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掺杂

离子掺杂

离子掺杂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3年内共计175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42821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电源技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中国水泥协会特种水泥分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交流大会、第十四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暨2012国际包装科技研讨会、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等;离子掺杂的相关文献由391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倩、夏海平、张约品等。

离子掺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2821 占比:99.88%

总计:243101篇

离子掺杂—发文趋势图

离子掺杂

-研究学者

  • 王倩
  • 夏海平
  • 张约品
  • 张为欢
  • 欧阳绍业
  • 杨斌
  • 张志雄
  • 张健
  • 何仕楠
  • 汤庆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冬梅; 王梓良; 杨磊; 刘金彦; 杨慧敏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了掺杂微量Sr、Cs的钨酸铋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对制得催化剂的表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品红实验研究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微量的Sr、Cs掺杂未对钨酸铋的物相结构造成影响,掺杂后纳米片的排列更规整,纳米花球直径变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由于Cs^(+)的半径(167 nm)大于Sr^(2+)的半径(118 nm),所以取代Bi^(3+)(103 nm)进入晶格后造成Cs-Bi_(2)WO_(6)的晶格失陪度更高,所以Cs-Bi_(2)WO_(6)的禁带宽度减小更多,吸收光谱红移增大,氧缺陷增多,导致Cs-Bi_(2)WO_(6)光催化降解酸性品红的性能显著高于Sr-Bi_(2)WO_(6)和Bi_(2)WO_(6)。
    • 刘雪梅; 申佩星; 于彦龙; 于翠艳
    • 摘要: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模板,通过简单的阳离子掺杂方法合成了Fe/Co-MOFs前驱体,然后进行磷化得到其磷化物(Fe-Co-P),并对其磷化物进行HER性能研究。利用XRD、SEM、TEM、BET和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所得催化剂的组分结构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Fe-Co-P由于具有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等优势,其电催化HER性能明显高于CoP电催化剂材料。在酸性电解质中,Fe-Co-P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所需过电位为399.4 mV,且Fe-Co-P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研究可为构建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指导。
    • 陈紫莹; 丁翔; 童庆松; 李俊延; 黄景瑜
    • 摘要: 锂离子电池(LIBs)凭借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势,已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储能器件。嵌入型正极材料中,锰基层状富锂氧化物xLi_(2)MnO_(3)·(1-x)LiMO_(2)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但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综述了提高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策略,回顾了晶格掺杂对锰基层状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改性设计,分析了锂(Li)位、过渡金属(TM)位和氧(O)位的不同掺杂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单掺杂和双掺杂两种方法,总结了不同离子在不同位置单掺杂的电化学性能对比,阐述了掺杂后材料的结构变化和影响性能的机制。综合分析表明,晶格掺杂策略对提高循环性能、倍率性能、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和缓解电压衰减等有显著影响,其中双掺杂的协同效应相比于单掺杂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希望能为富锂相正极材料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杨帅飞; 刘博; 刘志军; 黄爱玉; 冉良涛; 苏碧云
    • 摘要: 针对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比表面积小、光生载流子复合快和可见光利用效率低等缺点,阐述了g-C_(3)N_(4)的改性方法,包括形貌调整、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旨在增大比表面积,加快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拓宽可见光响应范围;同时讨论了相应的改性方法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光催化性能的目的;对g-C_(3)N_(4)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付哲; 姚彬; 李浩; 张美荣; 邓磊波
    • 摘要: 透明玻璃陶瓷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且兼具透光/发光的特性,是一种在光学信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红外遥感及民用照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简述了玻璃陶瓷的透光机制,对形核剂、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掺杂MgO-Al_(2)O_(3)-SiO_(2)(MAS)系透明玻璃陶的析晶及透光/发光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开发具备透光/发光性质的高结晶度MAS透明玻璃陶瓷材料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透明玻璃陶瓷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 刘莹; 杨瑞; 刘井来; 刘佳欣; 张靖羚
    • 摘要: 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组织成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天然骨成分中的磷灰石,是一种结合着多种离子的羟基磷灰石,维持着生命系统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本研究阐述了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概述了研究者针对羟基磷灰石性能探究,其中包括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适宜的机械强度、优异的成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归纳了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取代位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近五年来单相、双相以及多相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研究,其中包括单相、双相以及多相离子掺杂对羟基磷灰石在结构性能、机械强度、抗菌性、降解性和成骨性等性能的影响,同时简单总结了离子掺杂对机械强度的影响规律。近年来虽然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在临床上作为植入物涂层、缓释药物的载体、骨移植物代替材料等被应用,但在临床方面广泛运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所以本文同时展望了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未来的的发展方向,有望在临床应用及发展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袁亚茹; 马祥云; 王素华
    • 摘要: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危害公众健康,实现对甲醛现场快速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及可实时监测等优点被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但其仍存在工作温度过高,受湿度影响大,选择性差的缺点。主要简述了常见的检测甲醛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材料及传感机理,总结了几种有效提高甲醛传感性能的方法。
    • 陈丹; 周影影; 杨鑫; 曹楠楠; 章杰勇; 杨纪龙
    •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_(1.3+x)Al_(0.3-x)Co_(x)Ti_(1.7)(PO_(4))_(3)(x=0、0.04、0.08、0.12)陶瓷,研究Co2+离子含量对其微观形貌、物相成分、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i_(1.3+x)Al_(0.3-x)Co_(x)Ti_(1.7)(PO_(4))_(3)陶瓷晶粒为立方状,相对密度均在90%以上,物相呈菱方LiTi2(PO4)3相,无杂质产生。Li_(1.34)Al_(0.26)Co_(0.04)Ti_(1.7)(PO_(4))_(3)陶瓷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1.14×10^(-3)S·cm^(-1),低价掺杂能够降低Li~+离子与骨架离子间的束缚力,适量掺杂能够获得合适的Li~+离子通道尺寸,从而使得Li~+离子具有最小活化能0.29 eV,易产生热离子松弛极化,也就同时具有了最高的复介电常数,ε’为12.9~13.7,ε’’为3.1~3.8;基于极化损耗和电导损耗的共同作用,Li_(1.34)Al_(0.26)Co_(0.04)Ti_(1.7)(PO_(4))_(3)陶瓷具有较优的吸波性能,吸收带宽可覆盖整个X 波段,最小反射率在9.67 GHz达到-17.3 dB,有望成为一种高温轻质吸波材料。
    • 赵玉辉; 张雅荣; 吴勇民; 朱蕾; 郭俊; 汤卫平
    • 摘要: 社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中各色各样的电子元器件对储能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研发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的储能材料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但是,目前的二次电池多采用有机电解液,而有机电解液存在容易发生漏液、侵蚀电极、在过高温度下可能发生爆炸等问题。使用固态电解质,发展全固态电池,不仅有利于产品的微型化、形状多样化,还可以避免使用液态电解质会出现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减少安全隐患。NASICON(Na^(+)super ionic conductor)结构的Na_(3)Zr_(2)Si_(2)PO_(12)(NZSP)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之一,具有各向同性、不与Na反应、电导率高、分解电压高等优点。本文从NZSP晶体结构与离子扩散机理、合成方法、离子掺杂改性、NZSP固态电解质/电极界面修饰四个方面综述了NASICON结构Na_(3)Zr_(2)Si_(2)PO_(12)固体电解质近些年的研究进展,总结了Na_(3)Zr_(2)Si_(2)PO_(12)固体电解质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丁仕久; 刘亮; 刘培涛; 冯爱玲
    • 摘要: 设计和合成具有高活性、耐久性的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对能量转化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通过硝酸铁、硫代乙酰胺与二水钼酸钠在无水乙醇中的水热反应制备了铁掺杂二硫化钼(Fe-MoS_(2))的纳米材料。Fe-MoS_(2)具有较高的析氧反应(OER)活性,在1 mol/L KOH电解质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为250 mV,塔菲尔斜率为219 mV·dec^(-1),而且Fe-MoS_(2)在这些条件下可稳定超过10 h以上。同时其具有良好的析氢反应(HER)活性,在0.5 mol/L H_(2)SO_(4)电解质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过电位为220 mV。此外,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Fe-MoS 2/C(阳极)∥Fe-MoS_(2)/C(阴极)两电极体系具有良好的电解水催化活性,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低电位为1.77 V。为开发具有高效电解水性能的过渡金属掺杂过渡金属硫化物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