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当代雕塑

当代雕塑

当代雕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雕塑、绘画、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专利文献1959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雕塑、美术、美术大观等; 当代雕塑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崔龙成、朱君如、王麒钧等。

当代雕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8.80%

专利文献>

论文:1959 占比:91.20%

总计:2148篇

当代雕塑—发文趋势图

当代雕塑

-研究学者

  • 崔龙成
  • 朱君如
  • 王麒钧
  • 胡琼
  • 侯建伟
  • 刘旭光
  • 向琬
  • 周游
  • 孙冀东
  • 孟爱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秀娟
    • 摘要: 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历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艺术家,武威汉代木雕作为汉代雕塑的一朵奇葩,其造型简洁大气、夸张写意、严谨朴拙又不失天真烂漫,采用大刀阔斧的表现手法等艺术特征,使其成为中国雕塑史上一颗耀眼的星星。武威汉代木雕为中国当代雕塑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和灵感,许多雕塑家深受其表现手法和造型的影响和启示,在创作过程中,继承、发扬了武威汉代木雕简洁凝练的、大刀阔斧的艺术特征和“以神写形”的艺术精神。
    • 刘嘉倩
    • 摘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传统元素非常丰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当代雕塑家经常让当代雕塑展示传统元素,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当代雕塑传统元素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图案中,也体现在材料上。因为雕塑的制作与原材料密切相关,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只是媒介,而材料的探索和加工后的图案是雕塑创作的表现。基于此,文章浅谈当代雕塑传统元素的表现与研究。
    • 张蕾
    • 摘要: 线是一种具有很多可能性的材料,从古流传至今,充满了民间气息。软雕塑又是一种以材料为语言的表现形式。软雕塑顾名思义就是用“软材料”制作而成的雕塑作品。软雕塑通过对材料进行戳、扎、捆、绑、缝的方式来塑造出它的立体造型。当今大数据科技时代的发展,如何将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成为有趣的探究。软雕塑给人一种亲和力、很温暖、可爱、柔软、舒适、放松的感觉。文章针对用线做软雕塑的研究,力求将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
    • 摘要: 本刊2019年第11期,总第383期,第100页,《雕塑·滋生于表面-韩国当代雕塑的现状》一文作者朴荣泽单位更正为: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韩国京畿大学教授;译者赵慧玎单位更正为: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 徐慧; 刘旭光
    • 摘要: 自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大行其道的20世纪初开始,雕塑艺术就已经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在跨入新世纪之后,更是出现了更多的既不“雕”也不“塑”的作品。当代雕塑的这种巨变见证着我们时代的艺术在审美上的巨大变化,并呼吁我们从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艺术。
    • 李士强
    • 摘要: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启蒙于20世纪初,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当代雕塑艺术家打破固有雕塑创作限制,不断探究中国当代雕塑的新突破,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与多元。然而,部分雕塑创作者片面理解雕塑的当代性且执着于作品形式的表现,导致我国当代雕塑作品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
    • 寇霖煊
    • 摘要: 构成元素是雕塑中一种潜在性的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绘画、艺术设计等领域.构成元素在雕塑作品中也常被应用,雕塑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完整性被构成元素的规则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呈现给观者的视觉效果.该文以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为研究对象,阐述当代雕塑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分析点、线、面三种元素在当代雕塑中的运用效果.
    • 刘烽
    • 摘要: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其核心精神,我们要学会把握内在联系,结合当今的艺术创作,探索在当代语境下的雕塑诗性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产生佳作,推动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 刘洋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艺术发展也迅速进入多元化进程,传统雕塑正面临着失语的境况.当代雕塑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城市雕塑"在公共艺术全面崛起的情况下面临着日益边缘化危险.城市雕塑不完善和艺术质量问题发人深省,大量使用耗材,城市雕塑应该如何面对生态环保的趋势,如何将其进行下去?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在更深层面上思考雕塑发展的未来,这就使其促进了科技参与进来,产生了3D打印雕塑和ZB(Zbrush软件的简称)替代一部分的手工制作.
    • 娄金
    • 摘要: 焦兴涛是一名雕塑艺术家。他既是从事雕塑教学的教师与组织者,也是很多艺术实践活动与雕塑展览的发起人与策划者,还完成了很多个人著作与编著。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焦兴涛作为一名教师+艺术家+组织者的多重身份活跃在中国当代雕塑的前沿,在雕塑艺术、雕塑与公共艺术创作及其理论等方向进行实践与研究,将当代雕塑放置于纵向的艺术史与横向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去思考与践行。其不断摸索的创作方法与创新的教学轨迹,诠释了当代雕塑不断变化的文化语境与时代主题,以及在现实与生活、社会与教学的层面不断推进雕塑"命名"的方法和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