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电图

神经电图

神经电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8578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国康复、中国临床实用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军康复与理疗学术大会、2006全国第十一届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第二次全国涎腺疾病学术会议等;神经电图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志刚、俞光岩、刘南平等。

神经电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8578 占比:99.95%

总计:348735篇

神经电图—发文趋势图

神经电图

-研究学者

  • 蔡志刚
  • 俞光岩
  • 刘南平
  • 孙海峰
  • 杨朝晖
  • 张俊
  • 陈静
  • 黄绍娴
  • 周立明
  • 张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雪儿; 周玥; 周琼; 吴宇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氧化二氮(N2O)滥用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N2O滥用导致的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极肌电图检查、F波、H波)特点.结果 与正常参考值相比,上、下肢近端所检运动纤维及上、下肢远端所检运动纤维异常率分别为0、40%、37.5%、90%,异常运动纤维远端潜伏期(MLAT)分别延长0、36.1%、17.8%、37.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别下降0、88.6%、31.4%、64.5%;上、下肢远端运动纤维运动传导速度测定(MCV)分别延长10.4%、16.4%;上、下肢远端感觉纤维异常率分别为7.5%、80%;上、下肢异常感觉纤维波幅分别下降7.5%、79.4%,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分别延长0、8.6%;上、下肢F波异常率分别为0、50%;双下肢H波异常率100%;双上肢针极肌电图异常率30%,双下肢针极肌电图异常率90%(P<0.05).结论 N2O滥用致周围神经损害可同时累及运动纤维与感觉纤维,以轴索损害为主,下肢受累为著,远端受累较近端受累为重,具有长度依赖性及对称性.针极肌电图可早期出现中-多量失神经电位,大力收缩募集减少,伴或不伴运动单位时限增宽.神经电图提示F波出现率减少或H波波幅降低,伴或不伴潜伏期延长.
    • 卢钰萱; 黄楚泉; 丁云岗; 张洪; 邱湘钰
    • 摘要: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的不同方案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100例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给予依帕司他单独治疗,观察组A组30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1周治疗,观察组B组30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2周治疗,比较神经症状、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振幅.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12周后3组TSS评分比较,观察组B组分数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观察组A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治疗12周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振幅水平比较,观察组B组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观察组A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的不同方案治疗,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与单纯使用该药相比,联合硫辛酸治疗,缓解患者神经症状效果更显著,且联合用药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神经电图指标改善效果越明显.
    • 高志强
    • 摘要: 面神经的走行迂曲,成分复杂,是耳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座大山".相比听力和前庭检查的发展,面神经功能检查近年来进展较慢,不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要.随着相关电生理、视觉捕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用于面神经的诊疗中.本文就面神经功能检查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以期鼓励更多相关研究,促进面神经诊疗工作进展.
    • 李传侠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兔周围神经的神经电图变化特征,为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早期发现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将25只健康中国白兔随机分成观察组(1组,n=13)和对照组(2组,n=12),观察组采用开腹行瘤组织小块移植法建立VX2肝癌兔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对照组同样接受该手术处理,但无瘤组织小块植入.之后,应用超声仪对1组实验兔进行监测,同时检测肝功能变化,VX2肝癌兔死亡后,取其肝脏及瘤组织完善病理学检查.定期采用美国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予两组实验动物进行腓总神经的神经电图检查.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各时间节点的B超结果、实验兔的体重变化结合尸检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可证实癌肿的存在,2个模型失败,1个模型兔术后2 d死亡,成瘤率76.9%(10/13).②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腓神经末端潜伏期(D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无明显差异(P>0.05);1组术后3周、5周,均出现CMAP波幅较前减低(P<0.01);术后3周,1组DL较2组无明显差异,术后5周较2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①开腹瘤组织小块移植法是一种异位种植少、成功率高、稳定性强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②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首发以轴索变性为主,继之出现脱髓鞘病变.③可疑肿瘤病变时,应关注周围神经电图波幅及DL的变化,尤以波幅为著.
    • 岳亚延; 陈慧娟; 吴旭明; 于明
    •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肌电图[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G)和针电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在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确诊为特发性面瘫的患者进行神经电图与肌电图检测,分别记录并对比分析患侧与健侧的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潜伏期(Latency)、波幅(Amplitude)及其所支配的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和额肌的针电极肌电图情况;根据电生理病情分度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比较治疗2个月、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① 特发性面瘫患者患侧与健侧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侧潜伏期延长率高达86.05%,M波波幅异常率为95.35%.②EMG异常率95.35%,且面瘫所处阶段不同其面神经肌电图表现各异.③ 治疗后2个月、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NCV降低幅度越高,面瘫完全恢复所需时间越长;EMG损伤越重,面瘫完全恢复所用时间越长.结论:综合运用面神经神经电图及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可显著提升特发性面瘫阳性检测率和准确度,神经肌电图病变程度对特发性面瘫的预后具有较强提示作用.
    • 岳亚延1; 陈慧娟1; 吴旭明1; 于明1
    •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肌电图[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G)和针电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在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确诊为特发性面瘫的患者进行神经电图与肌电图检测,分别记录并对比分析患侧与健侧的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潜伏期(Latency)、波幅(Amplitude)及其所支配的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和额肌的针电极肌电图情况;根据电生理病情分度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比较治疗2个月、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①特发性面瘫患者患侧与健侧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侧潜伏期延长率高达86.05%,M波波幅异常率为95.35%。②EMG异常率95.35%,且面瘫所处阶段不同其面神经肌电图表现各异。③治疗后2个月、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NCV降低幅度越高,面瘫完全恢复所需时间越长;EMG损伤越重,面瘫完全恢复所用时间越长。结论:综合运用面神经神经电图及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可显著提升特发性面瘫阳性检测率和准确度,神经肌电图病变程度对特发性面瘫的预后具有较强提示作用。
    • 金宇; 晏为玮; 岳梨华
    • 摘要: 目的 运用蜂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并设立常规针刺组作为对照,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顽固性面瘫诊断标准的有效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活蜂蛰刺所选穴位,蜂针疗法后服用蜂针减毒增效口服液,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针刺前及2个疗程后对患者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检测及统计对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侧面神经各分支潜伏期、波幅组内比较,P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侧面神经各分支潜伏期、波幅组间比较,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2.5%.结论 蜂针疗法配合蜂针减毒增效口服液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吉勇; 叶青妍; 俞志成; 杨泳; 后文俊; 郭加连
    • 摘要: 目的 为探讨正常大鼠和诱发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后,下肢神经电图H反射和F波测定方法及其波型特征,以及神经肌电图H反射在本科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国标准实验普遍应用的同批次体重年龄大小相近远交系Wistar 白化大鼠,高糖饮食+ STZ 诱导为2 型糖尿病;采取为干预同批次用为对照组,观察血糖,利用肌电图H反射诱发电位仪对下肢周围神经进行检测,测定H反射和F波潜伏期和振幅,并进行比较,反映动物周围神经病变.结果 H波为单相或二相波,潜伏期6.6±0.5 ms, 最大振幅3.9±0.4 mV;F波为单相波,潜伏时为6.4±0.6ms,振幅为1.0±0.2 mV.与对照组相比,本组15例糖尿病大鼠H反射异常检出率为80%,H反射异常主要表现为H//M波潜伏期比值延长或H波未引出.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测定H反射和F波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干扰较小.大鼠后肢引出与人类近似的H反射和F波,可应用于本科创新班,建立室内实验教学与临床疾病互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结合临床综合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填补机能实验项目在周围神经系统无综合实验的空白.
    • 唐沛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ENG)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在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确诊为股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ENG及EMG检测,分别记录患侧股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以及所支配的股四头肌的肌电图情况,并与健侧作对比。结果患侧股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自身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波幅下降≤65%、速度减慢≤15%及EMG基本正常的轻度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治愈率达100%;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5%~65%、波幅下降65%~85%及EMG呈部分损害的中度患者,3个月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治愈率92.3%;神经传导速度减慢≥65%、波幅下降≥85%及EMG呈部分或完全损害的中重度患者,3个月内约40%的患者完全恢复;诱发电位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引不出及 EMG呈完全损害的重度患者,3个月内约25%的患者完全恢复。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有重要价值,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