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性思维

诗性思维

诗性思维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16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青年时代、船山学刊、学术探索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诗性思维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群英、郝书翠、陈仲义等。

诗性思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18.1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816 占比:81.36%

总计:1003篇

诗性思维—发文趋势图

诗性思维

-研究学者

  • 郑群英
  • 郝书翠
  • 陈仲义
  • 丁东娟
  • 卢鹏
  • 孙迎光
  • 宗学耀
  • 岳占君
  • 张福萍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石中玉
    • 摘要: 王苹作为新中国初期第一位女导演,在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对电影空镜头的隐喻、蒙太奇手法设计以及音乐修辞的运用蕴含独特的东方美学气质,使得影片本身在讲述一位抗日英雄事迹的同时,又透露出别样的“诗化”气质,展现出极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为政治影像的创作提供了极具东方特色的美学范式。
    • 钱文亮; 黄艺兰
    • 摘要: 自古以来,巫性、诗性和女性三者之间就存在着一而三、三而一的同源关系,世纪之交在成都诗坛出现的“女巫文化圈”印证了这一点。身为“女巫圈”的一员,“非非”诗派的女诗人小安创造了“幻听”的诗学法则,带领读者在混乱的声音丛林中寻找着居于内心深处的宁静。小安的诗歌通过调用动物语言的力量,使得“书写之物”发生位移;在“摆弄”碎片的占卜过程中,以拼贴画的技术手法展示了诗思的流动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小安以她的天真和童心重新诠释了古老神秘的巫术仪式,赋予日常生活以游戏的意义,实现了“诗性”对“巫性”的游戏性回返。在普遍推重严肃理性诗思的中国诗坛,这种独特的巫术式写作自有别样的意义。
    • 胡赛飞
    • 摘要: 本文探讨诗性思维的方式,对比中西方诗性文化的差异,关联诗性与设计的关系,揭示诗性设计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从中寻找诗性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讨展示空间诗性表达的新思路。
    • 邱紫华; 余杰
    • 摘要: 传统的"全知视角"是同一个观察者从自身的视角所进行的观察和体验活动.所谓"全知",仅仅是这个观察者自认为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观察内容."全知叙事"的本质是"单一视角",只不过它是一种"获取到最大信息量"的叙事.文章剖析了"全知叙事"形成的文化原因,揭示了原始的、诗性的"完整性思维"对形成"全知叙事"方式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认识论看"全知叙事"方式的实质,它就是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
    • 宗学耀; 杨燕格
    • 摘要: 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的关键在读懂诗歌.而如何读懂诗歌呢?基于调查研究,备考中应该特别关注四个层面的关键能力的获取:一是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的方向性,关注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二是增强诗体意识,熟悉诗歌体式对内容的内在规定性;三是要关注诗歌的整体性理解和多义性表达,构建诗性思维;四是要增强传统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的积累.
    • 宗学耀; 杨燕格
    • 摘要: 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的关键在读懂诗歌。而如何读懂诗歌呢?基于调查研究,备考中应该特别关注四个层面的关键能力的获取:一是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的方向性,关注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二是增强诗体意识,熟悉诗歌体式对内容的内在规定性;三是要关注诗歌的整体性理解和多义性表达,构建诗性思维;四是要增强传统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的积累。
    • 宿晓静
    •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散发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人文气息。因此,古诗词在小学阶段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对古诗词的系统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将这一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 裴亮; 张琪
    • 摘要: 《诗来见我》是一部兼容抒情、叙事与诗论色彩的散文集。梳理李修文近年来的散文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其书写的对象存在着一条从山河人间的“物”之“象”到思接千载的“心”之“象”的演变脉络。《诗来见我》中,作者以诗为媒,书写自我与古今诗人相遇时互相“照见”的心迹与心境;作者知人论世,通过“心象”风景的“参差对照”来为古典诗词注入时代新解。“诗来见我”的命名,揭示了作为读者心象之“再象”与作为诗人心象之“本象”的跨时空叠映与对话,体现出对王夫之“诗象其心”诗论主张的继承与发扬。作者借助兼具平行性、模糊性与整体性的诗性思维来实现古今诗境的互文性书写,在诗教传统中寻找以诗注我、以诗慰己的路径,使古典诗歌由旧翻新、由客返主、由物及心,从而通向一种诗我互证的“心象”诗学的跨文体实践。
    • 史爽爽
    • 摘要: 在媒体艺术化的时代背景下的时代,艺术的发展形势逐渐发生改革创新,一种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校园投影艺术.随着社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建筑从单一性到多元性,它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视觉价值,它能够以建筑的外表皮面作为媒介点的数字化进而展示投影艺术;投影艺术展现的方式与传统景观建筑不同,这种独特的展现方式通过诗性思维展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性;投影艺术将科学技术与诗性思维的融合,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展示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能够让受众群体零距离的参与作品的创作感受真实世界、虚拟现实世界的相互融合.
    • 傅守祥; 姜文
    • 摘要: 《坛经》的诗性思维体现在对言、象、意的认知中,并据此与唐代诗论形成互动。"即离两边"是《坛经》对语言的定位和认识,其影响波及诗歌审美领域,形成"非关文字"的审美视点。审美领域中的"兴象",其对象不仅包括现实中的感性对象,更包含作者心识中一切所现之"相"。慧能禅重视"性相如如"的境界,殷璠及皎然、司空图等诗论家赞赏"兴象玲珑"的盛唐诗歌,两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坛经》自性为体、随境赋意的传法观念可以看作是对言意矛盾的独特回应。如果说儒道两家关于言、象、意的看法奠定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基础,那么受佛学影响而产生的"境",则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前三者,从三方互动变成四方互动,衍生出"意与境会""神与境合""意境融彻"等说法,进而使"意生境外"成为中华美学一种独特的审美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