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膜外给药

硬膜外给药

硬膜外给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782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病案、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西部麻醉学论坛等;硬膜外给药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彭贤、朱珩、胡北等。

硬膜外给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7821 占比:99.95%

总计:137891篇

硬膜外给药—发文趋势图

硬膜外给药

-研究学者

  • 彭贤
  • 朱珩
  • 胡北
  • 邓唯杰
  • 陈伟
  • 陈斌
  • 高峻岭
  • 齐敦益
  • A·哈帕林纳
  • Carayol M.

硬膜外给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怀琛; 印贵凤; 刘雪
    • 摘要: 目的: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患者围产期间不同硬膜外给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院经阴道分娩的108例初产妇资料,按给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间断组(52例,间断给药)和持续组(56例,持续给药)。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产程时间、药物总量及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初产妇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与镇痛前比较均降低(P0.05);持续组用药总量明显多于间断组(P<0.05)。结论:硬膜外间断给药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初产妇机体疼痛,降低分娩初产妇用药量,不会增加初产妇认知功能和新生儿妊娠结局风险。
    • 翟亚业; 秦晓彬; 孟祥翔; 张超远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术(PETD)后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采用PETD治疗的87例LDH的临床资料。术后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激素45例(硬膜外组),静脉滴注类固醇激素42例(静脉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硬膜外组优良率(91.11%)与静脉组(88.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DH病人PETD后应用类固醇激素,可缓解疼痛;与静脉给药相比,硬膜外注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缓解。
    • 贺诗元
    • 摘要: 目的比较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给药在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医院接收的120名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根据分娩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名。对照组实施硬膜外持续给药,试验组实施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比较两组分娩期间不同时间点[镇痛前(T_(0))、宫口开至3 cm时(T_(1))、宫口开至7 cm时(T_(2))、分娩时(T_(3))、胎儿娩出后(T_(4))]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产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_(1)、T_(2)、T_(3)、T_(4)的VAS评分均低于T_(0),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持续给药相比,予以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可减轻分娩疼痛感,缩短产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翟红琴; 马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60例),将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60例),比较两组术中牵拉反应程度.结果:B组患儿牵拉反应程度弱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方案,能有效减轻患儿术中牵拉反应程度.
    • 陈伟; 陈斌; 胡北; 齐敦益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级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根据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均分成D组(DEX 1.0μg/kg+罗哌卡因25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S组(舒芬太尼0.5μg/kg+罗哌卡因25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和R组(罗哌卡因25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咳痰无力及嗜睡等发生情况,并比较各组术后PCEA有效按压总次数及术后镇痛综合满意度.结果:D组、S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Ramsay评分各时点明显高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S组、R组的不良反应分别是1例、7例、5例,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效果综合评价,D组满意度明显高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能够为此类患者术后提供安全满意的镇痛效果.
    • 陈伟; 陈斌; 胡北; 齐敦益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级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根据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均分成D组(DEX 1.0μg/kg+罗哌卡因25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S组(舒芬太尼1.0μg/kg+罗哌卡因25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和R组(罗哌卡因25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咳痰无力及嗜睡等发生情况,并比较各组术后PCEA有效按压总次数及术后镇痛综合满意度。结果:D组、S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Ramsay评分各时点明显高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S组、R组的不良反应分别是1例、7例、5例,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效果综合评价,D组满意度明显高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能够为此类患者术后提供安全满意的镇痛效果。
    • 徐雅琴; 于漫; 徐翠翠; 杨伟娜; 梁娅嫚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D1组、D2组、D3组、D4组,每组45例,4组均为硬膜外给药,分别为0.0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25μg/m、0.50μg/ml、0.75μg/ml和1μg/ml.观察比较4组产妇VAS评分及镇痛显效时间、给药时间间隔、给药次数、Bromage评分、产程.监测4组产妇MAP及HR.记录新生儿指标及产妇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镇痛10min、30min、宫口全开时VAS评分均低于同组镇痛前,P0.05.4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1组、D2组、D3组,P0.05.结论 0.075%罗哌卡因复合0.75μg/ml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浓度较为适宜,效果好,安全性高.
    • 郑江美; 周华锋; 平永美
    • 摘要: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产妇分娩镇痛产后出血氧化应激作用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本院要求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3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成两组.试验组(180例)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结合罗哌卡因,对照组(180例)镇痛只采用罗哌卡因.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炎症抑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分娩后试验组、对照组产妇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分娩前下降,血清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较分娩前上升,但试验组分娩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娩后与分娩前、试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试验组、对照组产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分娩前上升,但试验组分娩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分娩后与分娩前、试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可降低产妇分娩镇痛产后出血的氧化应激损伤,对炎症因子释放有抑制作用.
    • 高军宁; 罗刚; 刘幸福
    •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静脉给药、皮埋给药和硬膜外给药三种途径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消化道功能的影响,为剖官产产妇术后镇痛给药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剖官产分娩的产妇1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别纳入静脉组、皮埋组和硬膜外组,各60例.静脉组术后采用静脉给药镇痛,皮埋组术后采用皮下给药镇痛,硬膜外组术后采用硬膜外给药镇痛,比较三组术后12h、24h、48 h时的疼痛程度和排气排便时间等级以及麻醉前、术后12h、术后24 h、术后48 h时的血清胃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 硬膜外组术后12h、术后24h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皮埋组和静脉组(P<0.01).硬膜外组产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分级达I级、Ⅱ级的比例明显高于皮埋组和静脉组(P<0.01).硬膜外组腹胀、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皮埋组、静脉组(P<0.01).在术后12 h、24 h、48 h时,硬膜外组产妇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静脉组和皮埋组(P<0.01),TNF-α水平明显低于静脉组和皮埋组(P<0.01).结论 硬膜外给药镇痛除了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上优于静脉镇痛和皮埋镇痛外,还能更有效抑制产妇机体炎症反应,增加胃动素分泌,促进其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
    • 程顺生
    •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0.15%与0.08%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实施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的产妇中选择符合条件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0例产妇术中镇痛追加0.15%的罗哌卡因,为观察组;另40例产妇术中镇痛追加以0.08%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的舒芬太尼,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追加剂量前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比较分析0.15%与0.08%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产妇追加剂量后VAS评分较追加剂量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产妇VAS评分(2.75±0.68)显著低于对照组(4.53±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5%)进行比较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5%浓度的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较0.08%浓度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