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3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9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100430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光明中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暨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由3543位作者贡献,包括葛继荣、谢丽华、李生强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9 占比:1.14%

会议论文>

论文:9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0430 占比:98.77%

总计:101685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文趋势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研究学者

  • 葛继荣
  • 谢丽华
  • 李生强
  • 谢雁鸣
  • 陈娟
  • 郑洪新
  • 林燕萍
  • 沈霖
  • 许惠娟
  • 宋光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浩; 杨红胜; 曾智谋; 王力平; 杨坤海; 胡永荣; 屈波
    • 摘要: 背景:尽管目前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仍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在进行骨密度测量时会因为椎体疾病、腰椎退行性改变而导致骨密度结果不准确,并且骨密度仅能反映骨强度的60%,这使得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此次研究致力于通过MRI寻找一种用于筛查或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法。目的:探讨基于腰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中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3例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获得的髋部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骨密度组(n=48)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n=115),并测量出椎体骨质量评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T值及椎体骨质量评分,分析椎体骨质量评分与髋部T值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该评分预测骨质疏松症的准确度、特异性与敏感性,以及阈值。结果与结论:①两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长期激素使用史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正常骨密度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椎体骨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椎体骨质量评分与股骨颈T值呈中度负相关(r=-0.625,P<0.01);④椎体骨质量评分预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准确度为81.9%,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cut-off值为3.08,敏感度为86.1%,特异性为75.0%;⑤提示基于腰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对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情况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评估骨质疏松的补充方法以及测量骨质疏松的一种机会性筛查方法。
    • 林适; 袁嘉尧; 林贤灿; 杨彬彬; 吴建军; 东智卓玛; 唐子佳; 杨志杰; 万雷; 黄宏兴
    • 摘要: 背景: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但鲜有研究报道干扰素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门诊收集的71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组(35名)和非骨质疏松组(36名)。比较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及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和骨密度、骨矿含量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绝经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T值、腰椎骨密度、腰椎骨矿含量、整体骨密度、整体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365.9 ng/L、灵敏度85.29%、特异度67.57%);④结果提示,如绝经后女性血清干扰素γ值365.9 ng/L,可能存在骨量丢失的情况。
    • 李月凤; 李璐涛; 徐溢珩; 朱书秀; 张磊
    • 摘要: 目的:挖掘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并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提取针灸处方71首,涉及腧穴60个,总频次407次。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使用频次前5位腧穴依次为肾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命门;使用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背腰部和四肢部;特定穴以背俞穴和交会穴为主。针灸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腧穴组合13组;聚类分析得到腧穴聚类组合4组。结论: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督脉为主,其中肾俞、脾俞、肝俞、太溪、命门、腰阳关、悬钟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为主,辅以补益气血为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 肖豪; 刘静; 周君
    • 摘要: 背景:脉冲电磁场产生脉冲电流,利用应力耦合机制改善骨代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等均有影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抑制作用.目的:综述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万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脉冲电磁场;骨稳态;骨代谢;骨密度;生物力学性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bone homeostasi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s;osteoclasts;bone cells;bone metabolism;bone density",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脉冲电磁场具有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等作用,多途径多方面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脉冲电磁场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OPG/RANKL信号通路介导成骨分化的研究己较完善,可行性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研究机制中,发现SlRT1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焦亡、长链非编码RNA及相关通路调控成骨分化、缺氧诱导因子驱动破骨细胞分化等理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脉冲电磁场能否通过SIRT1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焦亡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 肖豪; 刘静; 周君
    • 摘要: 背景:脉冲电磁场产生脉冲电流,利用应力耦合机制改善骨代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等均有影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抑制作用。目的:综述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万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脉冲电磁场;骨稳态;骨代谢;骨密度;生物力学性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bone homeostasi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s;osteoclasts;bone cells;bone metabolism;bone density”,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脉冲电磁场具有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等作用,多途径多方面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脉冲电磁场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OPG/RANKL信号通路介导成骨分化的研究已较完善,可行性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研究机制中,发现SIRT1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焦亡、长链非编码RNA及相关通路调控成骨分化、缺氧诱导因子驱动破骨细胞分化等理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脉冲电磁场能否通过SIRT1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焦亡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 杨一秋; 李兰; 解继胜; 陈建海; 罗秀秀; 毛宝玉; 赵娜; 周兰岛
    •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小鼠骨组织形态的影响以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0~12周龄,体重约20~25 g的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葛根素组(Pue)。术后8周,鉴定为骨质疏松模型后开始给药干预,连续给药12周,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采取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左侧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并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骨组织内PTEN、Foxo1、catal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取右侧股骨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结构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骨组织中PTEN、P-AKT、catalas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8周Ovx组,小鼠子宫萎缩变小、骨组织HE染色骨小梁明显稀疏、Micro-CT骨小梁断裂明显。给药后,Pue组骨小梁增多、骨髓腔缩小,骨连接增多;PCR结果表明,葛根素干预后PTEN、Foxo1、catalase基因表达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TEN、catalase蛋白表达上调,P-AKT蛋白下调,但变化差异不明显。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介导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王海生; 马涛; 张敏; 陶周善
    • 摘要: 目的探讨麦角甾苷(MJZG)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降低和骨量流失的潜在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去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麦角甾苷(MJZG),每组10只;其中MJZG组大鼠接受麦角甾苷(100 mg/kg)治疗12周;待治疗截止时获取股骨标本和血液样品进一步检测股骨骨量、骨强度、骨代谢指标改变以及组织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2周,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大鼠骨小梁微观参数和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以及骨强度显著降低;而MJZG组大鼠BMD、BV/TV、Tb.N、Tb.Th和Tb.Sp以及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较OVX组明显改善(P<0.05)。MJZG组大鼠血清BGP、ALP、TRACP-5b和DPD水平较OVX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观察到,和OVX组比较,MJZG组的TRAF6、RANKL、NF-κB和NFAT2的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5),而PI3K、AKT和c-Fos上调(P<0.05)。结论MJZG可以通过抑制RANKL/TRAF6/NF-κB和激活PI3K/AKT防治去卵巢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 刘凯; 杨晓江; 孙绍卫
    •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去势大鼠血清中IL-6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2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称重分层,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雌激素组、中药组4组,每组8只。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空白组不摘除)进行造模。于造模2个月后开始给药,中药组、雌激素组每天灌服配比好的药液1.5 mL(每1 mL分别含中药2.5 g、雌激素0.0112 mg)每日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持续灌胃3个月。3个月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处死后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双能x线检测大鼠右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中药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雌激素组与中药组的大鼠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清IL-6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雌激素组大鼠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降低去卵巢模型大鼠血清IL-6水平,骨密度的改变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
    • 叶慧; 许悦; 章雨桐; 梁咏琪; 徐桂华; 王庆
    • 摘要: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运动疗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字段检索,于2021年3月15日完成检索,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一般情况、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间线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475篇文献,发文数量呈现先波动增长后轻微减少的趋势;发文数量多及影响力高的国家、机构、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多集中于美国、英国、欧洲等,研究热点与前沿由运动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转变为探索不同运动因素的影响及联系。结论运动疗法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而研究热点与前沿对丰富未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新方式、新思路具有导向价值,我国仍需加强对该方向的研究。
    • 廖国平; 胡军平; 杨峰; 尹新生; 欧礼; 尹书东; 胡建华; 陈一帆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补骨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补骨丸中14味药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筛选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PMOP相关的靶标基因,采用Cytoscape 3.6.3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基于网络中的靶标基因,使用String在线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118个有效活性成分,102个药物靶点,54个PMOP相关且药物作用的靶标基因,54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蛋白,23个网络核心蛋白,关键蛋白涉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8)、前表皮生长因子(Pro-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ELA癌基因(RELA Proto-Oncogene,NF-KB Subunit,RELA)和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rbB-2(Receptor Tyrosine Protein Kinase erbB-2,ERBB2)等;获得280条GO生物过程(BP)和70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催乳素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雌激素信号通路、鞘脂类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补骨丸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等治疗PMOP,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为补骨丸治疗PMOP提供了理论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