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耐热钢

耐热钢

耐热钢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226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6篇、会议论文200篇、专利文献201615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特殊钢、上海钢研等; 相关会议12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学术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金属材料专委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西南十省(区)市第十三届焊接学术年会等;耐热钢的相关文献由391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正东、杨钢、单以银等。

耐热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6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0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01615 占比:99.46%

总计:202701篇

耐热钢—发文趋势图

耐热钢

-研究学者

  • 刘正东
  • 杨钢
  • 单以银
  • 严伟
  • 杨柯
  • 袁勇
  • 鲁金涛
  • 严靖博
  • 包汉生
  • 党莹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雷; 冯国才; 徐连勇; 韩永典; 荆洪阳
    • 摘要: 针对P92和G115新型马氏体耐热钢进行了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保载时间和峰值应力对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过程中蠕变变形和损伤主导了蠕变-疲劳寿命.蠕变-疲劳寿命随峰值应力和保载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同时相同峰值应力下,G115钢的蠕变-疲劳寿命约是P92钢的8~10倍,但G115钢对峰值应力与保载时间的交互作用更为敏感.材料高温强度的变化导致G115钢的蠕变-疲劳性能优于P92钢.针对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了能量法、应变能密度耗竭法、频率分离法和回线能量法等.并基于应力控制蠕变-疲劳非弹性应变损伤机制,提出了最小循环蠕变速率法和基于纯蠕变的最小蠕变速率法.结果表明:最小循环蠕变速率法预测精度最高,而基于纯蠕变的最小蠕变速率法对高寿命区预测良好,而低寿命区误差偏大.
    • 倪一帆; 杨昌顺; 赵双群
    • 摘要: 为了研究耐热钢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适用性,选择目前电厂常用的两种金属材料(马氏体钢T91和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600°C/25 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开展腐蚀试验。通过腐蚀质量增加研究了2种材料的腐蚀动力学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测量腐蚀产物层的厚度,分析腐蚀产物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马氏体钢T91和奥氏体不锈钢HR3C的腐蚀质量增加随时间呈近似抛物线的变化规律,其中HR3C钢的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T91钢;T91钢的腐蚀产物层由外层Fe_(3)O_(4)、内层FeCr_(2)O_(4)和腐蚀产物/金属基体界面处的过渡区(金属基体和FeCr_(2)O_(4)的混合区)所组成;HR3C钢的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具有保护性的Cr_(2)O_(3)氧化层。
    • 张永志; 李旭英; 辛全忠; 孔祥明; 王永亮
    • 摘要: 耐热钢金相组织结构复杂,传统的图像分析方法特征提取困难,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自动识别,而人工识别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识别精度波动大,结果重复性差。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能够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复杂的特征,但是CNN建模需要的训练与拓扑超参数选择和优化困难。本工作利用基于超参数组合计算资源分配的Hyperband算法来优化CNN模型的超参数,克服了网格搜索、随机搜索及贝叶斯优化效率低、计算资源消耗量大以及优化不稳定等问题,实现自组织CNN建模。基于Hyperband算法优化得到33层CNN模型,进行训练与仿真,并结合混淆矩阵对模型的识别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耐热钢金相组织识别的准确率、精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的均值分别为94.2%、94.1%、94.2%和98.1%,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金相组织,为复杂金相组织的智能识别提供新方法。
    • 聂甫恒; 熊建坤; 杨林; 徐健; 许德星; 毛桂军; 吴海峰; 余勇; 向冲
    • 摘要: 采用GTAW焊接方法进行了4762镍基高温合金的对接焊接,并对4762镍基高温合金板材与1Cr10Mo1NiWVNbN耐热钢(12Cr钢)板材进行异种金属对接焊接,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作了分析。拉伸试验结果表明,4762合金同种接头的室温抗拉强度达到1137 MPa,4762/12Cr异种焊接接头的室温抗拉强度达到827 MPa,室温接头拉伸试样的断裂位置都位于焊缝区。异种接头高温拉伸试样均断裂于12Cr母材,焊缝及热影响区强度大于12Cr母材。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为γ-Ni奥氏体基体和晶界及晶内分布的析出相颗粒,主要为碳化物。而4762侧热影响区微观组织为γ-Ni奥氏体基体+γ′强化相+尺寸较大的二次碳化物颗粒,可以看到大量退火孪晶的存在。采用较小的焊接电流进行堆焊及对接焊,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减小焊接热输入,降低了熔合区及部分熔融区形成液化裂纹的趋势,接头的4762合金侧未观察到液化裂纹现象。异种接头的显微硬度值范围为218~371 HV,其最小值出现在焊缝顶层位置,最大值出现在4762合金侧的热影响区。
    • 董万龙; 曹睿; 蒋勇; 杨飞; 黄义芳; 徐晓龙; 陈剑虹
    • 摘要: 本工作通过研究焊条电弧焊耐热钢多层多道焊缝金属焊态和热处理态下的微观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揭示低温冲击韧性出现低值及韧性不稳定的原因。通过-30°C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低温冲击吸收功,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焊态试样中存在大量塑性差、脆硬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使得冲击韧性急剧下降;柱状晶区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决定了起裂的早晚,直接决定冲击韧性的好坏;焊缝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对韧性的影响不同:针状铁素体(AF)的冲击韧性最好,侧板条铁素体和晶粒边界铁素体次之,粗大块状铁素体的冲击韧性最差;连续分布的M-A和碳化物团簇产生应力集中,对韧性造成不利影响。
    • 张波; 龙老虎; 李清松
    • 摘要: 为全面掌握新型9Cr-3Co-3W铸件材料应用性能,文章通过高温拉伸试验、低周疲劳试验、断裂韧性试验、高温持久试验和长时时效试验等对该材料的应用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型9Cr-3Co-3W铸件材料在630~650°C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具备应用于630°C-650°C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高温高压部件技术条件。
    • 吴小强
    • 摘要: 介绍1.25Cr-0.5Mo-Si耐热钢的焊接性能,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过程,制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指导生产应用,保证了焊接质量。
    • 张世杰
    • 摘要: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Fe-Cr-Al系耐热钢1100°C高温间歇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以Cr、Al和Si为主要抗氧化合金元素配比的几种合金中,当Cr元素含量小于12%时,合金表面不能形成连续、致密及完整的氧化膜,表层氧化膜没有很好的附着性,氧化膜脱落明显,不能达到抗氧化性能要求;当Cr元素含量达到12%后,合金表面形成以Al_(2)O_(3)、SiO_(2)、Cr_(2)O_(3)、Fe_(2)O_(3)、(Fe_(0.53)Al_(0.47))_(2)O_(3)氧化物为主的结构复杂、错落的复合氧化膜。Cr元素含量的提高,增强了表层氧化膜的附着性,氧化膜致密、连续且分布均匀,达到了高温抗氧化性能的要求,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性。
    • 刘鸿彦; 李卫华; 孙修圣; 葛会
    • 摘要: 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和焊条电弧焊(SMAW)对SA335 P91铁素体耐热钢管进行焊接工艺研究,按照NB/T47014-2011对管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对焊接接头的拉伸、弯曲、硬度、冲击及金相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型号为ER90S-B9焊丝和E9015-B91焊条,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绳进行预热、焊接过程控温及马氏体转变,通过电加炉完成焊后热处理,获得了性能优良的焊缝接头质量,满足了图样及标准的要求,对SA335 P91铁素体型耐热钢产品的制造起到了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