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75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6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28483篇;相关期刊428种,包括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四届吞咽障碍高峰论坛、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经颅磁刺激的相关文献由39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朋、殷涛、王欣等。

经颅磁刺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6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8483 占比:98.99%

总计:129790篇

经颅磁刺激—发文趋势图

经颅磁刺激

-研究学者

  • 刘志朋
  • 殷涛
  • 王欣
  • 梁学军
  • 段惠峰
  • 王为民
  • 王春忠
  • 靳静娜
  • 甘景梨
  • 祝希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湘; 黄东锋
    • 摘要: 背景:脑卒中后上肢的运动功能缺陷可能与从皮质到肌肉的神经驱动减少有关.目的:旨在通过经颅磁刺激获得的运动诱发电位以及临床指征变化,探讨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参加为期4周的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或作业治疗.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评估,包括上肢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经颅磁刺激产生的运动诱发电位和Kinect系统所采集的实时运动评估.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训练前的上肢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上肢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增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上肢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增高幅度更大(P<0.05);②试验组患者的实时运动评分在训练后均有提高;③经颅磁刺激评估结果表明,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的皮质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波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虚拟现实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虚拟现实训练可能通过促进神经传导途径的重建提高脑卒中后上肢的运动功能.
    • 杨龙成; 孙连海; 胡俊; 孙睿
    • 摘要: 为了改善线圈磁聚焦性能,扩大线圈功能应用,改进8字线圈,通过混合优化算法优化线圈主要可变参数,得出不同尺寸的8字线圈。建立线圈仿真模型,优化仿真分析8字线圈的聚焦性与功能效果。制作与仿真模型一致的实验模型,使用长为1 m、宽为1 m、厚度为5 mm的均匀钢板与一根实心导管来测试验证仿真结果。通过对比函数证明了理论仿真的有效性。改进后不同尺寸的8字形线圈模型可以实现多功能运用,在一定的聚焦性下,该线圈可以灵活运用到亥姆赫兹线圈、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的模型以及功能磁刺激线圈阵列中。
    • 陈海雷; 冉雪红
    • 摘要: 为了改善经颅磁刺激线圈的聚焦性,提高线圈刺激深度,在传统8字形线圈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双8字线圈,优化了线圈内径和匝数比,与头部模型联合仿真分析了刺激效果,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下层线圈内半径比为5/7,匝数比为0.9时,与传统线圈相比,双八字线圈的半功率值提高了20.9%,目标平面内场极值提高了57.8%,双八字线圈在聚焦性及刺激强度方面优势明显。
    • 张芸; 丁辉; 王广志
    • 摘要: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影像引导经颅磁刺激导航能够保证刺激线圈的准确定位。然而,临床禁忌症会使患者的个体影像难以获得,导致无法实现影像引导。为解决该问题,提出构建一种个性化近似影像,以替代个体影像用于导航。首先利用导航系统定位装置获取患者头皮轮廓点,并基于泊松重建算法重建头皮,接着结合控制点自动定位方法获取头皮控制点,最终利用薄板样条插值算法实现标准模板的非刚性变形,从而构建个性化模型。对个性化模型的头皮、脑表面和脑靶点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真人个性化模型的头皮精度可达到(2.8±0.5)mm,脑表面精度可达到(3.1±0.6)mm。手部肌肉对应脑部靶点精度可达到(9.2±4.1)mm,满足经颅磁刺激导航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多靶点定位需求;背外侧前额叶靶点精度可达到(8.9±5.1)mm,优于临床常用替代靶点脑电电极F3的精度(16.1±5.0)mm,能够满足经颅磁刺激导航用于精神类疾病治疗中靶点准确重复定位需求。
    • 江伟; 唐向阳; 陈祚胜; 施雪英; 袁良津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认知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门诊或住院腔隙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三组均予基础治疗,rTMS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予以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和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高压氧治疗组和rTMS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rTMS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rTMS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伤,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李雪
    • 摘要: 80岁的李家荣老人5年前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原本住在养老院,2020年底身体好转回家静养。2021年4月,老人所在的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养老服务站试运行,高级康复理疗师陈波为她制订了个性化康复计划——多功能心脑通训练和经颅磁刺激。"我的头晕症状减轻了,太感谢你们了!"李奶奶激动地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重庆市累计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基本达到100%,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率100%,惠及360万城市老年人。
    • 黄飞禄; 李华星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脑瘫采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综合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40例予综合康复训练结合TMS治疗,观察治疗前(入院就诊24 h内)、治疗后(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评分、智力发育(Gesell发育量表)及生活质量(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GMFM-88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esel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发育,提升其生活质量,应用于小儿脑瘫中疗效确切。
    • 李佳敏; 徐纯鑫; 陈岑; 任婕; 沈敏
    •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偏瘫儿童双侧大脑半球的锥体束发育迟缓,反映了围产期锥体束髓鞘化和轴突完整性的中断[2]。中国儿童的脑瘫患病率约为每1000活产儿中有2.0—3.5个[3],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4],痉挛型脑瘫患儿约占60%—70%[5]。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儿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度以及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通过皮质脊髓神经元去极化来评估皮质兴奋性及皮质脊髓束传导功能的无创型脑刺激形式[6]。
    • 潘录录; 郑贺彬; 张艳艳; 程志清; 潘蓉蓉; 章国伟; 支英豪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诱导伸指肌的运动诱发电位(EDC-MEPs)联合临床评估(SAFE)的方法对脑梗死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3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SAFE评估及TMS评估,在脑梗死后3个月时再次接受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根据评估内容,建立三种预测方法(SAFE、EDC-MEPs和SAFE联合EDC-MEP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方法的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SAFE、EDC-MEPs和SAFE联合EDC-MEPs的结果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F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SE=0.059,95%CI=0.680~0.910),EDC-MEPs的AUC为0.729(SE=0.067,95%CI=0.599~0.860),SAFE联合EDC-MEPs的AUC可提高到0.824(SE=0.056,95%CI=0.715~0.934),与EDC-MEP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8,P<0.05)。结论:经TMS联合SAFE用于预测脑梗死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价值。
    • 刘齐芳; 贺璐
    • 摘要: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经颅磁刺激(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南昌市第一医院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MS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阶段性心理干预+常规干预)与对照组(常规干预)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心理干预应用于TMS治疗卒中后抑郁,在改善负性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着突出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可予以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