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花粉育性

花粉育性

花粉育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41405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作物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第三届全国枇杷学术年会等;花粉育性的相关文献由64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丁、李亚非、杜桂杰等。

花粉育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1405 占比:99.96%

总计:441571篇

花粉育性—发文趋势图

花粉育性

-研究学者

  • 唐丁
  • 李亚非
  • 杜桂杰
  • 沈懿
  • 程祝宽
  • 唐晓艳
  • 于卓
  • 于肖夏
  • 薛庆中
  • 吴昌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柯; 罗怿; 林乾; 郑乾明; 解璞; 李文云*
    • 摘要: 为贵州地方特色柑橘品种牛肉红朱橘及其亲本惠水金钱橘在孢粉学上的鉴别提供参考,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花粉活力,采用离体培养观察花粉体外萌发情况,比较牛肉红朱橘与其亲本惠水金钱橘花粉形态和育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牛肉红朱橘、惠水金钱橘的花器官发育均正常,为完全花;花粉形态差异不大,花粉粒小,圆球形,极面观为四裂圆形,赤道面观为长圆形,外壁为网状纹饰,网脊宽,网眼小,萌发沟4条;花粉染色率分别为93.95%和95.45%,无明显差异;离体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1.25%和54.62%。
    • 高芸; 张玉雪; 马泉; 苏盛楠;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朱新开; 郭文善
    • 摘要: 小麦拔节后遭遇春季低温,每穗粒数下降,产量降低.为探明春季低温引起每穗粒数减少的生理原因,以春性小麦扬麦16和半冬性小麦徐麦30为供试品种,研究小麦倒二叶出生期(昼夜5°C/–3°C)、孕穗期(昼夜8°C/–1°C)和开花期(昼夜12°C/4°C)分别进行低温处理对小麦花粉育性及每穗粒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倒二叶出生期和孕穗期低温均导致2个小麦品种在二胞花粉期和三胞花粉期花药中的多糖物质淀粉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绒毡层解体延迟;孕穗期低温还造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配对异常、出现微核等情况,影响正常雄配子体形成;花粉败育率表现为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孕穗期低温处理>开花期低温处理,徐麦30败育率高于扬麦16;3个时期低温均显著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结实小穗数、每小穗结实粒数和每穗粒数,以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穗粒数降低的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春季低温引起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绒毡层延迟解体、花药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导致的花粉育性下降,是春季低温导致小麦每穗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 金晓蕾; 罗中旺; 谢锐; 辛万和; 房永雨
    • 摘要: 【目的】揭示不同外源激素对提高甜荞结实粒数及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100、150、200 mg/L)的多效唑(PP_(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甜荞幼苗期不同时间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粉育性、柱头可授性、光合参数、甜荞开花数及结实粒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清水)相比,PP_(333)处理浓度为100 mg/L时增加结实粒数最多,2个品种平均较对照增加20.3%;6-BA处理浓度为150 mg/L时增加结实粒数最多,2个品种平均较对照增加47.9%。喷施PP_(333)和6-BA在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盛花期胞间CO_(2)浓度均较对照增加;喷施PP_(333)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气孔导度较对照降低,喷施6-BA与喷施PP_(333)效果相反。【结论】在甜荞第2片真叶期进行100 mg/L PP_(333)或150 mg/L 6-BA处理可以提高花粉可育率、柱头可授性和单株结实数,提高光合性能。
    • 吴硕; 魏薇; 贾彦丽; 智福军
    • 摘要: 为提高育种效率,明确品种花粉育性,本研究对适合在河北省栽种的76份地方枣品种(系)的花粉数量及萌发率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试材的花粉数量范围为111~4889粒/花药,有35个品种(系)的花粉数量在1000~2 000粒,占比45.45%;花粉萌发率为0%~43.21%,有55个品种(系)萌发率< 20%,占比71.43%.综合评价花粉的数量及萌发率,筛选出狗头枣、金丝新4号、马牙、鞍山小枣等20份有较好的花粉育性的试材,适合作为杂交组合的亲本.
    • 金晓蕾; 罗中旺; 谢锐; 辛万和; 房永雨
    • 摘要: [目的]揭示不同外源激素对提高甜荞结实粒数及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100、150、200 mg/L)的多效唑(PP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甜荞幼苗期不同时间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粉育性、柱头可授性、光合参数、甜荞开花数及结实粒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清水)相比,PP333处理浓度为100 mg/L时增加结实粒数最多,2个品种平均较对照增加20.3%;6-BA处理浓度为150 mg/L时增加结实粒数最多,2个品种平均较对照增加47.9%.喷施PP333和6-BA在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盛花期胞间CO2浓度均较对照增加;喷施PP333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气孔导度较对照降低,喷施6-BA与喷施PP333效果相反.[结论]在甜荞第2片真叶期进行100 mg/L PP333或150 mg/L 6-BA处理可以提高花粉可育率、柱头可授性和单株结实数,提高光合性能.
    • 李靓; 于卓; 于肖夏; 杨东升; 卢倩倩; 李景伟; 李佳奇; 刘宇飞
    • 摘要: 为明确6个马铃薯新品系NNS-P 11、NNS-H 6、NNS-H 4、NNS-C 10、NNS-L 9和NNS-Y 40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差异,对下一步新品种育成鉴定和登记利用提供依据.以马铃薯材料MIN-021作对照,利用常规压片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花粉育性、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及SSR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马铃薯新品系间花粉育性有一定差异,新品系NNS-Y 40的花粉育性较低(39.95%),新品系NNS-P 11、NNS-H 4、NNS-C 10的花粉育性较高(81.12%,77.94%,77.76%),新品系NNS-H 6和NNS-L 9花粉育性居中(67.27%,69.71%).6个新品系染色体配对构型依次为1.08Ⅰ+14.89Ⅱ+1.18Ⅲ+3.40Ⅳ、2.35Ⅰ+11.96Ⅱ+3.59Ⅲ+2.74Ⅳ、2.10Ⅰ+14.21Ⅱ+1.35Ⅲ+3.02Ⅳ、3.31Ⅰ+13.98Ⅱ+2.99Ⅲ+1.94Ⅳ、3.45Ⅰ+12.94Ⅱ+2.81Ⅲ+2.56Ⅳ和8.23Ⅰ+6.92Ⅱ+6.07Ⅲ+1.93Ⅳ.试验筛选出SSR适宜引物10对,对各新品系及对照材料基因组DNA扩增,获得82个SSR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8.10%.各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2444~0.6875,以GD值0.40为基准,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新品系NNS-P 11、NNS-L 9、NNS-Y 40和对照MIN-021,第二类为新品系NNS-H 6和NNS-H 4,新品系NNS-C10单独为一类.试验建立了能明确鉴别7个供试材料的SSR指纹图.
    • 代航; 李延; 刘树春; 林磊; 吴娟燕; 张志杰; 彭崎春; 李楠; 张向前
    • 摘要: 类伸展蛋白(Leucine-Rich Repeats Extensins,LRX)是一类细胞壁嵌合蛋白,其N端包含一个LRR(leucine-rich repeats)结构域,C端含Extensins结构域.研究表明,LRX基因家族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水稻(Oryza sativa L.)LRX基因家族是否在调控花粉发育方面具有保守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稻LRX基因家族包括8个成员,OsPEX3、OsLRX3、OsLRX5位于水稻第1号染色体;OsLRX1、OsLRX3、OsLRX2、OsPEX1和OsPEX2分别位于第2、第5、第6、第11和第12号染色体,其中OsPEX1基因在花粉中高表达,暗示OsPEX1可能参与了花粉发育调控.为此,本研究采用RNAi技术进一步研究了OsPEX1基因对花粉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OsPEX1基因的RNAi转基因植株花粉败育,结实率仅为10%-30%.qRT-PCR分析显示,这些RNAi转基因植株OsPEX1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而且其表达量越低花粉育性亦随之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稻OsPEX1基因是水稻花粉发育的重要基因,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水稻花粉发育调控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 李景伟; 于卓; 于肖夏; 李佳奇; 卢倩倩; 吴国芳; 李靓
    • 摘要: 为了明确马铃薯杂交组合‘MH-09’בMIN-21’F_(1)代分离群体中选育出的8个优良杂种株系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差异,为后续新品种育成及鉴定提供依据,利用亲本材料作对照,对其花粉育性、PMC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及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指纹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杂种株系间的花粉可育率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48.1%~77.3%,株系ZX-1540的花粉育性低于50%,其余株系均在55%以上;8个杂种株系ZX-20、ZX-460、ZX-780、ZX-900、ZX-1120、ZX-1540、ZX-1960和ZX-2200的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是3.82Ⅰ+13.05Ⅱ+2.31Ⅲ+2.79Ⅳ,6.52Ⅰ+13.04Ⅱ+2.24Ⅲ+2.17Ⅳ,4.37Ⅰ+9.97Ⅱ+3.19Ⅲ+3.53Ⅳ,4.05Ⅰ+15.54Ⅱ+2.12Ⅲ+1.63Ⅳ,2.71Ⅰ+13.85Ⅱ+2.35Ⅲ+2.64Ⅳ,8.44Ⅰ+7.08Ⅱ+5.92Ⅲ+1.91Ⅳ,5.20Ⅰ+8.61Ⅱ+6.76Ⅲ+1.33Ⅳ和1.13Ⅰ+11.69Ⅱ+1.04Ⅲ+5.09Ⅳ;利用筛选出的10对SRAP适宜引物,对10个材料进行PCR扩增得到122个多态性位点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5.92%;用特异性引物M5BE7扩增建立了能鉴定8个优良杂种株系和其亲本的SRAP指纹图.各株系及其亲本的遗传距离(GD)范围在0.290~0.640之间.以GD值0.40作基准,将10个材料划分成5类:株系ZX-20、ZX-1960和母本‘MH-09’为一类;株系ZX-780、ZX-1120、ZX-2200和父本‘MIN-21’为一类;株系ZX-460、ZX-900和ZX-1540各为一类.
    • 张霖; 陈良碧; 刘艳; 刘欢; 向志攀; 陈依君; 陈慧玲; 戴小军; 毛丹丹; 梁满中
    • 摘要: 低温敏核不育系是一类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特点的杂交水稻育种资源,即利用自然高温繁殖不育系,利用自然较低温度进行杂交制种.目前这类不育系一直没有大面积应用,其主要原因是有关低温敏核不育系的鉴定标准、应用技术体系还不完善,调控花粉不育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安全制种和高产繁殖不育系为主要目标开展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首次提出"双高"低温敏核不育水稻的技术标准:花粉不育的临界温度高(≥28°C),高温(≥32°C水温或自然日均温32°C)条件下结实率高(≥60%);以及鉴定双高低温敏核不育系的方法:在不育系发育进入花粉母细胞时,在恒温28°C的循环水条件下处理幼穗15d,镜检花粉不育度达99.9%的材料为花粉不育临界温度高的不育系;在不育系发育进入花粉母细胞时,在恒温32°C的循环水条件下处理幼穗15d(或自然日均温32°C连续6 d),结实率60%以上为耐高温不育系.D3-1S为双高低温敏核不育系,根据双高低温敏核不育系的温度指标和我国水稻主栽区的自然温度变化规律,初步确定低温敏核不育系的安全杂交制种区域和繁殖区域.本研究旨在促进低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 李楠; 郭海滨; 李亚娟; 刘自强
    • 摘要: 利用科研中的实验材料,设计水稻花粉育性观察实验,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豌豆杂交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对水稻花粉部分不育现象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偏分离结果,以使学生更全面、科学地认识分离定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