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书札

书札

书札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中华文史论丛、收藏.拍卖、文献等; 书札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方继孝、吕芳文、吴泰等。

书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100.00%

总计:296篇

书札—发文趋势图

书札

-研究学者

  • 方继孝
  • 吕芳文
  • 吴泰
  • 周亚平
  • 萧文立
  • 张徽
  • 刘兴亮
  • 应芳舟
  • 李经国(整理)
  • 王啸苏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军
    • 摘要: 全面展示了清代思想家戴震的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例,勾勒了戴震的理论思维模型。同时,赏析了顾炎武的《与友人论门人书》和纪昀的《与余存吾书》这两封书札独特的质疑锋芒与语言特色。
    • 刘兴亮
    • 摘要: 本文以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李鸿章致周恒祺十通书札为研究对象,在对书札进行整体移录的基础上,略行考释,定其年代,辨正所系人物、事迹。此批书札可真实还原李鸿章、周恒祺双方交往的部分细节,亦能为研究晚清漕务、海防、赈事以及官场生态提供一批新材料。
    • 李精耕; 孙继萍
    • 摘要: 辑录吴嵩梁《香苏山馆全集》未刊书札十一通,系吴嵩梁给清人法式善、张澍、尤荫、梁章钜,朝鲜人金正喜、金命喜、朴思浩诸友的佚札。其内容涉及吴嵩梁著述情况、诗画交流、制墨之法等诸多事宜,既可补文献之阙,又有助于对吴嵩梁生平轨迹的了解,丰富生活细节,尤其对了解当时东亚文学交流有重要的意义。
    • 陈军
    • 摘要: 文章简述了宋代两大散文家王安石和苏轼的质疑心理思想特点和语文表达创造.王安石注重理论质疑,对"人性论"进行了历史的批判;苏轼通过《石钟山记》一文所揭示的"质疑、证疑、论疑"的质疑逻辑,富有新意.同时列举王安石书札和苏轼小品文,别开生面地说明了宋代语文表达的独特魅力.
    • 刘运峰
    • 摘要: 一九八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启功致信沙孟海,对其论文中所言『写本』与『刻本』不能混为一谈的观点表示赞同.沙孟海论文是对一九八三年所作《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的书法》一文的进一步发挥,其目的在于澄清人们对『写』『刻』不分的模糊认识.
    • 张金杰
    • 摘要: 在现存的资料中,有朱筠写给毕沅的书札四封,两封收录在上海图书馆所藏的《笥河文稿》中,另一封收录在潘承厚所辑的《明清藏书家尺牍》中,还有一封收录在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中.通过对四封书札的考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朱筠与毕沅之关系,以及朱筠与其他友人及门人如王昶、陈宋赋、庄炘、钱坫、钱陈群、黄仲则等人之交游情况,亦可以进一步了解朱筠作为乾嘉学派的领军人物为提携后进所做的努力.
    • 邹伟文
    • 摘要: 黄庭坚谪居巴蜀六年期间,从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辗转到戎州安置,其间的生活与工作仍不乏书事交往与舟车劳顿.在此期间相关史料的繁冗,当今学者对黄庭坚该时期书法心理丕变众说纷纭.今以黄庭坚谪居巴蜀行迹为主线,参考有关手札、跋文、年谱等史料,结合山谷的谪官行迹,对当代黄庭坚书学研究中的诸多失误进行辩证地探讨、纠正,还书史之本来面目.
    • 陈军
    • 摘要: 文章简述了宋代两大散文家王安石和苏轼的质疑心理思想特点和语文表达创造。王安石注重理论质疑,对“人性论”进行了历史的批判;苏轼通过《石钟山记》一文所揭示的“质疑、证疑、论疑”的质疑逻辑,富有新意。同时列举王安石书札和苏轼小品文,别开生面地说明了宋代语文表达的独特魅力。
    • 张存良
    • 摘要: 王羲之与益州刺史周抚虽地隔千里,然而一直保持着书札往来.王羲之写给周抚的众多书札,凭借书法丛帖,多有传世.在这些书信中,王羲之对益州山川风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与向往,西蜀的邛竹杖可助登山,旃罽、胡桃有益服食药酒,青李、来(林)檎可莳种移植,盐井、火井足以广异闻.然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登汶(岷)岭、游峨眉、造访古迹、凭吊前贤,极视听之娱.王羲之晚年一直筹划着他的西蜀之行,念兹在兹,属意殷勤,终因家事迁延,未能成行,西蜀风物竟成了他抱憾遗恨的悬想世界.
    • 张小花
    • 摘要: 苏轼贬居惠州后与绝交四十二年的族亲兼姻亲程之才重修故谊,期间所致程之才书札今存七十五通,涉及贬官客居的多个生活和思想侧面,亦可见苏轼在与程之才的再度交游中和暗中庇护下获得了可贵的心灵慰籍.亲情不仅化解了两家多年的宿怨,同时消弭了党争投射在二人身上的政治阴影.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些宝贵的书信资料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未认识到其价值.通过考察苏程二人重接旧谊的始末缘由及书信的细节,可以了解苏轼在惠州真实的生活情状和生存危机,既不拒义行又小心戒惧的行为局促,既随遇而安又期盼北归的矛盾心理,以及在逆境中应对挫折和苦难的生存智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