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胆管结石病

肝胆管结石病

肝胆管结石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180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腹部外科、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等;肝胆管结石病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蒲成容、季巧、张世巧等。

肝胆管结石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180 占比:99.72%

总计:61352篇

肝胆管结石病—发文趋势图

肝胆管结石病

-研究学者

  • 蒲成容
  • 季巧
  • 张世巧
  • 张光全
  • 张静梅
  • 董家鸿
  • 别平
  • 尹新民
  • 方驰华
  • 郑树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车汉洋; 钟雅俊; 周擎云; 涂朝勇
    • 摘要: 目的:探讨扶脾调肝汤对快速康复外科(ERAS)基础上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LH)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肝胆结石术治疗的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予腹腔镜肝切除术和ERAS干预措施;对照组术后第1日起予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术后第1日内服扶脾调肝汤;两组疗程为7d。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脾调肝汤对ERAS基础上肝胆管结石LH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 高菁芸; 陈闯; 谢永峰; 戚云凤; 吕飞
    • 摘要: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对肝胆管结石病手术效果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3DVT术前评估联合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观察组给予3DVT术前评估联合ERAS理念围手术期处理。记录两组术前CT检查、3DVT评估情况和手术方案、围手术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生化指标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红蛋白(Hb)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CT检查与术中所见一致率、3DVT术前评估与术中所见一致率、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ALB、Hb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LT、AST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VT术前评估联合ERAS理念围手术期处理能有效减少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肝功能恢复。
    • 张文君; 陈晓鹏; 鲍胜华; 冯之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的33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3~76岁,中位年龄60岁.结石分布于Ⅱ、Ⅲ段17例,Ⅱ、Ⅲ、Ⅳ段16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8例.采用五孔法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仔细解剖第一肝门,适当游离肝周韧带,断肝平面避开结石,精细切肝,确保保留侧胆管内无结石残留.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疗效,并总结技术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7例,左半肝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5例,单纯左半肝切除1例.手术时间中位数319(120~480)min,术中出血量145(50~600)ml,输血4例,输血量450(400~600)ml.术后出血3例,急性胆管炎1例,腹腔感染1例,肝断面胆漏4例.术后住院时间9(6~17)d.结论 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要求,应遵循微创、精准肝切除原则.
    • 朱斯维; 尹新民
    • 摘要: cqvip:肝胆管结石病多在我国西南、华南、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高发。我国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患者可占各类胆石症患者的1/3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高,需要反复多次手术治疗,同时可能出现胆源性肝硬化、肝实质毁损及胆管癌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1]。外科手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主要手段,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如胆管切开取石、肝切除、胆管狭窄修复、肝移植等,以及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内镜、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多种方法。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大,对腹壁皮肤、肌肉及腹壁神经破坏大,对腹腔器官干扰大,且有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等潜在风险,术后恢复慢。
    • 李佳; 成伟; 李国光; 胡脉涛; 蒋超; 郭超; 刘毅; 陈梅福; 吴金术; 彭创
    • 摘要: 目的 探讨围肝门外科技术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9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21~82岁.所有病人行围肝门切除术显露高位胆管后,行1~3级胆管切开;通过胆管拼合整形、内吻合解除狭窄后,直视下多种方法结合取尽结石;沿肝脏萎缩或胆管狭窄平面切除严重萎缩肝脏后,行T管或肝胆管盆式内引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狭窄解除及结石清除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微信、电话或门诊方式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肝功能及腹部B超检查.随后每年复查1次肝功能和腹部B超.怀疑胆管炎或结石复发时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CT检查,了解结石复发情况和病人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12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53±71)min、肝门阻断时间为15 min(14~38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100~1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5)d.122例病人中,4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9例、胆汁漏8例(肝断面胆汁漏5例和胆肠吻合口漏3例)、败血症8例、胸腔积液7例、腹腔脓肿5例、肝衰竭3例、胆道出血1例(部分病人合并多种并发症).122例病人中,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为术后肝衰竭、1例为胆肠吻合口漏并发脓毒血症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胆汁漏及腹腔脓肿病人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后好转;胆道出血病人为胆肠吻合口出血,经肝右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其余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狭窄解除及结石清除情况:88例合并胆管狭窄病人中,85例狭窄解除,狭窄解除率为96.59%(85/88).122例病人中,103例结石彻底清除,19例残留结石,术后即刻结石清除率为84.43%(103/122).19例残留结石病人中,3例拒绝行胆道镜取石,16例行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碎石术(7例结石清除、9例仍残留结石).122例病人中,110例最终结石清除,12例最终残留结石,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0.16%(110/122).(3)随访情况:122例病人中,120例获得随访(110例最终结石清除、10例残留结石),随访时间为(78±14)个月.120例获得随访病人的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0.83%(1/120)、6.67%(8/120)、9.17%(11/120).110例最终结石清除病人的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0、5.45%(6/110)、5.45%(6/110).10例残留结石病人的1、3、5年结石复发例数分别为1、2、5例.120例获得随访的病人中,1例因终末期肝病死亡,其余病人生存状态良好.结论 围肝门外科技术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有效.
    • 潘孟; 李敏朋; 俞渊; 常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科对1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结石残留情况、二期胆道镜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经皮经肝一期扩张窦道胆管造瘘硬质胆道镜取石,无严重出血、脏器损伤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18例均行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其中胆道镜取石1次1例,2次4例,3次及以上13例,最终结石取净16例(88.9%).18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26个月),16例取净结石者有2例复发,16例治疗效果为优,2例偶发胆管炎.结论 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有胆道手术史患者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淦勤; 徐林龙; 孙亭立
    • 摘要: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联合肝静脉导向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治疗的4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联合肝静脉导向治疗组(Glisson组)20例,Pringle法肝切除联合肝静脉导向治疗组(Pringle组)29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结石清除率、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背景、肝功能分级、ECOG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ringle组[(11.40±2.33)d vs(13.62±3.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7d肝功能恢复均优于Pring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联合肝静脉导向可以达到解剖性肝切除效果,且对比Pringle法,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受阻断时间限制、更快的肝功能恢复,是一种简便且安全的手术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