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化验

血液化验

血液化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178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大众健康、人人健康、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静脉输液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等;血液化验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黎、吴锦涛、左文艳等。

血液化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178 占比:99.75%

总计:42285篇

血液化验—发文趋势图

血液化验

-研究学者

  • 叶黎
  • 吴锦涛
  • 左文艳
  • 李爱东
  • 王东蕾
  • 王明
  • 秋风
  • 赵立铭
  • 闫颖
  • 陈小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雪; 王新新; 纪天亮; 徐彩霞
    • 摘要: 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排名第二的疾病,目前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心肌严重缺血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可引起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瘤等严重并发症[2],致死率高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的心肌梗死诊断方法包括血液化验和心电图检查,血液化验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心肌酶学应用最为广泛。
    • 李爱英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临沂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采集的100例静脉血液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将收集的血液样本分成3份,并将其分别放置1 h、3 h、6 h后实行血液检验,针对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差异进行观察,分析其对血液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放置1 h和3 h的检验结果显示,其单核细胞值的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 h血液标本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值均明显高于放置1 h,且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低于放置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6 h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高于放置3 h的数值,但其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术及中性粒细胞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6 h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低于放置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6 h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高于放置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结果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关系比较密切,放置时间越短,对血液检验结果的造成的影响越小。故而在检验中,需尽可能对血液标本进行处理,减少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方可提高血液检验的精确性。
    • 柯超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诊断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时应用血液化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100例,均予以血液化验,分析患者血液常规指标.结果:联合检测阳性率(87.0%)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检测(65.0%)、血清降钙素检测(69.0%)及白细胞检测阳性率(66.0%),T=13.2675、9.4406、12.2653(P<0.05);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血清降钙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分别为(13.5±4.0)*109/L、(3.43±0.78)ng/L、(80.15±12.43)mg/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者(6.0±3.2)*109/L、(0.69±0.19)ng/L、(20.72±3.69)mg/L,T=9.9239、21.7567、29.3448(P<0.05).结论:联合以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对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进行诊断,可得到较高诊断准确率的同时,且操作较为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鲍佳娜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将血液化验应用于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实际效果.方法:本研究入选的患者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入选患者的人数共计92例.在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了血液化验,分析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实施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经过血液化验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共有58例,诊断为病毒感染的患者人数为34例.细菌感染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这几项临床指标的水平均明显比病毒感染组患者更高,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进行血液化验,能够对患者的感染原因进行及时明确的诊断,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 徐穷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样本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分别放置1h、2h、4h和6h,每个放置时间样本各100份,对其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研究证实,400份血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放置1h、2h、4h和6h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放置1h的准确率为98.00%,放置2h的准确率为90.00%,放置4h的准确率为85.00%,放置6h的准确率为80.00%,可见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相应的检验结果准确性会逐渐降低,相关数据之间的比较是有差异(P<0.05).且经验证得出,放置时间对检验数值也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以单核细胞数目检测为例,在放置1h、2h、4h和6h后的检验中,所得出的检验数值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放置1h后的检验数值与病理检验相符、放置2h后的检验数值要低于病理检验5%左右,而放置4h和6h后的检验数值与病理符合率要低于10-25%,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也有意义(P<0.05).同时放置时间1h、2h、4h和6h后的溶血发生率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放置1h的溶血发生率为2.00%,放置2h的溶血发生率为5.00%,放置4h的溶血发生率为10.00%,放置6h的溶血发生率为25.00%,可见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溶血发生率会逐渐增加,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也有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会影响到检验结果,随着放置时间增长,检验结果会逐渐降低.
    • 张驰; 李振鲁; 臧守亚; 高鹏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复杂性阑尾炎与非复杂性阑尾炎各项血液化验指标,分析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记录2014年至2019年之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复杂性阑尾炎或非复杂性阑尾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组间术前相关血液化验指标的差异,筛选出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使用XGBoost建立模型,并使用SHAP对模型进行解释。结果:共记录阑尾切除术样本共566例,其中复杂性阑尾炎106例(复杂组),非复杂性阑尾炎460例(非复杂组)。两组比较,其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11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1)。随机抽取总体样本的70%作为训练集建立模型,以其余30%的样本设为验证集带入模型,计算该模型准确率为81.2%,AUC为0.93。通过SHAP对模型进行分析可发现:复杂性阑尾炎中C反应蛋白(80.93 ±60.32比13.26 ±23.26,p 0.001)、纤维蛋白原(4.77 ±1.39比3.22 ±0.99,p 0.001)及中性粒细胞(12.11 ±4.38比7.35 ±4.68,p 0.001)明显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8.91 ±5.08比22.41 ±14.54,p 0.001)。结论: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作为指标建立预测模型,能够较好于手术前区分复杂性阑尾炎与分复杂性阑尾炎,对于根据阑尾炎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 赵连国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化验在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治的10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均采取血液化验,对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白细胞与血清降钙素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通过检测后,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00%;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00%;血清降钙素检测阳性率为68.00%;白细胞检测阳性率为71.00%.其中细菌性感染占比例48.00%,病毒性感染为52.00%.细菌性感染的血液化验各项指标要高于病毒性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予以血液化验,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该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