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RT-PCR

荧光RT-PCR

荧光RT-PCR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5916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吉林医学、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荧光RT-PCR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鹤晓、张利峰、谷强等。

荧光RT-PC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5916 占比:99.81%

总计:66043篇

荧光RT-PCR—发文趋势图

荧光RT-PCR

-研究学者

  • 张鹤晓
  • 张利峰
  • 谷强
  • 高志强
  • 杨伟
  • 赖平安
  • 刘环
  • 刘继红
  • 张伟
  • 段生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陈霞
    • 摘要: 为了解兵团六师地区规模化猪场疾病的发生情况,2021年笔者采用荧光RT-PCR和荧光PCR法对六师范围内的25家规模化猪场采集的1478份全血、扁桃体、鼻拭子、肛拭子、病死猪组织(心、肝、脾、肺、肾、淋巴)等样品进行了7种主要疾病的病原检测,包括: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支原体(MYCO)、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流感病毒(SIV)、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结果表明,25家规模化养殖场7种猪病的病原学样品总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MYCO 11.46%、PEDV 2.97%、PCV22.74%、APP 1.26%、SIV 1.06%、PRV 0.64%、TGEV 0;场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MYCO 88%、APP 32%、PCV224%、PEDV 20%、SIV 16%、PRV 12%、TGEV 0;活体猪样品检出率依次为MYCO 12.96%、PEDV 3.7%、PCV23.25%、SIV 1.32%、APP 1.29%、PRV 0.53%、TGEV 0;多数猪场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猪病的混合感染,MYCO可和多种猪病混合感染。说明六师地区规模化猪场感染疾病以MYCO、APP、PCV2、PEDV、SIV、PRV为主,且多呈混合感染趋势,MYCO可作为评估猪场疾病发生的监控者。活体样品检出率及排序与总检出率相近,建议用活体样品检测。
    • 杨夷平; 马春江; 杨康; 杨帆; 方先珍
    • 摘要: 为快速准确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野毒和疫苗毒,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经济实惠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同时鉴别诊断小反刍兽疫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用于应对该疫病诊断,使实验室检测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根据基因库中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并鉴别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野毒和疫苗毒的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荧光RT-PCR可特异性检测小反刍兽疫野毒(FAM通道)和疫苗毒(TAMRA通道);敏感性实验表明,野毒(FAM通道)可检测到10^(-3)稀释度的RNA,疫苗毒(TAMRA通道)可检测到10^(-5)稀释度的RNA;用建立的二重荧光RT-PCR方法对2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野毒和疫苗毒株,且检测结果与商品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可用于临床检测。
    • 闫白洋
    • 摘要: 本文概述荧光RT-PCR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与高中生物学概念的联系,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关注生物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 王军; 何长生; 王维; 王倩; 周迎春
    •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分析比较磁珠法和柱式法提取病毒核酸的灵敏度及重复性.试验选用实验室常用的磁珠法和柱式法试剂同时提取核酸检测新城疫阳性样品,荧光相对定量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重复性.结果表明,磁珠法提取核酸的检测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检测成功率较高.表明磁珠法提取核酸在新城疫的荧光定量检测中优于柱式法.
    • 邓飞; 陈弟诗; 陈斌; 邵靓; 陈冬; 周莉媛; 李丽; 邱明双; 丁梦蝶
    • 摘要: 为了解四川省主要养牛地区腹泻牛群中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感染情况,采集眉山、南充、达州、巴中、雅安、甘孜等6个市州53个场户的牛腹泻粪便样品共387份,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BCoV检测.结果显示:53个场点中,检出阳性场点11个,群体阳性检出率为20.8%;387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65份,个体阳性检出率为16.8%.从群间分布看,规模场群体阳性检出率(72.7%)与个体阳性检出率(21.4%)均高于散养户(7.1%和3.1%),差异均极显著(P<0.01);牦牛个体阳性检出率为28.8%,高于黄牛(14.1%)和奶牛(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结果表明,BCoV在四川省已形成一定的污染面,是造成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需要加强对其流行的综合防控.
    • 阳帆; 黄亚兰; 黄穗滨; 熊玲红; 张晓敏; 李玥; 张仁利
    • 摘要: 目的 对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1例自柬埔寨归国发热人员进行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研究寨卡病毒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征,为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血液、唾液和尿液样本,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选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分离病毒,分别观察病毒株的致病变效应、空斑形成及病毒滴度等,并对两株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遗传进化研究,分析输入性病例来源.结果 荧光RT-PCR结果显示,该病例血清、唾液以及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并持续一段时间.首次成功从唾液和尿液标本中分离到寨卡病毒株,将其分别命名为ZIKV/S/SZ1901和ZIKV/U/SZ1901.两分离株均可引起Vero细胞病变,不引起BHK-21细胞病变;均可在Vero细胞中形成空斑,滴度分别为3.4×105 pfu/mL、1.4×103 pfu/mL.RT-PCR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0272 bp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ZIKV/Hu/Thai/KngSG/17-D501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6%.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毒属亚洲谱系,与输入至我国的其它寨卡病毒株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寨卡病毒编码区氨基酸位点分析提示,SZ1901毒株在结构基因的氨基酸位点(D683E、V763M、T777M)和非结构基因NS1基因的(A188V)变异与近几年流行株完全相同.结论 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深圳市从柬埔寨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且寨卡病毒分离株具备与2016年以来流行的寨卡病毒大部分相同的分子基础.
    • 金一春; 许柯; 朱骏; 曹向英; 孙文梅; 胡晓艳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猪群蓝耳病的流行态势及其免疫效果,笔者于2016~2020年间在松江区规模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共采集了5728份猪血液样品,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抗体,同时应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显示:规模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的平均合格率为90.2%、95.1%,5年内除了2016年检测出猪蓝耳病病毒核酸有0.7%阳性率外,其余年份未检出.本研究表明,上海市松江区猪群蓝耳病的免疫情况整体良好.
    • 崔忠心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流感病毒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160例流感样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和实时荧光RT-PCR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流感病毒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RT-PCR检测法阳性患者有78例,阳性率为48.75%;GICA检测法阳性患者有73例,阳性率为45.63%.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结果一致的患者数为61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CA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便于制定更及时、更准确、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 高志强; 汪琳; 蒲静; 赵相鹏; 尹羿; 任彤; 张伟; 刘凤华
    • 摘要: 为同时快速筛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3种可致猪腹泻的猪病病原,本研究基于微芯片技术,针对3种病毒特异性基因分别建立微量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体系,并将其组合在微芯片上。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以上3种病毒核酸,但不能检出本实验室保存的其他5种猪病病毒核酸,而且相互之间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显示TGEV和PEDV检测灵敏度均可达到1TCID_(50)/0.1 mL,对于含PCV2全基因组质粒,检测极限为41 fg/μL。对237份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ED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0.8%和7.2%,但未检出TGEV,与常规管式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一致。该项技术可大大降低筛查的试剂成本,因为每个反应池只需要1.2μL的(RT-)PCR试剂混合物,而且比传统的实时(RT-)PCR系统的热平衡和热均匀性更快。本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猪相关疫病的快速检测和筛查。
    • 高志强; 汪琳; 蒲静; 赵相鹏; 尹羿; 任彤; 张伟; 刘凤华
    • 摘要: 为同时快速筛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3种可致猪腹泻的猪病病原,本研究基于微芯片技术,针对3种病毒特异性基因分别建立微量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体系,并将其组合在微芯片上.结果 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以上3种病毒核酸,但不能检出本实验室保存的其他5种猪病病毒核酸,而且相互之间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显示TGEV和PEDV检测灵敏度均可达到1TCID50/0.1 mL,对于含PCV2全基因组质粒,检测极限为41fg/μL.对237份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ED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0.8%和7.2%,但未检出TGEV,与常规管式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一致.该项技术可大大降低筛查的试剂成本,因为每个反应池只需要1.2 μL的(RT-) PCR试剂混合物,而且比传统的实时(RT-)PCR系统的热平衡和热均匀性更快.本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猪相关疫病的快速检测和筛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