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雕塑

软雕塑

软雕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雕塑、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34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两岸纺织科技研讨会、2006年全国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学术研讨暨教学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2003"欧神诺"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等;软雕塑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明燕、胡悦、关剑等。

软雕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4.4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1934 占比:95.36%

总计:2028篇

软雕塑—发文趋势图

软雕塑

-研究学者

  • 李明燕
  • 胡悦
  • 关剑
  • 刘亚坤
  • 朱荣豪
  • 李海兵
  • 杨永
  • 林良琼
  • 王凤华
  • 苏会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佳庆; 刘瑞
    • 摘要: 软雕塑布老虎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气息的民间艺术,其不仅注重类型体系和形式美,而且追求精神的寄托和审美的意蕴。该文作者认为传承民间手工艺品十分重要,从民间布老虎的地域分布、型制特征、装饰语言、色彩运用等维度展开探析,希望通过布老虎蕴含的寓意反映民间文化的特征。
    • 张蕾
    • 摘要: 线是一种具有很多可能性的材料,从古流传至今,充满了民间气息。软雕塑又是一种以材料为语言的表现形式。软雕塑顾名思义就是用“软材料”制作而成的雕塑作品。软雕塑通过对材料进行戳、扎、捆、绑、缝的方式来塑造出它的立体造型。当今大数据科技时代的发展,如何将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成为有趣的探究。软雕塑给人一种亲和力、很温暖、可爱、柔软、舒适、放松的感觉。文章针对用线做软雕塑的研究,力求将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
    • 高千惠
    • 摘要: 手绘插画在设计中运用的越来广泛,雕塑分支随着艺术家不断的探索形式更加多样。本文主要针对手绘插画和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契合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发现二者更多共同点,为之后自身的雕塑创作打下基础。
    • 崔芙婧; 颜海强
    • 摘要: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雕塑领域不断革新,新材料泛起的同时旧材料也被保留下来.本文论述在软雕塑中各类材料的应用.软雕塑在创作中最大的特性就是其材料的特殊性.由于材料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存在差异,因此艺术家必须在深入了解使用材料性质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由此可见,材料在软雕塑作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材料不仅作为物质载体承担着软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还作为意识载体被赋予了各种人文精神.软雕塑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新鲜感.
    • 阳立球
    • 摘要: 对比传统雕塑的确定性,纪念碑性的气质而言,软雕塑中所使用的材料体现出了不确定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材料对展示空间和承托物的依赖、以及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品形态产生不固定的变化等。?早期利用软性材料创作的艺术家中,罗伯特 . 莫里斯(Robert?Morris) 提出了运用软性材料对于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意义。他使用工业毛毡作为雕塑的材料,并让作品在展厅空间中随着重力的作用自然变化,引导观众关注作品变化的过程。他认为变化的过程本身(而不是变化过程结束后静止形态的物体)才是他的作品。1968?年莫里斯发了著名的《反形式》(Anti?Form)一文,文中对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唐纳德·贾德(Donald?Judd,1928—1994)提出的三维作品的固体性特征提出了质疑。莫里斯认为“对普通物品形式的追求局限了对材料的选择和把玩”。莫里斯指出,只有采用软材料进行创作,并且主动放弃对材料形态的控制,将一切交给不确定性和机率,让材料自己决定自己的形态,拒绝任何固定的形式,这种固体性特征才能被消解。
    • 阳立球
    • 摘要: 传统雕塑使用的材料都是坚固的材料,“传统上分配给视觉艺术的任务是追求永恒,用物质材料的坚固对抗死亡或者用视觉效果的完美瞬间来对抗时间。这从雕塑的选材:木,石,铜等等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不但要‘金石不朽’,而且要留下生活中最珍贵的那一瞬间。”而软雕塑所使用的材料则不具备对抗时间流逝的永恒力量。这种结果一方面是由于软性材料的材料特性决定的 , 另一方面则可以上溯到软雕塑发展的历史。软雕塑自从发展之日起,就被带上诸如了现成品和达达主义这样现代艺术标签。后来的强调艺术作品观念的不同艺术流派中,都可以看到大量运用软性材料创作的作品,大地艺术和波普艺术等等都不乏软雕塑的经典案例。现代艺术家们在利用软性材料创作时,主要考虑材料和创作观念以及审美等因素的联系;像制作传统雕塑那样去考虑材料时间的耐久性,已经不是创作的必须。由于软性材料的不同于硬质材料的物理特性,使得软雕塑在展示效果上也打破了传统雕塑在展览空间中的确定性,展示的效果可能是丰富的,变化多端的。分析软雕塑展示空间的多变性、软雕塑的时间特性、软雕塑的互动特性、软雕塑对承托物和展示空间的依赖,软雕塑展示时的特殊效果,来参看、分析软雕塑展示中流露出不确定性的美 , 为相关雕塑的创作和欣赏提供对不确定性审美价值的分析和借鉴 , 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
    • 杨永
    • 摘要: 纤维材料软雕塑艺术是随着现代雕塑材料在雕塑中得到应用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雕塑整体上能够给人带来温暖、柔软的感受,并且由于雕塑资源相对丰富,能够适应不同题材雕塑的需要,因此在现代社会雕塑艺术领域受到广泛欢迎.本文针对纤维材料软雕塑艺术进行分析,力求能够结合纤维材料的应用对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有效促进现代雕塑艺术得到良好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