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现代交际、光彩、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过犹不及的相关文献由213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磊、戴萍、李文文等。

过犹不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96.35%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3.65%

总计:219篇

过犹不及—发文趋势图

过犹不及

-研究学者

  • 万磊
  • 戴萍
  • 李文文
  • 李秀华
  • 杨勇
  • 柳俊英
  • 段丞昊
  • 邓凡
  • 郑绍庆
  • 陈洪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聪
    • 摘要: 盐,是平常饮食中最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除了让食物更有风味,还是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但凡事过犹不及,许多研究证明了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普通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l),过量摄入钠盐容易引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而在中国,由于饮食习惯,导致中国人的钠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摄入量的两倍多。统计表明,70岁以下的中国人中,近30%的致命性中风可归因于高钠摄入。
    • 庄西真
    • 摘要: 最近在用晚上的时间重读《论语》,领悟先贤的智慧。读到了《先进》篇中一节子贡与老师孔子的对话。子贡问孔子:“老师,你说子张(颛孙师)与子夏(卜商)谁更优秀?”孔子回答说:“子张做事有些过头了,子夏有时则显得保守。”子贡接着又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子张比子夏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过分与保守同样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过犹不及”。我做老师已有36年,代入感的作用,两千多年前孔子和自己的学生臧否人物、探讨为人处世之道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事情做不到位和做过了头都不好”的道理也没有因为漫长岁月的蹉跎而失去启迪人心的作用。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比“过犹不及”更恰当的了,一“过”一“不及”。
    • 常文明; 刘锋
    • 摘要: “过犹不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观念——“中”。“中”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后经孔子发扬光大,解释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黄帝内经》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影响。“过犹不及”思想已经深入到《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发病观和治疗观之中,为中医所用,被中医发扬光大。
    • 凌春媛
    • 摘要: 过犹不及,是说做事做得太过,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当前的全国各地幼儿园课程建设怕是“过犹不及”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建设,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幼儿园各种课程理念下的活动组织形式,去年我们邀请刘华和凌春媛老师撰写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定位与价值》,用思辨的形式帮助大家厘清什么是“主题活动”以及“主题活动价值”,助大家明晰课程建设的意义和方向。这期,凌春媛老师接续上文,继续谈项目活动对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 林伟鹏; 冯保艺
    • 摘要: 一般管理学研究在探讨变量间的关系时,通常假定该关系为线性的,即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然而越来越多实证研究及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结果表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不是简单线性的,而是曲线的。当一个积极的因素投入过度将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甚至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过犹不及”效应。相反,如果出现某种因素投入在高水平或低水平时,收益都要比将该因素投入在中等水平时要好,这种现象则称为“居中不良”效应。“过犹不及”和“居中不良”都是典型的曲线效应,这些曲线效应广泛存在于管理学领域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本文探究了国内外对于曲线效应现象的论述,并以二次函数曲线关系为例,介绍非线性关系的几种模型(简单非线性关系、非线性调节效应、非线性中介效应)及其统计检验方法,以期为研究者对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 孙玲; 吴正兵(指导)
    • 摘要: 史铁生曾说:“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将要坍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万物过犹不及,所以,现时不能美满也不会美满,必然充满残缺与波折,所谓“道阻且长”。我们需要站在此岸遥望彼岸,在此岸踏实努力,为将来踏足彼岸做准备。难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生活是凡人的欢笑与眼泪,不过是先苦后甜或先甜后苦,所以无须害怕挫折或失败。人生像是背着木头前行,开始有人觉得木头太重而不断削减,可到了需要用木头帮助自己跨越沟壑时,只能看着别人轻松越过,自己待在原地沉思。
    • 云溪子
    • 摘要: 层层加码为何事与愿违?其实道理很简单: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都有个度,超出这个度,性质就变了。对上级的文件、指示,下面在执行过程中层层加码的情况,常有发生;但在这两年防疫中尤甚,而且上级多次纠正,仍然禁而不止。其实,层层加码的危害、是非是很清楚的。
    • 王丽娟; 周佳璇; 魏梓晗; 李康旭
    • 摘要: 为响应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中科学合理用糖和细化减糖意见的要求,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提出的居民减糖建议,各种减糖方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糖作为人体获得能量重要及主要的来源之一,其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凡事过犹不及,糖分摄入过量或不正当方式摄入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危害。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提到,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不禁令人深思,究竟是糖本身的问题,还是摄入方式问题?为此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 张景
    • 摘要: 无论思想还是行为,孔子都坚持“过犹不及”的中庸原则,他既反对“不仁”,也反对“过仁”。然而在其后的儒学发展中,由于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原因,孔子仁义标准进入一个不断被拔高的过程。过度拔高仁义使其失去了可实践性,只能成为可以仰视却无法企及的海市蜃楼。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拔高,一方面使儒家思想因无法取信于人而逐步式微,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也产生诸多弊端。因此要回归孔子中庸原则,避免过仁虚谈,重新恢复儒学生机。
    • 吴桐祯
    • 摘要: 此语出自《论语·先进》:"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孔子:‘颛孙师与卜商两位弟子哪个好?’孔子说:‘颛孙师做事爱做过了头,卜商做事常常不到家。''子贡说:‘这么说您认为颛孙师好一些是吗?''孔子说:‘做过头和不到家同样不好。'')"由此可知孔子所说的"过"指的是越过了最恰当的那个度,“不及”是没达到最恰当的那个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