
  • 杨良户
  • 魏锐利
  • 孙宪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佩; 张水花; 唐杰; 向楚云; 王红依; 陈萍
    • 摘要: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用于评价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价值。方法纳入22例临床疑诊为CM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进行影像学诊断并测量相关参数。以病理或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PET/CT诊断CM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病灶基底最大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例中,PET/CT诊断20例CM、2例眼球良性病变;其中14例经病理确诊CM,PET/CT诊断C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14/14)、25.00%(2/8)及72.73%(16/22)。14例CM病灶CT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影,平均CT值(83.96±25.18)HU,病灶基底最大径为(1.46±0.50)cm,高度为0.66(0.50,1.28)cm;PET/CT显示病灶糖代谢均高于对侧眼球,SUV_(max)为5.10(3.44,7.88),SUV_(mean)为3.62(2.37,5.23),MTV为0.68(0.49,1.29)cm^(3),TLG为2.69(1.22,6.08)g。病灶MTV、TLG与病灶基底最大径(r=0.607、0.664,P均0.05)及高度(r=0.464、0.398,P均>0.05)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CT用于评估CM敏感度高、准确率较好,但特异度有限。
    • 张明昌
    • 摘要: 由张明昌、刘欣主译的《Kanski临床眼科学》(第8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21章。包括眼睑、泪道系统、眼眶病、干眼、结膜、角膜病、角膜及屈光手术、表层巩膜和巩膜、晶状体疾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眼肿瘤、视网膜血管病变、获得性黄斑疾病、遗传性眼底营养不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斜视、神经眼科学、全身药物治疗的眼部不良反应、外伤等。
    • 张明昌
    • 摘要: 由张明昌、刘欣主译的《Kanski临床眼科学》(第8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21章。包括眼睑、泪道系统、眼眶病、干眼、结膜、角膜病、角膜及屈光手术、表层巩膜和巩膜、晶状体疾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眼肿瘤、视网膜血管病变、获得性黄斑疾病、遗传性眼底营养不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斜视、神经眼科学、全身药物治疗的眼部不良反应、外伤等。
    • 程萌; 黄娟; 马剑晴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幼儿角膜皮样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9年7月-2021年3月我院18例(18眼)临床诊断为角膜皮样瘤的患儿施行手术切除联合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给予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术中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及延续随访护理。结果 术后随访4~9个月,18例(18眼)均治愈,随访期间植片透明,皮样瘤无复发,无感染,无排斥反应。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幼儿角膜皮样瘤的主要方法,围手术期采取科学、全面、系统、深入的综合护理,是提高患儿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远期预后及家属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 赵慧英; 管文雪; 马雅; 王戈; 张旭; 肖媛媛; 彭晓燕
    • 摘要: 目的 观察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玻璃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VRL的1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6岁;出现症状至最终平均确诊时间(6.1±3.8)个月.首诊诊断为葡萄膜炎12例(63.1%,12/19)、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10.5%,2/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5.3%,1/19)、伪装综合征疑诊PVRL 4例(21.1%,4/19).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PVRL OCT征象分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浸润、RPE下浸润、视网膜下液.结果 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细胞(100.0%,32/32).32只眼中,RPE浸润19只眼(59.4%,19/32),RPE下浸润16只眼(50.0%,16/32),外层视网膜浸润8只眼(25.0%,8/32),内层视网膜浸润16只眼(50.0%,16/32),视网膜下液4只眼(12.5%,4/32).结论 PVRLOCT征象可累及玻璃体和视网膜各解剖层次,表现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RPE浸润、RPE下浸润及视网膜下液;且同一患者可同时显示多种征象.
    • 邹珍; 赵康艳
    • 摘要: cqvip:病例女,8岁,因"左侧眼眶及左侧颅中窝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术后复查",于2012年5月26日来我科行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提示局部未见明显复发征象,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明显增粗并明显强化(图1,2)。临床给予化疗后,左侧额骨出现新发病灶并行手术刮除治疗。
    • 李静; 王玉川; 陈陆霞; 林锦镛
    • 摘要: 目的 总结眼附属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A-DLBC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 8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OA-DLBCL患者2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观察OA-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型特征.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统计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23例OA-DLBCL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43~82岁,中位数为65岁;左眼14例,右眼8例,双眼l例;肿物位于眼眶14例,泪腺2例,泪腺及眼眶3例,泪囊及眼眶1例,结膜1例,结膜及眼眶l例,眼睑皮肤l例;影像学检查可见附属器或眼眶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肿物信号强度与眼外肌或脑灰质接近;中心母细胞变异型21例,免疫母细胞变异型2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6例、非GCB亚型17例;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及B细胞淋巴瘤蛋白2基因双表达2例,非双表达21例.18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25~156个月,中位数为48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原发性OA-DLBCL患者5例,继发性OA-DLBCL患者13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5例,ⅢE期1例,ⅣE期12例;随访期间8例患者生存,10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71.4%和41.7%.Log-rank检验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年龄与OA-DLBCL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关(x2=7.448,8.804;均P<0.01);而性别、肿物大小、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和是否有骨侵犯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无关(均P>0.05).结论 OA-DLBCL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单眼发病率较高,眼眶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分子分型多为非GCB亚型,Ann Arbor分期和年龄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 姜美霞; 刘勋; 朱利民; 何彦津; 王婷婷; 张传丽; 林婷婷
    • 摘要: 目的 分析泪腺腺样囊腺癌(LACC)高级别转化(HGT)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8例LA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样本.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LACC组和LACC-HGT组,每组4例,男性和女性各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3、44岁.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筛选两组石蜡组织样本的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新鲜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运用基因芯片筛选LACC与LACC-HGT原代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mRNA.将质谱数据与mRNA芯片数据取交集,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蛋白组学和基因芯片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CR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HGT相关差异蛋白105个,包括50个上调蛋白和55个下调蛋白.显著上调的蛋白有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Ⅵ型胶原蛋白2等;显著下调的蛋白有Cereblon蛋白、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样蛋白2和核糖体蛋白L39等.基因本体分析结果表明,LACC-HGT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囊泡腔、细胞外基质,具有有机酸结合、分子载体活性等,参与调控细胞外基质组成、免疫、炎性反应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通路富集分析显示,LACC-HGT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及聚糖代谢等信号通路.蛋白复合体预测分析筛选出4个上调的蛋白复合体和1个下调的蛋白复合体.LACC-HGT差异蛋白与mRNA芯片差异基因重合的共15个,其中肿瘤相关蛋白6个包括Ⅹ型胶原蛋白1(COL14A1)、棘皮微管相关蛋白4(EML4)、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IH4)、N-myc下游调控基因2(NDRG2)、骨诱导因子(OGN)、RAS同源基因家族C(RhoC).主要功能涉及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等.PCR 结果表明,COL14A1、EML4、ITTH4、NDRG2、OGN、RhoC 在 LACC-1、LACC-2、LACC-HGT-1 和 LACC-HGT-2原代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675.98,38.53,27.37,16.47,13.38,25.22;均P<0.01),如 COL14A1 在LACC-HGT-1 和 LACC-HGT-2原代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16.09±0.51、9.96±0.34)均显著高于 LACC-1 原代细胞(1.00±0.13)和 LACC-2(0.67±0.08)(均P<0.05).结论 LACC-HGT与LACC之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其中COL14A1、EML4、ITIH4、NDRG2、0GN、RhoC可能在LACC的高级别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LACC-HGT的潜在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 杨光(综述); 张丹; 马晓芃(审校)
    • 摘要: 环状RNA(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形成的具有封闭结构的环状分子,可充当微小RNA(miRNA)“海绵”,与蛋白质、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调控宿主基因表达、蛋白翻译的功能,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眼科疾病中均存在特异性circRNA的异常表达,其通过“海绵”作用调控靶基因表达可引起多种眼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渗漏、炎症反应、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晶状体混浊、肿瘤生长等病理改变,在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ircRNA在眼科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眼病病理过程中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综述,探讨circRNA作为眼科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新型治疗靶点的意义。
    • 杨光
    • 摘要: 环状RNA(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形成的具有封闭结构的环状分子,可充当微小RNA(miRNA)"海绵",与蛋白质、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调控宿主基因表达、蛋白翻译的功能,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眼科疾病中均存在特异性circRNA的异常表达,其通过"海绵"作用调控靶基因表达可引起多种眼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渗漏、炎症反应、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晶状体混浊、肿瘤生长等病理改变,在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ircRNA在眼科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眼病病理过程中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综述,探讨circRNA作为眼科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新型治疗靶点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