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轮径差

轮径差

轮径差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电工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2570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润滑与密封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15年动力学及强度学组学术年会、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12年动力学及强度学组学术年会等;轮径差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沈钢、马卫华、金学松等。

轮径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2570 占比:99.95%

总计:152641篇

轮径差—发文趋势图

轮径差

-研究学者

  • 沈钢
  • 马卫华
  • 金学松
  • 曾京
  • 池茂儒
  • 罗世辉
  • 钟晓波
  • 丁军君
  • 崔大宾
  • 张卫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彬; 胡军海; 宋冬利
    • 摘要: 通过调研我国重载铁路货车车轮廓形标准,对货车不同轮缘厚标准廓形建模。由于目前货车轮对管理中段修后不记录旋修后车轮标准,因此无法追踪每次段修所用的标准旋修廓形,而实际分析整个廓形磨耗又需确定上次旋修所选用的标准,所以文中结合铁路货车车轮旋修标准发展了相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用以分析计算每条车轮全廓形的磨耗情况;系统地分析了铁路货车测量数据,提出车轮廓形磨耗位置的数值表达方式;基于开行的重载铁路货车试验列车实地测得大量车轮廓形数据,并结合以上廓形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车轮磨耗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希望通过研究能丰富轮对磨耗研究的方法。
    • 王军平; 沈钢; 毛鑫; 王荣全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指标综合最优的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车辆稳定性、曲线导向性、轮轨接触特性曲线平滑性和轮轨接触点均布性等4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基于轮轨接触特性的逆向求解方法,实现轮轨接触特性曲线的自动优化和钢轨打磨目标廓形的计算机智能化设计。太原铁路局北同蒲线打磨应用结果表明,打磨后钢轨光带位置和实测车轮在钢轨上的接触位置分布更为合理,轨面疲劳伤损和波磨等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钢轨磨耗速率下降20%~45%,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杨旭
    • 摘要: 为了保障动力集中动车组运行安全、提高运用检修效率,研究了CR200J3型动力集中动车组在新疆线路运行时的轮对旋修周期。在现有车轮材质、踏面类型及运用环境下,统计分析了旋修周期、运行里程与轮径磨耗、轮对不圆顺及同轴轮径差的对应关系。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提出动力集中动车组可采用计划性预防修的轮对旋修模式,动力车旋修周期建议控制在15.5万~16万km范围内,拖车及控制车旋修周期可延至32.8万km。
    • 赵思琪; 徐井芒; 马前涛; 陈嘉胤; 王平
    • 摘要: 由于小号码道岔曲线半径小,道岔的钢轨截面形状变化急剧,有轨电车侧向通过道岔时的轮轨冲击大,而轮径差的存在会改变轮对的入岔姿态并加剧其轮轨相互作用力,严重影响有轨电车的行车安全性并增大其脱轨风险。为研究轮径差对小号码道岔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和59R2槽型轨3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基于迹线法理论考虑不同轮径差对道岔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的有轨电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系统地分析有轨电车在不同轮径差形式和幅值下侧逆向通过小号码道岔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小轮径车轮位于尖轨侧和基本轨侧时随着轮径差的增大,轮载过渡位置分别为越延后和越提前;等值反相和后轮对轮径差形式对有轨电车侧向过岔的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轮径差幅值达到一定值后,有轨电车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将超过安全限值,严重影响有轨电车的过岔安全性;等值同相和前轮对轮径差形式对有轨电车侧向过岔的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 衣美玲
    • 摘要: 铁路货车在提速重载的发展中亟待解决车轮偏磨问题。调研和仿真研究了制动梁横移导致的制动磨耗不对称及其对车轮磨耗的影响。调研发现,转向架内两制动梁反向横移,左右车轮的制动磨耗位置不对称而产生轮径差;踏面外形非对称磨耗改变了重力刚度恢复力特性,促使轮对进一步向小轮径侧横移,这一横向力通过悬挂传递至转向架侧架,并带动另一轮对横移,逐渐形成货车同向轮径差特征。仿真分析轮径差对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显示轮径差将恶化车辆横向性能,空、重车在2mm、4mm轮径差下车轮磨耗数增幅超过50%,建议以4mm作为货车轮径差控制标准,采用限位机构或新结构消除制动梁横移的影响。
    • 谷健; 任宁宁
    • 摘要: 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车轮的磨耗,轮径真实值与牵引控制单元(DCU)中存储的轮径值会产生差异,当差异过大时,会产生空转/滑行、牵引封锁等故障,造成轮对擦伤,影响列车运行,此时就需要轮径校准对DCU存储的轮径值进行更新,减少轮径差。列车轮径校准时需要满足很多前置条件,而实际很多运营线路达不到轮径校准的条件。从列车轮径校准控制逻辑原理图出发,剖析轮径校准过程的原理和条件,指导地铁车辆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 董昊亮; 文永蓬; 王向阳; 宗志祥; 吴俊汉
    • 摘要: 对上海地铁某线路车轮踏面磨耗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地铁车轮随运营里程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磨的现象,可能引发列车横向蛇行运动的加剧,并导致车辆乘坐舒适性下降问题。为了探究服役条件下地铁车轮磨耗对列车蛇行横向运动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考虑轮对单点接触和两点接触的轮轨耦合横向动力学模型,明确了单点接触和两点接触轮对受力和轮对蛇行横向振动特性;然后针对踏面磨损和偏磨两种不同情况,分别讨论了轮对蛇行横向振动稳定性的影响,对磨耗车轮和理想无磨耗车轮的动力学差异进行对比,求解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临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服役条件下车轮的磨损将使地铁车辆横向振动加剧,车轮横移的幅值也随车轮半径下降有所增大,蛇行临界速度降低,不利于行车安全;车轮偏磨会使轮径差增大,而轮径差的增大也会导致蛇行临界速度的降低,轮对产生不对称的蛇行运动,车轮碰撞单侧钢轨,轮径差达到2 mm时甚至可能危及行车安全。论文的工作对探究服役地铁车辆进一步提速和车轮廓形的维修保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文刚; 隋顺琦; 高贤波; 凌亮
    • 摘要: 轮径差是我国铁路重载货车运用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对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有较大影响.为揭示轮径差对三大件式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某型敞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形式轮径差下货车曲线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轮径差对转向架通过曲线的影响有所不同,适当程度轮径差有利于车辆动态曲线通过;前导向轮轮径差状态下,小轮径车轮位于内轨侧时,脱轨系数、轮轨横向力、轮轴横向力三项指标更优;后随轮对轮径差状态下,小轮径车轮位于曲线外轨侧且速度小于70 km/h,更有利于其动态曲线通过;等值同相轮径差状态下,小轮径车轮位于内轨侧时,脱轨系数、轮轨横向力指标更优,反之,减载率、轮轴横向力指标较优;等值反相轮径差状态下,速度低于70 km/h时,转向架以一位轮对右轮小、二位轮对左轮小形态通过右曲线时,其脱轨系数、轮轨横向力、轮轴横向力更优,但轮重减载率更高.
    • 王红兵; 丁旺才; 宋杨法; 李国芳; 吴步昊; 王相平
    • 摘要: 轮径差缺陷的长期作用对车轮磨耗以及滚动接触疲劳影响十分显著.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全局接触参数;基于FASTSIM算法建立局部轮轨接触模型,计算接触斑内的轮轨接触应力分布及滑动距离;将其输入车轮踏面磨耗预测模型,计算接触斑内的磨耗分布;将接触斑内的磨耗分布叠加至车轮踏面,计算4种典型轮径差影响下的车轮踏面磨耗分布、磨耗深度和磨耗速率,并基于磨耗结果进行显著磨耗工况下的滚动接触疲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径差的增大,踏面磨耗深度和磨耗速率显著加快;不同类型的轮径差均会导致车轮踏面发生偏磨,其中等值同向轮径差最明显,单个轮对轮径差次之,等值反向轮径差最小;轮径差会导致轮对发生偏移且显著增大轮对横移量,从而使滚动接触疲劳区域扩大,这不仅会降低车轮使用寿命,还将严重影响车辆高速运行安全,应及时监测并镟修.
    • 王继强; 黄丙龙; 葛兴亮
    • 摘要: 通过对青岛地铁3号线牵引电机超温故障的处理,找出影响牵引电机温度的主要因素,分析轮径差对电机温度值影响的相关原因,提出了故障处理思路及相关维护建议,以确保在电机状态良好和轮径差合理范围内,避免超温故障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