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电生物反馈

脑电生物反馈

脑电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2082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康复、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第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等;脑电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献由61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献国、伏洁、刘光陵等。

脑电生物反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0826 占比:99.96%

总计:621070篇

脑电生物反馈—发文趋势图

脑电生物反馈

-研究学者

  • 任献国
  • 伏洁
  • 刘光陵
  • 吴佳武
  • 夏正坤
  • 潘家辉
  • 许泽举
  • 高春林
  • 仇新华
  • 付元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玄玄; 潘凯; 张怡妍; 王亚哲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三门峡中心医院收治的ADHD患儿12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治疗)、观察组61例(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口服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6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NAP-IV评定量表评分、智力情况、脑电波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NAP-IV评定量表评分(注意力不足、过动/冲动、对立违抗、全量表)均明显下降,C-WISC量表评分(全量表智商、言语量表智商及操作量表智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波、SMR波明显升高,θ波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β波、SMR波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θ波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ADHD患儿能提高患儿行为能力、认知功能,改善脑电波频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
    • 顾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训练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治疗中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儿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开展综合康复训练与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和参照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60例。对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的FMFM评分、GMFM评分、及脑电功率改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的FMFM评分、GMFM评分和脑电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5个区域的GMFM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5、22.664、35.107、22.173、17.227,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脑电功率值发现,研究组θ波(10.28±1.30)、θ/β波(1.42±0.22)与参照组θ波(13.20±1.52)、θ/β波(2.05±0.28)相比均明显较低,β波(8.09±1.22)高于参照组(6.7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9、13.704、6.228,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开展综合康复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的方式开展治疗和干预,患儿的脑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临床疗效显著。
    • 刘玉玲; 黄蓉
    • 摘要: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脑电生物反馈(NFB)治疗在孤独症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商丘市某医院收治的86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r TMS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r TMS+NFB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儿童孤独症症状(CARS)评分、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RBS-R)评分、发育商(DQ);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睡眠障碍、焦虑情绪、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ABC及CA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D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RB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睡眠障碍1例,焦虑情绪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观察组患儿发生焦虑情绪1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645)。结论r TMS+NFB方案治疗孤独症患儿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r TMS的治疗方案,患儿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等均得到显著改善,DQ评分也获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仪修芹; 赵卫香; 盛华敏; 张爽; 李莹; 宋文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松弛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组(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对照组(行松弛治疗),且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服用等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至第2、4、6周的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2、4周末,研究组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至6周后,研究组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至4、6周末,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松弛治疗均能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且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优于松弛治疗。
    • 李哲; 周海荣; 吴文英; 王和强; 杨丽红; 何洁婷
    • 摘要: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的康复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东莞市医院康复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儿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加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加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教育量表(C-PEP3)、应用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综合反应控制力评分和综合注意力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BC量表评分均降低,C-PEP3沟通能力评分、IVA-CPT综合控制力评分和综合注意力评分均提高,治疗后的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BC量表评分降低,C-PEP3沟通能力评分、IVA-CPT综合控制力评分和综合注意力评分均提高(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可明显提高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注意力及问题行为,提高沟通能力。
    • 马文; 邹涛; 杨卉; 张艳; 杨春琼; 冯芳; 熊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干预治疗,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时,分别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评价患者睡眠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体质量指数(BMI)、COPD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AS、SDS、CAT、PSQI、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AS、SDS及PSQI评分比较,治疗2周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T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情绪状态、睡眠情况、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佳,但对患者的肺功能等指标无明显改善作用。
    • 陈晓霞; 杨李; 唐久来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与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功能。
    • 朱继龙; 姜媛; 史小婷; 景东东
    •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GMFM-88中D区、E区和总评分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FMFM中D区、E区和总评分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10 m步行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1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和步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任晓兰; 朱亚芹; 孙艳军; 赵亮; 张雁; 张晓璇; 窦志杰
    • 摘要: 目的探究脑电生物反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rTMS治疗,观察组予以rTMS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治疗前后睡眠参数[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TA)、睡眠效率(SE)、实际总睡眠时间(TST)]和血清学指标[褪黑素(M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2、4、8周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L、AT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E、TST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T、BDNF、GDNF水平均更高,血清CRH水平则更低(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rTMS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血清MT、CRH、BDNF、GDNF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王超; 耿彩虹
    • 摘要: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生理功能退化,老年人成为患失眠症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老年失眠症发病率为20%~50%[1,2]。老年失眠症未及时治疗,易引发精神疾病(如抑郁、记忆力减退)、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交活动。目前,治疗失眠症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但预期疗效欠佳。有学者提出,脑电生物反馈仪对改善老年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3]。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失眠症患者86例,旨在进一步分析脑电生物反馈仪联合右佐匹克隆片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