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线路方案

线路方案

线路方案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342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山西建筑、高速铁路技术、交通与运输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七届线路专委会第二次会议、2006年全国铁路线路及站场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工作会议暨第八届科技动态报告会、第11届铁路地质和路基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作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委会第20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等;线路方案的相关文献由307位作者贡献,包括庞旭林、张晨、杨康等。

线路方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422 占比:99.78%

总计:113673篇

线路方案—发文趋势图

线路方案

-研究学者

  • 庞旭林
  • 张晨
  • 杨康
  • 王浩
  • 贾浩波
  • 张翔
  • 杜宇本
  • 王文芬
  • 蒋良文
  • 陈明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国强
    • 摘要: 研究目的:为满足客货运量运输需求并预留长远发展条件,部分线路近期修建为单线,预留双线建设条件,线路开通运营后择机适时增建Ⅱ线。单线预留双线铁路需统筹各区段近远期运输需求、Ⅰ线和Ⅱ线工程及实施条件,合理确定车站分布、Ⅱ线预留线位及近期同步实施工程。本文通过衢宁铁路线路方案研究,对单线预留双线铁路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单线预留双线铁路不仅需要设计好Ⅰ线,还需要预留好Ⅱ线条件。(1)应明确预留Ⅱ线同步实施工程范围,根据Ⅰ线的隧道、桥梁、车站等工程的难易程度,综合比选确定Ⅱ线的左右侧;(2)应尽量减少换侧的次数,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好换侧地点;(3)进行Ⅱ线工程预设计时应尽量减少预留Ⅱ线同步实施工程,确有必要时进行工程预留;(4)本研究可为类似单线预留双线铁路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 段荣成
    • 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西部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高海拔复杂地层问题日渐凸显,广泛分布的三叠系板岩、新近系砂岩地层极大地增加了隧道建设的难度。本文依托西宁-成都铁路甘青隧道,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层中特长隧道选线及工程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影响工程建设的瓜什则盆地开展详细的物探和钻探,并构建瓜什则盆地地层分布模型。研究结论:(1)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和类似工程经验,确定了线路方案选择原则,从施工难度与风险、辅助坑道设置条件、线路设置条件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绕避瓜什则盆地高位设隧方案最优;(2)结合工程建设难点,对于隧道修建方案、施工方案、高地应力大变形地层以及膨胀岩地层隧道结构设计等关键工程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对应的工程措施;(3)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复杂地层铁路隧道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 马艳晶
    • 摘要: 本文以某尾矿库为工程背景,从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对初步选择的三种管道线路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鉴于尾矿输送管线的限制条件更多,在尾矿设施管道工程线路方案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尾矿输送管道,尾矿库回水管线可与输送管线平行敷设;隧洞内管线敷设方案在初期工程投资上造价稍高,但在环境保护、管道安全以及后期运行费用方面更具有优势。
    • 颜文
    • 摘要: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具有地形艰险、地质复杂、铁路工程布设困难等特点,其线路方案比选问题具有多目标性、多因素性和复杂性等属性,影响因素充满不确定性,决策过程也具有随机性、人为性和模糊性。对其线路不同走向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地全面比选,提出基于云模型的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模型,并以某高原铁路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密至通麦段CK方案综合隶属度最高,与实际论证结果保持一致,且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各个评价指标对线路方案决策的影响。该研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线路方案比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曹磊
    • 摘要: 高速铁路引入地区方案研究需统筹铁路与城市、既有与规划的关系,除满足铁路运输径路、合理利用客运设备等技术要求外,还需融合城市人文、景观与建设发展等需求,选择布局合理、客流服务水平佳、促进城市规划发展的线路方案。以连镇铁路引入镇江地区线路方案为例,结合镇江地区总图布置、镇江市城市总规,研究了接轨丹徒站方案与接轨丹阳站方案,并从城市相容性、客流吸引、主要客流径路、对既有线影响、工程实施难度与投资等角度进行比选。通过综合比选,权衡各控制因素,选择能够满足项目主要诉求的线路方案——接轨丹徒站方案。
    • 余蜀予; 肖岗; 何云勇; 谭義
    • 摘要: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较其他地区更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结合某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分析项目的建设特点和各重难点对高速公路选线的制约,提出了高原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选线研究。
    • 王广开
    • 摘要: 山区铁路地形地质复杂,高桥、长隧占比大,且途经经济、人口据点较为分散,铁路方案选定过程困难复杂。文章选用成本型和效益型两类指标来对铁路线路方案进行评价,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各子指标进行赋权,采用可拓理论中的优度评价法建立优选模型,定量计算出各方案优度,优度值最大的即为最优方案。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西南山区某铁路实例中验证了其是可操作和合理的。
    • 黎明
    • 摘要: 轨道交通线路经常需要下穿道路红线窄、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的地段,处理好复杂地段线站位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对全线乃至相邻线路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菱角湖站-香港路站范围内车站、区间不同组合形式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提出该复杂环境下最合理的车站布置形式和线路走行方案。文中涉及到的实际工程案例其研究思路,可为后续线站位设计中遇到类似的技术难题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 刘玉龙
    • 摘要: 通苏嘉甬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流的重要城际骨干线路,也是一条路网客流和城际客流并重的高速铁路。通过对回迁小区的走访调查、振动敏感企业的专题评估以及与沿线既有铁路、城市道路、河道的交叉布置形式优化调整等综合性勘察设计手段,结合苏州地区引入方案,对沿风里街、唯胜路2个通道的高架、地下敷设方案进行比选。研究表明,沿风里街地下方案与规划的城际铁路通道一致,可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新设的桑田岛城际地下站与地铁2号线和6号线桑田岛站接驳较好,可大大减少沿线住宅小区拆迁以及回迁小区二次动迁产生的次生影响,符合地方意见,予以推荐。
    • 韩冰; 欧成章
    • 摘要: 为了使线路走向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合理串联各经济据点、提高沿海高速铁路通道运输组织效率,从交通运输现状、运输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条件、沿线既有铁路改造难度等因素出发,研究了赣深高铁西丽站接轨方案及三种线路走向方案,比较分析各走向方案的线路布局方式、工程投资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等,最终推荐工程投资经济合理、运输组织顺畅、工程技术条件较容易的沿湖滨路路由方案为深圳至珠海高速铁路线路走向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