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互作蛋白

互作蛋白

互作蛋白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746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海洋与湖沼、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丝绸创新创业国际论坛暨桑蚕茧丝绸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等;互作蛋白的相关文献由7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博、江元清、李连城等。

互作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462 占比:99.91%

总计:127581篇

互作蛋白—发文趋势图

互作蛋白

-研究学者

  • 杨博
  • 江元清
  • 李连城
  • 陈明
  • 丁海东
  • 徐兆师
  • 朱顺海
  • 李洪清
  • 董辉
  • 董金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紫薇; 唐冉; 隆林芳; 陈艳
    • 摘要: 【目的】为了给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03(OsHDA703)在水稻抗病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接合型酵母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pGBKT7-OsHDA703酵母双杂诱饵载体,并在RSV侵染的水稻酵母文库中筛选了与OsHDA703互作的蛋白。【结果】在发现OsHDA703诱饵载体没有自激活性的条件下,从水稻酵母文库中筛选到14个非重复的候选基因序列,表明这14个蛋白可能与OsHDA703互作。经在水稻基因组注释平台分析,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包括4个细胞核蛋白、2个线粒体蛋白、7个质体蛋白和2个未知功能蛋白,其中编码锌指蛋白和转座子蛋白的2个基因表达在RSV的侵染后正调控,而其他12个基因负调控。【结论】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应答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谢雯; 张春梅; 任昊; 张怀霞; 张莹莹; 陈倩; 贾建磊
    • 摘要: 为探讨HSP27基因在藏羊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及排卵过程中的作用通路,本研究构建了HSP27基因真核表达体系,利用免疫共沉淀、双向电泳及生物质谱技术鉴定藏羊卵巢全蛋白提取物中与HSP27蛋白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构建互作网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HSP27基因在藏羊卵巢卵泡发育过程的作用通路。结果表明:藏羊卵巢全蛋白提取物中的HSP10、ERK1、Bcl-2、BMPR-1B、MTHFR、RhoD、ANXA2、Calmodulin、Transgelin、GDF5、Galectin-1、PEBP、LDH-1和SOD[Cu-Zn]等14种已识别候选蛋白与HSP27蛋白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在TGF-β、MAPK和m TOR信号通路中构成了复杂且紧密的交互网络,同时基于互作结果设计HSP27蛋白调节藏羊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的代谢途径,发现HSP27蛋白与BMPR-1B、GDF5、ERK1、Calmodulin、Bcl-2和SOD[Cu-Zn]具有强烈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藏羊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机理,以及HSP27基因作为藏羊繁殖性状目的基因用以提高藏羊产羔率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 张丽萌; 李闰婷; 聂晓宁; 李玉华; 刘爱菊; 邢真真; 聂文营; 马润林; 王林青; 陈龙欣
    • 摘要: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 肖红梅; 胡小玉; 梁加越; 冯娟; 王笑冰; 王东
    •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波形蛋白(vimentin)调控绒山羊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内蒙古遗传种子资源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中的毛囊组织为材料,利用PCR技术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对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vimentin蛋白序列,运用蛋白质互作在线软件预测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采集免疫共沉淀数据筛选出肌动蛋白(ACTB)和vimentin进行基因引物设计、克隆、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和蛋白互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绒山羊vimentin基因CDS区序列的长度为1 401 bp, ACTB基因CDS区序列的长度为1 128 bp;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试验组共转化pGBKT7-vimentin与pGADT7-ACTB的Y2HGold菌株在二缺板SD/-Trp/-Leu/X-α-GaL/AbA培养基和四缺板SD/-Trp/-Leu/-His/-Ade/X-α-GaL/Ab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出淡蓝色菌落,而在对照组共转化pGBKT7空质粒与pGADT7-ACTB重组质粒的二缺板SD/-Trp/-Leu/X-α-GaL/AbA培养基上长出白色菌落,表明共转化的pGBKT7-vimentin与pGADT-ACTB重组质粒的下游报告基因Lac被激活,共转化pGBKT7空质粒与pGADT7-ACTB重组质粒的下游报告基因Lac未被激活。提示:vimentin与ACTB两种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
    • 闫晋强; 王敏; 彭庆务; 刘文睿; 江彪; 谢大森; 何晓明
    • 摘要: 枯萎病是节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节瓜抗性材料中CqWRKY31受致萎毒素镰刀菌酸(FA)胁迫诱导表达,为节瓜响应FA胁迫的正调控因子。为深入挖掘CqWRKY31的功能,本试验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qWRKY31的互作蛋白。试验结果显示,共得到45个与节瓜CqWRKY31有潜在互作关系的蛋白。通过进一步回转验证,发现42个蛋白与CqWRKY31在酵母中存在互作关系。对所有单克隆进行测序、Blast分析,42个蛋白包括10个SRC2或SRC2同源蛋白、3个E3泛素蛋白连接酶、6个DNA损伤诱导蛋白、3个AT-hook核定位蛋白。试验结果为解析CqWRKY31调控节瓜枯萎病抗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 杨彦君; 丁磊; 马欢; 吴云锋
    • 摘要: 【目的】揭示小麦蓝矮植原体(WBD phytoplasma)的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为植原体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WP16为诱饵,将SWP16构建到诱饵载体pBT3-STE和pBT3-SUC上,在小麦酵母双杂交膜系统cDNA文库中筛选与SWP16互作的蛋白,并确定最佳的筛库条件。通过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试验对筛选到的互作蛋白进行二次验证,并运用Uniprot对其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以pBT3STE-SWP16作为筛库的诱饵蛋白,确定20 mmol/L 3-AT为筛选文库的最佳浓度,从小麦cDNA文库中筛选到20种互作蛋白,包括Rieske蛋白、细胞色素b5、CASP蛋白等。经过复筛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互作关系,其中14种互作蛋白参与运输、pH调节、光合作用、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质泛素化等生理过程;18种互作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内质网、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壁等6种细胞组分中;20种互作蛋白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几丁质酶活性、反转运蛋白活性、脱水酶活性、转移酶活性和转录因子活性等。【结论】筛选获得20种与小麦蓝矮植原体效应蛋白SWP16互作的蛋白,有助于推动小麦蓝矮植原体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
    • 李志行; 朱顺海; 赵其平; 韩红玉; 王璐; 刘桂玲; 赵焕之; 黄兵; 董辉
    • 摘要: 泛素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平衡代谢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泛素在柔嫩艾美耳球虫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泛素(Et Ub)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入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制备rEt Ub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EtUb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结果显示:EtUb基因在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中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高于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阶段;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该蛋白主要分布于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的顶端表面;抗体入侵抑制实验显示兔抗rEt Ub-IgG能明显抑制子孢子入侵BHK细胞,浓度为300μg/mL时,抑制率达到36%;免疫共沉淀实验共筛选出10个与Et Ub潜在互作的虫体蛋白,包括Myosin A、Microneme protein 3等。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EtUb基因在球虫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吴建辉; 何贝轩; 贾鑫磊; 郭美丽
    • 摘要: 目的探究昼夜节律基因对红花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基于红花花冠转录组及代谢组数据库筛选潜在调控红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昼夜节律基因;用qPCR测定红花各部位以及花冠单日不同时间点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量,液质联用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昼夜节律基因的互作蛋白。结果获得7个昼夜节律基因PRR1、PRR2、ELF3、FT、PHYB、GI、ZTL,其中PRR1基因与黄酮类化合物积累量呈正相关(r≥0.7)。PRR1全长3201 bp,编码421个氨基酸,与水稻OsPRR73基因高度同源,将其命名为CtPRR1(GenBank登录号:MW492035)。CtPRR1主要在花中表达,表达量在日间逐渐升高,晚间逐渐下降;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槲皮素、HSYA、山奈酚、Carthamin、山奈酚-3-O-葡萄糖苷以及野黄芩素的含量为白天逐渐降低,晚间逐渐升高,二者都有昼夜节律性且呈负相关(r≥−0.7)。酵母双杂实验得到2个热休克蛋白、3个AP2转录因子。结论CtPRR1对红花黄酮类成分的昼夜节律性积累起负调节作用;CtPRR1可能受这些互作蛋白的影响调控红花黄酮类成分的昼夜节律性积累。
    • 宋苗; 方思齐; 李潇; 刘文波; 林春花; 缪卫国
    • 摘要: 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是真核生物转录因子家族之一,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参与调控生长发育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等生理过程。已有报道表明bZIP转录因子Atf1与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相关。由于转录因子通常能够在其他互作蛋白的参与下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从而调节靶基因表达,因此筛选其互作蛋白对深入了解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获得来自橡胶树炭疽病的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siamense)的一个bZIP转录因子CsAtf1,并对CsAtf1互作蛋白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研究结果显示,暹罗炭疽菌CsAtf1的DNA大小为1758 bp,cDNA为1611 bp,编码536个氨基酸,包含2个内含子,具有3个Aft1结构域和1个BRLZ结构域;利用酵母双杂技术,以pGBKT7-CsAtf1为诱饵,从暹罗炭疽菌cDNA酵母文库中筛选获得12个候选互作蛋白,包括细胞壁蛋白PhiA、Rodlet蛋白、乙醇脱氢酶、线粒体缺氧反应区蛋白、发育调控的MAPK相互作用蛋白、自噬相关蛋白、葡萄糖-甲醇-胆碱氧化还原酶、β-葡萄糖苷酶、c-4甲基固醇氧化酶、甲基转移酶和2个假定蛋白;研究还进一步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了转录因子CsAtf1能够与线粒体缺氧反应区蛋白CsHIG发生体内互作。
    • 纪伟霞; 胡传活; 马祺琦; 何芝凤; 黄芳; 汪燕玲
    • 摘要: PTD-FNK蛋白是人工形成的重组蛋白质,已被证明在细胞凋亡、精子冷冻保存过程中对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在实践中应用普遍,但国内未见其机理分析和通过蛋白结合参与调控的报道。结合Protparam、ProtScale等相关在线软件预测和分析PTD-FNK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二、三级结构等;分离培养猪睾丸支持细胞,采用HISpulldown技术拉下PTD-FNK未知的互作蛋白,得到的数据用UniProt数据库对比。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PTDFNK蛋白编码2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33.195ku,分子式为C_(1456)H_(2225)N_(437)O_(439)S_(10);该蛋白含有PKC、PKA特异性磷酸化的结合位点。得到的互作蛋白有葡萄糖调节蛋白78、波形蛋白-1、组蛋白等。预测PTD-FNK蛋白可能通过PKA、PKC特异性磷酸化结合位点或者与蛋白互作的方式参与细胞凋亡、精子发生等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