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静脉异位引流

肺静脉异位引流

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131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农村卫生、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全国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新民、刘敏、张仁福等。

肺静脉异位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1317 占比:99.76%

总计:51443篇

肺静脉异位引流—发文趋势图

肺静脉异位引流

-研究学者

  • 李新民
  • 刘敏
  • 张仁福
  • 朱洪玉
  • 李谷买
  • 郑彬
  • 何甦晖
  • 凌文
  • 刘壮
  • 刘宏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冀; 范占明; 李宇; 刘家祎
    • 摘要: 目的:通过与血管造影(DSA)及术中诊断结果相比较,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及其伴随畸形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34例临床可疑APVC患者CTA图像,通过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心内外及内脏合并其他畸形,并与外科手术及造影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CTA诊断准确性。结果:134例APVC患者中TAPVC 66例,PAPVC 68例,DSA及术后诊断与CT诊断结果完全一致。PAPVC患者中单支肺静脉引流异常患者最常见,共44例(64.7%),同时单纯右侧肺静脉受累患者最多,共47例(69.1%)。APVC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畸形为房间隔缺损,共95例(70.9%)。TAPVC患者合并某些心内外及内脏畸形病例明显高于PAPVC患者。共8例患者存在肺静脉或引流静脉狭窄。结论:CTA能够准确诊断APVC畸形肺静脉走行及连接,并同时评价伴随的心内外及内脏合并其他畸形。
    • 李威; 郑光美; 胡培; 肖彬; 付定虎; 景红霞
    • 摘要: 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根据异常连接的肺静脉数量可分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PAPVC),根据肺静脉引流的部位又可分为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及混合型,因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解剖结构相对复杂,易发生误诊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部分型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报道如下。
    • 陈艳; 林宁
    • 摘要: 目的:探讨RA/LA各参数对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患者,各23例,另随机选取23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RA及LA的左右径、上下径、面积,计算各比值。对比分析各组RA/LA左右径比、上下径比、面积比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RA/LA各值诊断TAPVC及PAPV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TAPVC组及PAPVC组RA/LA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TAPVC与PAPVC的RA/LA左右径比、上下径比、面积比截点分别为1.20、1.02、1.47,1.17、1.08、1.33;敏感性分别为100.0%、95.7%、95.7%,91.3%、91.3%、91.3%;特异性分别为100.0%、82.6%、100.0%,100.0%、91.3%、95.7%。结论:RA/LA左右径比、上下径比及面积比有助于诊断TAPVC及PAPVC。
    • 穆纯杰; 王强; 王驰; 宋怡; 曹宁; 董云兴; 王叶娟; 潘湘斌; 马润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CTA检查对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63例APVC患者资料,术前均行TTE检查,61例行CTA检查。以术中诊断标准对TTE及CTA判定的APVC分型、肺静脉异位数量及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病变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APVC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3例中手术证实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8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5例。PAPVC分型:心内型25例,心上型19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3例;TTE对PAPVC分型诊断准确率为64.58%,对存在PAPVC的提示率为75.00%;对肺静脉异位连接支数的诊断准确率为65.79%;对合并心血管畸形/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9.83%,漏、误诊6例均为心外血管畸形。CTA检查,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7.92%;对肺静脉异位连接支数的诊断准确率为97.37%;对合并心血管畸形/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3.05%,漏诊误诊10例以房间隔缺损及瓣膜病变为主。TAPVC分型:心内型8例,心上型4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1例。TTE对TAPVC分型诊断准确率为73.33%;对合并心血管畸形/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3.33%。13例行CTA检查,分型诊断准确率84.62%;对合并心血管畸形/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5.71%。结论TTE及CTA检查评价心内外结构畸形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对APVC患者术前综合评价的准确性,为外科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穆纯杰; 王强; 欧阳文斌; 宋怡; 曹宁; 潘湘斌; 马润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首次心脏手术遗漏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原因,总结二次矫治手术的诊治策略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需再次行心脏外科手术矫治PAPVC的患者临床资料,归纳该组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1~49岁,中位年龄4.5岁.首次心脏手术中,3例术前确诊PAPVC,术后仍然存在;1例术前诊断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遗留PAPVC;其余14例术前术中均漏诊.首次手术后,患者多无明显症状(11/18),11例均因术后心脏杂音或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PAPVC.二次手术中,Bordy分型A型4例,B型10例,C型2例,无D型,混合型2例,TTE对其诊断准确率为50.0%,而CT血管造影(CTA)准确率达92.9%.二次手术后无死亡病例,4例患者出现肺静脉闭塞、心包积液及吻合口狭窄等不同并发症.结论 术前未明确患者心脏结构畸形以及术中未仔细探查是造成PAPVC漏诊的主要原因,TTE诊断PAPVC简便易行,联合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商贺婕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确诊,且入院时均给予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以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作为依据,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肺静脉不同异位引流程度(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混合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结果以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作为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符合率为85.00%(17/20)、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符合率为97.22%(35/36);超声心动图对不同异位引流程度的检查准确度为92.86%(52/56);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不同异位引流程度与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41)。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病理组织学类型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07%(51/56),其中对心上型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心内型诊断符合率为95.24%(20/21)、心下型诊断符合率为90.00%(9/10)、混合型诊断符合率为85.71%(6/7);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与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74)。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估患者不同异位引流程度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韩文娟; 何绪成; 陈晓霞; 刘婷; 叶菊; 王贵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上腔静脉窦缺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临床及MSCT诊断为上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并经手术证实为上腔静脉窦缺损,分析其CT特点.结果 MSCT可清晰显示相邻的右上肺静脉与上腔静脉入口壁间缺损,形成所谓"房间交通".可见右上肺静脉保留着与左心房的入口.右上肺静脉与上腔静脉壁间缺损最大处22 mm,平均直径(15.7±7.3)mm,CT显示心内房间隔完整,仅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6例均经手术证实为上腔静脉窦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与CT诊断一致.结论 MS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楚地显示上腔静脉、肺静脉、左右心房局部解剖关系,对上腔静脉窦缺损的位置、大小,特别是对受累肺静脉及发生异位引流的检出均可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价值.
    • 商贺婕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确诊,且入院时均给予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以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作为依据,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肺静脉不同异位引流程度(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混合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作为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符合率为85.00%(17/20)、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符合率为97.22%(35/36);超声心动图对不同异位引流程度的检查准确度为92.86%(52/56);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不同异位引流程度与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41).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病理组织学类型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07%(51/56),其中对心上型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心内型诊断符合率为95.24%(20/21)、心下型诊断符合率为90.00%(9/10)、混合型诊断符合率为85.71%(6/7);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与CT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74).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估患者不同异位引流程度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杜艳; 袁旭春; 高立; 刘志红; 蔡震宇; 侯金成
    • 摘要: 目的:评价CT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T检查的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观察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异位肺静脉引流的位置、形态及其异位连接,并与经胸心动超声(TTE)比较,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中,腔静脉窦型房缺14例,二孔型房缺9例,无顶冠状静脉窦型房缺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其中心上型3例,心脏型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0例,其中心上型8例,心脏型12例.CT的诊断准确性为100%,TTE的诊断准确性为75%(18/24).结论:CT在ASD合并APVC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订起到重要作用.
    • 蔡杰; 曹礼庭; 刘柳
    • 摘要: cqvip: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先天性心脏病”10年+,胸闷、心悸10 d+入院。患者10年+前因受凉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彩超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伴气促、乏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偶伴胸闷、心悸。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加重,伴轻度发热、咳嗽、咳痰,痰为黄色脓痰,遂到我院就诊。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率95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粗糙,向颈部、心尖部传导,可扪及震颤。余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心杂音。门诊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诊断:右房、右室显著增大,左房、左室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