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脊膜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4489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疑难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等;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鸿祺、凌锋、李萌等。

硬脊膜动静脉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4489 占比:99.33%

总计:24654篇

硬脊膜动静脉瘘—发文趋势图

硬脊膜动静脉瘘

-研究学者

  • 张鸿祺
  • 凌锋
  • 李萌
  • 支兴龙
  • 马廉亭
  • 张鹏
  • 厉春林
  • 杨铭
  • 潘力
  • 于加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小入; 吴钦; 左政; 曾献军
    • 摘要: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为低发病率脊柱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较为隐匿,易误诊。早期诊断SDAV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者各有其优势。本文就影像学研究SDAVF进展进行综述。
    • 侯海东; 罗国强; 赵军; 刘季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平台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8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时间3.1~4.6 h,平均(3.5±0.8)h。术后即刻造影未发现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脊髓造影均无复发,1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年,造影复查未发现复发。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SDAVF,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
    • 易娟; 黎红华; 朱旗; 饶文洁; 杨柳
    • 摘要: 目的:提高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SDAVF患者18例,回顾性总结分析SDAVF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SDAVF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64岁;病程4 d~10年;急性起病4例(22%),慢性病程14例(78%);从发病至确诊平均(17.5±6.7)个月。MRI表现为髓内异常信号,脊髓增粗并呈条形或斑片状强化,同时可见脊髓背侧串珠状、虫蚀状血管影。18例患者中14例完善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10例有阳性发现(71%)。18例患者均完善DSA检查,显示瘘口位于颈段4例(23%),胸段9例(50%),腰段5例(27%)。及时行血管栓塞术或手术灼闭瘘口后大部分患者均好转。结论:S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诊断不清楚的脊髓病变要警惕SDAVF的可能。脊髓MRI可作SDAVF首选检查,CTA可作为SDAVF初筛及术后复查,DSA检查是早期确诊的金标准,但对于首次脊髓DSA阴性,建议随访脊髓DSA检查。
    • 徐田明; 蔡栋阳; 薛绛宇; 贺迎坤(综述); 李天晓(审校)
    • 摘要: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craniocervical junction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CCJ-SDAVFs)是一种发生在枕骨大孔至第2颈椎之间的罕见的血管畸形[1],约占SDAVFs的2%[2,3],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发[4]。由于CCJ-SDAVFs的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且临床表现广泛,极易造成漏诊、误诊[5~8],从而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本文就该病的血管构筑、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克强; 常新; 黄玉兴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8例SDAVF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平均(54.3±28.7)个月,用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评价神经症状,术后ALS评分降低,为改善。结果58例中,瘘口最多见于下胸段(50.0%),其次是腰段(24.1%)和上胸段(17.2%)。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显微手术治疗25例,复合手术治疗2例。4例栓塞治疗术后复发。末次随访,症状改善38例,无改善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持续时间长(OR=2.341;95%CI 1.091~5.124,P=0.009)、术前ALS评分高(OR=1.451;95%CI 1.201~4.674;P=0.002)是术后症状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均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术前症状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术后预后越差。
    • 齐连生; 张会丽; 薛冰
    •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 报道1例经磁共振和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的SDAVF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DAVF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症状,临床缺乏鲜明的特点,易误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通常可以发现长节段脊髓病变及脊髓表面迂曲的扩张静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是确诊的金标准,并可以发现瘘口位置;早期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能够改善预后,随病程延长预后变差,外科手术相较介入治疗能够减少复发风险.结论 提高对SDAVF的警惕性,认识该病临床表现的复杂多变,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识别能力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林成宇; 郑胜哲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病例。结果:瘘口位于右 侧T10肋间动脉供血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1例在全身麻醉下行硬脊膜动静脉瘘切断术后随访1年。结论:脊髓血管 造影可以确诊该病瘘口位置,目前有两种常用手术方法,瘘口切断术及夹闭术,该病例在全身麻醉下行硬脊膜动静 脉瘘切断术,效果肯定。
    • 矫黎东; 宋旸; 陆慧; 王向波; 李海峰
    • 摘要: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横贯性脊髓损害,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伴脊髓表面增多迂曲血管影.该病临床上相对少见,并且可有不典型表现,极易漏诊或误诊为脊髓炎性反应性疾病或椎间盘退行性变等,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文章对6例不典型SDAVF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经验.
    • 刘应刚; 郭浩然; 宋晓斌
    • 摘要: 目的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SDAVF首诊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显微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 杨城斌; 马永杰; 张鸿祺
    • 摘要: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类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疾病,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SDAVF在MRI中的典型表现是T2加权序列髓内高信号和髓周血管扩张,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成像可识别异常的动静脉结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未来或可替代DSA成为诊断此类疾病的新手段,但目前DSA仍然是诊断SDAVF的"金标准".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容积性T2 MRI、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序列以及多达640层的CT的出现,将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利用术中血管成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晚期复发率.该文对SDAVF的影像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强对SDAVF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