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脉压

脉压

脉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5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384篇;相关期刊434种,包括中国综合临床、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八届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2012全国药学发展与医院安全合理用药研讨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等;脉压的相关文献由6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华琦、刘力松、王静等。

脉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3 占比:45.6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1384 占比:53.46%

总计:2589篇

脉压—发文趋势图

脉压

-研究学者

  • 华琦
  • 刘力松
  • 王静
  • 杨文
  • 杨鹏麟
  • 窦志刚
  • 张大鹏
  • 张磊
  • 王毅
  • 路方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玥琪; 杨煜; 孙宇姣; 姜宇琦; 刘勃楠; 田文
    • 摘要: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ICHS)和脉压(PP)之间的关系,并对PP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为动脉硬化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农村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当地居民共95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标准化调查问卷采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资料。对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等进行测量,检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等生物化学指标。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ICHS评分。将研究对象按照PP高低分为PP正常组(n=521)和PP升高组(n=431),统计分析各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再对样本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使两组受试者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及P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PP正常组相比,PP升高组的ICHS较低,心血管健康水平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压(P<0.001)和FBG(P=0.033)也与PP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HS为PP的独立影响因素,理想的ICHS是PP的保护因素(OR=0.55,95%CI:0.37~0.82,P=0.003)。并且教育程度较高、女性以及不经常饮酒的人具有较高的ICHS,即较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均P<0.05)。结论在辽宁农村中老年人群中,PP增大人群的ICHS显著低于PP正常人群,理想的ICHS是PP的保护因素。女性、教育程度较高以及不经常饮酒的人具有较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
    • 朱飞飞; 金华; 靳利梅; 刘志军; 刘敏科; 苏莉莉; 刘双芳; 张俊鹏; 俞晓英; 徐兴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ulse pressure,PP)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清胆红素(bilirubin,BIL)、血清尿酸(uric acid,UA)的关系,为高血压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纳入高血压病住院患者573例并分为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和阴虚阳亢证,健康体检者34例,记录血常规、生化全项、24 h动态血压,比较健康体检组及各中医证型组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脉压(24-hour mean pulse pressure,24 hMPP)、NLR、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UA的差异。结果:24 h MPP、NLR、TBIL、IBIL、UA在健康体检组及各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脉压水平NLR、TBIL、IBIL、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健康体检组24 h MPP与NLR、TBIL、IBIL、UA未见明显相关;高血压病患者24h MPP与NLR(r_(s)=0.197,P=0.000)、UA(r_(s)=0.119,P=0.004)呈显著正相关,与TBIL(r_(s)=-0.128,P=0.002)、IBIL(r_(s)=-0.138,P=0.001)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肾气亏虚证24 h MPP与NLR(r_(s)=0.201,P=0.037)呈正相关,痰瘀互结证24 h MPP与NLR(r_(s)=0.247,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UA(r_(s)=0.219,P=0.003)呈显著正相关;阴虚阳亢证24 h MPP与NLR(r_(s)=0.177,P=0.009)呈显著正相关,与TBIL(r_(s)=-0.203,P=0.003)、IBIL(r_(s)=-0.191,P=0.005)呈显著负相关,与DBIL(r_(s)=-0.141,P=0.038)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NLR、UA的升高及TBIL、IBIL的降低与24h MPP的升高相关,高水平的NLR、UA与低水平的TBIL、IBIL可能加重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加速高血压病程进展。其中,高水平的NLR可能加速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组患者高血压病的进展,而高水平UA可能加速痰瘀互结证患者高血压的进展,低水平的TBIL、IBIL、DBIL可能加速阴虚阳亢证患者高血压的进展。
    • 董森
    • 摘要: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血压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纳入到研究中,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60例。甲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乙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甲组的数据相比,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均明显低于甲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明显优于甲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其血压,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 易岚
    • 摘要: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较好,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
    • 焦洁; 李晶; 王攀; 董莹
    • 摘要: 目的评价高脉压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中国北方某社区志愿者血压正常、高血压前期和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的混合人群队列,其中高脉压患者32例(脉压≥60mmHg)为研究组,脉压正常人群157例(脉压<60mmHg)为对照组。基于队列人群粪便样本DNA进行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数据,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潜在的代谢功能进行分析,以评估肠道菌群的组成在高脉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脉压高组与对照组人群的肠道菌群在属genus层级主要由Bacteroide、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和Sutterella构成。在种species层级,主要由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Sutterella wadsworthensis、Prevotella sp.组成。脉压高组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物种相对丰度与对照组显著区别。其中Vibrio、Campylobacter、Rothia、Hallella等的含量水平显著升高,而Alistipe、Burkholderi、Akkermansia等显著减少。通过比对KEGG数据库分析功能模块,结果显示脉压高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功能与对照组较为相似。结论脉压高组人群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在属genus和种species层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脉压与肠道微生物潜在功能的相关性不明显。
    • 刘柳; 吕风华
    • 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依据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诊断标准分为心衰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另将心衰组根据NYHA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心功能各指标,并分析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脉压与心功能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及心衰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脉压.结果 103例患者中心衰组49例,高血压组54例;心衰组与高血压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脉压、NT-proBNP、LVEDd、LAD、IVST、LVPWT、LVMI均高于高血压组,LVEF、E/A均低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与BNP、LVMI、NYHA分级间均呈正相关关系(1=0.542、0.415、0.428,P<0.05),脉压与E/A间呈负相关关系(r=-0.415,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脉压值增大.结论 脉压与NT-proBNP、LVMI、NYHA分级、E/A密切相关,且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脉压值增大.
    • 许敏锐; 强德仁; 石素逸; 宗菁; 杨佳成; 陶源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武进区65岁及以上健康体检老年人114 2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40 388(35.4%).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随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代谢综合征的OR值随脉压脉压指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与最低四分位比较,脉压在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 =1.52,95%CI:1.47~1.58;OR = 1.89,95%CI:1.82~1.96;OR = 2.15,95%CI:2.07~2.23);脉压指数与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 = 1.22,95%CI:1.18?1.26;OR = 1.36,95%CI:1.31?1.41;OR=1.47,95%CI:1.42?1.5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X2值分别为309.23和57.14,均P<0.01).结论 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 鞠伟伟
    • 摘要: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脉压≤60 mm Hg、61~80 mm Hg、81~100 mm Hg、>100 mm Hg分为四个亚组.结果:①随着脉压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均逐渐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 惠丽君; 谢慧文
    • 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的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找出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占54.5%(262/481),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占26.8%(129/481)]、肝火亢盛证[占12.7%(61/481)]和阴虚阳亢证[占6.0%(29/481)].(2)性别、年龄、脉压及高血压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方面,不同性别、年龄、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性别方面,除阴阳两虚证外,各中医证型的男性患者分布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在年龄方面,以肝火亢盛证的平均年龄最低,阴虚阳亢证的年龄最高,而痰湿壅盛证与阴阳两虚证组的年龄无明显差异;在脉压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在高血压分级方面,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均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3)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宽脉压组和非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0%(223/354)及47.2%(60/127),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宽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医证型分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42.6%(26/61)、57.6%(151/262)、71.3%(92/129)、48.3%(14/29),其中阴阳两虚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性别、年龄、脉压等因素对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影响,宽脉压组及阴阳两虚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 王丽红; 贾志; 党群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PP、PPI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比非冠心病组PP、PPI水平更高(P<0.05).PP、PPI水平随着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水平增高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检测PP、PPI水平对冠心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同时还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信号,对早期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