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复合涂层

纳米复合涂层

纳米复合涂层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2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83760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34届全国毛纺年会、中国石油石化环保科技成果专题研讨会、“十二五”堆焊、热喷涂及表面工程技术发展前瞻学术会议等;纳米复合涂层的相关文献由93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铁钢、刘艳梅、杨兵等。

纳米复合涂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7608 占比:99.98%

总计:837738篇

纳米复合涂层—发文趋势图

纳米复合涂层

-研究学者

  • 王铁钢
  • 刘艳梅
  • 杨兵
  • 付德君
  • 范其香
  • 阎兵
  • 田灿鑫
  • 李伟
  • 王启民
  • 刘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靖瑞; 李庆民; 刘衡; 王健; 倪潇茹
    • 摘要: 绝缘子表面吸附的金属粉尘可能引起放电甚至诱发闪络,抑制粉尘在绝缘子表面的吸附对提高气固绝缘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用纳米碳化硅(nano-SiC)和蒙脱土-纳米二氧化钛(MMT-nano-TiO_(2)),分别从调控表面电荷和改善表面粘黏性能的角度,设计了两种纳米复合涂层。实验表明,蒙脱土-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涂层(MEP)抑制粉尘吸附的效果整体优于碳化硅纳米复合涂层(SEP),与无涂层绝缘子模型相比,MEP6涂层表面吸附的粉尘分布范围大幅减小,吸附质量降低54%,抑制金属粉尘吸附的效果最优。进一步建立粉尘受力分析模型,将其运动吸附过程划分为启举、飞行和吸附三个阶段,阐释了粉尘吸附的动力学过程。最后,结合表面电荷分布特征、材料间本征粘附特性分析,指出MEP6涂层抑制粉尘吸附效果明显是缘于同时实现了电荷调控与抗粘黏性能的提升。该研究通过引入纳米复合涂层有效抑制了金属粉尘吸附,可为提升绝缘子表面绝缘强度提供新思路。
    • 范其香; 林静; 王铁钢
    • 摘要: 随着难加工材料和绿色干切削等先进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刀具切削环境日益严苛,刀具涂层材料不断更新换代。涂层材料已由最初的二元涂层逐渐发展成三元及多元涂层,结构由单层逐渐向多层、梯度、复合结构转变。首先总结了几种常用二元涂层的性能和特点。再以Ti基和Cr基三元及多元涂层为例,阐述了掺杂元素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制,分析了多元涂层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难题,以及多种掺杂元素的协同作用机制。还讨论了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涂层、纳米多层涂层以及梯度涂层的结构优势及研究现状,介绍了金刚石、类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超硬涂层以及具有低摩擦因数软涂层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涂层(如高熵合金涂层、含氧涂层和多元多层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并对刀具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摘要: 余海斌研究员带领的先进涂料与粘合剂技术团队,受离子液体(IL)捕获氧原子特性的启发,首先设计制备了IL功能化的Ti_(3)C_(2)Tx MXene纳米片以防止敏感Ti_(3)C_(2)Tx的氧化降解,使其能够在水和聚合物基体中长期保持2D片层结构。随后,将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IL@MXene填料添加到水性环氧(WEP)涂层中,系统研究了IL@MXene-WEP纳米复合涂层的腐蚀防护行为和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纯WEP相比,IL@MXene-WEP涂层的屏蔽性能大大提高,且IL的存在赋予涂层良好的钝化修复功能;当体系中载入0.5%的IL@MXene纳米片时,所得复合涂层表现出最佳的防腐性能。
    • 摘要: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一种钛基四组分纳米复合涂层TiSiCN(钛、硅、碳、氮)新工艺,可作为耐磨性保护涂层用于保护飞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等部件,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该复合涂层不需要高温,也无需附加装置和材料。研究结果发表在《Membranes》杂志上。
    • 摘要: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段继周课题组在《化学工程期刊》上发表关于水性纳米复合涂层防腐和防污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环保型防腐防污涂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在严苛海洋环境下,长效腐蚀防护是海洋工程装备安全服役的巨大挑战,而其中防腐涂层是防止腐蚀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水性涂料由于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量极低,使其成为新一代环保型防腐涂料的发展重点。然而,其结构由亲水性基团和表面活性剂构成,且在固化过程易形成更多的缺陷和孔洞,为腐蚀性电解质提供了更多的扩散路径,导致防腐性能急剧下降。近年来,一系列功能性微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其迷宫效应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殊内在特性扭转了水性涂层缺陷的局势。
    • 张纪福; 刘艳梅; 张涛; 柯培玲; 张翔宇; 丁洋; Kim Kwang Ho; 王铁钢
    • 摘要: 目的制备高纯度、超硬、高耐磨的Zr-B-N纳米复合涂层。方法在反应气体中掺入还原性气体H_(2),利用氢元素强还原性去除真空室以及反应气氛中残留的O杂质,采用脉冲直流磁控溅射技术,通过调节N_(2)+H_(2)混合气体流量制备高纯度Zr-B-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其变化机理。结果随着N_(2)+H_(2)流量的增加,Zr-B-N涂层内N含量在N_(2)+H_(2)流量为10 mL/min时达到最高。从截面形貌可以看出,涂层结构由粗大的柱状晶逐步转变为玻璃状细小柱状晶结构,涂层更加致密,呈现典型的纳米复合结构。微量H元素的掺入,减少了涂层制备过程中O相关化学键的生成,制备出的Zr-B-N涂层晶粒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在N_(2)+H_(2)流量为10 mL/min时,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40.26 GPa和532.98 GPa,临界载荷最大约为60.1 N,摩擦系数较小,为0.72,磨损率在此时最低,为1.12×10^(–5)mm^(3)/(N·m)。结论当N_(2)+H_(2)流量为10 mL/min时,制备出了超硬Zr-B-N纳米复合涂层。适量氢元素的掺入,充分去除真空室内氧杂质,改善了涂层中晶粒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提高涂层的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
    • 摘要: 科研人员研发出钛基纳米复合涂层新工艺据报道,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一种钛基4组分纳米复合涂层TiSiCN(钛、硅、碳、氮)新工艺,可作为耐磨性保护涂层用于保护飞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等部件,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该复合涂层不需要高温,也无需附加装置和材料。研究结果发表在《Membranes》杂志上。
    • 李永胜; 陈蕴博; 陆晓刚; 左玲立; 欧伊翔; 王浩琦; 潘鹏; 孙川; 张宝燕; 陈茹
    • 摘要: TiSiCN硬质纳米复合涂层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零部件表面的防护涂层,但是超硬耐磨TiSiCN纳米复合涂层的可控制备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微脉冲振荡开启时间τ_(on)=50μs,平均靶功率4~8 kW,在AISI 316L不锈钢和Si(100)单晶硅表面沉积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TiSiCN纳米复合涂层。通过XRD、FESEM、TEM、Raman表征了涂层的结构和成分,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显微硬度计表征涂层的硬度和断裂韧性K_(IC)。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表征了涂层在不同介质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表面轮廓仪和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TiSiCN涂层由非晶包覆晶粒尺寸为4~11 nm的TiCN纳米晶构成。随着靶功率的增加,涂层的硬度从32.6 GPa增至41.3 GPa,膜-基结合力等级均为HF2~HF1。8 kW制备的TiSiCN涂层在干摩擦、酸、碱、油溶液环境下的磨损率分别为5.9×10^(-6)mm^(3)N^(-1)m^(-1)、4.3×10^(-5)mm^(3)N^(-1)m^(-1)、9.1×10^(-5)mm^(3)N^(-1)m^(-1)和1.28×10^(-9)mm^(3)N^(-1)m^(-1)。研究成果表明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TiSiCN纳米复合涂层在酸、碱、油溶液环境下均具有优异的耐摩擦学性能,在各类腐蚀环境中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
    • 陈杰夫
    • 摘要: 为探究飞机内腔结构腐蚀的具体原因,文章通过对典型飞机的平尾大轴腐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腐蚀改进方案。通过细长内腔无气喷涂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利用IMR纳米复合涂层或SLF重防腐涂层对原有的内腔结构防护涂层进行取代,实现腐蚀介质向内腔渗入的有效隔绝,采用这些防腐改进措施,可显著改善飞机内腔结构的腐蚀状况。
    • 黄晓林; 魏荣华; 林健凉; Robert Castillo; 赵文涛
    • 摘要: 目的提高不锈钢基体的抗固体颗粒冲蚀性能。方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系统(PEMS),采用不同偏压工艺制备TiAlVSiCN纳米复合涂层。通过SEM、HRTEM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与组织,利用XRD、SA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与晶体结构,并通过划痕仪、纳米硬度计以及冲蚀试验机探究不同工艺涂层的结合强度、纳米硬度以及抗冲蚀性能差异。结果采用PEMS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偏压条件下的TiAlVSiCN涂层,涂层组织致密,呈柱状,主要包括纳米晶Ti(Al,V)(C,N)相和非晶相。偏压显著影响涂层的晶粒尺寸和非晶相分布,高偏压下的涂层主要由20~50 nm的Ti(Al,V)(C,N)纳米晶及其周围弥散分布的非晶相组成,而低偏压下的涂层主要由100 nm的Ti(Al,V)(C,N)纳米晶和连续分布的非晶相组成。高偏压下制备的涂层厚度超过20μm,纳米硬度可达(34.6±14.1)GPa,具有优良的结合强度(>65 N)和抗冲蚀性能,其抗冲蚀性能相比不锈钢基体提高近8倍。结论通过与偏压参数的匹配控制,PEMS可有效调控纳米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实现硬度与弹性模量的良好匹配,制备出具有优良抗冲蚀性能、厚度达到20μm以上的TiAlVSiCN纳米晶-非晶复合涂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