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359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才智、成才之路、新闻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2007首届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等;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珍、严利华、梁丽等。

网络素养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3595 占比:99.96%

总计:343730篇

网络素养教育—发文趋势图

网络素养教育

-研究学者

  • 王国珍
  • 严利华
  • 梁丽
  • 王睿
  • 贾仕林
  • 黄斌
  • 万柯彤
  • 付进
  • 任秀琼
  • 何小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蓓蓓; 李慧; 常青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趋向多元化,而网络素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核心素养。针对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实施相对应的网络素养教育既顺应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也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文章结合当前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学模式提出对应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准。
    • 王睿; 黄斌
    • 摘要: 为明晰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并思索其培育途径,采用问卷调查、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一般,在具体维度上有较大差异.一方面,他们对网络道德法律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性,能较好地管理自身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他们的网络基本技能相对薄弱,且在网络社交中较少输出信息,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师范院校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及开始接触网络的时期对其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和各维度能力有一定程度影响.针对调查结果凸显出来的问题,提出社会各界多位一体的培育途径,携手助力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 董慧
    • 摘要: 互联网是高职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既为高职学生的成长注入了活力,也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当前,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在学生自学、学校教育、社会熏陶、政府重视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构建学生主导、学校教导、社会倡导、政府引导“四位一体”的培育路径,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水平。
    • 马聪
    • 摘要: 对高校网络文化作出概述,指出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分析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原则,并提出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机制,丰富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内容,以及加强高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 摘要: 据《北京青年报》2022年5月8日A02版报道: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建立专门服务团队、规范重点功能应用、加强高峰时段管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等工作举措。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此次发布《意见》,再次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是对公众关切未成年人打赏问题的积极回应。
    • 王睿; 黄斌; 杨馨宇
    • 摘要: 借助问卷,线上匿名调查四川省十所办学层次、类型和地域各异的高校,用统计学数据量化的方法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整体水平和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素养教育的系统化对策.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整体水平较高;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家庭年收入、父母最高学历、接触网络初始时段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整体水平有显著影响.网络素养教育应在政府、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作下共同进行.
    • 戴慧
    • 摘要: 随着5G技术的运用与普及,网络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提升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是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以及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的要求,也是高职人才培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着眼当前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触网紧密”与“教育松散”,“技术先进”与“方法滞后”,“主动沉浸”与“被动受教”三重矛盾,紧扣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渠道、学生、教学效果5个教育要素,围绕5个“G”,探索构建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 梁丽
    • 摘要: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用户,其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素养教育的独立式课程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可操作性.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还能助推公共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 杨宁; 曾振华
    • 摘要: 随着网络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网络主体的素养问题逐渐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与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所区别的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应遵循时代性,应主动面对青年代际变化和多元选择的挑战,应站在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的整体上回答为谁培养、如何培养的关键问题。而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根本源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符合新时代发展潮流与青年发展诉求,需要进一步建立以"大思政"为格局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优化网络内容与传播方式;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体验式教育方式与多维度评价,为青年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 周羿清; 罗帮萍
    •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失范行为也瑜加常见。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素养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思想道德,促进大学生理性运用网络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目前高校网络素养主要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网络监管不到位、教育方式较为局限的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网络监管、丰富教育手段,逐步提升网络素养教育成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