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间主应力

中间主应力

中间主应力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038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11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3第七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学术大会等;中间主应力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常光、赵均海、孟祥瑞等。

中间主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0384 占比:99.84%

总计:100540篇

中间主应力—发文趋势图

中间主应力

-研究学者

  • 张常光
  • 赵均海
  • 孟祥瑞
  • 周小平
  • 范文
  • 廖红建
  • 赵光明
  • 俞茂宏
  • 张永兴
  • 曾开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于旭光
    • 摘要: 为了研究沉桩施工中对非饱和土体自身承载能力的评价,借鉴抗力系数的概念,基于非饱和土统一强度理论,综合考虑材料的不同拉压模量、基质吸力及强度非线性、中间主应力效应、剪胀特性等因素,推导了理想弹-塑性非饱和土体自承载系数,并对各参数影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体自承载系数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孔壁压力、拉压模量系数、中间主应力、剪胀特性和强度非线性均对其有显著影响;随拉压模量系数α增加,非饱和土体自承载系数与孔壁压力关系曲线经历由弹性变形和塑性流动2个阶段变为弹性变形、塑性挤压和塑性流动3个阶段;非饱和土体自承载系数均随拉压模量系数α和中间主应力参数b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剪胀特性参数β增加呈微弯增大;处理非饱和土强度非线性有2种方法,m值较小时,建议采用方法2,m值较大时,建议采用方法1,偏于保守。应充分考虑各个参数,合理利用非饱和土体自承载能力。
    • 朱鹏; 陈杰; 顾洋
    • 摘要: 为研究中间主应力对塑性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设计2种不同配合比的塑性混凝土开展不同中间主应力的真三轴试验。试验过程中,最小主应力设计为0.4MPa和0.8MPa这2种情况,每种情况下中间主应力设置为3~4个等级,保持最小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不变,施加最大主应力,直至试件破坏。试样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保持最小主应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加,塑性混凝土轴向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均随之增大,峰后近似水平段长度也随之增加,提高了试件的延性变形能力和抗裂性能,但对峰值前的变形模量和体积变形模量影响较小。试件破坏的特征受中间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差值影响,差值越大越偏向小主应力方向。
    • 刘超; 靖洪文; 蔚立元; 张东明; 刘义鑫
    • 摘要: 煤岩储层中孔隙压力、地应力和煤岩自身结构的耦合效应对煤体内裂纹的萌生、扩展以及破裂特性起着显著作用。以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高压流体致裂煤岩试验,以探究不同水平应力差(或中间主应力)和不同黏度流体耦合作用下煤体内裂隙扩展规律和破裂模式。得到流体压力峰值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而减小,且注水产生的流体压力峰值相比液态CO_(2)和N_(2)较大。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减小,煤体破碎程度加剧。低中间主应力水平下,煤体内主要形成沿层理面及层理面附近扩展的拉伸裂隙。高中间主应力水平下,煤体内主裂隙呈斜穿层理结构的剪切破坏特性,形成了较大的煤块。孔隙压力增加过程中,裂隙扩展行为包括:①煤颗粒翻转;②高压流体作用下诱发拉伸裂隙所引起的层理平移;③偏应力作用下诱发剪切裂纹穿越层理而形成宏观剪切滑移面;④剪切裂纹在拉伸裂纹处中止扩展。因有效应力各向异性特性,煤体内孔隙压力增大使得最大偏应力也相应增大,最终导致煤体失稳破裂。基于此,提出修正裂纹滑动模型,获得了流体注入过程中裂纹密度参数随流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水平应力差的增加而减小,这与原煤的应变变化一致。由于水的黏度较大,裂纹密度参数在增压注水时相比注液态CO_(2)和N_(2)情况下较小,表明低黏度流体可以激活更多的孔隙裂隙。
    • 杨自友; 程长清; 孙天宇; 俞凡; 杨明
    • 摘要: 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系数n、渗流体积力p _(w)及剪胀系数β等的影响,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D-P准则,根据应力、位移连续性条件,计算得到了圆形水工隧洞径向应力σ_(r)、环向应力σ_(θ)的解析解;推导出隧洞围岩塑性区半径r和最小覆盖层厚度h;分析了渗透系数比k _(d)/k _(c)、剪胀系数β、岩体强度参数c、Φ及中间主应力系数n对最小覆盖层厚度h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 _(d)/k _(c)≤500时,h值相对较小,当k _(d)/k _(c)>500时,h值趋于一定值;不考虑渗流时,h值增大约94%;c、Φ值对h值影响较明显;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计算,h值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采用D-P准则计算,h值则出现波动,呈现中间主应力的区间性;采用两种理论计算的h值均随着β的增大而增大。
    • 王军; 刘勇; 李小伟
    • 摘要: 结合统一强度理论根据数值法推导了土质边坡统一极限坡面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统一极限坡面曲线与原坡面线间的位置关系定义土质边坡稳定性系数的新方法。对于均质土坡,利用极限坡面曲线法可以快速且精确的得到其统一极限坡面曲线和边坡安全系数。应用统一极限坡面曲线法对均质土坡算例进行稳定性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已被验证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吻合,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此外,对多个均质土坡样本安全状态进行了判断,研究表明统一极限坡面曲线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已被验证的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均质土坡边坡所处的状态,而且吻合率优于其他方法,显示出统一极限坡面曲线法在判断边坡稳定状态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对边坡稳定有较大影响。
    • 曹周阳; 关晓迪; 朱勇锋; 马迪; 窦国涛
    • 摘要: 为了解决在工程中采用基于哈尔-卡门假定的别林赞茨叶夫主动土压力偏危险的问题,引入一个环向压应力系数,对上述假定进行修正,通过对竖井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推导了竖井围岩的空间主动土压力解析解。分析表明,中间主应力系数b=0.1、0.2、0.3、0.4和0.5时竖井井壁空间主动土压力较b=0或1.0时分别减小23.0%、42.6%、57.7%、67.2%和70.5%,随着b值的增大,竖井围岩拉张区开裂深度增大;随着环向压应力系数ζ的减小,竖井井壁空间主动土压力分别增大29.4%、65.2%、109.2%和163.3%,随着ζ值的减小,竖井围岩拉张区开裂深度随之减小。通过将本文推导的空间土压力与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朗肯土压力进行对比发现,不同工况下本文空间主动土压力较朗肯土压力约减小33%~86%,因此,在工程中采用朗肯土压力偏保守而造成井壁支护材料的浪费。
    • 冯清波; 王明帅; 江信东; 贾逸
    • 摘要: 为描述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以某边坡英安岩为研究对象,基于SMP强度准则,假定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结合统计损伤理论,构建一种新的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利用常规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应力-应变曲线的极值特性,并求解Weibull分布参数。结果表明: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统计损伤模型的平均R2为0.8936,新建模型平均R2达到0.9772,辨识能力强;新建模型对相关文献中泥岩和二长花岗岩的三轴压缩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平均R2分别达到0.9894和0.9873,验证了新建模型的适用性。该研究可为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模拟预测及深层次认识提供参考。
    • 周应江; 刘怀付; 汪有清; 张永将; 徐遵玉
    • 摘要: 为准确获得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联合作用下的钻孔塑性区分布规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煤体塑性软化和中间主应力,建立了钻孔在割压联合作用下的力学模型,推导出钻孔塑性区范围表达式,并通过算例分析了相关参数对钻孔塑性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割压联合技术后,钻孔塑性区半径随着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几乎保持不变,随着软化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压裂压力的增大逐渐增大;对比钻孔正常施工和超高压水力割缝情况下,钻孔塑性区半径显著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矿井更好地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治理技术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冯清波; 王明帅; 江信东; 贾逸
    • 摘要: 为描述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以某边坡英安岩为研究对象,基于SMP强度准则,假定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结合统计损伤理论,构建一种新的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利用常规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应力-应变曲线的极值特性,并求解Weibull分布参数.结果表明: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统计损伤模型的平均R2为0.8936,新建模型平均R2达到0.9772,辨识能力强;新建模型对相关文献中泥岩和二长花岗岩的三轴压缩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平均R2分别达到0.9894和0.9873,验证了新建模型的适用性.该研究可为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模拟预测及深层次认识提供参考.
    • 李江腾; 刘双飞; 赵远; 郭群
    • 摘要: 利用TRW-3000室内真三轴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加载、卸载试验,研究其相应的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PFC3D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探讨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最大、最小主应力差(σ1-σ3)与中间主应力σ2呈线性相关;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拟合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强度效果良好;与加载相比,卸载条件下岩石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均有所降低;PFC3D数值模拟试验破坏模式与室内试验破坏模式基本吻合;在不同应力路径下,数值模型剪切裂纹数与拉伸裂纹数均随ε1增大而增大,剪切裂纹比例曲线ε1随变化趋势呈"И"型,且当主应变ε1相同时,随着中间主应力σ2增大,各类裂纹数量减少;与加载相比,卸载时各类裂纹数量快速增加,剪切裂纹数占比降低,曲线由加载的"上凸"型转变为卸载的"下凹"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