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褒姒

褒姒

褒姒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国青年、黄河.黄土.黄种人、唐都学刊等; 褒姒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波、赵沛霖、阮直等。

褒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100.00%

总计:109篇

褒姒—发文趋势图

褒姒

-研究学者

  • 王波
  • 赵沛霖
  • 阮直
  • 关玉生
  • 朱大路
  • 习翼
  • 何华
  • 余心言1
  • 俞婷婷
  • 先进性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书馨
    • 摘要: 文章以比较文学的接受学的角度,探讨了妲己的文学形象对玉藻前故事创作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妲己形象在中国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剖析,随后从褒姒与妲己形象的融合、褒姒与玉藻前形象的融合以及妲己同玉藻前形象的融合三个步骤探讨了妲己形象对玉藻前系列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接受的选择,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妲己与褒姒形象在异国的传播与接受为他国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材料,是中国文学对世界影响的缩影。
    • 赵运涛
    • 摘要: 史官对褒姒的指责提及褒姒,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1]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
    • 楚欣
    • 摘要: 司马迁的洪篇巨著《史记》,被尊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述了中华民族自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不少是通过人物传记反映的,因此也称为“传记体的通史”。可以说,人物传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等),是《史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司马迁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许多细节描写得异乎寻常,富有文学性。然而,读某些人物传记,难免也会产生疑问,觉得内中所记述的个别事不可能发生。诸如周族的始祖后稷,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他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就太过于离奇了。
    • 张磊
    • 摘要: 公元前7世纪的某一年,晋国高层大夫在讨论晋献公的婚姻问题时,也展开了对100多年前周幽王那场婚姻的探讨。事情是这样的,晋献公征伐麵戎取得胜利,俘获一位公主并纳进自己的宫中,成为骊姬。新夫人受宠,风头盖过正妻,引起了朝堂的论争。论争者有史苏、里克、郭偃等人。大夫史苏首先指出:在100多年前,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人向幽王进献褒姒,褒姒生下伯服,受到幽王宠爱,并与虢石父连谋,驱逐太子宜臼出奔申国,之后申、缯和犬戎进攻周国,周国灭亡。如今形势太像了,晋国有灭亡的危险。
    • 杨英
    • 摘要: 褒姒天生丽质。在南宋之前,褒姒是美和智慧的化身。司马迁曾经以饱含同情的笔墨描写了褒姒的可怜与无辜。南宋后由于礼教的确立,褒姒开始被抨击。深受礼教影响的冯梦龙戴着有色眼镜以明代的道德伦理去苛求几千年前的褒姒,描绘出了一个千夫所指的误国妖女。冯梦龙在创作时还加入了现实的因素。对持续了数十年的争国本事件印象颇深的明代人是不会给予褒姒好评的。可以说,冯梦龙是丑化褒姒的关键性人物。自冯梦龙之后,代表着美和智慧的褒姒,被固化成了祸国红颜。
    • 梁中效
    • 摘要: 三代时期的褒国是南国领袖,控制着秦蜀南北与汉水东西水陆大通道,深得周室重视,互为婚姻,从“太姒至于褒姒,可云世婚”。《诗经》中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等不实之辞,皆来自西周王室内部斗争的胜利者周平王一派。周平王为了减轻“弑父篡位”的罪责,不遗余力地将污水泼向褒姒,以达到丑化其父周幽王的目的,为其杀父上位寻找借口。在《诗经》的影响下,从《国语》《左传》直到《史记》,逐步建构起了“褒姒灭周”的史学与文学文本体系。
    • 王梦迎1
    • 摘要: 古语有“红颜祸水”,尤其先秦时期,三代各有美女灭之的故事流传,比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等。事实上,女子真能误国?在唐代,罗隐曾这样作诗写道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可以说古人在很早的时候便已经有少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这种责任的“嫁祸”心理的存在。褒姒的“烽火戏诸侯”更是传唱至今,本文就褒姒展开讨论“红颜祸水”一词产生的社会政治因素。
    • 贻芥
    • 摘要: 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白,四方诸侯见狼烟四起,烽火冲天,还以为是犬戎来犯,纷纷带兵勤王。不料,骊山之上却是一片歌舞升平。烽火戏了诸侯,换来褒姒嫣然一笑,倾了周幽王之心,也倾了西周之国。烽火,不能轻视。
    • 王平
    • 摘要: 新历史小说《褒姒》从历史的个人化角度重塑了褒姒的一生,其书张扬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精神.这种后现代主义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事件的个性化的消解,对历史的权威性进行挑战.其次,作者在男权中心的历史中,重新塑造了褒姒这一女性形象与地位,对“红颜祸水”论的文化进行颠覆.最后,“人”与“人性”是《褒姒》的主题,作者对人性情感进行了诗意书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