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葡糖耐受不良

葡糖耐受不良

葡糖耐受不良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专利文献9747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河北中医、医学临床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葡糖耐受不良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晨钟、杨慧霞、薛耀明等。

葡糖耐受不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9747 占比:99.17%

总计:9829篇

葡糖耐受不良—发文趋势图

葡糖耐受不良

-研究学者

  • 李晨钟
  • 杨慧霞
  • 薛耀明
  • 刘宁
  • 叶山东
  • 孙伟杰
  • 张淼
  • 张素华
  • 时立新
  • 李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凤凤; 钮恩静; 陈亮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血压变异率(BPV)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伴IGT患者106例,以HOMA-IR的第50百分位数(P_(50))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高IR组和低IR组(各53例),对比两组一般情况、血糖相关指标、HOMA-IR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HOMA-IR与BPV的相关性。结果高IR组患者空腹胰岛素、HOMA-IR显著高于低IR组(t=-10.905、-13.416,P<0.05);高IR组患者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标准差,以及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IR组(t=-4.180~-2.356,P<0.05);高IR组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构成比高于低IR组(χ^(2)=4.33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HOMA-IR与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夜间、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呈正相关(r=0.202~0.32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IGT患者HOMA-IR与BPV增高存在相关性,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老年高血压伴IGT患者BPV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危险因素。
    • 黄雨澄; 董爱梅; 黄有媛; 费秀文
    • 摘要: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升高可能伴随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关。本文综述了OGTT 1 h血糖升高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10%~40%的糖耐量正常人群出现1 h血糖升高,在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比例更高。因此,临床应关注OGTT 1 h血糖,并在中国人群中明确用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诊断的可能切点,将有助于早期诊断与干预。
    • 徐恒; 陈丹青
    • 摘要: 妊娠期糖尿病是影响母婴妊娠结局的重要代谢性疾病,血糖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指导、血糖控制程度、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际上尚未对血糖监测方法达成共识.本文就现有的血糖监测方法进行概述和评价.
    • 崔俭俭; 陈海天; 王冬昱; 李珠玉; 沈丽霞; 王子莲
    • 摘要: 目的 分析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史者再次妊娠时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2次分娩,且前次妊娠合并GDM的孕妇.收集研究对象2次妊娠的一般资料,以及早孕期空腹血糖、孕24~28周的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临床资料.分析有GDM史者再次妊娠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SNK-q法或LSD-t法、卡方检验等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拟合模型.采用coldiag2命令进行变量共线性分析.结果 (1)共455例符合条件,纳入研究.按再次妊娠时早孕期空腹血糖和75 g OGTT的结果分为OGTT正常组240例、GDM组1 89例和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组26例.有GDM史者再次妊娠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47.2%(215/455).(2)有GDM史者再次妊娠时孕前体重、剖宫产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前次妊娠[(55.6±8.5)与(53.3±7.9)kg,t=-4.059;47.9%(218/455)与33.0%(150/455),x2=20.481;(3 177±463)与(3 114±460)g,t=-2.044];孕期增重和分娩孕周小于前次妊娠[(11.2±4.2)与(12.5±4.4)kg,t=4.435;(38.6±1.3)与(38.8±1.3)周,t=2.288;P 值均<0.05].(3)再次妊娠时,PGDM组孕妇OGTT服糖后2 h血糖大于前次妊娠[(11.4±1.1)与(9.9±1.7)mmol/L,t=-3.299,P=0.002].(4)PGDM组孕妇再次妊娠的早孕期空腹血糖明显高于GDM组,GDM组又高于OGTT 正常组[4.6 mmol/L(4.2~7.6 mmol/L)、4.3 mmol/L(4.0~4.6 mmol/L)与4.1 mmol/L(3.8~4.4 mmol/L),x2=34.498,P<0.001].PGDM组孕妇产后体重滞留小于OGTT正常组,OGTT正常组又小于 GDM 组[(1.2±3.9)、(1.6±3.9)与(2.6±4.9)kg,F=3.086,P<0.05]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体重滞留、前次妊娠75 g OGTT服糖后1 h和2 h血糖是有GDM史者再次妊娠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体重滞留:OR=1.054,95%CI:1.005~1.106;服糖后 1 h 血糖:OR=1.284,95%CI:1.087~1.516;2h 血糖:OR=1.272,95%CI:1.071~1.511).结论 有GDM史者再次妊娠时,糖代谢异常可能与前次妊娠OGTT服糖后血糖和产后体重滞留等因素有关.
    • 沈宗姮; 刘小艳; 邓玲; 帅平; 刘玉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耐量减低(IGT)的老年男性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健康体检的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IGT患者523例,按尿酸三分位水平分为低分位组(尿酸<334 μmol/L)174例、中分位组(尿酸334~396 μmol/L)173例和高分位组(尿酸>396μmol/L) 176例.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记录随访中发生的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和各类心脑血管事件,用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 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TC、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随访期间,全因死亡96例(18.4%),其中心脑血管事件死亡29例(5.5%).高分位组全因病死率及心脑血管事件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中分位组(21.0% vs 16.7%和17.3%;7.4% vs 4.6%和4.6%,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分位组全因病死率及心脑血管事件病死率分别高于低分位组和中分位组(x 2=14.348,x2=18.754,Plog.rank<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全因病死率不相关(P>0.05);以低分位组为参照,高分位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增加,其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独立相关(RR=1.351,95%CI:1.115~1.635,P<0.01).结论 不同血尿酸水平不是体检老年男性IGT患者的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但高血尿酸水平是其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夏琼; 任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的频次分为单发组(1年内仅发生1次)以及多发组(1年内发生腹膜炎≥2次),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时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多发组反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83例病人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单发组57例,发生腹膜炎57例次,多发组26例,共发生腹膜炎67例次,多发组与单发组相比,病人更多的合并糖尿病(9/17)比(5/52)、腹膜透析龄延长[12(6.0,36.0)]比[36(16.5,72.0)]月、白蛋白水平下降[33.30(30.85,36.00)]比[21.85(17.95,26.00)]g/L(均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腹膜炎发生季节、文化程度、拔管率、感染细菌类型、感染时首次透析液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肌酐、血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25-OH维生素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低白蛋白血症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是腹膜炎多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糖、低白蛋白血症以及透析龄的延长是腹膜炎多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腹膜炎反复发作的因素之一.
    • 李超民; 罗薇; 王莉萍; 刘薇; 拓步雄; 李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左心室应变率(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26例老年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左心室应变率检测,根据试验结果及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糖调节受损组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及新诊断糖尿病组心尖部、中间段及基底段的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及舒张晚期最大应变率(SRa)显著降低,基底段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显著升高,新诊断糖尿病组心尖部及中间段的SR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 h血糖水平与心尖部、中间段及基底段SRe(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0.414及-0.306,均P<0.001)和SRa(相关系数分别为-0.347、-0.457及-0.312,均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SRs(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0.385及0.262,均P<0.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h血糖是影响心尖部、中间段、基底段SRe、SRa及SRs的主要因素.结论 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下降.
    • 马琳; 张淼; 张巧; 彭年春; 胡颖; 时立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贵阳市中、老年人群中肝脏转氨酶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3-8月选取贵阳市云岩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的常驻居民共10 140例,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血脂等指标.对肝酶按4分位分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肝酶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新发糖尿病(NOD)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是否规律运动、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后,在男性中:ALT最高组(Q4组)NOD患病风险增加[OR=2.806(1.362~5.782)];GGT最高组IGT及NOD患病风险均增加[OR=1.939(1.223~3.073);OR=2.244(1.099~4.582].在女性中:ALT最高组IGT及NOD患病风险均增加[OR=1.310(1.035~1.658);OR=1.567(1.030~2.383)].GGT最高组IGT及NOD患病风险均增加[OR=1.492(1.170~1.901);OR=1.941(1.233~3.053)].无论性别,ALT、GGT、AST与IFG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贵阳市中老年人群中,血清ALT、GGT水平增高者NOD患病风险增加;GGT水平增高者IGT患病风险增加;而仅在女性中ALT水平升高是IGT患病的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