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翁方纲

翁方纲

翁方纲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书法、篆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齐鲁学刊、满族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翁方纲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芸芸、吴中胜、宁夏江等。

翁方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6 占比:99.4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57%

总计:348篇

翁方纲—发文趋势图

翁方纲

-研究学者

  • 唐芸芸
  • 吴中胜
  • 宁夏江
  • 张然
  • 赵宝靖
  • 傅元琼
  • 周利锋
  • 朱乐朋
  • 王英志
  • 史志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应斌
    • 摘要: 清宋湘《红杏山房集》仅间接提到翁方纲一次,表面看二人似无深交。但考证中有新的发现:第一,宋湘与翁方纲并非无深交,相反二人情谊深厚。他们在乾隆三十五年成为师生,并在嘉庆九年重续师生情谊,嘉庆十三年编辑《冯敏昌诗集》时,宋湘像翁的学生一样被委以重任。第二,宋湘在翁方纲门下的苏斋诗社的诗歌书法评论鉴赏活动表现突出,被并视为当代文彦的冠冕。这些发现为宋湘生平和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 佟燕华
    • 摘要: 我国名人手稿存世量众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献,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由于纸质、保存不当等原因,大量手稿酸化脆化严重,亟待修复。文章分析名人手稿的文献价值、存藏情况、破损特点,以清代文学家翁方纲手稿《诗钟》为例,通过实际修复提炼经验教训,为名人手稿的鉴赏、文物价值研究、修复与保护等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以发挥名人手稿的应用价值,促进文化传播。
    • 唐芸芸
    • 摘要: 宋诗审美特征定位及唐宋源流问题伴随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始终。钱谦益、吴之振、黄与坚、叶燮、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等人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丰富了这个论题。翁方纲虽然回到了最初介入唐宋诗之争的张戒、严羽以苏轼、黄庭坚为宋诗代表的主张,但价值判断完全不同:他以苏、黄继承杜甫之肌理和正面铺写,完成了对宋诗价值及唐宋源流脉络的确立。
    • 徐晴
    • 摘要: 关于翁方纲的品鉴活动:一、他认为定武本《兰亭序》以肥为真,关于定武本之优劣,他以“肥”作为参考标准;二、翁方纲认为定武本《兰亭序》有篆籀的淳古、圆浑笔意,并对推崇《兰亭序》的妩媚之风颇有批评;三、翁方纲用定武本《兰亭序》品评其他版本之优劣,或校正其他版本。
    • 宁夏江
    • 摘要: 凌廷堪是翁方纲的入室弟子.翁方纲授廷堪时文与经学,兼授他诗学.廷堪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都受其师影响.然而廷堪诗歌又避免了翁氏诗歌性情不足、古奥僻涩的缺陷,性情与学问兼重,渊雅而不失平易,在乾嘉学人之诗中自成一家,并影响到晚清的宋诗运动.
    • 摘要: @嗑橙智能小助手:苏轼上下两期我都买了,春节期间的精神大餐啊,苏子的人格魅力真是穿越干古,给当下的我诸多启发与安慰。不记得在哪里看过,大藏书家翁方纲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这天,会举办“寿苏会”请很多名士到家里专门祭奠苏轼,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民国,背后缘起据说是一部书?
    • 沈治钧
    • 摘要: 翁方纲《李谷斋画册为陈伯恭吉士题八首》所题应即《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翁诗记录了此画册递藏过程中的一个早期环节。《李陈合册》递藏源流为:李世倬→曹雪芹→?→陈崇本→?→张大镛……其中陈张之间的过渡环节或即张大镛的父亲张敦培。《李陈合册》传承有序,已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春由陈崇本、陈本敬、翁方纲联袂鉴定过,确乎可靠可信。翁方纲对李世倬绘画颇欣赏,诗作反映了乾隆朝的普遍认识,可用以说明曹雪芹为何重视"李奉常仿云林画六幅"。当《红楼梦》刊印并风行之际,翁方纲显示出对江宁曹家的特殊兴趣,似乎知道些内情。翁方纲和陈崇本都是陈本敬的朋友,陈崇本与张敦培是同年兼同僚,均嗜弆藏,一切皆非偶然。
    • 吕俐敏
    • 摘要: “缤”的字形分别出现在《马姜墓碑记》和《刘熊碑》上,都属于汉隶。《马姜墓碑记》,被罗振玉评价为“墓志之滥觞”;《刘熊碑》全称《汉酸枣令刘熊碑》,又称《酸枣令刘孟阳碑》,是传世的著名汉碑之一,清代翁方纲认为:“是碑隶法实在《华山碑》之上。”“缤”的字形,从隶书到楷书的繁体,变化不大。均为从糸宾声的形声字。
    • 张东艳
    • 摘要: 翁方纲是清代四大诗学之一"肌理"说的创始人,更是清代一位重要的杜诗学家.翁方纲借用杜诗提出自己的"肌理"说,并将杜诗作为"肌理"说的典范,认为杜诗的"铺陈排比"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他主张学杜的态度是"师其意,则其迹不必求肖之",学杜的途径是"由苏入杜"和"黄诗逆笔".
    • 衣若芬
    • 摘要: 《翁方纲题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轴原题《清法式善画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图在翁方纲举行纪念苏轼生日的寿苏会至少展示过两次(1794年、1797年),在法式善为纪念李东阳的生日雅集展示过一次(1780年),深具历史意义.本文探讨本图的画题、创制过程、图像来源、题跋及其内在意涵.研究发现:本图的画题应该作《清王穆峰画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轴,王穆峰所画李东阳像绘于1777年,以《甲申十同年图》上的李东阳像为依据.罗聘补竹于1794年,和李东阳画像组合装帧于1794年.本图与翁方纲收藏李东阳《种竹诗卷》及沈周绘《移竹图诗卷》有关.虽然画面上没有苏轼,但是从题跋得知"种竹"的意象源于苏轼,翁方纲制作本图的用意也在纪念苏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