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臁疮

臁疮

臁疮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23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河北中医药学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大会、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七届学术大会等;臁疮的相关文献由784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国斌、杨晓、刘明等。

臁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65.76%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8.40%

专利文献>

论文:123 占比:25.84%

总计:476篇

臁疮—发文趋势图

臁疮

-研究学者

  • 柳国斌
  • 杨晓
  • 刘明
  • 张磊
  • 闫少庆
  • 王小平
  • 赵亚男
  • 仲伟锋
  • 唐汉钧
  • 宋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靳立强; 郭海涛; 韩书明; 武洪方; 赵玲玲; 蔡俊刚
    • 摘要: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邯郸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治疗的76例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外科常规换药后给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疗程均为40 d,观察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变化、创面积分、总有效率。结果:近期疗效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疼痛、瘙痒等创面积分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面积为(5.51±2.10)cm^(2),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可加快溃疡的愈合速度,同时还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疼痛、麻木、瘙痒等不适感。
    • 李晓庆; 黄天一
    • 摘要: 目的对回阳生肌膏外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脾肾阳虚证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76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8例(采用回阳生肌膏)与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疗程为4周,对两组患者的新生肉芽首次出现时间、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色泽积分、创面分泌物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愈合率及安全性指标等进行观察。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4天及28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色泽积分、创面分泌物积分及创面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第28天时,治疗组创面面积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创面分泌物积分、创面VAS评分、创面愈合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回阳生肌膏外用能促进下肢静脉性溃疡脾肾阳虚证者生长愈合,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外治疗法,且安全性好,性价比高,易于操作。
    • 黄禾青; 陈文文; 陆海艳; 代红雨
    • 摘要: 代红雨教授认为,臁疮患者全身证候与其创面局部表现并非全都处于相同阶段,应整体辨证、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法侧重于"补虚""化瘀",外治法侧重于拔毒、调节炎症反应。臁疮的本"虚"在于肝肾所主之"筋"的先天功能不足,因此,内治法尤重补肝肾、强筋力。臁疮创周的改变与微循环障碍、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创周与创面的状态有很大相关性,因此,外治法注意观察、干预创周,效法箍围思想。臁疮的渗液一方面是其慢性炎症反应的表现,一方面也是机体载毒外出的途径,治疗中注重观察、管理渗液,配合多种疗法,促进创面愈合。
    • 郭海涛; 冀照俊; 韩书明; 潘艳芳
    • 摘要: 目的观察消肿臁疮汤治疗湿热瘀阻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湿热瘀阻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消肿臁疮汤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创面脱腐情况、炎性浸润、渗出量及渗液质地评分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臁疮汤治疗湿热瘀阻型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慢性炎症。
    • 张鹏; 曲剑华
    • 摘要: 目的探索中医外治臁疮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以中药外用治疗臁疮的文献,对所得方剂的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用药功效方面,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频率最高,分别为22.40%、13.49%、8.79%。药味方面,辛、甘、苦占比最高,分别为31.26%、29.93%、23.26%。药性分布方面,寒、温、平性居于前三,分别为56.42%、25.68%、17.90%。药物归经分布方面,心、肝、脾最为关键,分别为21.03%、20.63%、17.34%。聚类分析分为三类。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臁疮从“湿、热、瘀、虚”入手,注重清热、活血化瘀及补虚的治法。药味多选辛行、甘补、苦燥。药性注重寒、温、平性的运用。
    • 李丽英; 白彩萍; 李晓亮; 张晓丽; 郑学军; 吉晓瑞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湿热瘀阻证型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80例湿热瘀阻证的臁疮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换药+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组40例采取中药熏蒸+常规换药+中医辨证施护。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溃疡面积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湿热瘀阻证型臁疮,可显著缩短臁疮愈合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董怡; 周秋香
    • 摘要: 目的探讨隔药灸用于脉络湿瘀阴疡型臁疮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脉络湿瘀阴疡型臁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均予臁疮中医护理方案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隔药灸护理。两组护理方案均每日1次,4周为1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疮面面积愈合(0.92±0.25)cm2,明显大于对照组的(0.69±0.22)cm2(P<0.05)。结论隔药灸可提升脉络湿瘀阴疡型臁疮的疮面愈合效果。
    • 刘明跃; 李友山
    •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臁疮的临床分析。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臁疮脾虚湿盛型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口服迈之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溃疡面积、总创面缩小率、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溃疡愈合面积更大,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疼痛程度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创面缩小率(82.61±3.12)%较对照组总创面缩小率(79.80±4.1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3%)与对照组(76.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结论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臁疮,疗效满意,且适当延长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曾琰淇; 高杰
    • 摘要: 下肢静脉溃疡(VLU)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好发于臁骨,故中医学称之为“臁疮”。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翻阅大量文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外治、西医外治、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疗效予以总结并提出展望。
    • 刘一超
    • 摘要: 目的:观察用芍药甘草汤加减与疮疡外洗方联合治疗臁疮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疮疡外洗方治疗,观察组加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及疮疡外洗方治疗臁疮有较好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