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年股骨骨折

老年股骨骨折

老年股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12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母婴世界、血栓与止血学、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2006'中国·北京·贵阳骨科学术论坛等;老年股骨骨折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叶红、吴静、李彩霞等。

老年股骨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121 占比:99.45%

总计:27271篇

老年股骨骨折—发文趋势图

老年股骨骨折

-研究学者

  • 叶红
  • 吴静
  • 李彩霞
  • 李月娥
  • 李芳
  • 李静
  • 杜丽英
  • 王洪伟
  • 王琨丽
  • 秦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丽珍; 李补林
    • 摘要: 目的 探究全程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奇偶数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41例,全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术后1、3、5 d,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髋关节疼痛、功能、畸形和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FIM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全程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
    • 雷琼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疼痛管理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仙桃市中医医院实施常规护理期间收治的49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5月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疼痛管理期间收治的49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干预前和出院时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于出院3个月回访时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评分,统计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H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中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疼痛管理能够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 黄彩鹏; 商剑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麻醉综合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300例。按照动态随机系统进行分组,麻醉策略组(1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管理策略组(150例)接受围术期快速康复麻醉综合管理干预。结果两组术后半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管理策略组的麻醉拔管时间(11.37±0.62)min短于现有麻醉策略组(21.64±2.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麻醉综合管理策略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缩短麻醉拔管时间,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方良韬; 朱健波; 吴发泳
    • 摘要: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三明市第二医院2019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比较治疗后6、12个月两组的功能状态(Harris评分总优良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两组的骨密度水平及骨转换指标[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两组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转换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显著改善老年股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骨转换及功能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方璐
    • 摘要: 目的:结合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12 月期间我院 75 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就诊资料,对患者护理期间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记录。 结果:本次就诊的 75 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七项不安全因素,第一,患者护理依从性差,百分比为 57.33%;第二,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百分比为 48%;第三,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百分比为45.33%;第四,患者心理状态差,百分比为 34.67%;第五,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差,百分比为30.67%;第六,患者住院时间长,百分比为 25.33%;第七,护患沟通不充分,百分比为 14.67% 。 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集中发生于护理人员与患者两个方面,建议护理人员加强分析,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风险评估能力,做好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不安全事故发生率。
    • 喻玲艳; 刘峥; 田少娟; 方小群; 余佳琦
    • 摘要: 目的探讨气压泵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泵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折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周后,两组血浆D-D、FI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T及APT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浆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及AP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泵联合优质护理可改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指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关节功能与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故患者满意度较高。
    • 练捷震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提供手术室保温干预对其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1月,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采用手术室保温干预,对比出血量、体温、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术室保温干预,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术中体温,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詹仙仙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关防范措施.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34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对患者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护理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68例患者不安全因素中,不安全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住院时间比较长、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薄弱、护理依从性弱、病情反复发作、护患沟通不佳,分别占45.59%、38.24%、32.35%、23.53%、16.18%、14.71%、10.29%、7.3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06%,比对照组患者的79.41%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对不安全因素有效分析,并予以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使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文伟; 张利侠
    • 摘要: 目的 探讨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累.方法 以6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5个月下肢DVT发生率为3.33%、13.33%,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期下肢DVT发生率(20.00%、36.67%,P<0.05).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5个月下肢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与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可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血液循环.
    • 金妮; 高丹; 黄文; 张娜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2019年01月-2020年10月纳入的6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观察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观察组较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其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进而减少并发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