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4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9660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内镜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等;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文献由185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细球、周平红、徐美东等。

结直肠息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7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9660 占比:97.92%

总计:30290篇

结直肠息肉—发文趋势图

结直肠息肉

-研究学者

  • 余细球
  • 周平红
  • 徐美东
  • 李景南
  • 金黑鹰
  • 刘锦涛
  • 吴崑岚
  • 吴进峰
  • 吴静
  • 张澍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盛龙; 赵莉; 辛永宁
    • 摘要: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与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分析了NAFLD与结直肠息肉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选取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二科住院的患者共100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及结肠镜检查。根据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CAP)将患者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结直肠息肉特征,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结直肠息肉风险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结果:与非NAFLD组患者相比,NAFLD患者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包括腺瘤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P均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模型1 (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史、BMI)、模型2 (进一步校正了糖尿病、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或模型3 (进一步校正了ALB, TBIL, ALT, AST, ALP, GGT, UA) 中,NAFLD始终是结直肠息肉(模型1:OR = 1.968, 95% CI: 1.474~2.627, P 0.001;模型2:OR = 1.792, 95% CI: 1.332~2.413, P 0.001;模型3:OR = 1.769, 95% CI: 1.302~2.403, P 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腺瘤性息肉(模型1:OR = 1.612, 95% CI: 1.177~2.209, P = 0.003;模型2:OR = 1.497, 95% CI: 1.083~2.069, P = 0.014;模型3:OR = 1.576, 95% CI: 1.129~2.199, P = 0.008)与增生性息肉(模型1:OR = 1.672, 95% CI: 1.213~2.304, P = 0.002;模型2:OR = 1.555, 95% CI: 1.118~2.163, P = 0.009;模型3:OR = 1.491, 95% CI: 1.060~2.097, P = 0.022)。结论:NAFLD显著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患病率。同时也是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的主要危险因素。
    • 鲁仕昱; 林辉; 冯明丽
    • 摘要: 肠道湿热及湿邪困脾是结直肠肠息肉病机的关键,而白花蛇舌草具有利湿、散结、清热之功效,对抑制结直肠息肉的癌变及复发具有良好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主要通过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激活机体免疫、促凋亡、抗炎、抑制淋巴管和血管生长等,阻滞结直肠肿瘤的进展。但目前研究欠缺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论证,防治息肉复发的中药及方剂中的具体有效成分尚未明确。今后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研究,验证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息肉复发的有效性,同时从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靶点及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江登丰; 邹佳; 李琳; 张鹏飞
    •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帽联合水交换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至1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医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注气结肠镜检查,采用透明帽联合水交换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成功到达回盲部的比率、进镜的时间、检查过程中腹部疼痛的评分、结直肠息肉及腺瘤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结肠镜成功到达回盲部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透明帽联合水交换法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能显著缩短进镜的时间,提高其结直肠息肉及腺瘤的检出率,减轻其检查过程中腹部疼痛的程度。
    • 吴柳拉; 詹致远; 张文文; 许小江
    • 摘要: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拟行内镜切除前,所有病例均予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判断结直肠息肉层次及浸润的深度,以评估是否可行内镜下治疗。根据超声小探头诊断结果决定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以及随访结果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指导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根治性切除的准确率,以及对病灶层次及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指导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根治性切除的准确率为94.1%(Kappa=0.74,P<0.05)。在评估结直肠息肉层次及浸润深度上,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89.7%(Kappa=0.77,P<0.05),其中黏膜层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7.7%,黏膜下层浸润的病变准确性稍低,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2%。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指导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根治性切除的准确率高,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前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可准确了解结直肠息肉的层次及浸润深度,有利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 程卫杰; 袁楚明; 黄耿基; 张楚龙
    • 摘要: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个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实施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SP)治疗,观察组实施CSP术治疗。观察两组内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息肉切除数、息肉直径、息肉切除完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内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HSP相比,行CSP治疗结直肠息肉老年患者的优势明显,该手术方式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息肉切除完全率高,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
    • 徐昌佳; 易见兵; 曹锋; 方旺盛
    • 摘要: 由于结直肠息肉的大小、颜色和质地各异,且息肉与周围粘膜的边界不清晰,导致息肉分割存在较大挑战。为提高结直肠息肉的分割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oubleUNet网络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息肉图像进行去反光处理,并通过数据扩增方法将训练数据集进行扩大;接着,在DoubleUNet网络的解码器部分引入注意力机制,并将网络中的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ASPP)模块替换为密集连接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DenseASPP)模块,以提高网络提取特征的能力;最后,为提高小目标的分割精度,提出利用Focal Tversky Loss函数作为本算法的损失函数。该算法在Kvasir-SEG、CVC-ClinicDB、ETIS-Larib、ISIC和DSB数据集测试中的准确率分别为0.9530、0.9642、0.8157、0.9503和0.9641,而DoubleUNet算法在上述数据集的准确率分别为0.9394、0.9592、0.8007、0.9459和0.9496。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对于DoubleUNet算法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可以有效的辅助医师切除结直肠异常组织从而降低息肉癌变的概率,且能够应用于其它医学图像分割任务中。
    • 徐太军
    • 摘要: 目的分析绝经期前后女性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病率及血雌二醇、血钙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扬子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的86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绝经分为A组(未绝经,n=360)与B组(已绝经,n=500),比较两组腺瘤性息肉发病率及血雌二醇、血钙水平。结果B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为39.20%,高于A组的2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雌二醇水平为(63.25±21.78)ng/L,低于A组的(175.60±78.3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钙水平为(2.23±0.22)mmol/L,低于A组的(2.56±0.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腺瘤性息肉发病率显著提高,因此,应加强肠镜检查和随访,适宜的雌激素对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王青青; 苏珊珊; 魏芳; 郑国启
    • 摘要: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与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同时行结肠镜及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actulose breath test,LBT)检查的156例年龄≥65岁的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根据结直肠息肉个数分为:单发结直肠息肉组、多发结直肠息肉组;根据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分为:炎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同时选取4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SIBO阳性率及空腹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的TC、TG水平及SIBO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5,P=0.003,P=0.001),三者在单发结直肠息肉组与多发结直肠息肉组间及炎性息肉组与腺瘤性息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IBO阳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SIBO阴性结直肠息肉患者(P=0.028,P=0.001)。高TG、SIBO阳性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SIBO阳性率和血TG、TC水平升高,SIBO阳性及高TG水平为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筛查及预防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 朱友; 谭学明; 杨光旭; 李卫东
    • 摘要: 目的研究结肠镜不同进镜次数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20年12月32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比较不同进镜次数的息肉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结肠镜漏诊的相关因素。结果328例患者共发现368枚结直肠息肉。284例患者首次进镜检出息肉296枚,检出率为80.43%,二次进镜新检出息肉66枚,检出率为91.67%,三次进镜新检出息肉4枚,检出率为66.67%。二次进镜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首次进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数量、直径、形态及部位是结肠镜首次进镜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形态和息肉部位是结肠镜二次进镜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肠镜二次进镜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其检出率受息肉形态和部位影响。
    • 王晓峰; 周璐; 姚乐宇; 何凡; 彭海霞; 杨大明; 黄晓霖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模型构建的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e)系统对缺乏电子结肠镜操作经验的初级医师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结肠镜图像及2021年1月—3月的结肠镜视频。将筛选出的图像和视频分为数据集1(5908张图像)和数据集6(360条短视频),数据集1分为数据集1a(4906张图像)、数据集1b(300张图像)和数据集1c(702张图像);其中,数据集1c为从视频数据集6中截取的图像。数据集2~5分别为公共数据集CVC-ClinicDB、CVC-ColonDB、ETIS-Larib Polyp DB和KVASIR,共包含2188张图片。数据集1a和数据集2~5为模型训练集,数据集1b和数据集1c为模型测试集。将10名经过培训且无结肠镜操作经验的初级医师随机分为AI辅助组(A组,n=5)及无AI辅助组(B组,n=5)。2组医师分别对360条结肠镜视频进行判读。前180条视频两组均无AI辅助。后180条视频中,AI辅助组辅以息肉检测系统,将视频数据集经检测系统处理后标记息肉,供研究者判读;无AI辅助组则观看原始视频,判读是否存在息肉。所有视频先由2位高年资内镜医师确认是否存在息肉;若存在争议,则剔除该视频,并以这2位医师共同确认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视频中存在息肉,受试者未能检出,视为漏诊;视频中无息肉,受试者判断存在息肉,视为误诊。结果·前180条视频均无AI辅助时,A组与B组结直肠息肉漏诊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180条视频中,A组息肉检出漏诊例数明显小于B组(P=0.031);在A组内比较,后180条视频中的息肉漏诊例数小于前180条视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2组间及各自组内的息肉误诊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所构建的DCNN模型辅助下的结直肠息肉检测模型可以明显改善缺乏结肠镜操作经验医师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同时不会增加结直肠息肉的误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