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胰管支架

胰管支架

胰管支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54155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2009胆胰疾病内镜诊疗新技术论坛(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ERCP 学组第一届学术讨论会)、2008年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暨消化内镜新进展学术会议暨福建省第六届消化内镜学术会议等;胰管支架的相关文献由3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诚、杨玉龙、李婧伊等。

胰管支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4155 占比:99.96%

总计:254245篇

胰管支架—发文趋势图

胰管支架

-研究学者

  • 张诚
  • 杨玉龙
  • 李婧伊
  • 林美举
  • 胡海
  • 赵刚
  • 马跃峰
  • 全志伟
  • 刘凯
  • 刘颖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虹; 赵林芳; 陈钧; 胡晓昀
    • 摘要: 总结7例胰腺肿瘤剜除术联合术前放置胰管预防支架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协助患者做好胰管预防支架护理;术后进行营养支持,严密观察胰漏、出血等并发症并及时给予护理措施;做好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本组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例患者术后11 d内镜下拔除胰管支架,1例患者术后6个月胰管支架自行脱落,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再次行内镜拔除胰管支架
    • 李婕琳; 刘天宇; 张澍田; 隗永秋; 冀明; 李鹏; 王拥军; 吴咏冬
    • 摘要: 目的评价经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治疗胰腺疾病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主乳头插管88例,经副乳头插管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手术史、术者、术前凝血功能、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困难插管、置入胰管支架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显示,副乳头插管与术后并发症的无关联(P>0.05)。结论根据目前有限的数据,经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与经主乳头插管相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长。
    • 李坚; 梁茉; 郭焱雄; 朱乐攀
    • 摘要: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136例,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LC术(n=66);研究组行胰管支架置入术联合LC术(n=7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肝功能、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 d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管支架置入术联合LC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
    • 张诚; 杨玉龙; 何川琦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能否产生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HP)的协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实施ERCP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防AP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胰管支架+生长抑素)和对照组(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P、HP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137例,男62例,女75例,发生AP 5例(3.65%)、HP 10例(7.30%).对照组188例,男81例,女107例,发生AP 7例(3.72%)、HP 19例(10.11%).观察组术后AP及H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2;x2=0.768,P=0.381).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不会产生预防ERCP术后AP及HP的协同作用.
    • 周葛雨嘉; 胡金龙; 郭瑾陶; 葛楠; 王晟; 刘香; 王国鑫; 孙思予
    •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内镜下治疗的1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治疗的1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87岁(38~76岁).肿物最大径平均值为1.27 cm(0.3~2.6 cm).结果:16例患者均内镜下完成十二指肠乳头肿物切除,其中6例患者行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术;2例患者单独行胆管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单独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术后定期随访患者12~50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在临床上属于罕见病例,具有癌变倾向,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可通过胃镜取材病理判断肿物性质.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对外科手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杨超; 丁威威; 孙世龙; 储诚南; 王新宇; 刘宝晨; 王凯; 李维勤
    •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创伤组经内镜下逆行胰腺引流(ERPD)联合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的11例胰腺外伤患者.胰腺损伤分级示Ⅲ级3例,Ⅳ级8例.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61(49,120)d.PCD治疗中置入猪尾巴管引流4例,留置时间为27(9,37)d;放置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7例,留置时间为74(38,93)d.术后血清脂肪酶、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出院,随访期间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发生.ERPD联合PCD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胰腺外伤患者的有效手段.
    • 宋玲玲; 高秀珍; 张诚; 韩丽君; 尤咏梅; 陈益清; 叶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困难性胆管插管中应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在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困难性胆管插管术中使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47患者置入胰管支架后胆管插管成功率89.4%(42/47),余下5例用针形乳头切开刀行乳头前切开后插管成功.将47例鼻胆管内连线成功系到胰管支架尾部,并完成鼻胆引流术.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0.6%(5/47),经药物保守治疗后缓解,未出现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3~7 d拔除鼻胆管,通过连接线取出胰管支架,未出任何并发症.结论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的健康教育、术中默契配合、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的应用及术后舒适护理是降低困难性胆管插管手术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的关键.
    • 姚维杰; 王根旺; 王佐正; 杨亚飞; 兰柱; 宋建军; 金栋; 侍明海; 黎明; 卜稳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0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06例,女9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18~90岁.201例病人中,178例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23例为重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后48 h内行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治疗情况:201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早期胰管支架置入,63例术中可见白色絮状物堵塞胰管.201例病人人院到手术等待时间为10h(4h,22h),手术时间为(35±15)min,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为3d(2d,5d),总住院时间为6d(5d,10 d),住院费用为3.8万元(3.0万元,4.9万元).201例病人中,22例转重症监护室治疗(其中1例重度重症病人住院期间死亡,1例中度重症和7例重度重症病人自动出院);25例发生局部并发症,其中17例为胰腺感染性坏死,7例为胰腺包裹性坏死,1例为脾梗死,经外科干预或保守治疗后均治愈.进一步分析,178例中度重症病人和23例重度重症病人转重症监护室治疗、外科干预治疗、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自动出院分别为6例、11例、3d(2d,5d)、6 d(5 d,10 d)、1例和16例、5例、7 d(4d,9d)、9 d(7 d,17d)、7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3=91.561,6.730,Z=6.485,5.463,x2=47.561,P<0.05).201例病人人院前和人院48 h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分别为(14±6)×109/L、928 U/L(411U/L,1588 U/L)、(9±5)分和(10±4)×109/L、132 U/L(72 U/L,275 U/L)、(6±4)分,病人人院前和入院48 h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9,Z=11.639,t=16.016,P<0.05).(2)随访情况:201例病人中,1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个月(27个月,55个月).153例病人中,32例急性胰腺炎复发.结论 早期胰管支架置人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可行.
    • 方剑锋; 陈志良; 沈志宏; 鲁葆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和胰管支架在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063例ERCP患者,分成高危、中危、低危3组,再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高危组分成高危A、高危B、高危C3组,中危、低危组分成中危A、B和低危A、B各2组.在术后常规处理外,对高危、中危、低危A组予吲哚美辛栓肛塞,B组仅常规处理,高危C组予胰管支架置入联合吲哚美辛栓肛塞.观察术后3、24 h的血淀粉酶及是否有胰腺炎症状体征、CT表现.结果 高危C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56.6%,胰腺炎发生率为27.7%,较A组、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危A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35.0%,胰腺炎发生率为6.5%,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危A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4.1%,胰腺炎发生率为0.6%,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患者,术中胰管支架置入联合术后吲哚美辛栓肛塞能显著降低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对于ERCP术后胰腺炎中低危患者,术后吲哚美辛栓肛塞能显著降低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 丁国平; 俞一尘; 曹利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行胰腺肿瘤剜除联合术中胰管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例行腹腔镜胰腺肿瘤切除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镜下操作时间24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后12 d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术后半个月拔除引流管,术后1个月复查胰管支架已自行脱落.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SPN.结论 腹腔镜胰颈部肿瘤切除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无明显胰瘘,是可行、安全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