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肌酸激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225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体育科技、湖北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推拿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等;血清肌酸激酶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坚、张焕新、张蕴琨等。

血清肌酸激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225 占比:98.53%

总计:15452篇

血清肌酸激酶—发文趋势图

血清肌酸激酶

-研究学者

  • 陈坚
  • 张焕新
  • 张蕴琨
  • 薛海荣
  • 任建宁
  • 冯炜权
  • 刘勇
  • 刘建
  • 刘芳
  • 吴云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椰; 蔡晓懿
    • 摘要: 目的:提高对儿童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女,9岁,以横纹肌溶解起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升高;肌电图提示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病理表现为肌纤维局灶溶解坏死,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基因检测未发现致病基因。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康复。结论:儿童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呈不典型肌炎病理改变,需与遗传性肌病鉴别,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及IVIG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 刘多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大学生运动员小腿肌肉疲劳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所大学的360名大学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80例).对照组在运动结束后进行常规放松练习,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比两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血乳酸(LA)、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水平变化,以及训练疲劳症状和主观体力感觉变化.结果:干预组运动后的RPE评分为10.63±0.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02±0.96,P<0.05.与运动前相比,两组运动后的LA、CK、BU水平均明显提高,干预组运动后的LA、CK、BU水平分别为(2.51±0.63)nmol/L、(232.46±11.35)U/L和(5.50±0.75)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5±0.43)nmol/L、(291.65±12.34)U/L和(5.81±0.66)mmol/L,(P<0.05).干预组运动后的疲劳症状评分为9.24±1.31,对照组为13.69±1.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的血清CK及LA水平,缓解运动造成的肌肉疲劳,加快体力恢复,从而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
    • 吕熠豪; 王珏; 沈艳梅
    • 摘要: 目的:研究以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六年的训练负荷反馈指标和机能反馈指标的采集、测试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我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成长存在的影响,为我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的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六年的训练周期中,对我省自行车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进行定期测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6年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血红蛋白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②在机能反馈变化方面,与优秀组相比较,普通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睾酮则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训练负荷反馈方面,仅在2017年,优秀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与普通组相比较,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机能指标,但是到训练中后期可能会成为评价运动员恢复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②血清睾酮水平的高低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是训练初期就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③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分别是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机体反馈指标,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内容转换的过程中,适应能力要好于普通运动员.
    • 杨天舒; 瞿惠燕; 戎靖枫; 刘茜; 周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鹿红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鹿红颗粒组、万古霉素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结扎冠状动脉,余3组手术方法相同.造模成功后,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预处理5 d.观察各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及心肌组织、盲肠组织病理学情况,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进行16 s高通量测序,观察各组大鼠菌群丰度与菌群构成差异.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鹿红颗粒组及万古霉素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降低,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增加,肠黏膜通透性改善;与鹿红颗粒组比较,万古霉素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结论 鹿红颗粒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减少心肌纤维化面积,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肠道菌群有关.
    • 张惠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与兴奋状态的关系.方法 95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7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CK水平检测,对研究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症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K水平及PANSS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精神障碍患者治疗4周后CK水平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CK水平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CK水平与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可为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周冰峰; 阚长利; 郭艳巍; 侯敬
    • 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血清肌酸激酶(CK)、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度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的存在胎盘植入高危因素且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1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后胎盘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孕妇分为胎盘植入组(n=86)和非胎盘植入组(n=109).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K、HCG水平;采用CDFI影像学分析两组孕妇的胎盘植入情况;以分娩后胎盘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清CK、HCG和CDFI单独及联合检测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胎盘植入组孕妇血清CK、HCG水平均高于非胎盘植入组(P<0.05);胎盘植入组孕妇CDFI检测结果中,胎盘与子宫肌层界限模糊、胎盘实质腔隙血流信号、胎盘高度血管化、胎盘不规则液体性质暗区和膀胱突起等特征出现比率均明显高于非胎盘植入组(P<0.05);血清CK、HCG、CDFI单独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6.51%、48.84%、67.44%,特异度分别为82.41%、80.66%、83.07%,CDFI联合CK、HCG诊断的敏感度为94.85%、特异度为87.62%.结论:CDFI联合血清CK、HCG检测可提高对产前胎盘植入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具有成为产前胎盘植入诊断标准的潜力.
    • 黎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普外科住院接受全麻开腹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18例进行研究,确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七氟醚组(sevoflurane group,SE组)和非七氟醚组(non-sevoflurane group,NSE组),NSE组采用丙泊酚加瑞芬太尼,SE组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预处理30 min后洗脱,洗脱后采用丙泊酚加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手术后1 h(T1)、手术后12 h(T2)和手术后24 h(T3)等时段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缺血修饰蛋白(IMA)等水平变化,观察手术后1 d、2 d心电图变化.结果 T0期,NSE组和SE组患者的cTnI、CK-MB、IMA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SE组和SE组的不同时段的cTnI、CK-M B和IMA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SE组的各项数据水平均较高(P0.05),对比两组术后1 d和2 d时的ST段压低发生例数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SE组的发生例数更高,P<0.05.结论 预先吸入七氟醚在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中有着良好的作用,有助于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标准物水平的降低.
    • 晋家智; 将比芬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清肌酸激酶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上升组,全部患者血清肌酸没呈上升趋势,例数为40例,和正常组,全部患者血清肌酸没处于正常水平,例数为40例.将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上升组的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上升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来说,使用血清肌酸激酶检测方法效果确切,该方法对微血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具有预测微血管病变出现的作用,值得临床采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