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断层地震

近断层地震

近断层地震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1556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振动与冲击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土木工程安全与创新——2014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六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Thirteenth Chinese Conference,SSTA 2011(第十三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近断层地震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淼、曾永平、陈克坚等。

近断层地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1556 占比:99.75%

总计:41662篇

近断层地震—发文趋势图

近断层地震

-研究学者

  • 韩淼
  • 曾永平
  • 陈克坚
  • 庞林
  • 张超
  • 董俊
  • 徐略勤
  • 徐艳
  • 李建中
  • 樊启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辉; 严乃杰; 胡所亭; 赵欣欣; 潘永杰; 肖鑫; 朱颖
    • 摘要: 通过文献调研、参数分析、对比总结等手段,开展复杂艰险环境下川藏铁路大跨度桥梁建造和运维技术挑战及对策研究。分析表明,桥梁面临大温差等复杂恶劣环境下长期性能保持、铁路悬索桥涡振控制、近断层地震下的车-轨-桥系统安全、考虑轨道线形的桥梁施工线形控制、线-桥一体化性能评估等关键技术挑战,研究提出从材料-结构-体系层面开展大跨度桥梁耐久性专项设计;针对深切峡谷强风开展隧桥过渡区局部风场特性及行车安全控制、低阻尼比(0.2%~0.6%)和大攻角(>±5°)工况下大跨度悬索桥风洞试验;针对近断层地震开展大跨度桥梁减隔震设计、地震预警监测、列车脱轨机理和防护措施研究;从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角度提出详细方案比选、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评估与控制、钢梁虚拟预拼装、拱桥快速成拱、桥梁线形及轨道线形控制等技术对策;针对桥梁施工运营与管理维护,提出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深化研究、基于检测监测大数据的桥梁健康管理、极端突发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对策。
    • 龚浩; 张洪豪; 徐略勤; 张令
    • 摘要: 为了揭示近断层地震作用下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动力响应特点,以西南山区某上承式拱桥为背景,用OpenSEES平台建立了全桥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输入方式、脉冲效应和竖向地震动等三个关键因素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输入方式对拱圈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但对拱上立柱地震响应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拱顶附近的短立柱,在抗震分析中,建议偏安全地采用三向地震输入方式;脉冲效应对拱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非常大,会导致拱圈、拱上立柱和桥面板地震响应大幅增加,桥面板残余平面转角甚至增大6倍以上;竖向地震动对拱圈轴力和面内弯矩、拱上立柱纵向弯矩和剪力的影响很大,拱顶处的面内弯矩放大倍数最大可达2.95,总体来说,采用规范所建议的方法考虑竖向地震是偏保守的。
    • 雷虎军; 陈奕涵; 孙昱坤
    • 摘要: 为探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及减震控制措施,基于Makris速度脉冲模型,通过Matlab软件人工生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利用OpenSees建立某高速铁路(82+146+82)m连续刚构桥线桥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速度脉冲类型、脉冲周期、脉冲幅值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参数液体黏滞阻尼器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速度脉冲会显著增大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长周期谱值,长周期反应谱幅值出现在脉冲周期对应的反应谱周期附近。对于本文算例,当速度脉冲周期Tp为1 s时,单半波速度脉冲为最不利脉冲类型;当速度脉冲周期Tp>1 s时三半波脉冲为最不利脉冲类型;速度脉冲会导致桥梁的墩顶位移大大增加,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桥墩破坏甚至桥梁倒塌。液体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桥的动力响应,减震效果良好。在阻尼系数C为1000~9000(kN∙s)/m,速度指数α为0.1~0.9范围内,阻尼系数越大、速度指数越小、液体黏滞阻尼器对墩顶位移和墩底内力的控制效果越好,对于采用液体黏滞阻尼器进行减震控制的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桥建议采用大阻尼系数和小速度指数的参数组合。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桥的减震控制提供参考。
    • 韩森; 董凯旗; 杜红凯; 马永尚; 刘洋博; 冯思嘉
    • 摘要: 建立设备-结构耦合隔震体系模型,选取近断层地震波,分析设备质量比变化对耦合隔震体系的隔震层位移、楼层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和设备位移等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设备质量比的增大,设备的自振周期与主体结构的自振周期接近,设备与主体结构相互作用增强,对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影响明显,隔震层位移、楼层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设备位移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 韩淼; 冯思嘉; 杜红凯; 刘洋博; 董凯旗
    • 摘要: 设备-基础隔震结构耦合体系的地震响应影响因素较多,为研究设备与基础隔震结构的周期比对耦合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个5层钢框架隔震结构模型,将设备设置于结构顶层,输入3条近断层地震波,分析设备与结构周期比变化对耦合隔震体系的隔震层位移、楼层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和设备位移等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设备周期与结构基本周期接近,隔震层位移、楼层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设备位移呈增大趋势;设备与结构间的耦合作用可减小结构和设备的动力响应,在设备周期接近结构周期时较为明显,隔震层位移、楼层层间位移、结构加速度和设备位移可分别减小26.92%、27.18%、14.34%、9.63%。
    • 蔡丽雯; 黄勇; 何静; 尹明超
    • 摘要: 2022年1月8日,我国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后又发生多次余震。门源历史上多有地震发生,震级相近且基本发震于冷龙岭断裂带。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在Ⅵ度区至Ⅸ度区内,门源交通系统呈现出不同的震害表现,Ⅸ度区断层破碎带附近的兰新客专的桥梁和隧道震害严重,部分公路设施遭遇震害。文中首先分析了震中附近2组地震动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此次地震中铁路、公路系统中几座典型桥梁和隧道的震害特点,硫磺沟大桥是我国高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桥梁震害,大梁隧道跨断层震害也是我国高铁隧道第一次出现的严重破坏。并从统计角度分析兰新高铁、铁路桥梁与隧道、高速公路、国道与省道干线、农村公路及公路桥梁在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状况与结构形式的关系,发现近断层、跨断层交通结构震害较严重。最后讨论此次地震对我国高原地区交通结构抗震的经验与启示。
    • 张淑云; 周杰; 黄磊; 王刚; 马尤苏夫
    • 摘要: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框排架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为原型建立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选取16条近断层地震波及8条远场地震波,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绘制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对于远场地震,8度多遇地震及基本地震时,结构正常使用、基本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及防止倒塌五个极限状态均未超越,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抗震要求;8度罕遇地震时,仅超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概率为2.08%,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而近断层地震时,在8度多遇地震时结构前四个极限状态均被超越,基本地震时结构超过修复后使用的极限状态概率为16.62%,有2.40%的概率达到生命安全的极限状态,罕遇地震时接近倒塌的概率为15^4%。研究结果可为近断层地区框排架结构地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秦磊; 袁涌; 魏威; 杨洋; 周煜; 王超
    • 摘要: 建筑隔震设计中广泛使用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过大,在满足竖向承载力的同时难以兼顾支座的水平刚度和阻尼值,导致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不佳,甚至隔震支座可能发生损坏.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平低刚度隔震支座,该支座在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能将隔震层的水平刚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准,同时保持较好阻尼性能.本文采用ETABS模拟隔震支座并建立隔震Benchmark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传统橡胶隔震方案和水平低刚度隔震方案中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水平低刚度隔震方案比传统橡胶隔震方案的隔震效果更佳.
    • 劳天鹏; 高贵; 党新志; 练强; 张鹏辉; 袁万城
    • 摘要: 采用拉索模数伸缩缝减小斜交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控制斜交桥主梁旋转,减小支座位移,防止落梁发生.首先对拉索模数伸缩缝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其对斜交桥主梁的作用力将产生与主梁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使主梁旋转得到控制,进而降低支座位移,避免落梁;然后借助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 m×30 m斜交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最后分析拉索模数伸缩缝、地震动输入角度、斜度对斜交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输入角度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对不同斜度的斜交桥,拉索模数伸缩缝均能够有效限制墩梁相对位移,防止落梁.
    • 蒲瑞; 潘钦锋; 陈尉唯; 苏美玲; 苏文辉
    • 摘要: 随着非结构构件和设备占总经济投入的比例不断提高,愈发需要关注非结构构件和设备在地震下的损失情况。本文将一8层框架结构的第2层所在楼层的单向和双向加速度各20组作为输入激励,同时考虑摩擦系数、竖向加速度强度以及高宽比对设备运动响应的影响。为研究考虑竖向加速度后设备的损失情况,采用4层和8层结构的楼层水平峰值加速度和楼层组合峰值加速度作为工程需求参数计算设备损失。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楼层竖向加速度后设备的运动状态会变得更加不安全,设备损失比也会明显大于只考虑水平加速度引起的损失比,且8层结构的损失比低于4层结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