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2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81790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第五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等;主动脉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86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忠、朱俊明、张小明等。

主动脉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4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1790 占比:99.27%

总计:82393篇

主动脉疾病—发文趋势图

主动脉疾病

-研究学者

  • 孙立忠
  • 朱俊明
  • 张小明
  • 景在平
  • 张学民
  • 符伟国
  • 黄连军
  • 刘永民
  • 常谦
  • 郭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邢凯; 王志维
    • 摘要: 研究表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硒等在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本文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总结了微量元素参与主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其中铁、铜过载能够通过芬顿/哈伯-韦斯反应而产生过氧化物,进而对主动脉壁细胞造成氧化损伤;铁缺乏能够影响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肌球蛋白的磷酸化,破坏细胞骨架和平滑肌收缩功能;铜缺乏能够抑制赖氨酰氧化酶(LOX)活性,影响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破坏主动脉的抗张强度和弹性.锌、硒缺乏能够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加重氧化损伤.此外,微量元素紊乱还可以引起动脉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激活c-Jun氨基端蛋白激酶(JNK)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进而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破坏细胞外基质.
    • 王弼偲; 朱智; 张鑫鹏; 崔驰
    • 摘要: 目的观察腔内技术二期隔绝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体外预开窗技术二期手术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内脏分支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随访评估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股动脉穿刺点血肿,3例肺部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未见脑梗死、心肌梗死、截瘫、脏器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复查主动脉CTA示AD破口隔绝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新发破口及分支支架闭塞等。结论腔内技术可有效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
    • 许鼎; 冯家烜; 鲍贤豪; 赵玉玺; 曾兆祥; 高敏鑫; 徐子依; 张恒; 刘军军; 周建; 冯睿; 郭明金; 景在平
    • 摘要: 目前,对主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了解仍有待深入,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与遗传及基因突变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近的研究提示,基因在胸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达20%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发现存在遗传及家族聚集倾向[1]。孟德尔家系显示,胸主动脉瘤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个单基因突变对发病有很大影响[2]。由于在遗传方面不断有新发现,主动脉夹层成为一个在Aorta杂志每年都要更新的医学名词[3]。探索主动脉疾病与基因之间的密切联系方兴未艾,未来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和预防主动脉疾病将可能会成为新的亮点。
    • 李波; 吴春蓉; 吴灿
    • 摘要: 随着竞争性压力日益加剧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作为临床上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AAS常以持续性胸痛或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由于部分AAS患者疼痛性质不典型,临床上容易对这类疾病误诊,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及规范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于2021-09-18就诊于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的非典型AAS患者,其完善CT及CT血管造影(CTA)确诊,并成功进行了腔内动脉修复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预后良好。阐述了临床上部分AAS患者发病的不典型性及隐匿性,可能让临床医务工作者出现误诊。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要加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全面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相关致命的胸痛性疾病,以挽救更多生命。
    • 赵俊暕; 王洪岩; 赵永波; 刘晓; 熊艳杰; 张瑾瑾; 苏鹏; 马冬
    • 摘要: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收集AAD患者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或术后30 d无终点事件发生为观察终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糖水平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491例AAD患者中高血糖组165例(33.6%),正常血糖组326例(66.4%)。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高(19.4%vs 10.4%,χ^(2)=4.172,P=0.006)。在未调整模型中,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43[95%CI(1.199,3.150),P=0.007];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00[95%CI(1.171,3.082),P=0.009];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吸烟、Stanford分型、收缩压及舒张压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840[95%CI(1.124,3.010),P=0.015]。入院时血糖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46,0.696),入院血糖截断值为9.4 mmol/L时,灵敏度为37.9%,特异度为84.9%。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4.277,95%CI(1.942,9.420),P<0.001]和血糖[HR=1.864,95%CI(1.617,2.113),P=0.007]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 许太福; 侯培勇; 苏奕明; 魏立春; 许国彬
    • 摘要: 目的分析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3D影像融合引导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病变患者。于Siemens Artis Pheno工作站以Syngo-X-workshop软件将术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术中锥形束CT(CBCT)图像进行融合,分别于T10~L3椎体水平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3个维度的配对融合,将最终形成的3D融合影像投射至实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中,用于导引主动脉腔内介入操作。记录治疗用时、碘对比剂用量及射线剂量等。结果18例中,腹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5例、胸主动脉夹层4例、胸主动脉瘤2例;对1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7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治疗用时(124.28±55.95)min,碘对比剂用量(178.89±37.87)ml,辐照时间(20.21±13.20)min,CBCT辐射剂量(225.17±60.10)mGy,总辐射剂量(815.68±439.10)mGy。7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后24 h、出院前及术后1、3个月血肌酐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 李靖
    • 摘要: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节段性、永久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管径50%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主动脉疾病。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9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腹主动脉瘤虽然危险,但不是绝症,认识它,早发现早干预,就能化险为夷。
    • 尹琪楠; 韩丽珠; 边原; 黄雪飞; 雷洋; 宋玉洁; 童荣生
    • 摘要: 2021年7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疾病组、血栓工作组以及心血管药物治疗工作组联合发布了《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抗血栓治疗共识》。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具有极高心血管风险,抗血栓治疗是其最佳药物治疗的重要支柱。该文分别从颈动脉、椎体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疾病,主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肾和肠内动脉疾病的抗栓方案,以及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抗栓方案等方面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新的主动脉和(或)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最佳抗血栓策略。
    • 郑凯; 任华亮; 张望德; 李春民
    • 摘要: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以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为代表,是血管外科最危险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能在单个细胞水平研究细胞异质性,识别新的细胞状态和群体,为研究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 赵纪春
    • 摘要: 十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在发展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组织学术技术推广宣教巡讲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针对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连续十年开展了关于老年人群血管疾病的多种形式宣教义诊活动,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已在主动脉疾病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血管腔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订了多学科整合模式的治疗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为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其中,腹主动脉瘤的开腹术和微创血管腔内修复术以及胸腹主动脉瘤的杂交手术均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