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530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江西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胃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劳绍贤、李佃贵、胡玲等。

胃癌癌前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1.7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530 占比:98.10%

总计:5637篇

胃癌癌前病变—发文趋势图

胃癌癌前病变

-研究学者

  • 劳绍贤
  • 李佃贵
  • 胡玲
  • 潘华峰
  • 张鹏
  • 李博林
  • 李梢
  • 杨倩
  • 金建军
  • 刘增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铃; 刘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与幽门螺杆菌(Hp)联合检测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北部宽仁医院收治的66例胃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G-17、PG、Hp检测及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比较其检测/检查结果,并以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为依据,统计用血清G-17、胃蛋白酶原比值(PGR)与Hp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效能。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胃部良性病变、胃癌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患者分别有20例、22例、24例。与老年组患者相比,中青年组患者中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占比更高,P<0.05。在老年组患者中,胃部良性病变患者Hp的检出率、血清G-17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均低于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早期胃癌患者,其PGR高于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早期胃癌患者,P<0.05。在中青年组患者中,胃部良性病变患者Hp的检出率低于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早期胃癌患者,P<0.05。中青年组患者中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的水平均低于老年组患者中的此类患者,其PGR高于老年组患者中的此类患者,P<0.05。用血清G-17、PGR与Hp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59、75.21%、66.31%、0.552;用血清G-17、PGR与Hp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664、79.15%、73.78%、0.531。结论:血清G-17、PG与Hp联合检测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赵美侠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在针对胃癌癌前病变实施诊断时运用醋酸-靛胭脂复合染色诊断方案价值。方法 抽取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经胃镜检查胃黏膜异常的100例患者,随机施以分组,观察组50例运用醋酸-靛胭脂作染色处理后取组织病检,对照组50例为直接取组织病检,对观察组作染色处理后胃黏膜染色情况进行观测,同时对比两组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经病理学检查,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胃癌为8例,胃癌前病变为32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11.602,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经胃镜检查胃黏膜异常患者应用醋酸-靛胭脂复合染色法实施诊断,相较直接病检,可有效提高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
    • 付俊峰
    • 摘要: 目的:分析p27和IL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胃癌各30份手术切除标本,分析p27和ILK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病例标本p27阳性率分别为36.67%、46.67%,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100.00%)、慢性浅表性胃炎(83.3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70.00%)病例标本;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病例标本ILK阳性率分别为43.33%、36.67%,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6.67%)、慢性浅表性胃炎(10.0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0.00%)病例标本.胃癌病例标本中p27和ILK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临床分期存在一定关联,p均0.05).结论:p27和IL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对肿瘤进展程度进行判断,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赵玉环
    • 摘要: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PG)和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在鉴别老年胃癌和胃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观察的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胃癌和50例老年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其中胃溃疡20例,浅表性胃炎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均进行Hp、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G-17检测,比较四组患者的Hp及PGⅠ、PGⅡ和G-17的阳性率,以及PGⅠ、PGⅡ和G-17水平.结果:胃癌组的Hp、PGⅠ、PGⅡ、G-17阳性率均高于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的PGⅡ、G-17水平均高于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且PGⅠ均低于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结论:Hp感染和PG/G-17水平的可作为老年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指标,可有效辨别疾病类型,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力的数据.
    • 李健; 马林科; 闫晨薇; 张晓菲; 马麒; 韩茜; 刘君; 李兴梅; 呼圣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宁夏海原县胃癌癌前病变可能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宁夏海原县人民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行胃镜检查的5280例患者为筛选对象,将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为肠化、异型增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将同期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无肠化、无异型增生的患者,按照1:1配对作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在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坏境、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绿茶、饮水来源、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肉蛋奶、豆类食品、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大蒜、吃早餐、进食不规律、消化疾病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史、睡眠时间因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提示吸烟、饮酒、饮用地窖水、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及Hp感染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教育程度、饮绿茶、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吃早餐、7~8h睡眠时间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宁夏海原县胃癌癌前病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Hp感染、腌制、油炸和烫热食品及饮用地窖水是当地发生胃癌癌前病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改变生活习惯,根除Hp是预防宁夏海原县发生胃癌癌前病变的重要措施.
    • 王玥; 张静杨; 谢佚敏; 张玮炜; 孙桂香
    • 摘要: 目的:了解丹阳市中老年人胃癌癌前病变发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丹阳市卫生院上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项目胃癌癌前病变13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122例.使用x2 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丹阳市中老年人群1393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0.5%和9.9%;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癌癌前病变组中的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经常食用肉蛋奶类、食用烫热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有男性(P<0.001)、老年人群(P<0.001)、已婚(P=0.008)、丧偶(P=0.003)、食用烫热食品(P=0.026).结论:中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癌前病变患病率高;加大对男性老年人群及已婚、丧偶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更有效遏制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
    • 黄晓琳
    • 摘要: 目的:探讨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早期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ESD组(n=42)与胃次全切除术组(SG组,n=42).分别采用胃次全切除术与ESD对SG组患者与ESD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SG组患者相比,ESD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排气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用ESD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效果较好,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并发症,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
    • 邹先明; 吴莹; 吴欢
    • 摘要: 目的 探究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型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关性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5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视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法分为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三仁汤组、中剂量三仁汤组和低剂量三仁汤组,总共5组,每组各10只,利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检测P53、Bcl-2;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环氧化酶2(COX-2),并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P53、Bcl-2、P21 ras、AI、COX-2水平方面,模型组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以中剂量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在血清IL-1β、IL-6、IL-8、IL-10水平方面,模型组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以中剂量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型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关性的作用机理能表现为下调脾胃湿热模型大鼠胃黏膜P53、P21 ras、Bcl-2、AI、COX-2蛋白水平的,抑制血清IL-1β、IL-6、IL-8、IL-10过度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