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821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46篇、会议论文484篇、专利文献448491篇;相关期刊848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9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由123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佃贵、王彦刚、朱方石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46 占比:1.63%

会议论文>

论文:48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48491 占比:98.26%

总计:456421篇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文趋势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研究学者

  • 李佃贵
  • 王彦刚
  • 朱方石
  • 单兆伟
  • 刘启泉
  • 曾斌芳
  • 沈洪
  • 杜艳茹
  • 林寿宁
  • 王捷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昊鲲; 李慧臻
    •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邵祖燕通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伴见胃痛症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脾胃,多因寒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劳倦过度等,导致肝气郁滞、胃失和降。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典型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胃脘疼痛,上腹部饱胀、不适等,若病久,常伴有因络脉瘀阻导致的不通则痛的痛证。治疗上以理气通络为法,辅以针刺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运用五磨饮子联合丹参饮化裁治疗,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治,并运用针刺等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 李紫昕; 戈焰
    • 摘要: 目的:基于"瘀毒理论"探讨猴菇和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后对照观察,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CAG伴I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M类型分为完全型(Ⅰ组,n=26)、不完全小肠型(Ⅱ组,n=20)、不完全结肠型(Ⅲ组,n=14),3组均给予猴菇和胃颗粒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Ⅰ组>Ⅱ组>Ⅲ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Ⅰ组<Ⅱ组<Ⅲ组(P<0.05)。结论:CAG伴不同类型IM给予猴菇和胃颗粒治疗,在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上,完全型效果最佳,其次为不完全小肠型,不完全结肠型效果一般。
    • 臧林; 赵艺莹; 张林; 李晨
    • 摘要: 目的:探讨用补和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患者采用保和方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及病理积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23/3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畏寒喜暖喜按、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食后脘闷的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黏膜萎缩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保和方治疗CAG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其胃黏膜的萎缩,且安全性较高。
    • 林佳; 洪婕; 柯晓; 王文荣; 黄铭涵; 林尧
    • 摘要: 目的 观察“胃炎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炎1号”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嘈杂、食欲不振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88.9%,40/45)优于对照组(82.2%,37/45),电子胃镜疗效(80.0%,36/45)优于对照组(60.0%,27/45),病理疗效(84.4%,38/45)优于对照组(68.9%,31/45)。结论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岩; 侯新颖; 王玉敏
    • 摘要: 目的分析CAG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患者191例,均接受活检病理检查,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将CAG胃镜与病理诊断相符者设为观察组,不相符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差异。结果191例胃镜诊断为CAG患者通过病理诊断为CAG者96例(50.26%),非CAG者95例(49.74%);观察组Hp感染率、嗜烟率、嗜酒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组对比Hp感染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胃镜下不同表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能够检出部分CAG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张瑞芬; 王智业; 党林林; 牛兴东
    •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分布对本病今后的预防和规范化诊疗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成果,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樊洁; 韦雪
    • 摘要: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果胶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胃动力参数、消化因子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CAG患者108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n=56)和观察组(采用阿莫新林联合果胶泌治疗,n=52)。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抑酸、抗感染治疗及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指导,对照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予以果胶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果胶泌治疗CAG在改善患者胃消化液分泌功能及胃动力方面优势更为明显,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综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是治疗CAG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郑世豪; 薛田雨; 郭浩林; 宋聪敏; 李红京; 王斌; 刘启泉
    • 摘要: 本文从肝脏与胃腑的生理及病理关系出发,并结合临床实际,简要描述了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基础,认为其病位虽在胃,却与肝密切相关。肝与胃一脏一腑五行相克、经脉相通,其生理特性均与气机有关,肝气对脾胃之气的运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所谓“土得木而达”,在调理胃病的同时,不忘治肝,在临床中常收奇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不离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肝胃阴虚、胃络瘀阻四端,从“谨守病机”入手,在临床上运用疏肝降胃、清肝和胃、柔肝养胃、补肝通胃四法,以达到行气不破气、清热不败胃、滋阴不腻胃、养血不伤血的效果,在临证潜方用药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之不同而具体化裁,谨守从肝论治四法,且肝为刚脏,遵叶氏“忌刚用柔”之旨,灵活应用疏肝、清肝、柔肝、补肝之药,肝胃同治,气血并调,达到调肝以安胃的目的,同时应注意情绪、饮食等的调控,以期有效逆转萎缩的镜下病理表现,防止进一步恶化。
    • 尚杰云
    • 摘要: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血流量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血流量和氧化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48%)明显比对照组(73.17%)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与胃黏膜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对照组比观察组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可以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血流量,消除氧化产物,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控制病情发展。
    • 袁静; 曹文富; 李延萍
    •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CAG)属于脾胃病科临床中常见的以及多发的病种之一。CAG主要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反复或长期遭受到侵害,从而致使其固有腺体减少,或伴有肠上皮以及假幽门腺的化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的胃部疾病[1]。CAG的主要临床特征可有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或消失、肠上皮的化生或异型增生的发生[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