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88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02篇、会议论文237篇、专利文献113708篇;相关期刊1972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吉林医学、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179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等;血红蛋白的相关文献由182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刚、葛淼、陈亚红等。

血红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02 占比:5.87%

会议论文>

论文:23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113708 占比:93.94%

总计:121047篇

血红蛋白—发文趋势图

血红蛋白

-研究学者

  • 李刚
  • 葛淼
  • 陈亚红
  • 孙伟
  • 林凌
  • 杨成民
  • 周虹
  • 庄东宁
  • 庄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建军; 丁亚; 董磊; 潘檀; 李兴龙; 于海洋; 王宏亮
    • 摘要: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围术期失血量,但对于氨甲环酸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的最佳选择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61例,男61例,女200例,年龄(68.0±7.1)岁,其中85例手术切开皮肤前与缝合切口时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静脉组);115例手术切开皮肤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术后缝合切口时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联合组);61例不使用氨甲环酸(空白组)。记录患者失血量,收集术后血液检验学检测结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个月。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相比,静脉组、联合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降低(P 0.05);(2)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静脉组、联合组输血率低于空白组(P <0.05);(3)静脉组、联合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联合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计数高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联合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低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低于联合组(P <0.05);静脉组、联合组术后第1天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术后第1天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联合组(P <0.05);(4)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静脉与关节内腔注射均为氨甲环酸有效使用途径,静脉与关节腔内注射不具有协同效应。
    • 艾雪飞
    • 摘要: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测在妊娠期贫血孕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常规组。两组孕妇均行血常规检测。分析研究组不同孕期孕妇的贫血情况;比较常规组和小细胞性贫血组、常规组和大细胞性贫血组孕妇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6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小细胞性贫血28例,大细胞性贫血25例,其他贫血症状7例。常规组孕妇的RBC、Hb、MCV、MCH、MCHC、RDW分别为(4.55±0.61)×10^(12)/L、(132.01±10.68)g/L、(86.35±4.15)fl、(27.29±1.91)pg、(343.02±12.87)g/L、(13.54±1.12)%,小细胞性贫血组孕妇的RBC、Hb、MCV、MCH、MCHC、RDW分别为(4.22±0.37)×10^(12)/L、(93.48±6.32)g/L、(74.88±3.90)fl、(24.41±1.42)pg、(291.03±10.28)g/L、(21.42±4.35)%,大细胞性贫血组孕妇的RBC、Hb、MCV、MCH、MCHC、RDW分别为(3.18±0.42)×10^(12)/L、(94.57±6.21)g/L、(109.02±3.43)fl、(32.77±0.87)pg、(338.01±12.29)g/L、(17.27±3.93)%。小细胞性贫血组孕妇的RBC、Hb、MCV、MCH、MCH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RDW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其是否存在贫血问题,进而为母婴的生命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建议推广。
    • 王玲敏; 刘穗; 牛向馨; 黎美燕; 罗小妹
    •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止血方联合针灸治疗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米非司酮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运用健脾补肾止血方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阴道止血的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及血红蛋白的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阴道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显著升高(P<0.05),以治疗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健脾补肾止血方联合针灸对脾肾亏虚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良好止血作用,且能够升高血红蛋白水平、调节雌激素分泌、降低子宫内膜厚度。
    • 庞健; 王腾祺; 孙晨; 邬靖宇
    • 摘要: 患者,女性,38岁,因“呕血伴黑便13 h”于2018年5月9日就诊于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查体:贫血貌,腹部平软,右中腹部可扪及大小约8 cm×6 cm质韧包块,与周围界清,活动良好,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入院后给予抑酸止血、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再出血。相关检查提示:血红蛋白96 g/L,红细胞3.26×109/L;人胃蛋白酶原I>250 ng/ml,人胃蛋白酶原II 34.9 ng/ml.
    • 汪明利; 杨丽萍; 侯红梅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贫血状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36例晚期NSCLC患者相关资料和诊疗过程,根据贫血标准判定患者是否贫血(女性血红蛋白少于110 g/L,男性血红蛋白少于120 g/L)分为贫血晚期NSCLC组(55例)和非贫血晚期NSCLC组(81例),并探究贫血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贫血晚期NSCLC组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非贫血患者(P0.05)。非贫血晚期NSCL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高于贫血晚期NSCLC组患者(P<0.05)。轻度贫血患者中23.33%采取铁剂等补充治疗,6.67%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度贫血患者中52.63%采取铁剂等补充治疗,31.58%使用EPO治疗;重度贫血以及极重度贫血患者中100.00%采取铁剂等补充治疗,83.33%使用EPO治疗,100.00%采取输血治疗。轻度贫血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82±0.42)个月,中度贫血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32±0.25)个月,重度和极重度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22±0.26)个月。结论:晚期NSCLC患者初诊时具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患者贫血程度越严重,治疗比例越低,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就越短,临床可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 高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及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9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妊娠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26例)和非贫血组(164例)。统计妊娠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对两组妊娠期女性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妊娠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90例妊娠期女性发生缺铁性贫血26例,发生率为13.68%(26/1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组年龄≥35岁、有不良饮食习惯、孕晚期、经产妇、有慢性胃病史、孕前月经量≥100 mL、孕前月经持续时间≥7 d、早孕期有呕吐的妊娠期女性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不良饮食习惯、孕晚期、经产妇、有慢性胃病史、孕前月经量≥100 mL、孕前月经持续时间≥7 d均是妊娠期女性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19、2.111、1.119、4.889、4.319、7.228、5.307,均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5岁、有不良饮食习惯、孕晚期、经产妇、有慢性胃病史、孕前月经量≥100 mL、孕前月经持续时间≥7 d等,临床可给予伴有以上情况的妊娠期女性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 许琼; 李怡; 邢世江
    •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期间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规范化营养支持对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指标与营养支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改善化疗患者营养状况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根据NRS2002评分进行分组,NRS2002评分≥3分(60例,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0.05);与化疗前比,化疗1~4周期后所有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规范化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4周期后PG-SG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营养支持(P0.05);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接受规范化营养支持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营养支持患者(P>0.05);而NRS2002评分0.05)。结论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而对肿瘤患者化疗前进行NRS2002评估,可助于临床辨别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相较于没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期间规范化营养支持,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 樊星; 梁伟; 朱亚楠; 李琳
    • 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情况,为临床腹膜透析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全部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原发疾病、血25-羟维生素D、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资料。依据患者血25-羟维生素水平将其分为缺乏组、不足组以及正常组。对比每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血25-羟维生素D平均值是(23.16±7.02)ng/mL。其中19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60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不足,21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正常。3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患者中女性(78.95%)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38.10%),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不足组和正常组,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高于不足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不足或缺乏,机体白蛋白水平较低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情况更严重,建议为严重血25-羟维生素D缺乏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理补充维生素D。
    • 王冠甲; 陈虎; 王晓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与网压晨笛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对性激素水平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诊治113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予以网压晨笛缝合术,n=57)与对照组(予以改良式B-Lynch缝合术,n=56),对比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血红蛋白、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12、24、48 h出血率。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E2、FSH、LH时点、组间、交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术后3 d、术后1、3个月,两组E2、FSH、L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观察组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与网压晨笛缝合术相比,后者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减少产后出血量。
    • 齐卓
    • 摘要: 目的研究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帮助临床对其进行诊断和病情预后评估。方法选择30例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0例无眼部感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检测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观察组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培养出18株表皮葡萄球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血清CRP水平上升,TC、Hb水平下降是诱发细菌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